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雪分明
項羽是一個失敗者,可人們并沒有按照成王敗寇的慣例去評價他,烏江自刎承載著太多的歷史謎團,也許就連項羽自己也講不明白。不過從天下的事態(tài)來看,項羽的死,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
幾千年來,無人敢和項羽爭勇,但他的智慧卻成了吃瓜群眾爭議的話題。強大的自信和高貴的出身,讓項羽迷失了自我,無數的勝仗,讓他忽略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同情弱者的混賬邏輯,實際上是項羽最大的弱點,劉邦屢次化險為夷,就是被無知仁義道德綁架了。
然而,項羽的仁慈,并沒有得到劉邦的感激,劉邦更像是“農夫與蛇”中的“蛇”,不消滅項羽誓不罷休。劉邦和項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善于反思,可是劉邦反思的是失敗的教訓和戰(zhàn)略,而項羽反思的則是人性的善惡。
顯而易見,劉邦屢戰(zhàn)屢敗,卻獲得了大批的土地和天下民眾的支持,而項羽屢戰(zhàn)屢勝,卻落了個走投無路的下場。劉邦的反思,是為了獲得天下,而項羽的反思,是為了個人仇恨,這是格局,注定了項羽的失敗??墒琼椨饏s在反思中,意識到了戰(zhàn)爭是毀滅人性的殺戮,唯有放下屠刀才是正道。
所以,在滎陽會戰(zhàn)期間,項羽曾寫信給劉邦說:“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此時的項羽已經開始懺悔,他希望通過和劉邦單挑,來結束這場殘酷的戰(zhàn)爭,可是劉邦根本不這么想,就算他爹死了,老婆孩子死了,他還是要打。所以在個人恩怨和天下大義上,項羽輸給劉邦太多。
最終,項羽選擇烏江自刎,古今有太多的人為他流淚,惋惜他為何不肯從頭再來。其實他最終放棄自己的性命,是一種對生命的懺悔,他想通過自己的死,來結束這場無盡的殺戮,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同時也希望項家族人不再死于戰(zhàn)爭,其實他還是了解劉邦的,他知道自己死后,劉邦不會誅殺項氏族人。
項羽死后,天下基本上盡歸于劉邦,但是項氏族人,卻并沒有像項羽想象的那樣好過,歸附劉邦的那些項家人,雖然都給封了高官,可是劉邦為了穩(wěn)定他們,都給他們賜了劉姓,也就是說,項家從此覆滅,項氏子孫從此成為大漢王朝的奴仆,曾經那高傲的貴族氣質也隨之消亡,如果項羽地下有知,肯定也會死不瞑目的。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