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黃、白、黑”這三種人,自古以來都有著各自的祖先。比如咱們黃種人,一直以炎帝黃帝的后代自詡,白種人認為自己是羅馬人的后代。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無論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他們都是來源于非洲的黑人。這就奇怪了,明明膚色差這么多,為什么要說這三種人都是來自同一類祖先呢?白人又為何會進化得那么白?
根據(jù)近些年來的研究分析,科學家從多地的人類骨頭化石中,都能推斷出人類的先祖確實來自非洲,也就是現(xiàn)在的黑人們。
大約在20萬年前,一批黑人由于受不了族內(nèi)的斗爭,開始大規(guī)模往北方遷移。他們從北非跨越地中海,最終來到了歐洲地區(qū)。在這個過程中,這群黑人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膚色變遷,最終變成了白人的模樣。
這些黑人之所以要費盡心思的變成白人,倒也不是因為他們愛美,想要變得更白一點。而是因為他們需要適應(yīng)歐洲的寒冷環(huán)境,畢竟歐洲那邊不僅比非洲冷,紫外線也要比非洲弱。
如果人體長期缺乏紫外線照射的話,身體就無法正常產(chǎn)生維生素D。這樣造成的結(jié)果就是,人很容易得佝僂病,骨骼也比較脆弱,非常不利于今后的生產(chǎn)與生活。這也是為什么科學家經(jīng)常說,如果沒有太陽的話,人類活不過三個月。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為了能獲取更多的紫外線,就只能不斷的降低自己身體里的黑色素。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吸收紫外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人就越變越白了。
而且這種膚色差異還跟地理位置強相關(guān),比如在地中海以及南歐地區(qū),那里的白人就不是特別白,膚色中帶有一種古銅色。越到北方,白人的那種白才越明顯。尤其是北歐地區(qū),那里的人都白得像冰雕一樣。
這也是為啥北歐那邊經(jīng)常出模特,畢竟人家的膚色就已經(jīng)賽過其他人了,更何況身材還比較高挑,所以長的好看也就情有可原了。
相反,常年待在非洲的人,由于當?shù)氐淖贤饩€比較強烈,所以這些人的身體里只能分泌出更多的黑色素,才能抵御紫外線的傷害。這就導(dǎo)致非洲人越來越黑,尤其是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國家,當?shù)厝说哪w色基本上都跟煤炭一樣,和美國的黑人根本不是一個模樣。
除了跟緯度有關(guān)系外,白人的白,還跟食物多樣性有關(guān)系。去過非洲的朋友應(yīng)該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當?shù)氐乃旧喜挥觅I。為什么呢?
因為在某些熱帶雨林國家,周邊的樹上幾乎都掛滿了果子,只要伸手一摘,就可以飽餐一頓。
除了水果以外,像兔子、羚羊、鳥類等動物,也是應(yīng)有盡有。總之,在非洲的某些地區(qū),只要手腳勤快一點,多爬爬樹,打打獵,基本上就餓不死。
但歐洲地區(qū)不是這樣,歐洲自古以來都是苦寒之地,許多地方別說是打獵了,就連種地都種不下去。尤其是北歐和西歐地區(qū),山脈溝壑不斷,用來打仗可以,但用來生存的話,完全不夠格。
由于自然環(huán)境如此惡劣,所以那邊的動植物品類也比較少。這樣就造成了歐洲的食物缺乏多樣性,隨之而來的便是人體維生素D含量的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人體只能繼續(xù)控制黑色素的減少,這樣才能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紫外線,從而刺激身體制造出更多的維生素D。否則的話,人體還是會得佝僂病。
從以上的分析中也可以得知,歐洲人之所以這么白,主要就是歐洲的地理環(huán)境所致。由于紫外線的缺乏,以及食物多樣性比較少,所以歐洲人為了獲取更多的維生素D,不得不降低身體中的黑色素。久而久之,就越來越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科學家還思考過另一個問題。既然紫外線的減弱會讓人變白,那紫外線的增強,為什么不能讓人變黑呢?
比如很多白人到了非洲地區(qū),盡管每天都在接受暴曬,但似乎根本曬不黑。就算有個別人曬黑了,過了一段時間后,又變白了,這是為何?
其實這就涉及到一個基因演變的不可逆性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忒修斯之船”這個故事。它講的是,一艘船在經(jīng)歷一番修修補補后,慢慢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當這艘船抵達目的地后,人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它跟之前的模樣相比,完全不是同一艘船了。
用這個概念來理解基因的變化也是一樣的。人類在上萬年的演化當中,為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突變出了無數(shù)個基因。最后經(jīng)過一番歲月的洗禮后,只有少部分基因被保留了下來。這些基因就像搭積木一樣,慢慢組成了人類的基因組。
在此之后,人類因為遷移路徑的不同,又演化成了三種不同的膚色。在這個過程中,基因組也隨著膚色的不同,漸漸朝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演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形成了如今的三種膚色人群。
剛才也提到過,基因組的形成,就跟搭積木似的。所以要想讓白人變黑,就需要把白人的基因組重新拆掉,然后再拼成黑人的基因組。這樣看來,其難度不亞于把IOS的系統(tǒng)改成安卓的,現(xiàn)在大家知道白人變黑有多難了吧?
