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亨利八世和他六個王后的故事,并講了前三位王后各留下一個孩子,他們都在亨利八世駕崩之后先后掌權。不過今天故事最大的主角卻是亨利八世妹妹的女兒,也就是亨利八世的侄女簡·格雷公主,她離奇地當了九天的女王,也離奇地掉了腦袋。
按理來說,亨利八世逝世之后,王權更替的第一位是愛德華六世的繼位,但是今天我想從一部電影說起,所以跳到愛德華六世的繼位者,和他同一天出生的簡·格雷公主開始。
部派拉蒙影業(yè)于1986年上映的《簡夫人》,由崔佛·納恩執(zhí)導,海倫娜·伯翰·卡特和加利·艾爾維斯主演。1552年,英國愛德華六世選擇王位繼承人時,攝政王約翰·達德利公爵為了奪權的目的,力主排除天主教公主瑪利,選擇簡·格雷公主繼位,并讓簡與自己的兒子吉爾福德結婚。簡與吉爾福德原本毫無感情,舉行婚禮后,被送往鄉(xiāng)下莊園,等待接受王位。簡與吉爾福德朝夕相處,逐漸相互了解,并產生感情。愛德華六世去世,簡舉行加冕儀式,瑪利公主逃往國外。16歲的簡大權在握,與達德利等進行斗爭,元老們大為不滿。她在位九天就遭廢黜,與丈夫一起被關入倫敦塔,都鐸王朝的正統(tǒng)繼承人瑪麗率軍隊回國,被擁立為王。1553年,瑪麗一世繼位,瑪麗讓簡與吉爾福德改信天主教,他們拒絕,雙雙被送上斷頭臺。簡·格雷夫人被行刑 保羅·德拉羅什 | 1833
倫敦國家藝術畫廊收藏
影片著力于突出在位9天的簡·格雷是宮廷陰謀的一顆棋子,男性權力貪欲的犧牲品。不情愿地被扶上王位,如釋重負地走下來,可以偷生卻選擇抱持著自己的信仰高貴地去死,因而被視作新教的殉教者。簡·格雷生命的最后時光在倫敦塔度過
同樣這里還關過伊麗莎白公主
也就是后來的伊麗莎白一世
旨在表現(xiàn)她的生與死,代表了那個時代英國的政治氣候和宗教熱情。但是這部電影的情節(jié)大致與史實是相符的。
2014年短片《簡·格雷夫人》
講訴了簡·格雷生命的最后時光
簡·格雷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當時貴族的女孩子受到高等教育是一種風氣,而簡·格雷就受益于這種風氣。她通熟拉丁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還向米開朗基羅學了意大利語。因為父親和老師的影響,她是個堅定的新教徒,并與蘇黎士的改革者約翰·亨利·布爾靈格通信。比起狩獵和聚會,簡更喜歡讀書學習,學者羅杰·阿舍姆來訪時發(fā)現(xiàn)她在讀柏拉圖的書,她說道:“在我父母面前,我無論是站,是坐,還是走;是吃,還是喝;是高興,還是悲傷,我都必須讀書,因為它是如此重要,如此完美,就像上帝創(chuàng)世一般,如果不的話我就覺得我像受到威脅,受恐嚇一般如同身在地獄里。”1554年簡·格雷被行刑的地方
亨利八世的兩位王后安妮·博林和凱瑟琳·霍華德
也分別于1536年和1542年在這里被砍下腦袋
講完倒霉卷入亨利八世三個兒女王權紛爭的簡·格雷,我們繼續(xù)回到這三姐弟身上。亨利八世逝世之后,因為事先的充分安排,所以這代單傳的唯一子嗣愛德華以9歲的年紀順利上位。因為愛德華的出生,亨利八世終于有個王子可以繼承大統(tǒng)了,所以當時的英格蘭“舉國歡騰,教堂內吟唱起《贊美頌》,城里點燃篝火,慶祝著愛德華的誕生”。愛德華受洗時,由瑪麗公主擔任教母(信奉天主教的瑪麗公主給新教的弟弟擔任教母這點編輯還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伊麗莎白公主涂抹圣油。愛德華即位時,由于尚未成年,英格蘭實由攝政議會治理。亨利八世時期,英國國教會雖然脫離了天主教會,但他始終沒有宣布廢除天主教教義或儀式。愛德華首度將新教定為英格蘭國教,廢除彌撒和神職人員的獨身制度,并在英格蘭實施義務兵役。這次改革是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設計,他所編著的《公禱書》亦沿用至今。1553年,愛德華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后,與議會擬定了“繼承案”,試圖阻止國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勢力。愛德華任命他的表親珍·格蕾為王位繼承人,將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和伊麗莎白一世都排除在外。
