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袁紹官渡之戰(zhàn)那么大優(yōu)勢竟然失敗的原因,就藏在這“青梅煮酒論英雄”里,曹操評價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發(fā)小袁紹:
“色厲而膽薄,好謀而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那真實的袁紹,真的是這般“非英雄”嗎?
我們一點一點來看。
1、“色厲而膽薄,干大事而惜身”
說袁紹就是看起來厲害,其實是個膽小鬼;想干大事,但又不敢下大賭注。
真的是這樣嗎?
可能不是。
有證據(jù)嗎?
有。
比如公元189年,董卓率西涼軍占領(lǐng)洛陽,劫持了文武百官,連皇帝都在他手里了,說:
“我要換皇帝,這個劉辯(少帝)不是當皇帝的料,我要讓聰明一些的劉協(xié)上。你們文武百官是否同意???”
眾人皆呆若木雞,在淫威下瑟瑟發(fā)抖,哪里敢反對。
此時,袁紹站出來表示不同意。
董卓怒視,曰:“天下大勢盡在我手,今天我說了算,你不同意又如何,莫非是嫌我的刀不夠鋒利?!”
袁紹“色厲”道:“難道就只有你手里有刀?”把佩劍一橫,走了,老子不和你玩了,當場就和只手遮天的惡霸決裂了。
這何止是有膽,簡直就是有種到吊炸天!
這哪里是惜身,簡直是不要命!
這是在朝堂上,在戰(zhàn)場上也如此。
在191年,和公孫瓚的界橋之戰(zhàn)中,袁紹被對方的騎兵包圍了,謀士說您趕緊到那邊的矮墻里躲一躲吧,不然就要當場就義了。
袁紹臉一沉,把頭盔一扔,躲什么躲,大丈夫不就是應(yīng)該死在戰(zhàn)場上嗎,在如此險境下竟指揮如常,硬是打退了這幫騎兵。
說他膽小、惜身,真不知從何說起!
2、那他“好謀而無斷”嗎?
可能還是站不住腳。
確實,他在官渡之戰(zhàn)中輸?shù)靡凰?,但你要知道袁紹一輩子領(lǐng)兵打仗,除了這官渡之戰(zhàn),可基本就沒輸過,可以說是常勝將軍。
就拿上面的界橋之戰(zhàn)來說,公孫瓚說他“袁氏之攻死若神鬼。”
這哪里是“好謀而無斷”呢?
但你可能說了,即使再神鬼,官渡之戰(zhàn)那么大的優(yōu)勢,結(jié)果輸?shù)媚敲磻K,即使贏了一千仗,最后連褲衩都輸?shù)袅?,怎么就不是好謀無斷呢?
這一點正是后面的重點,暫且先按下不表。我們繼續(xù)看曹操的評價。
3、見小利而忘命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從小嘴里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孩子,對利鍛煉出了粗壯的神經(jīng),為什么有人說要「富養(yǎng)女孩」,不就是想長大了對“小利”有免疫力,不被臭男人的小恩小惠給騙了嘛。
回到袁紹,人家四世三公呢,人家那里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那簡直就是含著鉆石鑰匙長大的,這鉆石可能還不論“克”,論斤。
他怎么可能會像個乞丐一樣,見了一點小利就連命都不要了呢?
當然了,抬杠的人可能說,他是小妾生的,從小的待遇和袁術(shù)沒法比。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得多,再沒法比,那也比其他99.9%的人要強吧。
所以說他見小利而忘命,邏輯、人情上講不通,不合常理。
倒是曹操有“見小利而忘命”的潛質(zhì),養(yǎng)在宦官家庭,要是不是膽子確實大,去找王允借七星寶刀刺殺董卓,天下人都不知道他曹操是誰,從小無名小卒一個。
你看后來張繡本向他投降了,一看張繡的嬸子長得好看,就直接霸占了,張繡在奇恥大辱下連夜就反了,這一仗就殺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和大將典韋。
這算不算見小利而忘命?還是兩條。
那既然袁紹這么剛猛,又占據(jù)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的他有十幾萬軍隊,而曹操只有2萬左右人馬,為何在官渡之戰(zhàn)他會失敗?
有人說,掌握了大量軍事機密的許攸叛變導(dǎo)致糧草被燒,這是主要原因。
確實。
但許攸為何要叛變呢?是因為貪小利而忘義嗎?
