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chuàng)作和與其相關的各項內(nèi)容
書法創(chuàng)作,不是單純的書寫行為,而是個人思想意識與書寫技巧的綜合表現(xiàn)。它是把筆法、墨法、章法、字體形態(tài)的夸張等書法元素自然地融為一體,產(chǎn)生書法應有的“筆墨情趣”以達到令人心動的效果。
第一節(jié) 書法創(chuàng)作意境
書法創(chuàng)作的意境表現(xiàn),是抽象的、寫意的,“意在筆先、筆隨意行、以意傳神”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最高意境。
1.意在筆先
指創(chuàng)作前的思想準備和作品整體構(gòu)思的過程,“意”指的是意念、思想意識。
創(chuàng)作時,首先要對紙張的面積大小、書寫內(nèi)容的字數(shù)多少、字體形態(tài)、章法布局等做一個大致的估量;然后,平心靜氣,去除雜念,調(diào)整情緒,待創(chuàng)作欲望產(chǎn)生、意念形成后,再落筆書寫,一氣呵成,一揮而就,這就做到了“意在筆先”。
2.筆隨意行
指創(chuàng)作“意念”在書寫過程中的反映,這種意念,能幻想出作品的影像。書
法,就是要把這種無形的、幻想的影像,通過書寫過程把它用筆墨表現(xiàn)出來。動筆前,通過構(gòu)思產(chǎn)生創(chuàng)作意念中的作品幻影,一旦落筆,筆就會在意念中的幻影軌跡上運行,這就是“筆隨意行”。也就是說:當你創(chuàng)作意念形成,準備動筆時,鋪在你面前的空白宣紙已經(jīng)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幅完整的、幻想中的作品,你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上面的字;當落筆書寫時,你的筆就會隨著你的意念在幻想的字跡上運行,使幻想中的影像成為現(xiàn)實物象。當有了這種感覺,說明你已達到了“意在筆先,筆隨意行”的創(chuàng)作意境,否則,就沒有進入最佳創(chuàng)作狀態(tài)。
3.以意傳神
指創(chuàng)作“意境”對作品的精神、氣質(zhì)產(chǎn)生的作用;創(chuàng)作“意境”越高,作品的“神
氣”越足、“氣質(zhì)”越高雅,感染力越強。這種較高的“意境”,除了要做到“意
在筆先,筆隨意行”之外,還要有嫻熟的書寫技巧來支撐。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始
終保持高昂的創(chuàng)作激情,把各種書寫技巧充分展示出來,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2)“緩、疾” 不同的行筆速度,是創(chuàng)作情緒、意境的表現(xiàn)。“緩”則
心平氣和;“疾”則情緒奔放,一發(fā)而不可收。以緩、疾相間的速度行筆,會產(chǎn)
生自然的節(jié)奏感。書法的“神氣”就產(chǎn)生在行筆速度的緩、疾對比之中。
2.墨法的運用
根據(jù)使用的毛筆和宣紙的屬性來確定合適的用墨方法。墨法包括:墨塊的研磨和墨汁的調(diào)兌、用筆時對筆毫中含有墨量的控制以及毛筆蘸墨的頻率等。這是被大多數(shù)書法家忽略的,而又是書法不可缺失的一法。
墨塊的研磨和墨汁的調(diào)兌,都要加入適量的清水,水分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墨跡的效果。水少,墨液黏稠,行筆滯澀,墨跡缺乏韻味;水多,墨液稀而淡,雖行筆流暢,但墨色淺而無神。只有濃淡適宜,才會使墨跡達到色、韻俱佳的效果。
在書寫過程中,對筆毫中含有的墨量控制是墨法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毛筆蘸墨時,要吃飽墨液,然后在硯臺邊棱上探筆,把多余的墨液刮去,以免滴落污染畫面。蘸墨后,筆中飽含墨液,落筆要輕,而后逐漸給力,并逐漸放緩行筆速度,直至把筆中的墨液用完為止,再去蘸墨。墨法用得好,寫出的作品從濃到淡、從濕到干層次分明,作品中蘸墨的次數(shù)清晰可辨。切忌:頻繁蘸墨和每行開頭蘸墨的不良習慣。
3.章法的運用
要根據(jù)創(chuàng)作書體選用與其相對應的章法。所謂章法,是指作品通篇的布局,也就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和空白分布。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距離和空白分布是小章法,它會影響到一個字的疏朗與拘謹。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和空白分布是大章法,它關系到整幅作品的靜與躁、空靈與郁悶的視覺感受。
