中秋賞月,詩人們往往對月抒懷,即景抒情。留下了許多題為“中秋月”的佳作。
北宋大詩人蘇軾任徐州知府時,其弟蘇轍陪他同赴徐州,闊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東坡寫下了《陽關(guān)曲·中秋月》,抒發(fā)了與弟弟相聚后不久又不得不離別,不知以后何時才能再相聚的哀傷與感慨: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diào)寄《陽關(guān)曲》,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詞人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fā)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zhuǎn)覺清光更多。
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次句的“銀漢無聲”并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yīng)該有聲的,但由于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此夜明月顯得格外圓,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此處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亮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zhuǎn)”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
前兩句并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圓,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會難得、當(dāng)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dāng)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的意思,是抒“離憂”。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fā)問,也是對自己發(fā)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當(dāng)年當(dāng)夜推想次年中秋,歸結(jié)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蛾栮P(guān)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切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北宋詩人韓琦的《中秋月二首》(其二),寫詩人在中秋節(jié)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想到月亮的陰晴圓缺,聯(lián)象到人間的悲歡離合:
月滿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悲歡徒自感,圓缺本無情。
天外有相憶,世間多江平。
嫦娥難借問,寂寞趁西傾。
此詩前四句寫中秋月,寫出了一分哲理。中秋夜晚,天宇月滿,又圓又明,人人珍惜。中秋之夜,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月的陰晴圓缺,會讓人們想象到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大概就是美學(xué)上講的“移情 ”效應(yīng)。
但人們是徒自悲喜和感傷,月亮的圓缺盈虧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本身是無情無感的。這真是“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蝶戀花》)。
后四句表現(xiàn)了月中嫦娥的寂寞,以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嫦娥獨居月宮,遙看地球樣貌,靠著記憶,只能看個大概;又沒人相問,只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向西邊落下。
人間有悲歡離合,天上也有孤獨寂寞,其感情應(yīng)該是相通的。
明代詞人徐有貞的《中秋月·中秋月》,感嘆中秋月夜這樣美好的時光,希望年年都能見到如此美好的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它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好時節(jié),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詞說,“月到中秋偏皎潔”,也就是人們說的“月到中秋分外明”。但人們知道月亮經(jīng)歷了多少“陰晴圓缺”呢? 問得好!如果說月球誕生于距今65億年左右的結(jié)論成立,那它就經(jīng)歷了65億次八月十五中秋的陰晴圓缺了。月亮經(jīng)歷了多少次陰晴和圓缺?都不要說了吧!還是珍惜人間好時光最重要。中秋月夜這樣美好的時光,希望年年都有,年年都能見到如此美好的中秋月。
詞想象新奇,發(fā)問機智,抒寫巧妙。是一首很有特點的中秋月詞。(“中秋月”有說是詞牌,也叫“陽關(guān)曲”;有說不是。)
唐代詩人張祜的《中秋月》,透露出濃濃的鄉(xiāng)思: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
絕域行應(yīng)久,高城下更遲。
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
此詩上半部分寫中秋美景,突出中秋月夜的清爽素潔、萬里澄明的特征。下半部分寫自己久處邊塞,在月圓之夜不能與親人團圓的愁緒離情,字里行間透露的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情感。
同樣寫中秋月,唐代詩人李嶠的《中秋月》(之二),寫得別有新意: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fēng)?
全詩的意思是:皎潔的中秋圓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說四海之內(nèi)都是天氣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會是這樣,說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風(fēng)又下雨呢!
詩人對古代的一種習(xí)慣看法提出了疑問。古代認(rèn)為,中秋這天,是陰是晴,普天之下,萬里之內(nèi),都是相同的。可詩人卻認(rèn)為,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風(fēng)下雨呢。詩人的這種看法,是符合現(xiàn)代自然科學(xué)的,一個地方天晴,幾十幾百里外就在下雨,這是常見的事,中秋節(jié)這天,也不會例外。詩的新奇立意,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