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邱曉玲 文章來源:【作者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1030 更新時間:2007-1-14 -
實踐RICH教育思維 構建英語教學舞臺
廣東汕頭華僑中學 邱曉玲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成為了當今英語教學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新課程的改革不僅為學生敞開了學習的大門,從另一個方面,也是對新型的教師所發(fā)出的挑戰(zhàn):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專業(yè)素質,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拓教育視野等。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探究型的學生,就需要研究型的教師。教師應該通過“教中學—反思—學中教”的循環(huán)模式,朝著行動研究者(Clark,1976)的目標邁進,從而更好的實踐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構建一個嶄新的教學舞臺。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RICH教學思維 反思 構建
◆案例闡述:
在2006年,我們在高一4個自然班(共240名學生)當中,開展了“英語原版電影探與學”(也稱為“English Around the Movie研究性學習活動”),每個自然班分為10個小組,活動為期6個周。實踐中,作為教師的筆者選擇了轉變角色參與這次活動。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筆者確定了利用原版電影輔助教學的主題思想,以高中現(xiàn)行人教版必修課本單元主題為依托,由學生以小組為合作單位,根據(jù)每個必修單元的主題,選擇既符合單元主題,又是自己最喜愛的一部英語原版電影,通過信息技術以及各種途徑處理查找與其相關的資料,進行探究。后期活動由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和英語表達的整合,得出了多媒體作品和英語書面觀后感,部分學生還進行了行動記錄,以及活動反思。這次活動的成果主要分為兩種表現(xiàn)形式:①書面表達成果:探究進程記錄、相關資料展示、電影觀后感、活動自我評價;②電子版成果表達:word文檔、PPT、flash、網站網頁、博客電子檔案記錄等。在整個活動中,RICH思維:R—研究、I—整合、C—群體、H—情感態(tài)度貫穿其內,英語成為一種處理信息、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知識、交流合作的工具。教師角色從“灌輸者”轉變?yōu)?#8220;伙伴”、“顧問”、“激勵者”和“組織者”。學生享受分工合作的樂趣,每人都有對知識的歸屬感,師生用新的評價體系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知識舞臺。
上述活動的成敗,并不是本文想談及的關鍵,而通過反思此次活動的過程,探究活動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反思于教學,行動于教學,才是筆者想闡述之處。本文引用筆者接觸的RICH(Cliff Schimmels,2001)教學視野,結合自身在課改過程中指導研究性學習實踐,進行反思,希望藉此更好地指導英語課堂教學。
一、RICH教學視野與新課程中的英語教學。
1、RICH教育視野:開拓的教育視野。
RICH,作英語中的形容詞,意為“豐富的”;文中所提到的RICH卻更具內涵。RICH這一概念是美國已故教育哲學家Cliff Schimmels 針對浙江師范大學的一群教育先行者持續(xù)進行的系統(tǒng)的課程實踐的高度概括,即研究性學習(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體學習(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質全面發(fā)展的(Humanistic Outcomes)的英語縮寫(Cliff Schimmels2001)。著名的英國Lancaster大學語言學博士吳宗杰老師也就這一教育視野,在《外語課程與教師發(fā)展》中進行了詳細的闡述。RICH并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教學現(xiàn)象,或者說,是教師的一種應具備的教學視野,是現(xiàn)行英語教學改革下,教師需要具備的一種素質。
英語教學改革需要的是開放的教學,倡導教師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RICH的教學思維正是符合這樣的教學變革,特別對教師而言,更是一次理念、素質、水平和能力的變革,其根本是要求教師根據(jù)“知識結構、智力結構、能力結構”這三個方面進行建構。
2、RICH式的英語教學:開放的教學。
RICH教學活動對教師運用于教學的方式手段進行了歸類,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4種模式結合在一起,其實質恰好符合新課標英語教學改革本質:把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融會到師生的學習探究,變狹隘為廣闊,變古板為靈活,變被動為主動,把師生的教與學延伸為一種終身學習的探索狀態(tài)。顯然,RICH的教學思維與《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倡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的思想不謀而合,但是它又更加具體,綜合,把教師引向一個更加開闊豐富的教育視野之中。
教學理論來源于實踐,也指導著實踐。RICH式的英語教學強調從實踐探究、合作交流、整合運用入手,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ICH式的教學,不僅為了“學則分高”、教師不僅要“寓教于樂”,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學以致用”、“寓學于用”。學生在一個靈活的學習空間,選擇符合自己實際,值得學習的知識開展自己的探究活動,這是RICH式教學的一個簡單雛形。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除了課堂上還學生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課后圍繞學生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就是其中一種比較全面的教學形式,其目的在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用RICH的觀點檢驗研究性學習,我們恰巧發(fā)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既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RICH的實踐。
