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殖民者征服馬六甲等地和進攻美洲幾乎是同時代,1511年葡萄牙人滅亡了馬六甲王國,1521年西班牙人滅亡了阿茲特克人,1532年西班牙人又征服了印加帝國,但兩地民眾的結(jié)局卻截然不同。印第安人遭到了西方殖民者的大屠殺,而東南亞的土著卻被保留了下來。東南亞土著被保留下來,不是殖民者心善,而是東南亞國家得到了三個大哥級別勢力的支援,讓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優(yōu)勢大減。
這第一股力量就是明朝和中國海商、移民勢力,明朝在東南亞具有很大的號召力,明朝在鄭和下西洋后就不斷向東南亞輸出火器和火藥,以至于16世紀(jì)、17世紀(jì)的東南亞比日本火器還先進。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加藤清正就要派人到北大年購買硝石,王直等倭寇奸商也把東南亞當(dāng)作自己的火藥基地。葡萄牙人進攻馬六甲時遭遇了上千門輕型火炮攻擊,這些火炮大都是從明朝進口的。因為有火藥和火器基礎(chǔ),西方殖民者對東南亞的征服并不是一蹴而就,持續(xù)了很長時東南亞被西方殖民者征服要到19世紀(jì)后期。
中國的海商和移民勢力也對東南亞影響巨大,出現(xiàn)了華人在東南亞稱王的情景。泰國北大年地區(qū)就招募了中國商人和移民進行火器、火藥生產(chǎn),泰國還產(chǎn)生了華人國王鄭信,鄭信的部下就是今天泰國王室的祖先。越南在南北朝時期就廣泛吸收華人海商、海盜,西山王朝時期更是招安了華南海盜,充當(dāng)了中國華南海盜的補給基地。華人移民還在印尼建立了蘭芳共和國,和荷蘭殖民者反復(fù)交戰(zhàn)。華人帶來了財富、人口和技術(shù),也是東南亞沒被西方殖民者迅速征服的一大因素。
第二股力量就是印度,印度對東南亞的影響也是自古以來。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大量印度婆羅門和剎帝利階層的冒險家到東南亞進行探險,并建立了王朝。按照東泰國北部的說法,泰國北部的王國最早就是印度人建立的,占據(jù)今天柬埔寨和越南部分地區(qū)的扶南王國也是印度婆羅門充當(dāng)王族,印度教勢力甚至一度擴展到了我國臺灣。由于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也是熱帶季風(fēng)氣候,所以印度人很自然的,把自己的統(tǒng)治模式也搬到了東南亞,東南亞王國受印度的影響很大,西方人把除越南以外的東南亞國家都叫做印度化國家。
在明朝時期,馬六甲等王國的印度勢力代變變成了商人。印度泰米爾和古吉拉特的商人把持了很大份額的香料貿(mào)易,對馬六甲等國的影響很大,印度商人甚至把泰米爾血統(tǒng)的同行卡西姆扶持上了馬六甲首席大臣的寶座。印度商人還分為印度教商人、伊斯蘭教商人和佛教商人,西方殖民者到來前,東南亞印度商人中以伊斯蘭教商人勢力最大。西方殖民者在印度海岸線四處劫掠,跑到東南亞依舊以圣戰(zhàn)的口號打擊印度商人,印度人就從本國也運來了大量火器,幫助東南亞國家作戰(zhàn)。
第三股勢力就是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對16、17世紀(jì)的東南亞局勢還在有著深遠影響。1500年建立的亞齊蘇丹國在建國后,就派人到奧斯曼帝國求助,借助了奧斯曼帝國的技術(shù),生產(chǎn)了大量火炮。奧斯曼帝國還把自己的火槍手出口到印度尼西亞等地,成了亞齊蘇丹國等小弟國家的王牌部隊。奧斯曼和波斯的火槍手甚至還跑到緬甸這樣的“異教徒”國家撈金,對東南亞火器技術(shù)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東南亞在明清時期是東西方技術(shù)的交匯點,它吸收了大量外來軍事技術(shù),甚至一度領(lǐng)先于清朝,緬甸的部隊就比清軍用上燧發(fā)槍。在多個大哥勢力的幫助下,東南亞國家一度反推西方殖民者,亞齊蘇丹國在1524年摧毀葡萄牙人在巴賽的據(jù)點,1547年還幾乎攻陷了葡萄牙人占據(jù)的馬六甲;越南水軍也有對荷蘭人的海戰(zhàn)勝利。西方殖民者徹底拿下東南亞要比很多人想得玩得多,和葡萄牙人、荷蘭人PK了上百年的亞齊蘇丹國要到1873年才被荷蘭人重創(chuàng),徹底亡國要到1913年,那時大清都亡國兩年了。
殖民者從來都不慈悲,是多個大哥的幫助,東亞國家才推遲了被征服的腳步,讓他們沒有遭到類似印第安人的大屠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