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有主次分明、長幼有序的傳統(tǒng)觀念。這種文化也體現(xiàn)在了建筑上,古代建筑中的陪襯建筑就是具體表現(xiàn)之一。例如,大門開在宅邸的前邊,代表門第,彰顯主人的地位與身份;在大門的前端,東西建有轅門,轅門是停車下馬的地方,是陪襯的附屬建筑,意將大門烘托得更加宏偉氣派。
在中國,類似于轅門這樣的陪襯建筑還有很多,從單體建筑到建筑群體都有,內(nèi)容豐富、樣式多變。大至樂樓、戲臺、華表等,小至石獸、石柱、望柱、臺階等。
樂樓:一般建在大門對面,用于舉行喜慶婚喪儀式。
戲臺:常建在大門之外。一般廟宇是公共集合之場所,所以,寺院廟宇前端常建造戲樓。元代戲曲發(fā)達,元代建造的戲樓頗多。
牌坊:是起標志作用的建筑。一般建在大門外軸線的前端或大門內(nèi)部的院子中。牌坊有大、有小,有帶頂?shù)?,有不帶頂?shù)?,從唐宋時期就開始大量建造。
一般在大建筑群的前端或陵園中,都設(shè)有牌坊。此外,還有用牌坊作為旌表的。明清兩代,牌坊成為社會上一大重要建筑,多用作紀念重要事件、宣揚禮教功德。
華表:華表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遠在帝堯時代就已存在,有文獻記載,堯在木柱上安一橫木,以請老百姓提意見,以表示君主能虛心納諫,傳說這就是今天華表的雛形。華表常建在古代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作為一種標識和裝飾。
天安門金水橋南面矗立著一對漢白玉華表,雕刻精致的柱體在蔚藍的晴空襯托下,顯得修長妍麗。天安門前的華表建于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雙闕:是漢代盛行的標志建筑,一般在大型建筑群或重要建筑群體之前要建立雙闕。闕由石塊砌筑而成,形似門。
石獅子:一般大小建筑組群,都用石獅子守門。獅子是百獸之王,有獅子守門,百獸邪魔都不敢進入,所以,在古建筑中處處都用雕刻的獅子作為裝飾。
上馬石:常設(shè)在合院住宅及大建筑群的大門前。在古代,馬為主要交通工具,上下馬需要用一塊石頭墊腳。為此,需固定一塊石頭,將它刻出階梯式擺在大門的兩旁,供人使用。
香爐:常設(shè)在宮廷、佛寺、廟宇、祠堂與會館中,供祀佛像先賢等。燒香是對佛的一種禮遇,點香多時,香爐小了就放不下,香煙彌漫,無法供佛,人們就建起大香爐。這樣既安全防火,又可達到進香的目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