楷書、隸書、篆書多為格式化章法,字字獨立,每字一格。行草書,則以豎行無格書寫,豎則成行,橫則無序。而甲骨文、金文則前兩種章法兼有用之。
第三節(jié) 書法作品的書寫格式、款式及題款
1.書法作品的書寫格式
與現(xiàn)代的書寫格式不同,它使用的是從右向左、從上向下、豎行書寫的古代傳統(tǒng)書寫格式。這種書寫格式,起源于漢代造紙術發(fā)明之前的木簡、竹簡的書寫格式,一直沿用至今。用現(xiàn)代的從左向右、從上向下、橫行書寫格式,是不符合書法格式要求的,是錯誤的。尤其是楹聯(lián)(對聯(lián)),更要注意這個問題:右邊是上聯(lián),左邊是下聯(lián),懸掛時不要顛倒。
2.書法作品的款式
指的是一件完整的書法作品的形狀樣式。常見款式大致有:橫披、中堂、斗方、扇面、條幅、楹聯(lián)、條屏、冊頁、長卷、手札、匾額等。
(1)橫披 是指長條形的橫幅作品。這種作品,是按宣紙的橫邊長度來
稱謂的,譬如:橫邊長度是四尺的就叫“四尺橫披”,六尺的就叫“六尺橫披”,
以此類推。
(2)中堂 指用出廠時的原始尺寸,不經(jīng)剪裁的整張宣紙豎式書寫的作品。四尺整張宣紙豎式書寫的叫“四尺中堂”,六尺整張宣紙豎式書寫的叫“六尺中堂”,以此類推。它的高度(紙的長度)與寬度比約為二比一。
(5)扇面 指折扇或團扇形的作品。這種款式幅面有大有小,尺寸不定。
扇面用紙多數(shù)用預制的模板裁剪而成。
(8)冊頁 指裝裱成冊的書法作品。這種作品,有的是在已經(jīng)裝裱好的冊
頁上直接書寫而成;也有先在紙片上書寫,然后再貼裱到冊頁上的。冊頁有大小之分,它不用尺寸稱謂,而用從大到小的序號稱謂,如:一號冊頁、二號冊頁……,一號冊頁尺寸最大。
(10)手札 也稱信札、尺牘 由古代書信、文稿、詩稿等書寫形式演變而來,作品幅面多在方尺之間,故又稱尺牘,這種作品字體較小。
(11)匾額 指為殿堂、館所、商鋪店面等名稱和書房齋號等題的字的書法作品,這種作品字體較大或為榜書。
(5)窮款 只題寫姓名或字號的款識。一般指三字或三字以下的題款。
第四節(jié) 印章的用法
印章,是書法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據(jù)印文內(nèi)容分為名章和閑章兩種。對它們鈐印的位置,有嚴格的限定,不可亂用,也不可多用。印,用得好使作品錦上添花,用不好會破壞章法。
1.名章(字、號、齋號印)
也稱印鑒,是鑒別書法家作品真?zhèn)蔚闹饕罁?jù)。名章,有其固定的位置,就是在下款的下方,不可改變。一般多用上下兩枚名章,上方用刻有姓、姓名或名的印,下方用刻有齋號、字或號、姓氏的??;并且要求印文一陰(白字),一陽(紅字)配合使用,陰文在上,陽文在下,不可顛倒。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也可勉強用一枚名章。要求兩枚名章必須是統(tǒng)一大小的方形印,不可一方一圓或一小一大并用。
2.閑章
在作品中,除名章以外,其他印章都叫作閑章。閑章,用于引首、鎮(zhèn)角、補空裝飾等,其鈐印位置也有嚴格要求。
(1)引首章 是用在作品正文開頭的外邊(右上角)的閑章。
用印時要注意,印與紙的兩個相鄰直角邊的距離不可均等,一般上邊的距離較長些,而右邊距離稍短。
印章的大小,要根據(jù)款識而定,款識的字大則用大印,小字則用小印。并且,印章體積要比字體稍小。有時,作品正文的字很大,但題款的字很小,也必須根據(jù)落款字的大小,來選用相應大小的印章。
為了使印跡清晰,使用前,要清除殘留在印面上的印泥。印章在沾印泥時,要使印面吃足印油,但不要太多,否則,會出現(xiàn)暈跡,影響印跡的清晰度。
第五節(jié) 題款中使用的中國傳統(tǒng)紀年法
在書法題款中,用來標注創(chuàng)作年代、季節(jié)、月份、日期以及人稱和客套語等的內(nèi)容,大都沿用傳統(tǒng)的古文題寫,而不用現(xiàn)代文學語言。當然,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使用現(xiàn)代文學語言題款已成趨勢。
1.中國傳統(tǒng)紀年法
即天干地支紀年法:天干地支紀年法,也稱農(nóng)歷紀年法。它是中華民族的獨創(chuàng),也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天干地支,取樹木的干和枝之義,用于記載天地間,宇宙時空的輪回運轉(zhuǎn)規(guī)律,故稱天干地支。天干,按順序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來表示;地支,按順序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來表示。分別取天干中的一個字與地支中的一個字,按順序循環(huán)配對,構(gòu)成六十個兩字組合,用來作為每一年的代號,輪回使用。我們把一個輪回叫做“一個甲子”,一個甲子六十年;這就是農(nóng)歷天干地支紀年法。
