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湯液經(jīng)法圖系列(4):體、用是什么意思?與補、瀉是什么關(guān)系?

前兩期我們試著從湯液經(jīng)法圖角度,分析了桂枝湯這個具體的方子。結(jié)論是,桂枝湯為經(jīng)典的補肝之方,藥用辛-酸-甘的配伍,其中,辛補肝,酸瀉肝,甘補肝。

有人說,咦,金老師,在湯液經(jīng)法圖里面,左下角的那個肝木的區(qū)域,并沒有寫著辛補肝和酸瀉肝,而是寫著體、用和辛、酸啊。這個怎么理解呢?

好,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體用”這一對哲學概念。

湯液經(jīng)法圖的肝木區(qū)域

(一)

首先,我們說,前面講到的“辛補肝,酸瀉肝,甘緩肝”的描述,不是直接來源于湯液經(jīng)法圖的,而是來源于《輔行訣》里面對于湯液經(jīng)法圖的解讀。

其中,對于肝木疾病的治療,原文表述如下:“陶云:肝德在散,故經(jīng)云:以辛補之,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之也。”

什么意思呢?前面說過,《輔行訣》是陶弘景撰寫的,但其中的湯液經(jīng)法圖并非他所作,而是引自伊尹的《湯液經(jīng)法》。《湯液經(jīng)法》里面其實記載了肝木疾病的治療原則,即“以辛補之,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于是,陶弘景想,為什么這樣匹配呢?噢,因為肝木的作用就是升散,所以要用辛味補肝(辛散),用酸味瀉肝(酸斂),要用甘味緩肝急(甘緩)。選擇辛味、酸味和甘味的原因,其實都是順著肝木升散的屬性而來的。

所以,這段話的意思,是陶弘景一邊在引用《湯液經(jīng)法》的原文,一邊在解釋這樣匹配藥味的原因。

凝練一下這段話,其實就能得到肝木疾病的治療原則:辛補、酸瀉、甘緩。

輔行訣(圖源網(wǎng)絡(luò))

同樣的,如果我們把《輔行訣》里面關(guān)于肝、心、脾、肺、腎五臟的治療原則的文字表述都摘錄出來,列在五臟虛實病證的后面,就可以分別得到五臟虛實病證的治則治法,即:

  • 肝木:肝虛病證—補肝木—辛
  • 肝木:肝實病證—瀉肝木—酸
  • 肝木:虛實病證—緩肝木—甘
  • 心火:心虛病證—補心火—咸
  • 心火:心實病證—瀉心火—苦
  • 心火:虛實病證—收心火—酸
  • 脾土:脾虛病證—補脾土—甘
  • 脾土:脾實病證—瀉脾土—辛
  • 脾土:虛實病證—燥脾土—苦
  • 肺金:肺虛病證—補肺金—酸
  • 肺金:肺實病證—瀉肺金—咸
  • 肺金:虛實病證—散肺金—辛
  • 腎水:腎虛病證—補腎水—苦
  • 腎水:腎實病證—瀉腎水—甘
  • 腎水:虛實病證—潤腎水—咸

可以看到,每個臟腑都有補味、瀉味和調(diào)味3種藥味,這就形成了15種治療方式。大家要記住這個關(guān)系,這種五味補瀉關(guān)系在后面的具體方劑分析中會經(jīng)常用到。

再強調(diào)一下,這種藥味匹配方式,是直接從《輔行訣》中的文字表述來的。在湯液經(jīng)法圖中各個臟腑的匹配藥味,寫的不是補瀉,而是“體用”。

藏經(jīng)洞經(jīng)卷(圖源網(wǎng)絡(luò))

(二)

梳理了《輔行訣》的文字記載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補五臟的藥味,都是與湯液經(jīng)法圖中的“用”對應;所有瀉五臟的藥味,都與湯液經(jīng)法圖中的“體”對應。

那么,什么是“體用”呢?

體用,其實是一對哲學概念,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早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體用的哲學概念萌芽于先秦,流行于魏晉,成熟于宋明,泛用于近代。什么是“體”呢?“體”是指實際存在;什么是“用”呢?“用”是指內(nèi)在潛能。

簡單地看,我們可以把“體用”理解為一個事物的本體和功用。本體是外界對我的輸入和塑造,功用是我對外界的輸出和影響。就像是一個充電電池,它的功用是向外輸出電能,但是呢,在向外輸出電能之前,它必須得自己有電能,得先讓外界對它輸入電能。所以,充電的過程就是“體”,放電的過程就是“用”,兩者是對同一個充電電池的方向相反的操作。

充電電池明白了以后,我們把肝、心、脾、肺、腎五臟想象成5塊充電電池,五臟的“用”就是對外放電,補味就是幫助五臟發(fā)揮功用,所以,“用”對應的是補味。同樣,五臟的“體”就是對內(nèi)充電,瀉味就是幫助五臟補充本體,所以,“體”對應的是瀉味。

充電電池(圖源網(wǎng)絡(luò))

