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圣哲蘇格拉底告誡人們:“德行不出于錢財,錢財以及其他一切公與私的利益卻出于德行。”自私的人正是在“一切公與私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精心為自己打算。他們不僅把錢財看得比德行還要重要,嚴重時甚至不惜用錢財去踐踏德行。自私正是對德行的背離。況且自私的人并不僅僅只著眼于錢財。自私的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是“是否對自己有利”,并按只對自己最有利的方面去行動,這就是他們?nèi)?a onclick="javascript:tagshow(event, ‘%C9%FA%BB%EE‘);" href="javascript:;" target="_self">生活的基礎。 自私的人為了攫取個人的私利而絞盡腦汁,但又千方百計企圖將自己的本意掩藏起來。他們察言觀色,經(jīng)常揣度別人是否發(fā)現(xiàn)了自已的秘密。人們的閑聊,他也懷疑是在背后對他的議論。因此內(nèi)心深處總是得不到安寧,所以自私的人以病態(tài)的居多。賀拉斯說得好,自私的人必定也是焦慮的人,因為他生活在焦慮之中,所以就決不會自由。 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愛占小便宜,貪圖蠅頭小利,是其主要特征。從多抽一支煙到白吃一頓飯,都要在心里來回謀劃。例如吃完飯付賬,他會連連地說:“我來我來!”并且急急的將手伸進內(nèi)衣口袋使勁的掏,生怕被別人搶了先,但就是不見把錢掏出來。等到別人拿了錢去付賬,他這才拿出錢,而且一定要搶過去推讓一番,以便證明他的所謂誠意。這種事做一兩次尚可,時間長了就難免要被人看穿。不過這種人既要占便宜,又要顧全臉面,故伎依然要重演下去。他們善于玩弄小聰明,看似得計,其實常被人在背后竊笑。自私的行為,總離不開“刁巧”二字。 因為自私表現(xiàn)在個人利益上,所以自私的人多吝嗇。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的善心并未完全湮滅,但是他們寧肯出力也不會拿出錢財去幫助他人。他們不僅對外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對自己也同樣苛刻,把銅錢看得比磨盤還大,因此多被人看不起。他們的行為最多只能得到他人的同情,但很難有真正的朋友。 自私和貪婪有著原則上的區(qū)別。自私只在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范圍內(nèi)表現(xiàn)出來。例如三個人分十個蘋果,他想的是如何能得到四個。而貪婪的人則想著如何將十個蘋果全部獨吞。自私的人以占小便宜為目標,一旦得手便竊竊自喜。而貪婪則得隴望蜀,欲望永無止境。從一個銅錢到一個王國,他都不擇手段要據(jù)為已有。不過一般來說,他們于人、于社會都不會有什么大的妨害。 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貪吃是人的天性一樣。自私是一種壞的行為習慣,但還不是邪惡。貪婪才是邪惡。但是這種壞的行為習慣如不加以克服,則很可能從損害他人的利益開始,到損害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發(fā)展成貪婪。甚至偷盜、敲詐、造假騙人,化公為私,直到更大的犯罪,以致被人所不齒。后者雖然不屬于自私的范疇,但卻是自私意識的延伸。這種人機關算盡,也許得逞于一時,但最終被命運拋棄的一定更多。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他們用的是陰謀詭計,無恥騙術。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的克服自私這種壞的行為習慣,提升自己的理性,鍛練自己的意志。盡管和自私割裂是痛苦的過程,但是一個立志高遠的人,如果不能首先做到這一點,任何有價值的接近真善美的目標都是難以實現(xiàn)的,并且終將被自私所拖累。正如蘇洵所講的,“為一身謀則愚”,而且多私者必不義,到頭來不僅使自己一生美好的愿望付諸東流,而且很可能自己搬的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