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靈與肉》的魅力所在
張學東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靈與肉》,再次引領全國觀眾重溫了那段特殊歲月的悲歡離合與世事變遷,由于主創(chuàng)借助于寧夏特有的山川地貌,尤其是賀蘭山的雄渾和沙漠腹地的荒涼,使這部劇作在審美上產(chǎn)生了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竊以為,這是近年來國內(nèi)由小說名著改編影視劇較為成熟,也較為成功的一部,尤其是在世界杯足球賽開賽期間,它居高不下的收受率標志著新時代“年代劇”的一次成功逆襲。
上世紀80年代初,張賢亮先生因短篇小說《靈與肉》榮膺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旋即又由謝晉導演拍攝成轟動一時的故事片《牧馬人》,從此世人皆知“寧夏出了個張賢亮”。電視劇《靈與肉》的成功播出,其最成功之處也許就在于:它既充分尊重了小說原著的精彩華章,又開創(chuàng)性地進行了二次創(chuàng)作,與此同時,也恰到好處地將寧夏地域和文化特色些許元素(如寧夏坐唱)貫穿始終,讓人們在觀賞劇情中感受到來自寧夏文化的洗禮。
其實,有關牧馬人許靈均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他的右派身份,他的勞改生涯,他遠在異國的資本家父親,還有他深愛著的賢妻幼子和寧夏的父老鄉(xiāng)親,這些早在電影《牧馬人》中便得以生動詮釋。此次電視劇《靈與肉》可謂獨辟蹊徑,首先它有效地將作家張賢亮個人的生活和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乃至他的其他小說作品的經(jīng)典元素融入到劇本創(chuàng)作中,從而將一個不卑不亢、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知識分子涅槃重生的過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次,該劇又別具匠心地創(chuàng)作出像葉場長、張隊長、老白干、婦女主任梁大嗓夫婦、下放軍醫(yī)老梅、壞分子孫見利、謝狗來等人物群像,這些人物極大地豐富了《靈與肉》的內(nèi)涵和外延,使原有的故事情節(jié)趨于多元和飽滿;其三,在強調(diào)故事觀賞性的同時,電視劇也讓郭諞子、李秀芝等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人物得以更加完美地呈現(xiàn),隨著故事和情節(jié)的漸次深入,觀眾亦能從中感受到,主創(chuàng)在處理人物上避免了原有的臉譜化的弊端,從而更加接地氣,更加生動形象,也更具敘事層次感。
換言之,圍繞著許靈均這一主要人物的個性和命運,電視劇《靈與肉》全景式地揭示了時代風暴給人們身心上留下的烙印,作為主線人物許靈鈞的故事,在不知不覺間輻射到他周邊的每一個人,由此,是非曲直善惡對錯,均在場長、隊長、老白干、梁大嗓、郭諞子、狗來等人物身上起了化學反應,他們身上寧夏人特有的那份執(zhí)著、果敢、堅毅和良善,或者還有怯弱、偏激和冥頑,鑄就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時代悲歌。
塑造人物依舊是影視劇最為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當下各類神劇肥皂劇滿天飛,許多影視劇總是樂此不疲地演繹那些壞人小人惡人,充斥在熒屏上的多為大奸大惡之類,而鮮有將好人良人奉為首要的,不得不說,這種畸形的審美情趣讓我們的影視劇不堪入目。很顯然,電視劇《靈與肉》在這方面給出了積極而正面的回答,在那個特殊年代人人岌岌可危之時,人們的良知并未完全泯滅,盡管也出現(xiàn)了類似朱秘書和老白干這些對許靈均進行迫害的人,但是整體看來,心存善良的人物依舊是主流,鏡頭和畫面更多關照到的,依然是人世間的溫情與友誼。
比如,隊里絕大多數(shù)人對許靈均給予無私幫助和保護,特別是張隊長和郭諞子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讓許靈鈞化險為夷,有時甚至不惜讓他們自己受到牽連。這與以往反映文革中的斗爭殘酷性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相信觀眾更多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攙扶與彼此關愛,絕不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好像遍地都是壞人。劇中甚至還涌現(xiàn)出像葉場長、張隊長、郭諞子這樣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的好干部,他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再次驗證了人性中溫暖光明的一面,為整部劇作帶來莫大的蘊藉,這或許是《靈與肉》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我以為衡量一部影視作品的優(yōu)劣與高下,不光要看演員是否演得到位,畫面是否唯美,音樂是否動聽,更重要的是,得看它在人文情懷上下的功夫,在普世價值方面的不懈追求。《靈與肉》顯然做到了這一點,為今后此類長篇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豎立了標桿,同時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張學東,1972年生。寧夏文壇新三棵樹之一。中國作協(xié)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個人先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四個一批人才工程獎”“塞上文化名家”及寧夏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8部、長篇小說6部?,F(xiàn)為寧夏政協(xié)委員、寧夏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寧夏文聯(lián)《朔方》副主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