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候常聽到一句話:“多個朋友多條路”。
我們懷揣希望,追尋因緣而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想為前行的路上增添些許動力。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人都真心待之,遇到難題能慷慨解囊的人,寥寥無幾。
世事無常,人情涼薄,皆是尋常。
其實,不必太過困擾。
《且聽風(fēng)吟》里有一句話:“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那么恭喜,證明你已經(jīng)成熟?!?/p>
真正成熟的人,早已告別了浮躁的圈子,去過灑脫的人生。
人過中年,朋友越來越少,那么我只想說恭喜你。因為做到以下三點,你的人生新樂章正在慢慢開啟。
曾國藩說過:“一生成敗,皆關(guān)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擇善而處,擇君子而交,才能行穩(wěn)致遠。
表哥以前是一個很善于交際的人,幾乎沒有他玩不來的圈子。
畢業(yè)后他成功創(chuàng)業(yè),風(fēng)頭正勁,一時間在行業(yè)內(nèi)小有名氣,經(jīng)常有人主動來跟他交好。
每次他想出去玩或是喝酒,只要一個消息,總能找到大把人作陪。
后來因為疫情原因,公司業(yè)務(wù)受到很大打擊,幾個合伙人撂攤子走人,留下巨額債務(wù)。
他想籌備一筆資金東山再起,卻發(fā)現(xiàn)平日里推杯交盞的兄弟,一個個躲得比誰都遠,跑得比誰都快。
那一刻他才徹底清醒,春風(fēng)得意時,周圍都是朋友,跌入谷底時,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沒錯,多少人以為的真心關(guān)系,其實不過是互利的交易,真正能夠一起共患難的朋友,少之又少。
年少時交朋友,以為五湖四海皆兄弟,人人皆是真心待我。
可遇到的人越多,經(jīng)歷的事越多,你越會明白:
生活太忙,實在沒有精力去應(yīng)付雜亂的圈子,只想要過舒心的生活,見證自我的榮光。
與其按著別人的地圖走,不如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享受獨屬自己的快樂。
人到了一定年紀,不必把所有人請進生命里。
三觀不合的朋友,就不必深交了,不值得的關(guān)系,就不必強行維護了,虛情假意的人,不如早點遠離。
砒礪豈必多,一璧勝萬眠,交朋友不在多,貴在交諍友。
人到中年,沒有朋友,其實是門檻變高了,懂得篩選自己的朋友圈,拒絕那些低質(zhì)量的社交。
知乎上有個問題:'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
底下回答五花八門,卻都離不開一個'家'字:
“子孫發(fā)達,門庭昌盛?!?/p>
“有家人朋友深愛,有委屈可以訴說?!?/p>
“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妻子在廚房里忙碌,桌子上是熱氣騰騰的飯菜。”
.......
年少時,誰不是意氣風(fēng)發(fā),只是行至中年,我們都逐漸斂起了鋒芒,開始迷戀煙火人間,想化進家?,嵥槔铩?/p>
有段時間,抖音上一個視頻火了。
視頻中,一位丈夫說道:
我非常感謝我的妻子。
她嫁給我之前,沒吃過我家一粒大米。
嫁給我之后,冒著生命危險生育孩子,照顧家庭。
每天下班回家,我看到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桌上有可口的飯菜,我就感覺我真的很幸福。
哪怕我對她再好,也比不上她為我付出的那么多。
無疑,這個男人的婚姻之道是智慧的。
他不認為妻子的辛勞付出是理所應(yīng)當?shù)?,反而肯定妻子的付出,也愿意主動分擔?/p>
但現(xiàn)實中,在很多男性眼里,他們才是為這個家付出最多的,妻子不過就在家?guī)Ш⒆印⒅笾箫埗?,不會賺錢還動不動就要生活費。
我們對外人彬彬有禮,對家人卻沒有好臉色。
費盡心思去討好別人,去追逐圈外的名利、地位、財富,卻丟了更重要的東西。
慢慢地到了一定年紀,人就認清了生活的現(xiàn)實和殘酷,家才是一個人的心靈港灣。
當感到疲憊時,這里便是安頓的暖窩,可以放下所有防備和包袱,盡情地做你自己,不用擔心哪句話說錯了,或是哪件事做得不如人意。
想明白這一點,就不再熱衷于酒肉聚會,而是把更多時間用在經(jīng)營家庭之上,陪父母聊聊他們的往事,給妻子準備一次浪漫的約會,陪孩子踢一場足球。
人到中年,幸福不再向外尋求,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多陪伴家人。
家人閑坐,燈火可依,慢煮熱茶,歲月靜好,才是人這一生最高級的富貴。
人生孤獨感,像一根根藏起來但又尖銳的刺,一不小心就扎得人刺痛。
因此,我們盡可能多地結(jié)交朋友,希望友情的溫暖能帶來一絲鎮(zhèn)靜的作用,去對抗這世事的不堪。
藏起內(nèi)心的自己,放棄真正的喜好和想法,努力融入到圈子里,可結(jié)果呢?
我們發(fā)現(xiàn),假裝合群真的很累,過得也并不好。
俗話說,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強融的圈子,看似和洽,實則私底下暗涌翻騰。
有人賣弄,有人追捧,有人出生含著金湯勺,有人奮斗半輩子還住在地下室,強行擠在一起,也無非是各取所需,為了所謂的名和利。
如今過了隨風(fēng)逐浪的年紀,把時間留給自己,享受獨處,比什么都重要。
楊絳先生尤愛獨處。
雖然她和丈夫錢鐘書、女兒錢媛同住一屋,但三人有個不成文規(guī)定:各守一處,互不干擾,享受一種豐富的安靜。
偌大的房間,沒有電視機也沒有電話,唯一發(fā)出聲音的就只有翻書聲和那個熬中藥的藥罐子。
她也不愛社交,晚年除了接受采訪基本不見人,整日伏案寫作,筆耕不輟,獨享片刻怡情。
就這樣,楊絳先生在獨處中仍舊發(fā)光發(fā)亮,92歲寫出的《我們仨》出版超百萬冊,103歲時出9卷本《楊絳全集》。
在她看來,“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p>
扔掉無意義的社交,丟棄不相融的圈子,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
人在獨處中,才能更篤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活出自我。
孤獨是最好的增值期,只可惜,人越往后走,獨處的時間就越少。
與其強融,不如在人生下半場學(xué)會獨處,去讀書寫字,看花開花落,觀云卷云舒,體驗人生里最好的時光。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會時常覺得孤獨。因為一睜眼發(fā)現(xiàn)周圍都是依賴你的人,而你想依賴的人根本沒有?!?/p>
但我想說的是,當你人過中年,沒有朋友,那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對于中年人來講,打敗孤獨不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而是富養(yǎng)自己,讓身體、精神、狀態(tài)都能處于舒適而自在的狀態(tài)。
與其盲從,不如堅守內(nèi)心,主動減少低質(zhì)社交;
與其討好,不如握住幸福,多陪伴家人;
與其強融,不如學(xué)會獨處,把時間留給自己。
人過中年,如今醒悟,小半生過去,剩下的時間,要留給珍貴的人和事,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人生。
余生,愿你我都能做該做的,做想做的,專注內(nèi)心,豐盈自己的內(nèi)在。
作者 | 鹿呦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