3、RICH教學思維的內涵理解。
R for Research-based Learning,即研究性學習,代表著RICH的第一個字母縮寫。研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中的熱點,這種學習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探究與自主過程,以及學生的合作、實踐與體驗。而其突出的學生為本和多元智力建構也是構建新課標英語教學的新評價體系的重要理論依據(jù)。
這種教學形式下,隱含的是對RICH的一個逐層延伸,Re
search-based Learning,研究性學習也被稱為“小組合作課題研究”,這是一個整合性的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教師之間展示的是群體學習(Community Learning),而教師運用此教學手段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全面發(fā)展的(Humanistic Outcomes)。R-I-C-H之間的關系,可以用這樣一個圖例來說明:
二、RICH教學活動與研究性學習實踐。
就筆者在學生中開展的“English Around the Movie研究性學習活動”為例。為了能規(guī)范其操作,該過程被設置為8個實踐環(huán)節(jié):形成小組,明確任務,查找資料,編輯資料,制作多媒體形式的展示作品,書面作文,小組自評,班級互評?;顒拥脑O置參考了RICH的話題教學流程,通過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主探究是RICH教學模式,即研究性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以英語知識為基礎,進行課外的英語電影主題學習,為興趣、問題而探究,為獲得、失去而思考。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構建了學習的群體,將封閉式的英語教學轉變?yōu)殚_放式的合作活動,師生的認同發(fā)生轉變,使研究教與學中的內涵逐步 “RICH”。
1、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構建
語言學家克拉申指出:外語的學習是一種習得的過程,學生應該在教學環(huán)境中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課改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逐步拋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模式,倡導“雙主”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指引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英語課堂中得到調動,教師的合理教學設計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礎。但這只是限制于課堂上的學習,而學生課后學習的自覺性,以及學習的延伸,是我們的盲區(qū)。如何確保學生在課后也能擁有一個習得的環(huán)境?這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個難題。在嘗試不同的教學手段后,筆者注意到研究性學習的特點符合英語課外教學的要求,可以為課外語言習得營造良好的氛圍,并在分析各種實踐的可行性后,決定構建English Around the Movie研究性學習活動。
(1)研究性學習對學習動機的推動(必要性)
中外語言教育學家們都認為動機是影響外語學習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之一。Jakobovits<1970>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外語學習的幾個因素中,動機占33%、才能占33%、其它占14 %。在英語教學中,動機一直被認為是教學的關鍵,不僅是聽說讀寫還是語法教學,學生是否投入學習,能否持續(xù)學習,甚至是延伸學習,其根本決定因素是對學習是否有學習動機。動機(Motivation)可以分為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以及內在(Intrinsic motivation)。(布魯納)
當今的外語教學的范圍主要極限在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內在動機影響比較大,但是單一的能力訓練課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一種怪現(xiàn)象:學生對課堂教學缺乏興趣,卻熱衷于英語音像影視。這是由于學生的內在動機受到了抑制,而外在的動機卻驅使他們增加了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興趣。研究性學習通過對學生的任務要求,讓學生設計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的內因,讓學生對自己的英語知識產生了成就感,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從而產生更大的動機感,推動學習進程。
(2)研究性學習對學習資源的擴展(可行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為了開拓教學渠道,更新教學方式,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學校應針對英語教材外的教學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教學資源有很多種,但是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以英語原版影視資源為主題的教學最感興趣。筆者曾做過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問題:1、你最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
2、你覺得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對你最有幫助?
