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b7e9d060102el4m.html
原文作者:李子遲
張居正:成功的宰相,失敗的老師
明朝萬歷年間的宰相張居正,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宰相之一,號稱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成就卓著,地位崇高,影響深遠;但是,張居正并不是一個好老師,他并沒有把自己的學(xué)生(即萬歷皇帝朱翊鈞)教好,或者說是他的教育方式不對,爾致萬歷對他產(chǎn)生反感,甚至一直想“打倒”他,所以萬歷并沒有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xué)生,也沒有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皇帝,最后在張居正死后,太監(jiān)當權(quán),群魔亂舞,對其反攻倒算;又因萬歷也惱怒他,便任太監(jiān)挖掘其墓、鞭打其尸、查抄其家、發(fā)配其子弟——這是多么不好的結(jié)局!
朱明王朝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沉浮跌宕,到了嘉靖年間已是百病叢生、危機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設(shè)壇修醮,青煙繚繞;幻想長生不死的嘉靖皇帝朱厚熜,陶醉于《慶云頌》的華麗詞藻,閉著眼睛將朝政托付給奸相嚴嵩。而嚴嵩父子趁機為非作歹,貪贓枉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張居正被推上歷史的前臺,他輔佐(說操縱、凌駕、挾持、假借名義也許更恰當)嘉靖之孫萬歷進行“萬歷新政”,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勤勉和操勞,兢兢業(yè)業(yè)、鞠躬盡瘁、苦心孤詣、嘔心瀝血,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清查地主田地、推行一條鞭法,使原已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朱明王朝重新獲得一段時間的生機,的確具有重大的歷史功績,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叱咤風(fēng)云的偉大歷史人物。
張居正完全可以和三國蜀相諸葛亮媲美,都是很偉大、很有成就的宰相;但也都有致命的問題——都是一個人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了,不懂得培養(yǎng)團隊精神,不懂得創(chuàng)建領(lǐng)導(dǎo)集體,不懂得物色接班人才,不懂得讓真正的“老板”(即皇帝)起主導(dǎo)作用。諸葛亮是根本沒有教劉禪如何做皇帝,結(jié)果劉禪成了草包,但至少沒有對諸葛亮產(chǎn)生反感,始終還是尊敬他的;而張居正是雖然教了卻不知道怎么教,反而教壞了皇帝,結(jié)果朱翊鈞成了壞蛋,竟然視他為敵,最后還來反攻倒算他!
很有意思的是,生于湖北江陵(古城,今荊州市,就是唐朝李白詩中“千里江陵一日還”的那個“江陵”)的張居正,祖籍竟然是安徽鳳陽,即與朱明王朝的先祖?zhèn)兺瑢僖粭l根,難道這就是他能得到朱明天子重用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么?
隆慶元年(1566),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死后,其子裕王朱載垕即位,是為隆慶皇帝明穆宗。張居正以裕王舊臣和親信的身份,擢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進入內(nèi)閣,參與朝政。同年遷任內(nèi)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xué)士 。此時的他,并沒有忘記自己早在13歲時所寫的詩句“鳳毛叢勁節(jié),直上盡頭竿”,現(xiàn)在他終于在暗暗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了。隆慶六年(1572),明穆宗病逝,其長子朱翊鈞登基,是為萬歷皇帝明神宗。明穆宗在病榻前鄭重托孤,指定朱翊鈞的老師張居正取代高拱為首輔,輔佐新君,位極人臣。當時張居正的學(xué)生明神宗還只有幾歲,年幼無知,一切軍政大事即均由老師張居正主持裁決。直到萬歷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內(nèi)閣首輔、太師、太傅、中極殿大學(xué)士張居正病卒,他在宰相高位上一直干了整整10個春秋!
