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前180),漢惠帝劉盈之子,西漢第四任皇帝,生母不詳,應為普通妃嬪所出。劉弘原名劉山,少帝元年(前187年)封襄成侯,次年封常山王,改名劉義。前少帝四年(前184年)五月,呂后在將志在復仇的劉恭廢殺的同時,為劉義改名劉弘,并將其推上皇位,是年劉弘大概六七歲。處在這個年紀,劉弘一無能力,二無人脈,即便坐在皇帝寶座上,難免要看呂后的臉色行事。
呂后之殘忍,眾臣之膽顫,前任之慘死,自身之處境,使劉弘對呂后心存畏懼,唯唯諾諾,故從即位之日起朝政一切事物全由繼續(xù)臨朝稱制的呂后做主,自己則老老實實地聽之任之,甘當木偶,任其擺布。劉弘在位時,呂氏集團的勢力更大,西漢王朝幾乎成了呂氏的天下。歷代皇帝即位后,一般會改稱明年為元年,因呂后臨朝稱制,只手遮天,故劉弘稱帝后未改元,嚴格地說是未敢改元。
沒有呂后青睞,非嫡非長的劉弘是不可能當上皇帝的,故劉弘對呂后還相當感激,盡管他這個皇帝是個象征,是個符號,毫無權威,有名無實。此后四年里,劉弘規(guī)規(guī)矩矩,呂后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應該說,劉弘小小年紀還是頗有心機的,他在等待出頭之后做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帝。然而,劉弘終歸是呂后扶植的傀儡,屬呂氏集團,與漢臣站在了對立面,這就為他日后被廢被殺埋下了伏筆。
高后八年(前180年)七月,呂后身染重病,臨終前對諸呂說,“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韂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我快要死了,皇帝還很小,大臣們可能會發(fā)動政變,你們要把持好軍權,嚴陣以待,以免因為給我處理喪事而被別人鉆了空子,從此受制于人,并遺命“以呂祿女為帝后”(《史記》),意在在劉弘身邊安插耳目,全面掌握這個小皇帝的一舉一動,以防生變。
呂后之所以如此交代,是因為劉邦曾“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史記》)。果然,呂后死后才兩個月,周勃、陳平等老臣便聯(lián)合劉章等宗室籌謀策劃發(fā)動政變,將諸呂一網打盡,“勃與丞相平、朱虛侯章共誅諸呂”,履行了諾言。當年,劉邦見王勃“為人木強敦厚,……以為可屬大事”(《漢書》),而今,策劃鏟除呂氏集團,恢復劉漢顏色的人正是周勃。
呂后已死,諸呂已除,被高壓血腥統(tǒng)治氣氛壓制了很久的眾臣此時雖掌握生殺予奪大權,但仍難消心頭之恨,于是將憋在心中的怒火果斷地施加在了無辜的劉弘身上。破巢之下,被呂后推上皇位的劉弘也成危卵。此外,眾臣害怕“少帝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擔心小皇帝劉弘將來親政后會為呂氏翻案而進行屠殺報復。出于發(fā)泄,也出于自保,“大臣相與陰謀”(《漢書》),定要廢掉劉弘。
廢掉一個皇帝,必須要有充分的理由,而劉弘自身又沒有什么過錯,眾臣便以“少帝及濟川、淮陽、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呂太后以計詐名它人子,殺其母,養(yǎng)之后宮,令孝惠子之”(《漢書》)為托辭,誹謗劉弘非漢惠帝之子而是呂氏之后,意在從合法性上否定劉弘為劉氏皇族正統(tǒng)之列。這個歹毒的借口對劉弘來說無疑是致命重創(chuàng)。一方眾口一詞,一方兩唇難辯,劉弘只能接受被廢黜的命運。
與此同時,被眾臣視為“諸侯賢者”的代王劉恒被迎至長安,入繼大統(tǒng)。國無二君,劉弘隨即被趕出皇宮,被武士用車押送至其私人府邸控制起來;而劉恒則被扶上皇位,史稱漢文帝。劉恒正式主政的當天夜里,“有司分部誅濟川、淮陽、常山王及少帝于邸”(《漢書》),做了四年傀儡皇帝的劉弘連同其三個兄弟被斬草除根。恨屋及烏,劉弘被眾臣廢殺的結局在呂后死后已經注定。
(作者:劉秉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