◆調查項目:1、報刊閱讀:通過閱讀英文報紙和小說讀物,從閱讀中獲得知識;
2、原版電影欣賞:通過欣賞原版電影,了解外國風土人情,達到鍛煉聽力,模仿口語的目的。
3、英語歌曲賞析:學唱英文歌曲,通過學習歌詞,了解大意,并通過學唱英文歌矯正英語口語發(fā)音。
4、多媒體課件展示:把課本的問題和情景通過多媒體PPT課件展示出來,在多媒體教室學習課本知識。
◆調查數(shù)據(jù):1、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各項百分比(如圖1);
2、你覺得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對你的學習最有幫助(如圖2)
在此次活動之前,筆者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課本有很多主題單元提供給學生學習,但是由于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了解不透徹,即使上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也不能全情投入,因為課本還是一本無聲的教材。這次活動的另一目的,是想通過學生的資料積累,構建一本由學生親手打造的,“會說話”的教科書。這本“會說話的書”就是一個電影資源庫,但并不是隨意的電影資源,而是以課本為依托的資源庫。學生依據(jù)課本的學習單元主題,收集電影,做出成果,集合在資源庫中,有目的地探究,效果往往是很好,而且是有些料想不到的。(例如:在活動中,高一英語課本必修一中,Unit One的主題為Friendship, 有個小組選取一部以“友情”為主題的原版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進行探究,無書不成巧,另一小組同樣選取此電影,但是他們則是從必修二課本的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野生動物保護”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探究的。這樣一物多用,卻也用得得法)開展這個活動,主要是因為利用真實的視聽材料如原版電影安排教學活動,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機會接觸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英語為本族語的語言材料,而且也真實地呈現(xiàn)了異族文化,幫助學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①由于電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優(yōu)美動聽的主題音樂,因此合適的影片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用原版電影安排教學活動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愉快教學”的新模式。②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已掌握了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同時從電視、收音機等的諸如流行音樂排行榜等欄目中,從因特網的網頁上,學生都已初步接觸過真實的視聽材料。③將聽說課引進教學課堂是對教材教學的補充和擴展,由課本的每個單元話題為依托進行拓展,讓學生通過研究小組的活動選取符合題材、符合喜好的好電影,進行觀賞探究,再以觀后感的英文作文形式表現(xiàn)出來;教師收集學生的研究成果,經過對收集的電影和作品的信息加工處理,來組織課堂教學,使電影、語言素材、教學活動以及涉及到的文化知識、情感態(tài)度等有機地融合于教學的整個過程。資源的積累更有利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應用,因此用研究性學習安排學生針對原版電影進行探究是可行的。
(3)研究性學習為各學科提供了整合平臺(實效性)
I for Intergraded Curriculum,即整合課程。RICH教育思維中,“整合”是一個縱橫的立體空間。包括了
①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整合,如:我們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僅是對英語能力的要求,也是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要求,甚至是對學生品德教育和藝術素質的延伸。如:開展English Around the Movie研究性學習活動,通過8個實踐環(huán)節(jié)設置(如前所述)從各學科之間發(fā)展一個平衡點,從而為達到課程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做鋪墊。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還完善了個人的思維、判斷、決策能力、甚至從他們的博客反思記錄來看,這已經是一種行動反思的雛形。
從英語技能角度出發(fā),對學生而言,這既是一個學習目標,也是一種學習手段和工具。要通過研究性學習實現(xiàn)這一目標,也要求學生能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學習,使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習活動有效整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效地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擴大的知識面,同時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地提高其聽、說、讀、寫的整體能力。
