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28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8.21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e),復歸于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譯文】
世人之所以既貴其師又愛其資,是因為常常片面看問題,只知雄不知雌,只知白不知黑,只知榮不知辱。
圣人既不貴其師又不愛其資,而是既以道為師又以道為資,這樣就能全面看問題,使全天下沐浴在道德的教化中。
首先,回到源頭去畜積德行。“雄”是陽性,象征陽剛沖動強大雄壯冒進,“雌”是陰性,象征陰柔保守沉靜收斂退縮。如果曾經(jīng)強大雄壯過,或者自身就處于雄壯的狀態(tài),就知道什么是雄壯了。這時候不恃強凌弱,甘愿示弱守雌,就會像那山澗的溪水悄無聲息地流動,是那樣的柔靜清透純潔,故稱“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清澈的溪水象征純潔的德行,甘愿做天下的溪流,就能在源頭畜積潔凈的泉水,永恒的德行就不會斷流離失,不斷地給民眾畜積德行,就可使天下萬民復歸于嬰兒般的至柔至純,故稱“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
其次,從行為方式上去把握。“白”是白天,象征光亮正義正確明白等,“黑”是夜晚,象征暗昧非正義錯誤糊涂等。世人一般認為非白即黑非對即錯非好即壞,片面武斷地考慮問題。而圣人能全面辯證地看待事物,雖然對世間萬象洞悉明察,卻深藏不露大智若愚,既看到事物白的一面,也坦承接受事物黑的一面,為天下人如何認識世界做出了一個模式,故稱“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掌握了正確的世界觀,就能一分為二全面了解和處理天下之事,既不會出差錯,永恒的德行也不會差失,復歸于無上無下無左無右的混沌無極狀態(tài),故稱“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
第三,從最終的結果上去把握,“榮”是榮耀成功勝利,“辱”是謙卑。取得過巨大的成就,就會知道什么是榮耀,卻還安守卑辱的地位,就像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是為“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有大功而能謙卑虛懷若谷,復歸淳樸的天性,永恒的德行就得以充足,使天下復歸到璞玉大木的完整狀態(tài),故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天下從復歸于嬰兒到復歸于無極,最終復歸于道之樸,樸是一塊璞玉一根整木,可以打磨制作成各種器物。天道之樸自然而然地散開,就形成了世間萬有,故稱“樸散則為器”。圣人遵循天道之樸,把道作為一個整體來用,則能靈活裁制發(fā)揮其無窮無盡的功用,也自然而然成為百官之長,達到完整統(tǒng)一的天下大治,故稱“圣人用之,則為官長”。
用道之樸裁制天下,就制作成了天下這個最大的器物。這樣的天下與道渾然一體,沒有雌雄,沒有黑白,沒有榮辱,和平安寧其樂融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故稱“大制不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