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南方電網(wǎng)某設備間大門被踹開,幾個老國人走了進來,滿臉傲慢地說:中國人全部離場,現(xiàn)在立刻!
在場的中國工人都握緊了拳頭,額頭上青筋暴起,卻只能忍氣吞聲,緩步向外走去。
20年后,中國工程院院士饒宏回憶說:那時我們只能高價請外國專家調試,沒有他們,整個高壓電工程都要泡湯...
而如今,中國特高壓線路已經(jīng)達到4.8萬公里,成為了引領全球的存在。
但在半個世紀前,我們卻只能咬著牙承受外國人的敲詐、勒索和歧視。那么,中國特高壓是如何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
建國初期,中國人均發(fā)電量只有可憐的2.7kV/S,還不到印度的三分之一。
1952年時,我們最高只能建設110kV的輸電線路,比全球尖端的330KV落后整整20年。
中國輸電技術,被世界平均水平甩開好幾條街。
除了技術落后外,在設備、產(chǎn)品方面又必須接受外國人的“霸王條款”。
上海南橋換流站項目啟動時,德國西門子看準了我們設備的短板,便提出一個無理要求:想買我們的設備,必須連草皮和水龍頭一起買,否則免談。
但在滿足對方的要求后,西門子依舊故意拖延材料交付,提供殘缺不全的圖紙。
中國人花了大價錢,買來的卻是一堆漏洞。
外國人提供的技術和設備,往往只能用在一項工程,到了下個工程就會失靈,必須再次花錢采購。
1954年,世界首條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建成,換流閥一躍成為核心技術,被少數(shù)幾家外資壟斷。
僅僅是做一次調試,他們開口就向中國索要200萬,如果加購產(chǎn)品,還要再加個0。
那可是50年代的2000萬,1951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0.45億美元。
而在調試和安裝設備期間,老外還會趾高氣揚的對中國人“清場”。
趁火打劫的行當,外國人一直玩了半個世紀。
即便是2000年,南方電網(wǎng)投產(chǎn)的天光直流,也是全套外國設備,國產(chǎn)化幾乎為零。
直到2004年,這一僵局才有所松動。
那年,52歲的劉振亞出任國家電網(wǎng)總經(jīng)理,剛上任就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發(fā)展特高壓。
這是一種電壓在800-1000kV的輸電線路,當時中國最高電壓也不過500kV。
放眼全球,只有美國、蘇聯(lián)、日本、意大利嘗試過特高壓。其中,美國、意大利停留在實驗階段,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1150kV的特高壓直接腰斬,日本也被電力需求困在500kV的瓶頸。
反觀中國,90年代才開始對特高壓進行跟蹤研究,與上述國家的差距肉眼可見。
但把視線拉回到國內,特高壓又是我國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
中國70%的煤炭,80%以上的水能、風能,90%的光能都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但70%的電力消費卻在東部沿海。
從能源富集地區(qū)到電力需求中心,有1000-4000公里,東部地區(qū)只能依賴煤電。
劉振亞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70%以上的鐵路都在運輸煤炭,電力阻礙了經(jīng)濟發(fā)展。
2006年,在劉振亞的多次請求下,中國第一個特高壓建設計劃落地。
為了保證項目安全落地,國家電網(wǎng)先后成立了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高海拔試驗區(qū)、電網(wǎng)仿真中心。
先后組織30多名院士、3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11家國內科研機構、9所高校和200多家廠商,多達十幾萬人進行技術攻關。
舉國之力攻克了包括換流閥在內的310項技術,解決了過電壓與絕緣配合、電磁環(huán)境控制、特高壓交直流混合安全控制等世界級難題。
隨后,國家電網(wǎng)又對2258臺發(fā)電機、35932條線路、11547個節(jié)點地進行了仿真計算,模擬了10萬多個故障條件和運行方式。
2009年1月6日,1000kV的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線路正式投運,中國實現(xiàn)了全球第一條商業(yè)運行的特高壓電路。
11年后,中國特高壓項目已達到35項,線路總長4.8萬公里,超越赤道長度。
美國能源部長親自拜訪劉振亞,毫不掩飾地說:美國渴望和你們分享這個成果!
昔日高高在上的外資,也主動叩響了中國的大門,爭先恐后使用中國標準,繳納專利費用。
但此刻,中國卻把目光投向了遠方——用特高壓連接北邊光能、化石能源充沛的蒙古,油氣豐富的西亞地區(qū),停電頻頻的南亞,東邊能源缺口高達90%的日韓,打造未來的“亞洲集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