在信息技術技能層面上講,多媒體的工具功能再加上互聯(lián)網豐富強大的共享資源的引入,更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插上雙翅,最大限度地凋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組織者、加工者甚至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它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特征,充分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全方位親身體驗英語。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輔助英語教學能夠讓學生最大范圍地接觸到實際運用中的英語,突破了陳舊的固有模式,激勵學生在課外把英語作為一種娛樂和交流的工具,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符合課改提出的“要有利于學生學會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這一基本理念。
②學習內容與生活世界的整合,電影是一本有聲、有血有肉的活課本,學生從電影故事中,身臨其境般地體會到生活中英語的魅力,對角色個性、演員的生平經歷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一般學生只對電影的情節(jié)感興趣,卻從來沒有理解過電影蘊涵的深刻思想,結合課本的主題出發(fā),有目的的對電影進行探究,但是當他們融入到自己喜歡的電影中,開始著手探究,他們寫下這樣的感想:
◆When I first appreciate < > , I was attracted by it. That the father Marlin to find his son NEMO is very touching and the actions are all about family love, which made me moved so much. That NEMO tried his best to overcome his shortcoming taught me a lot. This film reminds me of my past.
(學生觀后感之一高一16班第5小組 組員 電影選題《NEMO》)
◆主人公的那種對鋼琴師憑借自己對生命無限的渴望,和對音樂的熱愛,堅強的活了下來的精神。體會納粹的殘忍和戰(zhàn)爭的殘酷,使我們更珍惜和平。此活動促進我們小組成員的團結,更提高了我們的英語水平。
(學生活動反思之一高一15班第3小組 組員 電影選題《鋼琴師》)
這些學生認識到用影片來折射生活,反思自我,通過學習這些電影的內涵,進一步關愛生活,熱愛社會,學生得到的,是超越課本知識的東西,這對構建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起著非常有利的作用。
2、研究性學習的群體構建
C for Community Learning,即群體的學習。何謂群體學習?這要先理解什么是學習的群體。這一概念的提出來自Wenger(1998),指的是學生與教師在RICH話題探索過程中所構成的交往和合作群體。這里可以延伸為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合作群體?;蛘呃斫鉃橐环N合作學習理論(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認為:“從本質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們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性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于各種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學習活動。”這個群體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甚至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傮w上說,這是一種具有合作探究意識的實踐活動。
(1)學生之間
參加English Around the Movie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有4個自然班,每班為60個同學,以6人為一小組,共40個小組?;顒娱_展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小組的組合形式遵循的是自愿的原則。由于考慮到一些實際問題,如:對計算機的熟悉程度,對英語的技能要求,以及家庭的網絡環(huán)境是否允許等。在進行小組分組的過程中,教師作為建議者的身份提出了一個配對原則,即要求每個小組內,至少要有1-2位擁有網絡環(huán)境,并對計算機能熟悉運用的同學負責信息技術運用,還應有1-2位英語聽力基礎較為扎實的同學負責英語知識的過程實踐,其他同學則參與資料搜索、過程記錄和提供建議意見的任務,小組全體學生共同承擔英語短文寫作的任務,民主選舉選取組長2名,而組長在下一輪活動開始時再進行改選,這為保證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小組組成之日,應針對高中英語課本的各個單元進行主題選取。
小組成員的愉快合作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前提。學習群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合作式的互助關系,而不是封閉的競爭關系,大家分工合作,互補長短。研究性學習活動對于那些有特殊才華的學生而言,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機會;對于那些缺少學習驅動力的學生而言,無疑更是一次發(fā)現(xiàn)自我的良機。學生參與了小組活動后,有這樣的反思:
◆網絡見證科技,帶動了潮流,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通過這次活動增強每個組員的網絡知識開拓我們是視野。多學點知識,享受多點樂趣......