華人的屬相,就是用地支的十二字,分別與十二種動物,巧妙地結(jié)合到一起,而產(chǎn)生了“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我們把它叫做“生肖紀年法”。按照生肖紀年法,每十二年為一個輪回。農(nóng)歷的每一年,都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春節(jié)開始,以臘月最后一天的除夕夜結(jié)束。
落款時,可使用干支紀年法,也可用生肖紀年法。譬如:2012 年是壬辰(龍)年,可用“壬辰年”,也可用“龍年”來表示?,F(xiàn)在,全世界通用公元紀年法,只有華人還保留著民族傳統(tǒng)的干支、生肖紀年法,并用在書畫作品的題款中。
2.農(nóng)歷季節(jié)、月份的雅稱
農(nóng)歷季節(jié)、月份的雅稱,是古人創(chuàng)造的對季節(jié)、月份時令的文雅稱謂。古人在書法題款中多用雅稱來標注創(chuàng)作時間,而不用序號數(shù)字標注,此法一直沿用至今。具體稱謂如下:
(1)四個季節(jié)的雅稱
春季雅稱:春、三春、九春、陽春、芳春、艷陽、青陽等。
夏季雅稱:夏、朱夏、朱明、昊天、三夏、九夏等。
秋季雅稱: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等。
冬季雅稱:冬、三冬、寒冬、九冬、玄冬等。
(2)十二個月份的雅稱
一月雅稱:正月、元月、孟春、開歲、歲首、華歲、端月、新月等。
二月雅稱:杏月、麗月、花月、仲春、中春、中陽、中和、殷春等。
三月雅稱:桃月、蠶月、季月、鶯月、晚春、暮春、春末等等。
四月雅稱:陽月、麥月、梅月、槐月、首夏、夏初、孟夏、初夏等。
五月雅稱:蒲月、榴月、郁月、天中、中夏、盛夏、仲夏、皋月等。
六月雅稱:荷月、焦月、暑月、晚夏、末夏、極暑、暮夏、季暑等
七月雅稱:秋初、蘭秋、肇秋、新秋、秋首、早秋、孟秋等。
八月雅稱:桂月、仲商、高秋、桂秋、正秋、仲秋、壯月等等。
九月雅稱:菊月、暮商、霜序、暮秋、晚秋、菊秋、菊月等等。
十月雅稱:孟冬、初冬、上冬、新冬、冬初、開冬等等。
十一月雅稱:冬月、仲冬、寒月、中寒等等。
十二月雅稱:臘月、歲末、殘冬、末冬、嚴冬、殘冬等等。
每月上旬雅稱:上浣。
每月中旬雅稱:中浣。
每月下旬雅稱:下浣。
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月份的稱謂繁多,這里只是選出一小部分作為題款之用,將其他繁雜難懂的叫法略去。在題款使用時,盡量采用常用易懂的名稱,以便于讀者理解。
第六節(jié) 題款中的人稱和常用語
在作品落款中,當提及他人或把作品作為禮物贈給他人時,要用尊稱詞語表達,這是一種傳統(tǒng)禮節(jié)。用語要準確,因人而定,否則,會貽笑大方。
1.題款中的人稱
對他人的尊稱:大人(稱有親屬關系的長輩,與輩分具體稱謂合用, 如: 伯
父大人、祖父大人……);師父、恩師(稱自己的老師);先生(稱平輩或無親屬關系的男性長輩);女士(稱平輩或無親屬關系的長輩女性);小姐(稱未婚女性);兄(稱比自己年齡大的平輩男性);仁兄(稱關系親密的平輩男性);道友、同道(稱書畫家、書畫愛好者);學友、師兄、師弟、同窗、同席(稱同學);賢弟(稱比自己年齡小的男性);方家、法家(稱書畫家)等等。
對自己的謙稱:愚兄、愚弟(相對平輩而言);后生、晚生(相對長輩而言)等。
2.題款中的常用語
常用客套語 將自己的作品贈與他人時,往往要落上款,在上款中首先是受贈人的名或字、號,如果對方有字或號,用字號稱謂更加禮貌。如果對方?jīng)]有字或號,只能用名字時,千萬不可帶姓氏,直呼姓名是極為不禮貌的表現(xiàn)。名或字號下邊是尊稱,尊稱下邊要用客套語結(jié)束。常用客套語有:雅正、雅屬、雅鑒、雅教、大雅、惠存、清賞、雅賞、賞玩、賜正、斧正、正腕、法正、補壁、糊壁、笑納等等。這些客套語只用在對他人的尊稱后面,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虛。有時作品沒有上款,可在下款中題注這些信息。
下款中的常用語 大多是作者自己謙虛的語言,用在自己署名的下邊,然后鈐印。常見的用語有:書、題、拙書、敬書、醉筆、戲筆、漫筆、涂鴉、錄、抄、抄錄等等。如果是臨摹作品,則用:臨、節(jié)臨、摹、仿等詞語。這些客套用語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
上述各項內(nèi)容,都是在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要表現(xiàn)的、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需要我們通過學習逐漸積累來滿足創(chuàng)作的需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