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在績效監(jiān)控環(huán)節(ji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當下屬在實施績效計劃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或障礙時,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與手段加以解決。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下屬提供績效輔導是管理者切實履行管理職能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績效計劃順利完成的必要手段。
所謂績效輔導(performance coaching),是指管理者采取恰當的領導風格,在進行充分的績效溝通的基礎上,根據績效計劃,針對下屬工作進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障礙,激勵和指導下屬,以幫助其實現(xiàn)績效目標,并且確保其工作不偏離組織戰(zhàn)略目標的持續(xù)過程。管理者作為績效輔導的主導者和推動者,不僅需要對下屬提出的各種要求做出積極回應,還要能夠前瞻性地發(fā)現(xiàn)潛在問題并加以解決。績效輔導的概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管理者為下屬提供幫助是績效輔導的關鍵??冃лo導的目的是通過幫助下屬完成績效目標,來實現(xiàn)部門和組織的績效目標,進而實現(xiàn)組織的戰(zhàn)略目標。下屬在執(zhí)行績效計劃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障礙而需要幫助時,管理者需要及時地提供各種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為下屬提供培訓的機會,使其具備完成績效計劃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第二,激勵下屬是績效輔導的重要職能。在績效輔導中,管理者需要注重培養(yǎng)下屬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幫助其樹立自信和提高工作的成就感,促使其為了實現(xiàn)績效目標而不斷超越自我,為承擔更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任務而不斷提升知識、技能和對組織的承諾水平。
第三,領導風格對績效輔導的效果有重要影響。管理實踐中面對的實際情況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領導者的風格卻相對穩(wěn)定。由于領導風格和管理者的特征對績效輔導有較大的影響,在實施績效輔導的過程中,管理者需要依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領導風格。
第四,根據績效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及時與下屬溝通,是績效輔導成功的基本保障。這要求管理者全面收集績效計劃執(zhí)行的各種信息,做出正確的輔導決策。管理者對績效不佳的員工要及時給予輔導,或為其提供培訓機會;對成功達到或超額完成預期目標的員工,則需要及時表揚,激勵其為實現(xiàn)更高的績效目標而不斷努力。
管理者不可能,也不需要隨時對下屬進行績效輔導。管理者只需在下屬需要輔導時及時提供輔導與支持即可。為了提高績效輔導的有效性,管理者需要針對不同的情境選擇不同的領導風格,從而使績效輔導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依據下屬的成熟程度選擇領導風格——領導情境理論
保羅·赫西(Paul Hersey)和肯·布蘭查德(Ken Blanchard)在1969年提出的領導情境理論,又被稱作“領導生命周期理論”,為管理者選擇恰當的績效輔導風格提供了理論指導。
領導情境理論將領導行為劃分為任務行為和關系行為兩個維度,并根據兩個維度組合成指示、推銷、參與和授權等四種不同的領導風格(見圖)。
S1指示:高任務—低關系領導風格;
S2推銷:高任務—高關系領導風格;
S3參與:低任務—高關系領導風格;
S4授權:低任務—低關系領導風格。
該理論將下屬的成熟度,也就是下屬完成任務的能力和意愿程度,分成四種階段(如圖所示)。
R1:下屬既無能力又不愿意完成某項任務,這時是低度成熟階段;
R2:下屬缺乏完成某項任務的能力,但是愿意從事這項任務;
R3:下屬有能力但不愿意從事某項任務;
R4:下屬既有能力又愿意完成某項任務,這時是高度成熟階段。
領導情境理論
領導情境理論的核心就是四種領導風格要與四種下屬成熟度相匹配。隨著下屬成熟度的提高,領導者不但可以減少對工作任務的控制,而且可以減少關系行為。具體來講,在R1階段,管理者要采用給予下屬明確指導的指示型風格;在R2階段,領導者需要高任務—高關系的推銷型風格;到了R3階段,參與型領導的風格最有效;而當下屬的成熟度達到R4階段時,領導者無須再做太多的事情,只需授權即可。
(二)依據環(huán)境和下屬的權變因素選擇領導風格:路徑—目標理論
羅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提出的路徑—目標理論為管理者提供了相關的理論指導。該理論認為領導者是彈性靈活的,同一領導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因素選擇不同的領導風格。
路徑—目標理論提出了四種領導風格(見圖)。
路徑—目標理論模型
(1)指示型領導。由領導者發(fā)布指示,下屬不參加決策。
(2)支持型領導。領導者對下屬很友善,而且更多地考慮下屬的要求,關心下屬。
(3)參與型領導。下屬參與決策和管理,領導者主動征求并采納下屬的意見。
(4)成就指向型領導。領導者為下屬設置挑戰(zhàn)性的目標,并相信下屬能達到這些目標。
路徑—目標理論提出了兩種權變因素作為領導者行為與業(yè)績結果之間的中間變量(如圖所示)。這兩種權變因素一種是下屬控制范圍之外的環(huán)境,包括任務結構、正式權力系統(tǒng)、工作群體;另一種是下屬個性特點中的一部分,如控制點、經驗、能力、受教育程度。
由路徑—目標理論可推導出一些觀點,這些觀點對于領導行為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1)當面對結構模糊的任務或壓力較大時,指示型領導會帶來更高的滿意度。
(2)當任務結構化的時候,支持型領導會得到比較高的績效和滿意度。
(3)對能力強或經驗豐富的下屬而言,指示型領導被視為累贅。
(4)組織的正式權力系統(tǒng)越完善、越官僚化,領導者越應采用支持型風格,減少指示行為。
(5)當工作群體內部有激烈沖突時,指示型領導會獲得較高的下屬滿意度。
(6)內控型下屬更適合接受參與型領導。
(7)外控型下屬則對指示型領導更滿意。
從路徑—目標理論可以看出,管理者在進行績效輔導的時候,需要全面考慮環(huán)境和下屬兩方面的管理情境,在指示型領導、支持型領導、參與型領導以及成就指向型領導等領導風格中做出具體的選擇,從而確保通過有效的績效輔導來彌補下屬的不足,以更好地實現(xiàn)績效目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