(學生活動反思之一 高一15班第5小組 組員 電影選題《珍珠港》)
◆這次活動讓我們每個組員都收益非淺,雖然我們平時的學習成績并不是最好的,可是我們的作品卻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同。我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雖然大家上網的時間有限,但是我們利用了分工合作,大家采取優(yōu)勢互補的策略,發(fā)揮了幾個電腦技術不錯的同學的作用,所以他們建起了博客,記錄了我們的行動;而最偉大的組長,她的英語最棒,在她的幫助下,大家對觀后感都進行了修改,寫出了象樣的英語作文。我們會繼續(xù)合作下去的,這樣感覺很不錯!
(學生活動反思之一高一15班第6小組 組員 電影選題《泰坦尼克號》)
多元智能理論的奠基者美國著名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人生來就在某種程度上擁有者八種以上的智力,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力潛能得到開發(fā)和培育有重要作用。有些學生在英語的課堂學習上總有著一種挫敗感,但是并不代表他們是一群弱者;相反,這些學生,在其他智力因素上往往要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顯示出更強的實力,研究性學習正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2)師生之間
在這樣的學習群體里,教師角色開始轉變,師生關系也得到了轉變。參加學習活動的學生這樣說:“過去我總是以為教英語的老師就是英語特別好,可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原來老師的電腦技術也很好。雖然我的英語不好,不能和你talk in English,但是老師你可以和我們共同討論一些關于電影、電腦方面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很好!”教師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權威,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從“灌輸者”轉變?yōu)?#8220;伙伴”、“顧問”、“激勵者”和“組織者”。學生認為:“過去遇到學習上的問題,不敢去問老師,怕被笑笨。但是和老師合作討論過幾次后,發(fā)現(xiàn)老師不但不覺得我笨,還指導我運用在線翻譯的工具進行翻譯學習,幫助我了解那些原來聽不懂的原版電影對白,給了我信心,以后我遇到問題,再也不怕去向她求助了。”師生之間的認同感得以增強,教師不僅擺脫了過去的填鴨模式教學,而且開始走近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聲,這對教學是一個極大的好處,英語課堂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英語具有了一種親切的生命感,師生同樂而學。
(3)教師之間
學習群體中還有一個更加值得重視的關系,即教師之間的群體協(xié)作。為了追求同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之間打破個人主義,互相請教,互相幫助,針對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教學的難題進行合作探究,這不僅是行動上的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教師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教學的指導者開始從潛意識承認接受“合作學習理論”,這勢必會引導他們的行為,甚至指導他們的實踐。
3、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體系構建
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另一重點,是評價體系的改革,以往的評價方式主要是把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通過考試成績簡單地用分數(shù)量化,只重結果,卻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性、特長、努力以及進步;同樣,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量化,也是通過學生成績來說明。這樣容易造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挫敗學生的心理,使教師和學生都失去了努力的信心。
新的評價體系改革,注重了評價功能、主體、形式、重心的改革,其多元化為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體系構建一個開放的空間。針對研究性學習中的群體學習,筆者相應地設計了:
①關于群體內部的小組成員自評表格。小組自評是學生自己進行的一次行動評價,包括:對其他成員工作的態(tài)度、對分工任務完成時間、對分工任務完成質量、對小組工作參與程度、在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過程中、在自己負責的工作遇到困難時等6個方面24個小項,這是貫穿于活動的過程中,動態(tài)地進行的評價,目的是以形成性的評價促使學生自身的改進,增強小組的合作力(自評);(附部分表格見表一)
表一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個人表現(xiàn)評價表(部分)
評價
項目
評價等級描述
被評價小組成員姓名
對其他成員工作的態(tài)度
積極出主意并協(xié)助完成
積極參與代替完成
積極關注,但一般不直接參與
基本不關注
②關于小組成果展示的互評表格?;ピu表格由研究成果質量和答辯表現(xiàn)兩大方面8小點進行小組間的評比,目的是通過小組的競爭對比,對比他人的成果,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勞動成果,促進小組下一次活動的進步(生生互評);(附部分表格表二)
表二English Around the Movie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評價表
