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虹橋上北望瘦西湖)
記得有這么一段詞:“揚州好,第一是虹橋,……”,因此稱大虹橋為“瘦西湖第一景”。
一座三孔青石橋,在處處有橋的江南水鄉(xiāng)不算稀奇,可它的名氣很大,是不是就因為上述的那句——下文:“……,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處處系蘭橈”?
據(jù)說,這座橋剛建的時候是木構,明代的事。那時橋欄漆成紅色,曰:“紅橋”;到了清代中葉,重建成單拱石橋,如虹臥波,遂稱“虹橋”。
而如今的三孔橋是1972年改建的,橋面拓寬了,橋身拉長了。盡管橋坡也改小,但對于通向瘦西湖的要道來說,來往人流、車輛如此之多,仍然帶來諸多的不便。
將要上橋的人流、車流——
開始在虹橋上“攬勝”了。北望,是瘦西湖的最佳景致之一。
自左至右,瘦西湖的南大門、長堤春柳——
湖中的小洲;
南望,就是上一集見過的“西園曲水”。
在“西園曲水”內(nèi)建了一座小紅橋。
此外,進入景區(qū)內(nèi),在通向小金山的路上也有一座小紅橋,鋼筋混凝土構筑,欄桿漆成紅色。
不知這兩座“紅”橋與大虹橋有何干系?
到了瘦西湖的南大門。記得上幾次游覽瘦西湖時,它的南大門在徐園,如今延伸到了大虹橋西側。
南大門,一組相當氣派的仿古建筑,由走廊、門廳、水亭等組成。查了查,才知道是去年剛剛完工的建筑。
該買票了,150元/人,感覺價格偏高;思泉年過六十打對折,倒馬馬虎虎。周末,時過中午,游客眾多,其中各地旅游團不少。
下午出園時再拍,就清靜多了。本可以不走回頭路,但思泉下榻的酒店就在南大門附近。
門廳檐下懸橫匾“瘦西湖”,揚州本土書畫家孫龍父(1917~1979年)書。
兩側長聯(lián):“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問平泉草木;湖山信多麗,杰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上聯(lián)抒情,引起游客的共鳴;下聯(lián)繪景,激起游園的情趣。一副好聯(lián)。
揚州本土人士李鼎撰,李圣和書,前為父,后為女,父女合作聯(lián)書,在揚州曾一時傳為佳話。
大門東側一座翹檐方亭,可從門樓側門穿過。
上面豎了一塊碑。原以為是乾隆皇帝老兒之類大人物的墨寶,沒想到竟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的標識,計算機字庫里打出來的隸書——大失所望。
也趕不上大門外這塊太湖石上馱著“世界遺產(chǎn)”牌,有別樣的感受。
(待續(xù)。文字部分參考了網(wǎng)絡上的有關文章和景點的介紹,特此說明,并感謝原作者?。?/font>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