所以關(guān)于膚色的變化,短時間內(nèi)肯定跟紫外線沒什么關(guān)系,它主要涉及到一個基因組的問題。只有修改基因組,白人才可能變黑,樂福才可能變成詹姆斯。
同理,這個邏輯也體現(xiàn)在黃種人身上。早在3萬年前,也就是我國的山頂洞人時期。那時候的一部分人類,從非洲草原出發(fā),跨越亞歐大陸,穿過河西走廊,最終來到了我國的中原地帶,也就是河南這一帶。
他們之所以選擇河南,主要是因為河南的地理環(huán)境比較優(yōu)渥,水草豐茂,生物資源豐富。隨便扔一顆小石子,就能打下一顆芒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時候的河南,是妥妥的熱帶地區(qū)。即使到了三國時期,河南的氣候依舊是屬于熱帶氣候。這也是為什么會有“曹沖稱象”這個典故,畢竟只有熱帶地區(qū)才會有大象嘛。更何況,河南的簡稱還是“豫”,這也從側(cè)面說明了河南那時候?qū)儆跓釒А?/p>
剛才也說過,只有那種寒冷的,缺乏紫外線的地帶,才會使人減少黑色素。至于咱們的大中華地區(qū),由于那時候的天氣比較炎熱,紫外線比較強,所以人種演化就沒有那么白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原地區(qū)也經(jīng)歷了好幾次高溫期和冰河期,氣溫也時而上升時而下降。但無論如何,黃種人都沒法變回到原來的黑人模樣了。因為基因組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迭代,再想改回去就難上加難了。
除了我國以外,在3萬多年前,還有一部分人,從海路遷移到了東南亞,并在那里扎根下來。這部分人就是現(xiàn)在許多東南亞漁民的祖先。由于東南亞的氣候更加炎熱,所以那里的人皮膚顏色更深。比如現(xiàn)在的許多東南亞漁民,他們的皮膚就呈現(xiàn)出褐色。
但即便是這樣,他們也跟現(xiàn)在的黑人有著天壤之別。雖然外表看上去都是黑不溜秋的,但內(nèi)部的基因早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同理,這個邏輯放在動物界也一樣存在。
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是從兩棲類動物演化過來的,而這些兩棲類動物又是從海洋生物中演化過來的。很多人就推測,既然海洋生物能夠爬到岸上變成兩棲動物。那兩棲類動物為什么不能回到海里,繼續(xù)變成海洋生物呢?
這里就涉及到剛才講到的基因不可逆性了。由于海洋生物在爬到岸上之后,它們的腮就慢慢退化了,有關(guān)基因組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如果要想讓腮重新長出來,就必須篡改基因組,這顯然是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所以兩棲類動物和哺乳類動物根本無法退化成海洋生物。
但如果這些哺乳動物想家了,想要回到海洋中去傲游,那該怎么辦呢?鯨魚和海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雖然鯨魚和海豹都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們卻是徹頭徹尾的哺乳動物。
由于它們沒有腮,所以只能靠肺來呼吸。這也是為什么鯨魚需要經(jīng)常浮出海面來呼吸新鮮空氣,不然的話,它遲早得憋死在這海洋里。
所以說,雖然有些哺乳動物確實返回了海洋,但它們依舊是哺乳動物。畢竟基因組這個東西沒法大改,既然已經(jīng)進化出肺了,那就沒辦法再退化成腮了。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在2022年9月份,我國科學家還證實了一個推論,那就是人類是由魚進化而來的。根據(jù)科學家的說法,他們從重慶和貴州的部分魚化石身上,復(fù)原出了那時候魚類的骨骼??茖W家發(fā)現(xiàn),古魚類的某些骨骼,和人類的四肢有點像。
也就是說,在幾億年的演化過程中,一部分古魚類演化成了現(xiàn)在的人類模樣。另一部分古魚類,則演化成了現(xiàn)在的魚類模樣。由于兩者方向不同,所以最終的形態(tài)相差甚遠。但如果追溯到各自的祖先,大家會發(fā)現(xiàn)其實是同一個人。哦不,是同一種魚。
所以說,任何物種其實都是來自同一類生物的演化。它們之所以在今天變得大相徑庭,主要就是各自的生存環(huán)境不同,導(dǎo)致基因組的不斷演化,最終形成了如今的這副模樣。
總的來說,白人之所以會變得這么白,主要就是缺乏紫外線的照射,以及缺乏食物多樣性,最終導(dǎo)致其體內(nèi)的維生素D含量低。于是他們只能降低黑色素,這樣才能吸收更多的紫外線。
至于白人還能不能變回原來的黑人模樣,基本上不太可能。畢竟基因組已經(jīng)定型了,如果再想改回去的話,那幾乎是難如登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