愛德華六世死時年僅15歲,沒有任何子女。而根據(jù)第三部王位繼承法,瑪麗公主將登基成為英格蘭女王,但愛德華并不希望王位落入姐姐瑪麗手中,深恐她將復辟天主教。因此他決定把瑪麗從王位繼承權的名單上剔除。但由于他不可能只奪去其中一位姐姐的繼承權,所以連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也一并失去王位的繼承權。但是愛德華欽定的王位繼承人簡·格雷只當了九天的女王。因為擁護瑪麗公主的人比擁護簡·格雷的人更多:一方面是由于瑪麗公主母親—凱瑟琳王后的悲慘命運,廣受許多人同情而成為助力,當年瑪麗公主的母親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現(xiàn)在都成為她登基最佳的后盾;另一方面,簡·格雷的公公諾森伯蘭公爵和他的支持者則兵敗如山倒。簡·格雷被推翻后,瑪麗則成了新女王。雖然瑪麗深知簡·格雷本無爭奪王位之心,但后因新教勢力蠢蠢欲動,企圖再次擁立她為女王而迫不得以把簡·格雷處決,之后瑪麗以鐵腕手段,鎮(zhèn)壓人民,并靠宮廷斗爭鏟除異己。瑪麗一世加冕后已是37歲了,因此她希望盡快找到合適夫婿以生下儲君,以免王位落入其信奉新教的妹妹伊麗莎白手中。當時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向她建議與他的獨生子菲利普,即后來的菲利普二世結婚。兩人首次見面兩天后便舉行了婚禮。可是,菲利普與瑪麗結婚純粹是基于政治利益考慮。再且,女王與西班牙人的婚姻并不受英國國民的普遍歡迎。由于瑪麗一世堅持嫁予西班牙王子菲利普二世,國內新教徒借口再起暴動。暴動被鎮(zhèn)壓后,雖然伊麗莎白堅持自己沒有參與起義,但瑪麗認定伊麗莎白就是個深藏不露、心腸惡毒的女人,所以伊麗莎白仍然被監(jiān)禁于倫敦塔兩個月,隨后則被軟禁。
倫敦塔又迎來了一位王室
伊莉薩白公主在此被囚禁二個月
瑪麗一世心狠手辣,心腸狠毒,正是早年不幸的生活,造成了她對新教的怨恨心理和暴戾脾氣。為了復興天主教,有不少的新教徒領袖被處決(特別是被燒死)。。宗教迫害持續(xù)了四年,死亡人數(shù)難以統(tǒng)計。由此后人以“血腥瑪麗”來指代瑪麗一世。“血腥瑪麗”雞尾酒 今天“血腥瑪麗”也是一款由伏特加、番茄汁、檸檬片、芹菜根混合調制而成的頗受歡迎和流行的雞尾酒飲料。瑪麗一世生前也未能誕下子女,在她歸西之后,伊麗莎白順利地接替同父異母姐姐而成為女王,并在一個非常好的內閣的幫助下開始了統(tǒng)治。伊麗莎白一世登基之后,首先采取的行動之一就是建立英國新教的教堂,她成為教會最高領袖。人們原以為伊麗莎白會結婚生子,以延續(xù)都鐸王朝。但她沒有,盡管有很多人追求她。隨著她的年齡漸長,伊麗莎白因為其她一生未婚,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當時有不少人通過畫像,游行和文學作品謳歌她。伊麗莎白的統(tǒng)治被稱為“伊麗莎白時代”,也被稱為“黃金時代”。這個時代英國戲劇得到了空前繁榮,出現(xiàn)了像威廉·莎士比亞和克里斯托弗·馬洛這樣的劇作家。還出現(xiàn)了像佛朗西斯·德里克這樣的第一個環(huán)航地球的英國探險家。并且在她的統(tǒng)治下英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今天美國的弗吉尼亞州也正是以她“貞潔女王”的稱號來命名的。一生未婚的伊麗莎白自然也沒有子女,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死后,信仰新教的伊麗莎白和信仰天主的瑪麗葬在了一起。
瑪麗一世和伊麗莎白一世
在西敏寺的合葬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