如果還不明白呢,就單獨想想肝木的“體用”。肝木代表生發(fā),代表發(fā)散。什么藥味能幫助發(fā)散呢?對,是辛味,你吃了蔥姜和芥末,都有辛辣上頭的感覺,這就是辛散。什么藥味能減少發(fā)散呢?對,是酸味,酸味收斂,減少發(fā)散。減少了發(fā)散,就保存了實力,充實了本體,為下一次發(fā)散做準備。

所以,“用”對應的就是補味,“體”對應的就是瀉味。

當然,中醫(yī)理論還有其他關(guān)于“體用”的應用觀點,例如《景岳全書》就記載著“心肺……陰體而陽用也,大腸小腸……陽體而陰用也”的表述,也是描述的本體與功用的辨證關(guān)系。

好,大家理解了之后,我們就可以把圖中的“體用”換成“補瀉”,這樣更好理解。如下圖:

湯液經(jīng)法圖(小金藥師制作)

(三)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這張圖。

我們說,湯液經(jīng)法圖的本質(zhì),就是通過五臟虛實認知疾病,通過五味補瀉治療疾病,這是一個完整的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閉環(huán)。

而且,湯液經(jīng)法圖采取的五味補瀉,并不是像中藥學教材那樣,為每個臟腑指定1個對應的藥味。而是突破這個限制,為每個臟腑設(shè)計了3個藥味,分別叫做補味、瀉味和調(diào)味。其中,調(diào)味還會隨著不同臟腑有不同的名字,對于肝是緩肝,對于心是收心,對于脾是燥脾,對于肺是散肺,對于腎是潤腎。調(diào)味可以與補味組合,幫助治療相應臟腑的虛證,也可以與瀉味組合,幫助治療相應臟腑的實證,兩邊都能用。

這樣設(shè)計以后,組方配伍的方式就被極大的擴展和豐富了,單就一個臟腑的疾病,就可以用3種藥味來組方。如果涉及到子母臟,或者多臟腑的疾病,那就會更加豐富。

反過來說,同一藥味的中藥,并不只針對單一臟腑,而是會作用于多個臟腑。比如辛味藥,補肝的時候可以用,瀉脾的時候可以用,散肺的時候還是可以用。所以,在湯液經(jīng)法圖中,同一個藥味會出現(xiàn)3次。從下面這個圖就可以看出來,相同顏色的藥味,會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臟腑出現(xiàn)。

湯液經(jīng)法圖(小金藥師制作)

我們給大家舉兩個實際例子。

比如說生姜這個辛味藥,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作用,一方面能夠用于風寒感冒,另一方面能夠用于胃寒嘔吐和寒痰咳嗽。生姜用于風寒感冒,能夠解表疏風,實際上就是用它補肝的作用,桂枝湯里面用生姜,就是這個意思。同時,生姜用于胃寒嘔吐,能夠祛痰濕,實際上就是用它瀉脾的作用,止嘔祛痰濕是最經(jīng)典的瀉脾作用。

《傷寒雜病論》里面的小半夏湯,半夏加生姜,就是典型的辛味瀉脾之方。

生姜(圖源網(wǎng)絡(luò))

再比如說麻黃這個辛味藥,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作用,一方面能夠用于風寒感冒,另一方面能夠用于風寒感冒,另一方面能夠用于氣喘咳嗽。麻黃用于風寒感冒,能夠解表祛風,就是用它補肝的作用,麻黃湯、葛根湯里面用麻黃,就是這個意思。而且,麻黃的辛味要強于桂枝,所以,無汗表實的風寒感冒,桂枝是不夠力度的,就需要麻黃。

那么,治療氣喘咳嗽呢?

對,麻黃用于氣喘咳嗽,能夠宣肺平喘,用的就是它散肺的作用。這一點,從宣肺的“宣”字上就可以有所體會,宣散,宣通肺氣,明顯是一種發(fā)散疏通的意思,這就是辛味藥的作用。所以,經(jīng)典名方麻杏石甘湯中的麻黃,就是這個散肺。清肺排毒湯用到的射干麻黃湯,也是這個散肺。蘇黃止咳膠囊里面的麻黃,還是這個散肺。

正因為作用靶位變了,從肝變到了肺,所以,即使沒有表證,單純的咳嗽患者,一樣可以用麻黃,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一樣可以用麻黃。

麻黃(圖源網(wǎng)絡(luò))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中藥多功效的特點,從湯液經(jīng)法圖的角度看,一目了然。

好,這次先講到這,下次開始,我們接著講心火補瀉方的配伍原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雜談】20220410第二次學員答疑文稿
第十講 中醫(yī)藥理學基本理論之三
[轉(zhuǎn)載]■(中醫(yī)類)劉嵩隱: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
輔行訣:五臟虛實辯證   補瀉組方法則
《湯液本草》卷之一,【五臟苦欲補瀉藥味】
湯液經(jīng)法圖(10): 不可不說的小柴胡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