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圖選自林徽因、梁思成、梁啟超、徐志摩、徐申如。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17:51 林徽因為什么不是嫁徐志摩呢? 來自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點擊上方音頻即可收聽童堯老師的溫情朗讀
是的,我承認我是標題黨,用這個題目把你騙進來,其實,在父親節(jié)前,我想和你不正經地聊聊“拼爹”這個很正經的話題。
拼爹有多重要?
看看林徽因為什么嫁給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就知道。
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實業(yè)家,擔任硤石商會總理、會長、主席近二十年,蜚聲浙江。
客觀地說,兩位父親即便名望和成就有差異,但都是那個年代的佼佼者,分別教育出了當年最著名的子女——梁家九個孩子,三位院士;徐志摩是獨子,近現代最著名的詩人,兩位父親都有不尋常的成就。
只是,高手自有高手的較量,高層次的“拼爹”,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梁啟超
第一拼:財富。
這兩位都是富爸爸。
梁啟超收入豐厚,他曾經在給大女兒梁思順的信中說:“吾若稍自貶損,月入萬金不難?!?/p>
萬金是什么概念?當時一般職員或工人的月收入是8元左右,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時月薪就是8元,所以,月入萬元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這些錢是怎么掙的呢?
梁啟超當時的收入渠道包括:第一,任職,1925年任清華國學院教授時月薪400元,任政府官員收入會更高一點;第二,稿酬,他的書多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稿費和版稅都是最高級別;第三,各種演講和講課費;第四,股票和投資,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東,也曾往其他企業(yè)投資。
這樣的經濟基礎,讓他能夠支持梁思成、林徽因去美國留學,尤其,林徽因在父親林長民去世后斷了經濟來源,一度打算回國謀生或者在美國打工掙學費,梁啟超堅決不允許,他在信中說:“學費不成問題,就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p>
他動用股票利息支持她繼續(xù)求學,并且鼓勵她“度過苦境,鼓起勇氣,替中國藝術界做點貢獻”。
如果你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姑娘,會不會愛戴這樣的長輩?
而徐申如,他擁有一座發(fā)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型錢莊,極具商業(yè)眼光。
當初建造滬杭鐵路,很多人害怕大量征用農田拆毀房屋和墳墓,會破壞當地風水,他卻堅持“人利于行,貨暢其流”,積極游說當地士紳,籌集資金奔走規(guī)劃,最終促成了滬杭鐵路行經硤石貫通海寧,為當地創(chuàng)造了巨大商機,他自己被稱為“硤石首富”。
首富,不是首付喔,想象一下,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最富有的企業(yè)家的樣子,徐老爸的形象躍然紙上了吧?
Duang,在經濟基礎方面,兩位父親基本平手。
客觀地說,幼年能夠成長在豐裕的環(huán)境中,確實是子女的幸運。
梁啟超和二夫人與兩個幼子
第二拼:夫妻關系。
不是有句話,“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嗎?
夫妻關系才是家庭的核心啊,不過,兩位爸爸處理家庭關系,方式完全不同。
梁啟超有兩位夫人,原配李蕙仙出身名門,是禮部尚書的堂妹,她是梁思順、梁思成、梁思莊的母親,兒女們稱她“媽媽”;第二位夫人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18歲在李蕙仙的安排下嫁給梁啟超,兒女們叫她“娘”,她是梁思永、梁思忠、梁思達、梁思懿、梁思寧、梁思禮的生母。
在舊時代,兩位夫人出身不同,地位自然有差異,處理不好太容易結怨,但我們的梁大師自有分寸。
他在給李蕙仙的信中大贊,倆人“美滿姻緣,百年恩愛”;每次外出,都要給李夫人買禮物,他還十分有把握地通過大女兒梁思順傳情“汝母所欲得之物,總不外恰克圖火鍋,淹菜壇子,黃銅煙袋之類,吾與汝母相處二十年,寧不深知耶”;只要在家居住,就會和李蕙仙夜間長聊;還經常炫耀自己的普通話是李夫人教的。
懂你的喜好知道你的好,李夫人怎么會不幸福呢?
對二夫人王桂荃,梁啟超用了“依賴”這個詞。
他出遠門經常帶王桂荃一同前往,護國戰(zhàn)爭期間王桂荃不在,他自己開玩笑“幾乎天天思念‘王姨’”;他晚年身體不好,王桂荃精心照料;在日本期間教王桂荃日語,她學得飛快,一度成為全家人的翻譯。
了解你的付出離不開你,王夫人怎么能不感動呢?
