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多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夏季,稍微動一下就會渾身大汗。 到底什么樣的汗出屬于異常的?什么情況下需要治療?治療的方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常見病——汗證。 張教授門診有位患者劉先生,被這個問題困擾1年了。你猜他的出汗量能多到什么程度?晚上睡個覺出得汗啊,能把衣服被子都濕透。 而且白天沒精神,總是覺得身體困乏得狠。飯量也不大,卻一直發(fā)胖,把劉先生愁得呀,體重都不敢稱了。
汗出多、身體困乏、吃得少、發(fā)胖,這些癥狀間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嗎?
當然有。
怎么找?答案都在下面詳細的醫(yī)案記錄里,就看你能不能把它分析透。
【主訴】汗出增多1年。
患者自訴近1年以來,汗出增多,以眠后汗出為重,嚴重時夜間汗?jié)褚卤?,手足心微熱?/span>
平素常見神疲乏力,肢體困重,胃脘脹滿,噯氣頻作,氣味酸腐,容易口臭。
飲食不多,但日漸肥胖;大便黏滯,排便不暢,舌淡苔白厚膩,脈沉細。
患者形體偏胖,出汗較多,神情倦怠,肢困體乏,胃脘脹滿,納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胖苔厚膩,脈沉細。
—— 張景明教授臨床驗案 ——
我們都知道,脾是氣血化生之源,給人體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供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如果脾氣虛弱會怎么樣?氣血化生無源,臟腑沒有氣血來營養(yǎng),功能減退,人就會整天沒精打采的,神情疲憊,容易乏力、肢體困重。
脾虛濕盛,納運失健,食積不消,清濁不分,則大便黏滯、排便不暢。
患者的癥狀都搞清楚了,下一步就是抓住關鍵詞,用醫(yī)學術(shù)語描述下一這個辨證。
怎么描述呢?
首先,問題出在哪里?脾胃上是吧?脾胃怎么了?脾胃虛弱。有沒有夾雜邪氣?有,濕邪和熱邪。
這下辨證不就出來了?8個字——脾胃虛弱,濕熱內(nèi)蘊。
治療上該怎么做?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手要抓住脾虛之本,一手要抓住濕熱、食積之標,標本兼治,讓脾胃健康地運轉(zhuǎn)起來,氣血生化有源,濕氣重的問題自然就順利地解決了。
然后再把熱邪一清,體內(nèi)沒有一把小火在那烘烤著,汗自然也止住了。
問題都搞清楚了,怎樣開出一個好方為患者排憂解難?來,看看高手是怎么做的吧!張教授開方如下——
黨參12g 炒白術(shù)10g 茯苓15g 山藥30g
蓮子30g 砂仁6g 陳皮12g 白扁豆30g
連翹10g 炒枳殼20g 桂枝10g 白芍10g
雞內(nèi)金10g 浮小麥30g 煅牡蠣30g 甘草10g
7付,水煎服,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
張景明教授《講透方劑》參苓白術(shù)散板書
張教授傳授的參苓白術(shù)散方歌
張教授略施小計,就解決了這個隱患,又幫助增強了祛濕的力量。
怎么做到的?他派了兩位交通指揮官——砂仁、陳皮。
砂仁這味中藥聞起來非常香,是廚房常用的香辛料。南方有一道名菜叫砂仁蒸排骨,夏天天熱,想吃肉又覺得膩,這道菜就非常合適了,有砂仁淡淡地芳香味。
張景明教授《講透方劑》桂枝湯板書
甘草
舌苔由薄而增厚,多為正不勝邪,病邪由表傳里,病情由輕轉(zhuǎn)重,為病勢發(fā)展的表現(xiàn)。
舌苔由厚變薄,多為正氣來復,內(nèi)郁之邪得以消散外達,病情由重轉(zhuǎn)輕,病勢退卻的表現(xiàn)。
黃芪
張教授就在原方的基礎上,去掉了桂枝、白芍、連翹,加上了黃芪、半夏繼續(xù)服用,鞏固藥效。
半夏是燥濕化痰的妙藥,這是治標;而黃芪可以益氣固表止汗,這是治本。
張景明教授《講透方劑》牡蠣散板書
同志們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做菜講究適量。這個菜油放多少?適量。鹽放多少?適量。生抽、老抽放多少?適量。
適量聽起來沒什么標準,但要想每道菜都做的好吃,對掌勺者烹飪技藝和經(jīng)驗的考量標準還是十分挺高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