研 究 成 果 質 量
項目(每項10分)
好
較好
一般
得分
1開題報告書等書面資料齊全
2材料的規(guī)范性、完整性
3各種記錄的真實性
4結題報告條理性
5成果的創(chuàng)新水平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水平
答 辯
6語言能力、儀表
7展示手段及成員配合情況
8時間掌握
教師和評委意見
建議
③建立了學生自己的書面和電子幫本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檔案袋。檔案袋是利用書面檔案儲存管理以及學校的博客平臺把學生收集的資料、探究的過程記錄和研究成果保存起來。學生可以看到自身的知識積累過程,為以后學習提供借鑒,也可以通過博客這個平臺,對教師的行為提出評價;教師可以及時通過檔案袋的更新,指導學生研究活動的開展,同時也可以為教師研究學生行為過程提供鮮活真實的研究材料(生生互評、師生互評)。(附學生作品博客截圖于文后圖1《TITANIC》;網址
http://stqz.stedu.net/xsbk/oblog3/)
教師在評價中不再是一個獨裁者,評價的權利通過改革,最終落到了學生自己的手中。學生們通過記錄、評比、對比、反思,進行了學習評價,達到學習進步的目的。
三、RICH教育思維與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
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實質上是倡導語言的習得過程。教育學家喬姆斯基曾指出,語言學習實際是一種由內向外的(精神)培植和生長.語言學習本身,就是主體精神的培育,就是構筑語言學習者的精神主體. 中學英語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資源,圍繞教材主題單元,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了解國外優(yōu)秀原版電影的內涵,探究電影中主人公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是一次陶冶情操,提升學生人格,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機會。這是一次課堂和課外情感教育的相結合,情感教育是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
利用這樣的機會,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滲透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教育,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回復反思日記、指導探究合作等等這些,通過言語的交流和激勵,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老師充分的信任學生,給學生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人文之美。
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當家作主”。老師是營造人文精神氛圍的主體,由于教師角色的轉換,學生的主體性得意顯現(xiàn),他們的獨立人格、主體意識、對自己的價值的肯定和對他人的認同,都使他們在人文素質之旅中愉快非常。倡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樣自主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恰好又是對人文素質中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以人為本的最好體現(xiàn)。
在RICH教育思維中,最重要關鍵的一環(huán)是H—Humanistic Outcomes,即人文素質全面發(fā)展。只有在充分理解R、I、C的基礎上加以實踐,才能體現(xiàn)H的深刻內涵。筆者在淺嘗實踐的路上,本著利用課內外學習資源、拓展知識的理念為中心,圍繞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合作開發(fā)可利用的學習資源,并探究教材深刻而有意義的思想內容,開展了此次探究學習活動,目的也在于實踐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
四、結束語
從參加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再到如今寫下這篇論文,筆者作為一線的教師,親身經歷著這場教學的暴風驟雨,深刻體會到當今教育對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嚴格要求。“教師該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教學改革中?”這是筆者頭腦中思考得最頻繁的一個問題。“面對—實踐—反思—實踐—發(fā)展”,這也許能從某個層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做一個反思型、行動型、研究型的教師,是一個努力的方向,我想這也是RICH教育視野對教師的一種要求。最后引用成功智力這個教學理念中的一個問題,作為結語,希望可以引起共鳴 ——“學生探究了,教師該做什么?”
參考書目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鄭金洲主編.《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章兼中,"培養(yǎng)人文精神深化英語教學改革",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2年第4期.
[4]吳宗杰 黃愛鳳等著 〈M〉《外語課程與教師發(fā)展----RICH教育視野》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5]張英〈M〉《高中英語研究型教與學》廣東高等出版社 2005
[6]陳仕清主編 〈M〉《英語新課程理論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