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漢以
2022.01.26
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日,按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是“小年”!然而,這“小年”的時間劃定,歷史上不是固定的。
通常情況是,“官家”---臘月二十三日;“農(nóng)家”---臘月二十四日;“船家”---臘月二十五日。后來以地域劃分,即北方---臘月二十三日;南方---臘月二十四日。
“小年”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即送“灶神”,期盼---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此期間,家中還要進行大掃除,干干凈凈地喜迎“大年”的到來。
如何送“灶神”?“小年”到了那天,在“灶神”像前,擺上茶水、甜類食品如糖果,甜面包等,進行敬拜。敬拜時,要說出“戶主名字,心中期盼之事”。以達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效果。即祈求得到灶神的護佑,天神的賜福,保佑一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灶神的宗教歸屬。拜灶神---屬于“民間信仰”的行為;而“民間信仰”在福建省宗教事務管理方面,歸屬“道教”浱。
灶神的歷史淵源。即灶神的由來,灶神,或稱灶君、灶王爺,是中國百姓十分親近的神靈。灶神來歷,眾說紛紛。據(jù)史書記載,灶神有炎帝黃帝、火正祝融、先炊老婦、種火老母、張單(張禪)、蘇吉利等?,F(xiàn)在民間灶頭所供灶神,多為張單,黑面長須。
灶神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為主管飲食之神。漢代以后,灶神成為上天派駐下界的監(jiān)察使,其主要職責不再是掌飲食,而是掌握每家每戶之壽夭禍福。老百姓希望灶神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逐漸形成具有濃郁中國風情的敬灶安灶之習俗。
因為在古代農(nóng)耕文明的社會中,吃一頓飽飯,吃一頓好飯,并且頓頓能吃飽,頓頓能吃好,這的確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吃”就成了古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事。
從最早的“露天吃”“生著吃”,到逐漸的“建房吃”“熟吃”,以至于后來“填飽肚子吃”“治病養(yǎng)生吃”“修道服食吃”等等?!俺浴币云洫毺氐奈拖喈?shù)闹匾?,貫穿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所有歷史。
人間關注這件事,天上同樣也關注這件事。天上有“天廚”“云廚”,也就是天庭的廚房。天上的廚房由神明主掌,那人間的廚房為了“吃”的事,所以也需要有神明來主管。于是乎“灶神下降”。古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灶神。后來在《禮記》禮器篇,孔穎達疏中看到這樣一段文字:“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為灶神?!庇谑窃钌窬驼皆谶@個階段于人間顯化露名了。
也有“黃帝作灶,死為灶神”的記載??傊钌窬瓦@樣的來到了人間,住在每家每戶,處理著“有的吃、不用為吃愁、吃完不生病且健康”等的問題了。
灶神為什么叫“家神”?在民間中常常這樣說---家家都有神明住,不知神明住何處?宅門門神和灶神,三尊神明把家護。在我們建房筑宅安家的那一刻開始,三尊神明就住在每家每戶之中。這三尊神明,是“家神”,其中一尊是灶神。
拜灶神,遇到新問題。在物質社會和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下,人們對于“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城市里不乏有“家中不開火,市上無炊煙”的現(xiàn)象。不在家做飯,去飯店吃,即省時省力,又好吃。因家中不做飯,無灶神之拜習俗了。
這是只看“現(xiàn)象”,不知“本質”的問題。古代起灶生火煮飯是---寓意著家庭的興旺與幸福。人口多,并且很幸福才會炊煙裊裊,家中才會其樂融融。這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中對“家”概念的認可與信奉,是對先民們“家和”文化的尊重和敬仰。家中可以不做飯,但要有爐具,有碗筷等……家家都有灶神,供與不供,都在那里,保佑著一家的安康,祝福著一家的美滿!灶神依舊,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四“小年”來臨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其實,小年送“灶神”的習俗,最重要的是有過節(jié)的氛圍,以及親人在“大年”共聚一堂時的喜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