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樂小語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今天這個小方子,藥簡方精又便于操作,分享給大家。
這個方子叫茯菟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為茯苓6克、菟絲子3克、蓮子6克。
茯苓和蓮子藥食同源,水煮后代茶飲或者直接泡水喝,都可以。
這個方子究竟好在哪里呢?
簡而言之,它可以健脾補腎,調(diào)心護肝,尤其在健脾補腎上有獨到的作用。
茯苓長在松樹底下,是抱著松根生長的。
松木四季不老,茯苓得松樹的收斂之氣,因此可以四季常生,從而成就自己的物性。
茯苓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與各種藥材相互配伍,無論寒溫風(fēng)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
這也是茯苓被稱為“四時神藥”的原因。
茯苓伏藏土中而生,得土氣至厚,所以它能補脾土。
脾主運化,脾虛往往就是運化無力,運化無力就容易生濕,也就是說脾虛的同時往往有濕濁內(nèi)生。
這個時候既要補虛,又要消除已經(jīng)停留的濕濁,茯苓是個不錯的選擇。
茯苓健脾的作用雖然不如白術(shù)、蒼術(shù),但是它甘淡平和,就像老牛耕田一樣,緩慢安詳。
在一點一滴中幫助身體糾正偏頗。
如果松樹根上有茯苓,那么松樹上一定會有菟絲子。老話說,千年古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
菟絲子,它是一種寄生植物,既沒有根又沒有葉子,彼此交織纏繞, 依靠其他植物蔓延生長。
菟絲子補腎是非常好的,它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物,補而不峻,溫而不燥。
菟絲子以種子入藥,諸子皆降,降到哪里去呢?降到腎中去。
各類種子在冬天成熟的時候會把自己封藏起來,等到來年春天卯足了勁兒生根發(fā)芽。
所以,菟絲子它能走到腎中去,添油點燈一樣幫你把腎中精髓補足,并且牢牢地封藏起來。
菟絲子入肝脾腎經(jīng),不僅能補腎,還能健脾,養(yǎng)肝。
像脾腎不足導(dǎo)致的怕冷,便溏,眼瞼浮腫,黑眼圈加重,腿腳軟弱無力,小便清長,以及肝腎不足導(dǎo)致的目暗不明等,都可以用菟絲子來泡茶喝。
蓮子是蓮的干燥成熟種子,有補腎的作用。
古人吃蓮子有個秘法,這個法子記載在《王氏醫(yī)案》里:
蓮子,最補胃氣而鎮(zhèn)虛逆......日以干蓮子細嚼而咽之,勝于他藥多矣。
意思就是說,將干蓮子細嚼后咽下,用蓮子的甘香鎮(zhèn)胃,比吃什么藥都強。
脾胃不足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這個方法,不過要注意蓮子品質(zhì)的把控,否則嚼起來不但沒有甘香,還會有一股苦澀的味道。
蓮子還能養(yǎng)心安神,對于心神不寧、容易失眠、老做夢的人來說有很好的作用。
古人對蓮子尤為偏愛,認為吃蓮子能返老還童,長生不老,這當(dāng)然是夸張的說法,但也間接驗證了蓮子不俗的養(yǎng)生功效。
這個方子加山藥、五味,山藥為菟絲之使,加強補益脾胃,益肺滋肝腎,澀精,充五臟之效更好。
最后提醒大家,泡茶中藥的用量因藥和用途而異,養(yǎng)生保健時用量宜小,治病療疾時量宜大。特殊情況可靈活變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