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會計初級,一起學習吧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利潤=收入-費用
本期期末余額=本期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
1.發(fā)生額試算平衡:
全部賬戶本期借方發(fā)生額合計=全部賬戶本期貸方發(fā)生額合計
發(fā)生額試算平衡的直接依據:借貸記賬法“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2.余額平衡
全部賬戶期初借方余額=全部賬戶期初貸方余額
全部賬戶期末借方余額=全部賬戶期末貸方余額
余額試算平衡的直接依據:財務狀況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是在銀行對賬單余額與企業(yè)賬面余額的基礎上,各自家伙是哪個對方已收、本單位未收賬項數額,減去對方已付、本單位未付賬款數額,以調整雙方余額使其一致的調節(jié)方法。
企業(yè)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銀行已收,企業(yè)未收-銀行已付,企業(yè)未付=銀行對賬單余額+企業(yè)已收,銀行未收-企業(yè)已付,銀行未付
1.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當月各批進貨實際成本總和]÷[月初庫存存貨數量+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當月發(fā)出存貨成本=當月發(fā)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當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本月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購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2.移動加權平均法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結存存貨成本+本進貨成本)÷(原有結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本次發(fā)出存貨成本=本次發(fā)出存貨數量×本次發(fā)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末結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如果出現(xiàn)單位成本有保留小數則:本月月末結存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成本+本月收入存貨成本-本月發(fā)出存貨成本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注意】分清材料成本差異的正負——超支差為正數,節(jié)約差為負數。成本差異率,正數是超支成本差異率,負數是節(jié)約成本差異率。
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節(jié)約為負數)
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節(jié)約為負數)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2.售價金額核算法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校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購入商品售價)×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銷售商品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當期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存貨成本-可變現(xiàn)凈值)-存貨跌價準備已有貸方余額
可變現(xiàn)凈值=存貨的估計售價-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fā)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稅費,而不是存貨的售價或合同價。
1.年限平均法(直線法)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
或: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壽命(年)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凈殘值)]÷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總和)×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最后兩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總和-預計凈殘值)÷2
4.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1.增值稅
(1)一般納稅人: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可抵扣的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額×增值稅稅率
(2)小規(guī)模納稅人: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
應納稅額=不含稅銷售額×增值稅稅率
2.消費稅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消費稅稅率
3.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納稅額=(實際交納的增值稅+實際交納的消費稅)×適用稅率
4.所得稅費用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當期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營業(yè)收入=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
營業(yè)成本=主營業(yè)務成本+其他業(yè)務成本
營業(yè)利潤=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fā)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凈敞口套期收益(-凈敞口套期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
利潤總額=營業(yè)利潤+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損失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可供分配的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或-年初未彌補虧損)+當年實現(xiàn)的凈利潤(或-凈虧損)+其他轉入
1.根據總賬科目余額填列
貨幣資金項目=庫存現(xiàn)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其他應付款項目=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
2.根據明細科目余額計算填列
預付款項項目=預付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應付賬款明細賬借方余額
預收款項項目=預收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應收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
應付賬款項目=預付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余額
3.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科目余額分析計算填列
長期借款項目=長期借款-將于1年內(含一年)到期且不能自主延期的長期借款
4.根據有關科目余額減去其備抵科目余額后的凈額填列
固定資產項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無形資產項目=無形資產-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應收賬款項目=應收賬款明細科目借方余額+預收賬款明細科目借方余額-相關壞賬準
其他應收款項目=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
在建工程項目=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工程物資-工程物資減值準備)
5.綜合運用上述方法分析填列
存貨項目=材料采購+在途物資+原材料+庫存商品+發(fā)出商品+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物資+委托代銷商品+生產成本+受托代銷商品-受托代銷商品款-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存貨跌價準備
材料、燃料、動力費用分配率=材料、燃料、動力消耗總額÷分配標準(如定產品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產工時等)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材料、燃料、動力費用=該產品的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產工時等×材料、燃料、動力費用分配率
某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該種產品總消耗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單價
生產職工薪酬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職工薪酬總額÷各種產品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職工薪酬=該種產品生產工時×生產職工薪酬費用分配率
某種產品耗用的定額工時=該種產品投產量×單位產品工時定額
生產職工薪酬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職工薪酬總額÷各種產品定額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職工薪酬=該種產品定額工時×生產職工薪酬費用分配率
1.直接分配法
某輔助生產車間分配率=該輔助生產車間費用總額÷(該輔助生產車間的總耗用量-其余輔助生產車間耗用量)
某部門應分攤的輔助生產車間費用=該部門的耗用量×輔助生產車間分配率
2.交互分配法
(1)對內分配
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內分配率=該輔助生產車間費用總額÷該輔助生產車間的總耗用量
某輔助生產車間以外輔助生產車間應分攤的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的耗用量×對內分配率
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成本=該輔助生產車間費用總額+該輔助生產車間應負擔的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其他輔助生產車間應負擔的本車間費用
(2)對外分配
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率=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成本÷該輔助生產車間的對外耗用量
某部門應分攤的輔助生產車間費用=該部門的耗用量×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率
制造費用分配率=制造費用總額÷各產品分配標準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該種產品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分配率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fā)生生產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單位成本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單位成本(如出現(xiàn)單位成本小數點保留情況,倒擠出在產品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
完工產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fā)生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文章來源:會計幫官微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