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每一個醫(yī)案,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每天總結經(jīng)驗,才能不斷地成長。
老大,15歲,2022年4月14日初診,發(fā)熱1天,頭痛、惡寒,耳朵疼,耳鳴,咽紅,流涕,扁桃體II度腫大腫大,胃口尚可,大小便正常,脈數(shù),舌紅,苔白。
處方:麻黃 15g,桂枝 20g,燀苦杏仁 12g,炙甘草 6g,生石膏 80g 先煎,竹茹 10g,陳皮 15g,蠶沙 12g 包煎,麩炒蒼術 15g:中藥3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4月22日其媽帶老二來看病,說老大吃了中藥發(fā)燒就好了,家中仍剩有中藥,老二發(fā)燒后,就煮了老大剩下的中藥吃,吃了不但沒好,還吐了。
老二,女,8歲6月,發(fā)熱1天,伴頭疼,昨日39.6°,2日未解大便,不口干,咽稍紅,II度腫大,舌尖紅,苔白膩。
處方:北柴胡 12g,枳殼 10g,姜厚樸 8g,炒麥芽 20g,黃芩片 8g,炙甘草 6g,桔梗 10g,草果 10g,檳榔 10g,薄荷 6g 后下,薏苡仁 30g,燀苦杏仁 10g,豆蔻 10g 后下,蟬蛻 4g,炒僵蠶 10g,姜黃 10g,大黃 3g 后下,生石膏 40g 先煎:中藥2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4月24日。媽媽帶老三來看病,說老二吃了上方一劑則愈, 現(xiàn)在老三的情況是:女,4歲2個月,咳嗽、流涕2天,咳嗽,流清涕,咳少量白色粘痰,咽痛,無咽癢,無鼻塞,無頭暈頭痛,無惡寒發(fā)熱,無腹痛腹瀉,納欠佳,寐可,2天未排便,咽稍紅,脈浮細,舌尖稍紅,苔白膩。
處方:麻黃 6g,桂枝 10g,干姜 6g,白芍 10g,姜半夏 10g,甘草片 6g,五味子 6g,生石膏 20g,紫菀 10g,款冬花 10g,前胡 8g:中藥2付,每天一劑,水煎,口服
按:老大發(fā)熱一天,為外感初起,伴頭痛、惡寒,耳朵疼,此為太陽病,咽紅,流涕,扁桃體II度腫大,舌紅,脈數(shù),辨為陽明病,故為太陽陽明合病,方用大青龍湯加竹茹、蠶沙、陳皮以加強退熱,因苔白,考慮夾有痰濕,故加蒼術以祛濕。老二發(fā)燒服用姐姐剩下的大青龍湯不但無效,而且還吐了,是因為老二病屬溫病,而老大病屬傷寒,發(fā)熱、便秘、咽稍紅,II度腫大,舌尖紅,苔白膩,這是濕熱內(nèi)蘊的表現(xiàn),使用辛溫的麻黃、桂枝,只會火上澆油,所以不但熱不退,還嘔吐了。當予清熱祛濕,方選柴胡達原飲合三仁湯,也是一劑而熱退;老三咳嗽、流涕2天,咳嗽,流清涕,咳少量白色粘痰,納欠佳,苔白膩。這是外有風寒內(nèi)有水飲,但選小青龍湯,但舌尖紅、咽痛,又有陽明里熱的表現(xiàn),故予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
姐妹三人感冒后,雖也是發(fā)燒咳嗽,家長以為病都差不多,藥可通用,殊不知中醫(yī)重視辨證論治,講究一人一方,精準用藥,才能夠達到滿意的療效。
作者介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