所以,王夫人在復雜的家庭關系中善良隱忍,李夫人去世后,她對所有子女一視同仁,梁家子女由衷愛她。
認同、陪伴、贊美,夫妻相處之道不過如此,爸爸做得好,媽媽應得好,夫妻關系和睦美滿,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只是,對于舊時代多妻多子的男人,梁啟超太難得。
而徐志摩的父母,是傳統(tǒng)舊式夫妻,很少有資料提起倆人關系怎樣,但是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回憶,嫁到徐家之后,她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閨房里陪婆婆繡花,可以推想,徐申如和妻子的互動肯定不如梁啟超恩愛有趣。
在夫妻關系的親密度上,梁爸爸應該更勝一籌。
林徽因、梁思成、長女梁再冰以及王桂荃
第三拼:教育和見識
東方的父親,很容易在子女日常教育中缺席,不是“管”得過度,就是根本“管”不住孩子,可梁啟超管得全面又得法。
梁啟超的外孫女吳荔明在《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這本書里寫道:“(童年)他是孩子們的慈父和朋友,他注意引導孩子們對知識的興趣,又十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愿,因材施教。他對每個孩子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慮和安排,卻不強求他們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圖去辦。”
他給5個同時在海外求學的子女寫了大量信件,叫他們“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好乖乖”、“對岸的一大群孩子們”,這種沒大沒小的親熱,當代的很多爸爸也做不到。
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梁式教育”的受益人。
梁啟超和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摯友,倆人早想結成兒女親家,但是梁啟超并不想按照傳統(tǒng)婚俗行事,他明確告訴當時才18歲的梁思成和15歲的林徽因:盡管兩位父親都贊同這門親事,但最后還是得由他們自己作決定。
對尚未形成獨立判斷的子女,父親有觀點的建議,有原則的放手,是極其難得的支撐。
林徽因自己就很認同這種門當戶對,她尊重兩位父親的意見,覺得家庭背景一致、志趣一致會讓彼此更加理解,感情更加堅實,而梁思成優(yōu)秀的學業(yè)、敏銳的思維、多才多藝的幽默感,和心胸坦蕩的趣味,都來自獨特的“梁家教育”,都是林徽因特別喜歡和欣賞的,梁家和樂的氛圍也是她自己的原生家庭所不具備,她有什么理由不選擇一個朝氣蓬勃的翩翩少年,而去徐志摩的舊式婚姻里趟一灘渾水呢?
梁林倆人婚后,梁啟超甚至為他們周到考慮了蜜月安排和回國計劃,他鼓勵他們對歐洲來一次文化考察之旅,看瑞士的天然之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繪畫和建筑,北歐的市政布局,這樣具體的建議,來源于梁啟超本人的博學和眼界,他對歐洲文化和市政建設都充滿興趣。
父親心中有丘壑,子女眼前更容易見到山川,而不是局限在短淺的三五步路七八個人。
徐志摩的家庭雖然富有,但幾代人都沒有功名,和世代書香的名門望族難以匹敵,他的求學過程充滿了父親徐申如的期望和寵愛。
可是,正如中國當時大多數父親一樣,徐申如并不知道應該給兒子怎樣具體的教育意見,他送兒子去一所又一所最好的學校:杭州一中、北京大學、克拉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劍橋大學,盡自己所能提供最好的條件,但最根本的出發(fā)點還是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和今天那些期盼子女考重點大學的父親沒有太大區(qū)別。
在徐申如的商人思維中,徐志摩的婚姻同樣是家庭利益的延展。
徐志摩與張幼儀
所以,他毫不猶豫的讓兒子娶從未見過面的張幼儀為妻,因為張家顯赫,兄弟中有中國銀行副總經理、馮國璋總統(tǒng)府秘書長、中國蔬菜公司總經理等等,和這樣的家庭聯姻,不僅有助于提高徐家地位,而且張家兄弟們的聲望和社會影響對于徐家未來發(fā)展產業(yè)大有助益。
真的如此嗎?徐申如最愛的兒子娶了自己完全不愛的女人,會有多幸福呢?
有時候,那些短期看上去最劃算的買賣,都是一些長遠蝕本的生意。
徐志摩34歲英年早逝,徐申如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挽聯讓人流淚:
考史詩所載,沉湘捉月,文人橫死,各有傷心,爾本超然,豈期邂逅罡風,亦遭慘劫;
自襁褓以來,求學從師,夫婦保持,最憐獨子,母今逝矣,忍使凄涼老父,重賦招魂?
每一位父親,無論對錯,無論是否被子女理解,都盡了自己為人父的最大心力,這一輪的比較,徐爸爸即便不如梁爸爸,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父親。
徐申如
所有的時代都拼爹,但拼的絕不僅是財富。
所有的時代都有富二代,但富的絕不止是金錢。
“父親”是個有分量的稱謂,意味著一個男人從此心里住進了孩子,他是孩子的避風港和指南針,也是家庭的定海神器。
父親節(jié)快到了,無論你曾經怎樣看待自己的爸爸,請一定謝謝他為你的付出,因為有一天當你為人父母時,不一定做得比自己的父母當年更優(yōu)秀。
電臺配樂:李健《父親》
筱懿的啰嗦:父親節(jié)快到了,我想,給咱們的爸爸們點個吧。
因為,他們真的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愛你。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