不全是,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大周末的您抿一口茶,且聽我慢慢分解。
先干為敬,您隨意
自從許攸叛變,烏巢糧草一炬殆盡,后面就是連鎖反應(yīng),張郃、高覽等等都投曹了,十幾萬大軍就此崩潰。
你可能會說,那這袁紹雖然不像曹操那四句的總結(jié),但也不咋地啊,起碼是部隊向心力不夠,政治思想工作沒到位啊。
確實,在史書中也有說他對手下人不好,什么沮授、郭圖、田豐等等都不好,但這應(yīng)該是“個案”,你想,他坐擁當時的四大州是怎么來的?
是繼承來的嗎?
不是,是他憑著自己本事掙來的,在那個亂世,你不禮賢下士,不懂籠絡(luò)人心能掙來那么大的家業(yè)?
所以袁紹應(yīng)該不是那種對手下不好,從而導(dǎo)致內(nèi)部沒有凝聚力的愣頭青。
曹操在這方面也是高手高手高高手,當許攸來投靠時他是怎么表現(xiàn)的?
從榻上下來連鞋都沒顧上穿,這里有愛才的因素,也有許攸定帶來了投名狀、事關(guān)重大的因素,但這里面有沒有禮賢下士、籠絡(luò)人心做給人看的表演成分?
我看也有。
既然雙方都能籠絡(luò)人心,為何那么多人反水,去了曹營呢?
就是因為此時的曹操“挾了天子劉協(xié)”,以前跟著你袁紹,那是為了謀得一官半職,這只是私欲,私欲雖然難以遏制,但說出去或別人捅破畢竟沒有臉面,說白了就是你袁紹沒有合法性。
在你袁紹這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矣,只能私欲和大義二選一。
但去了曹營就不一樣了,不僅可以謀得官職,還能展示虛假的大義,400多年的漢家正統(tǒng)在這里,你們看,我投靠曹操可不是無情無義啊,我這是在匡扶社稷啊,很高大上的。
所以投靠曹操,魚和熊掌能一起端上桌,私欲和大義皆入囊中。
這么一看,選誰不選誰、站到那一邊就一目了然,那么多人去投曹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皇權(quán)面前的袁紹凝聚力,就是大腿和胳膊的關(guān)系,是怎么都擰不過的。
所以,官渡之戰(zhàn)的失敗是袁紹性格的原因嗎?
不是。
是因為袁紹做人不行,讓隊伍離心離德隊伍不好帶了嗎?
不是。
終其主要原因,不是在戰(zhàn)爭本身的“術(shù)”上,而是更維度的“道統(tǒng)”上,套用大劉在《三體》里的話說,這是:降維打擊。
到此,又一個天大的謎團出現(xiàn)了,那就是:
袁紹在曹操之前,本有機會“挾天子”的,為何他硬是沒怎么做?
您再抿一口茶,繼續(xù)往下看。
我沒做,是有原因的
其實在劉天子“落入”曹操之手前,袁紹是有機會先下手的。
董卓被呂布殺了之后,漢獻帝從長安到洛陽,一路上如乞丐般連飯都吃不上,祖授就提議,要不要把漢獻帝接過來?這樣我們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方案都提出來了,袁紹為何最終沒這么做?
是他比曹操蠢嗎?
在亂世中能活下來的就算聰明人了,何況是成為一方霸主的人,會是個蠢人?
我不信。
那是為何呢?
有兩個原因,一個外在、一個內(nèi)心。
1、外在原因
在董卓換皇帝時,他得罪過獻帝,第一段說了,董卓在公元189年將劉辯趕下臺(后來殺了),讓弟弟劉協(xié)上。
但此時袁紹并不承認劉協(xié)的合法性,并說這劉協(xié)不是靈帝的兒子,死不承認這個小皇帝的同時,還想擁立幽州太守劉瑜,但劉瑜死都不去坐這個已被燒紅的椅子。
我們明白,袁紹這么一搞,就是亂臣賊子、就是造反,就是永遠回不了頭的和獻帝決裂了。
而現(xiàn)在你又要把劉協(xié)接過來侍奉,這算是怎么回事?
這個矛盾無法解決。
這是第一個原因,還有第二個。
2、內(nèi)在原因。
即使現(xiàn)在的處境與叫花子無異的末代皇帝劉協(xié)不計前嫌,畢竟沒有更多選擇,能“破鏡重圓”也不是不可能,起碼在劉協(xié)重掌權(quán)柄之前是有可能的。
但接過來以后呢?
皇帝就在你邊上,下一道命令你聽還是不聽?你要做事了,是不是要裝模作樣去請示一下,要是皇帝說不行,你做還是不做?
