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父母的心態(tài)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們不愿意讓孩子自己動手,認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二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他們能做得好,并且把他們定位為不能成事的“小鬼”。這其實都是一種自私,考慮的只是自己省事,趕快完成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和能力的培養(yǎng)。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是在生活小細節(jié)上一步一步地形成的,下面高分網(wǎng)編輯為你詳細分析孩子的自主意識該如何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意識
平時,我們能聽到很多“好”媽媽的故事——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事無巨細,有求必應(yīng),稍有疏忽和懈怠,就會百般自責(zé):我太對不起孩子了!我欠孩子的太多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怎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呢?怎樣的愛才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呢?
2、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意識
第一,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能讓人信任什么?是的,他們很小,很無知,也很無能,但是他們是有潛力的。小到自己上廁所,大到自己整理房間,你相信他,鼓勵他,他就會努力去做。第一次做不好,你要相信他第二次能做好,第二次做不好,還有第三次、第四次呢?信任,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大動力。孩子在信任的目光下學(xué)會走路,他也將在信任的目光中學(xué)會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教給孩子方法。
這是對第一條的補充。你可以信任孩子能自己過馬路并放手讓他去實踐,但是,如果你不教會他辨認紅綠燈,不教會他如何應(yīng)對突然而至的車輛,那這種信任就是盲目,甚至是危險的。在放手讓他去做某件事之前,你必須告訴他步驟、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引導(dǎo)他最基礎(chǔ)的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近。教他做比替他做也許會更麻煩,但授人以漁又絕對比授人以魚更有意義。
第三,適當(dāng)示弱。
家長什么事都替孩子想到了、做到了,那孩子做什么?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動腦、動手的機會,而且最好不要安排、指使他去做什么,而是應(yīng)該盡可能的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
第四,態(tài)度堅決并有耐心。
在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周折,比如,孩子剛開始興趣很高,但過不了多久就開始打退堂鼓,或者費了很多功夫,孩子仍然學(xué)不會,這就需要家長有耐心,而且態(tài)度堅決:自己的自己做,不能指望別人。同時,家長也要對孩子多表揚、多鼓勵、多引導(dǎo),少否定、埋怨、少指責(zé),幫助他盡快進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