在頭幾年里,小皇帝朱翊鈞還是很尊敬、信任自己的老師,畢竟他還小嘛!故張居正能一心一意推行新政。后來隨著他年紀逐漸大了,越來越懂事了,就對張居正教育自己的方式、張居正做事的態(tài)度,越來越不滿了。這個青年帝王以他的早熟和敏感,不會不意識到張居正威權(quán)震主的壓力,也不能不想一逞早日親操政柄的威風(fēng)。當張居正在位時,他雖然一直尊其為師,但那是出于需要與無奈。面對如此廣袤的國土、紛繁的政務(wù),要他獨力駕馭,也殊非易事??傊€得依靠這位“元輔張先生”。可他其實早已耿耿于張居正的震主之威。
據(jù)傳,有一日萬歷讀書《論語·鄉(xiāng)黨》,在念到“色勃如也”時,誤將“勃”讀成“背”。突然聽見身邊一聲大吼:“這個字應(yīng)該讀‘勃’!”張居正這一聲“獅子吼”,讓萬歷真的有些“勃如”了。顯然,張居正只把小萬歷當學(xué)生、晚輩,而不把他當皇帝、主子,這種方式和態(tài)度從根本上就不對,不但早早就宣告其教育必定失敗,而且還預(yù)見了其危險的未來和結(jié)局。
另據(jù)史料記載,最終讓萬歷恨上老師張居正的是另外一件事。萬歷年間張居正當政,所有文件都由內(nèi)閣批閱。萬歷年幼,總想給自己找點事干;但一拿起奏疏,都是張首輔批閱好了的,所有事情照著辦就行。萬歷畢竟十六七歲了,就只有找人玩,找到身邊的太監(jiān),太監(jiān)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太監(jiān)喝酒他也喝酒。不過萬歷喝酒喜歡鬧事。萬歷八年,他喝醉后找到一個太監(jiān)要對方給自己唱歌,但那個太監(jiān)不會唱。他鬧的事馬上傳到母親李太后那里,李太后給他看了一本書叫《霍光傳》,東漢霍光曾干過一件大事,就是廢除皇帝。意思是說,如果萬歷再不聽話,就把他廢掉。萬歷清楚,現(xiàn)在有能力廢掉他的就是張居正,所以由此恨上了張居正。(其實李太后一直在很嚴格認真地執(zhí)行已故丈夫的路線,充分信任張居正,讓兒子好好聽“張老師”的。)而張居正自己又沒有意識到、沒有扭轉(zhuǎn)和糾正,任他這種錯誤情緒繼續(xù)惡化蔓延下去,這怎么會有好結(jié)果呢?
張居正逝世后僅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7名言官在明神宗默許甚至暗地指使下彈劾潘晟,皇帝命潘致仕;而潘晟乃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標明了張居正一派的失寵。不久,言官(其中太監(jiān)張誠最為激烈)便把矛頭直指張居正本人,瘋狂攻訐亂咬。明神宗于是下令取消“一條鞭法”,并抄沒張居正全家、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莫須有”的罪名還挺多的:“誣蔑親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quán)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而且張居正更險遭鞭尸。其家屬餓死的餓死(長子自盡)、流放的流放(還是到“煙瘴地面”)。人亡而政息,張居正在位時所用的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亦一一恢復(fù)以前弊端叢生的舊觀。整個神宗一朝,沒有人敢為張居正呼冤。一代能相之家,竟落得如此下場!
還有一個史料說,張居正在為帝師且首輔期間,曾多次嚴格要求萬歷皇帝,告誡其不能奢侈。當張居正去世后,有人污蔑告發(fā)他家財萬貫,萬歷皇帝得知后自然是勃然大怒:自己十年以來過的清苦寒酸,而你張居正只是我的臣子(同時也是老師),卻能如此奢華。于是萬歷才立即派人查抄其家產(chǎn)。因為這也堅定了萬歷進一步消除張居正影響的決心。你可以說這完全是萬歷的問題,怨氣積累,集中報復(fù);但也要怪張居正教育態(tài)度太生硬,導(dǎo)致萬歷早早就生了反感。
直到天啟二年(1622),垂危的明朝才想起昔日大功臣張 居正,予以復(fù)官復(fù)蔭。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間已無張居正,朱家天下快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