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人:鄭渝川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Ⅰ》,《巴黎評論》編輯部 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你可以將《巴黎評論·作家訪談Ⅰ》一書視為比較靠譜的作家指南,書中包括了美國著名文學雜志《巴黎評論》半個多世紀來刊出的,與二戰(zhàn)以來世界最著名的16位作家的訪談。受訪作家著重談了他們的寫作方式、其相關(guān)名作的背景故事、對文學價值的理解和評價,以及生活方式、讀書習慣、對社會問題的觀點,以及他們眼中其他作家的印象。他們是: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納博科夫、凱魯亞克、厄普代克、馬爾克斯、雷蒙德·卡佛、米蘭·昆德拉、羅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羅·奧斯特、村上春樹、奧爾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貝托·埃科。
這些訪談大大打破了流轉(zhuǎn)至今的許多文學研究、文學評論著作對相關(guān)作家形象的標簽式描繪,譬如,海明威就駁斥了文學評論家所稱他是因為一戰(zhàn)戰(zhàn)場上受傷,才被“震成了一個作家”;凱魯亞克直言他的《在路上》提及的“垮掉的一代”,僅僅指的是“開著車跑遍全國,找零活、找女朋友和尋開心的家伙們”,這個詞被添加的“垮掉的一代的反叛”和“垮掉的一代的造反”等包涵政治、社會含義,并非其原意;米蘭·昆德拉的許多知名作品的名字,都被文學評論家們做了翔實的解讀,但這位作家卻直言不諱的指出,“每一步我的小說都可以叫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或《玩笑》或《好笑的愛》,它們反映了困擾我、界定我,同時也限制了我的一部分主題。在這些主題之外,我沒什么可說,也沒什么可寫的?!?br>
有別于中國讀者經(jīng)??吹降淖骷覟榕浜闲麄餍聲邮苊襟w采訪的訪談,《巴黎評論·作家訪談Ⅰ》書中收錄的16篇訪談,無論就各篇訪談標出的刊發(fā)時間而言,還是基于現(xiàn)在,都并無半點商業(yè)宣傳的氣息。不能不說,美國《巴黎評論》是一份非常專業(yè)的文學雜志,該刊在不同時期與文化背景、性格特點、作品風格等有較大差異的各著名作家的訪談交流中,都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文學素養(yǎng)、專業(yè)性。提問者在開啟訪談交流前,深入了解了受訪作家詳細資料,讀遍了后者的代表作品甚至有關(guān)后者的文學批評,這使得訪談交流可以順利從受訪作家的寫作方式、作品特點及爭議等切入,一步步深入到文學價值、對其他經(jīng)典作品和作家的評價等層面。
如前述,這本書的主要看點在于,受訪的著名作家們紛紛談及了對文學和寫作的不同看法。海明威是一個非常討厭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及出版后,向“粉絲”讀者談?wù)撟髌返娜耍J為,作家沒必要在寫作時,過多談?wù)撜趧?chuàng)作的作品,因為讀者“沒準兒讓他(作家)刪掉好的加上壞的”;同樣,在作品出版后,“作家談?wù)撟约涸趺磳懛浅2缓?,他寫出來是給讀者用眼睛看的,解釋和論述都不必要……叫作者去解釋,或者在他創(chuàng)作的更艱難的國土上去當向?qū)?,就不是作者該干的事情了?!奔{博科夫則將“弗洛伊德的象征主義、老掉牙的神話、社會評論、人道主義的要旨、政治寓言”等,均視為文學(小說)創(chuàng)作應(yīng)盡力避免收入的內(nèi)容。
加西亞·馬爾克斯認為,寫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讓他本人最感困難的,是“開頭的段落”,他會花幾個月的時間寫第一段,“一旦找到了,余下的就會來得非常容易。你會在第一段中解決書里的大部分問題。主題確定了,接著是風格、調(diào)子……這就是為什么寫一部短篇小說集比寫一部長篇小說要難得多的原因。每寫一個短篇,就都得重新開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