此時的你可能會說,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皇帝就是個傀儡,當然不能聽他的了,該做的還是得做啊。
可一旦這樣,你既不聽又要做,那你是不是第二個董卓?
既然你是董卓第二,會不會有第二個王允、第二個呂布、第二次拿著七星寶刀的刺殺者?
這,可能就是袁紹沒有接劉協(xié)的很重要的原因。
你看后來的朱元璋,一定要接自己的皇帝韓靈兒到身邊,劉伯溫就死諫,說的也是這番道理。
后來確實去接韓靈兒了,但接這個皇帝的船在湖中央“很意外很及時”地破了個洞,船沉人死了。
這就很好地解決「道統(tǒng)和約束」的問題。
皇帝我是接了的啊,天下人都看到了,我朱元璋可不是亂臣賊子,但很抱歉,半路出了意外了,領(lǐng)導(dǎo)責任是有的,船工的失職是有的,等他們回來一定嚴加管教,如果是臨時工,那肯定是要開除的。
但要我引咎辭職?哈哈,那是不可能的。
挾天子,是把雙刃劍啊
我知道,你肯定有這個疑問。
一是因為曹操過去沒有得罪漢獻帝,沒有袁紹的“外在原因”,更重要的是,曹操愿意承受袁紹的“內(nèi)在原因”。
他很明白漢朝天子在身邊有什么好處,更知道有什么壞處,并愿意用這些“壞處”去換來那些“好處”。
就像我們羨慕一個人的絕美身材時,卻沒有看到他在拒絕美食時的痛苦,當我們贊嘆一個人的成就時,卻沒有看到他日以繼夜的辛苦耕耘。
同樣,世人只眼紅曹操享受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爽,卻沒有看到他在背后的承受之重。
他用了哪些承受之重換來的“爽”呢?
隨便舉兩點:
1、生命危險。
像之前說的,你名義上還是漢獻帝的臣子,你一旦連面子都不顧了,那你曹操號令天下的法統(tǒng)也就失去了,所以還得遵守一些皇家禮儀。
比如你要出征,是要覲見皇帝的,但覲見皇帝是不能佩刀的,不僅你不能佩刀還得讓佩刀的御林軍帶著你走。
你想,雖然這些御林軍都可以是自己安排的,但誰敢保證有沒有一兩個不開竅,誓死要效忠皇帝的?誰敢保證有沒有一兩個是嘴里笑嘻嘻、心里媽賣批的?
只要有這么一個人和皇帝串通好,你曹操的人頭就會擺在漢獻帝的案板上,每次去覲見漢獻帝,曹操那也是一身冷汗的。
2、背后搗亂
舉一個例子,就在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正酣時,衣帶詔搞得滿城風(fēng)雨,這個詔書到底是獻帝送出的還是捏造的,爭議不小。
但不管真?zhèn)?,可麻煩是真真切切的,衣帶詔主要意思是什么?
就是討賊,誰是賊?就是你曹操。
只要漢獻帝在曹操這里,就會不斷有這種麻煩。
所以,袁紹和曹操,一個挾天子一個不鳥天子,并不是誰蠢誰聰明的問題,而都是利弊權(quán)衡后的理性選擇:
你不想承受那份重量,那你必然得不到那份好處;
你想得到那份好處,你必然要承受那份“生命之重”。
為何眉頭緊鎖的抽煙?壓力大啊!
歷史上已經(jīng)走過了幾百億人,能留下姓名和事跡的沒多少,萬里挑一都不止,簡直就是億里挑一。
這些人無論是好、壞、忠、奸,必是人中龍鳳。成了敗了,定不是用簡單的膽小膽大、蠢、笨就能簡單回答的。
就像陳寅恪先生說的,你能在歷史人物中看到他選擇的無奈,并能生出復(fù)雜之情愫,你就在慢慢接近他了。
在袁紹敗給曹操的官渡之戰(zhàn)里,我們看到一個道理:
任何選擇,必有代價!
你在體制內(nèi),享受著福利和衣食無憂,但你就得承受生命可以一眼到頭的乏味;
你在體制外,享受著生命可以有無限可能的憧憬,但你就得承受一路的不確定性。
你在四線城市,享受著慢生活,那你就得承受著平淡;
你在北上廣深,享受著高工資,那你就得承受著高房價。
你打王者農(nóng)藥,享受著游戲的爽,那你就得承受放下手機后的無盡虛無;
... ...
任何選擇,必有代價。
無一例外。
(完)
關(guān)注@老余讀書頭條號,閱讀更多歷史中的「人、事、理」,但此人看書雜得沒邊,你完全猜不到他下篇會寫什么,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