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夏 | 繁體字:夏 |
讀音:xià | 注音: ㄒㄧㄚˋ |
筆劃為:共 10 劃 | 部首是:夂 |
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造字法:會意 |
倉頡編碼:MUHE | 筆順:橫撇豎折橫橫橫撇折捺 |
(金文 )
金文大篆體夏字
漢儀小篆體夏字
方正小篆體夏字
經(jīng)典繁角篆夏字
葉根友新篆夏字
迷你娃娃篆夏字
夏字從造字之初就不是代表一個季節(jié),因為夏商時代沒有夏這一季節(jié)名稱;夏字在它誕生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沒有一個標準的“配置”,因為從金文到簡書夏的寫法五花八門。
一個大寫的人字!我們會發(fā)出這樣的由衷的贊嘆。但是隨之我們也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最早那個恐怖而又血腥的夏字為什么被修復、篡改得如此完美了?這種修正是不是掩蓋了一些歷史事實(或者這件歷史事實在東漢時已經(jīng)被史家們"為賢者諱"了)?這個夏字的本義到底是什么?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中國人,就常常自稱為夏:
《論語》“狄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strong>
《荀子》“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夏?!?/strong>
《左傳定十》“孔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strong>
不過這些自稱為夏的人大多是西周以后的人,因為周人是夏的后代。商代的統(tǒng)治者絕不會以夏自稱的。因為他們滅了夏王朝并取而代之成為中原的主宰力量。
據(jù)我的考證,系統(tǒng)化的甲骨文字產(chǎn)生于盤庚之后的小辛朝,秦公簋里的這個夏字是從晚商甲骨文里繼承的呢,還是春秋時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現(xiàn)在難有定論。但是,創(chuàng)造這個字的人一定不會無緣無故地造出這樣血腥的一個字來。
這個夏字表示的是一個人,那么這個人的左臂已經(jīng)不知去向。他的右手撐著已經(jīng)被砍掉了右腳的腿部,左腿自大腿以下也被砍掉了。身邊丟著兩把刀。按照甲骨文的造字規(guī)律,刀上應該滴下幾滴血。金文很少這么造字。
我的答案是:這個人應該就是夏桀。這個夏字就是夏桀被殺死時的慘狀的記錄。造字者使用這樣一個符號作為夏桀的專用名詞,在那個時代是通俗易懂的,人人明白的。所以這個夏字很自然地被引申用來稱呼一個已經(jīng)漸行漸遠的時代——夏王朝。
《周書》謂桀之敗,南徙千里,至於不齊,又南徙至於魯。
《淮南子·脩務(wù)訓》“湯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歴山?!?/strong>
《荀子·解蔽篇》“桀死於亭山?!?/strong>
我們從上述文獻看到。在春秋以后,夏和桀實際上是指同一個人:夏桀。而桀只是謚號,夏的末代王名叫帝履癸,死后才被叫作桀的。那么他死后為什么叫做桀呢?見《康熙字典》桀條有如下:
“集韻:巨列切。傑,磔也?!湃朔Q,桀,黠者。其兇暴若桀也。又謚法:賊人多殺曰桀?!?/strong>
關(guān)于夏桀的兇暴很少有歷史文獻可以證明,所以夏桀成為了兇暴的代名詞可能有冤屈之處。夏王朝其實是一個很少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的王朝。之所以用這個桀字作為夏桀的謚號,極有可能就是夏桀的慘死之狀作出的。而秦公簋的這個夏字其實就是對這樣一個慘死者的白描。
長期以來,學界在研究夏字本義時很少重視到桀字在古漢語中有一個重要的義項:《辭源》桀條下“桀 ②古代分裂犯人肢體的酷刑。通磔?!墩f文》'桀,磔也?!边@個義項的來源是什么?難道和秦公簋里的這個金文夏字不是如出一轍嗎?夏,正是夏桀臨終時被施以的一種酷刑——左臂已經(jīng)不知去向。他的右手撐著已經(jīng)被砍掉了右腳的腿部,左腿自大腿以下也被砍掉了。夏桀的死正是被肢解了。請重視《說文》的這個詞條,它證明桀字在東漢時代還僅僅只有一個解釋,其本義就是肢解這一酷刑。我認為它的這一本義正是來自夏桀之死。不是夏桀太殘暴,而是夏桀被殘暴;不是夏桀肢解人,而是夏桀被肢解。這也許正是金文夏字要保留的歷史真相!
如果以上考證屬實,夏字作為夏王朝的名稱是在它滅亡以后才被創(chuàng)造。在此前口口相傳的歷史中,它只是簡單地被稱作夏或者桀。夏王朝是因夏桀而得名的,這一點會給今天的夏文化考古帶來很多的新思路。
在甲骨文里,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夏字。即使發(fā)現(xiàn)了,這個夏字也還是對夏桀的專用名詞。并不能證明晚商時代有夏季,從而據(jù)此推論出晚商時已經(jīng)有了春夏秋冬四季歷法的結(jié)論。作為晚商只有春秋沒有冬夏還有另外兩個文獻證明:一是《詩經(jīng)·豳風·七月》,其中的月份歷法是十月和十二月兩種并行,正是顯現(xiàn)出兩種歷法過渡時期的痕跡。因為在十月歷法中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每年分為春秋兩季,每季五個月,而不可能出現(xiàn)每個季度只有兩個半月的情況。二是從《夏小正》里看出夏代實行的是十月歷法。最簡單的證明是在《夏小正》中最長的白天(養(yǎng)日)和最長的黑夜(養(yǎng)夜)分別出現(xiàn)在夏歷的五月和十月。有關(guān)考證參見我的相關(guān)文章。《夏小正的十月歷法》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jié)】
夏始見于金文,甲骨文中未見
夏的金文本義:夏桀。引申義:夏王朝。
在甲骨文中已經(jīng)有春、秋、冬三字來表示季節(jié)。引用張展先生言:在甲骨文典籍中,遺憾的是至今仍未發(fā)現(xiàn)“夏”字形體,也尚未見有關(guān)“夏”字的考釋文章。按理說,商代貞人們?nèi)绨船F(xiàn)代科學門類分類,他們應是當時多門學科的專家、學者兼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對天文學、氣象學領(lǐng)域的時令、季節(jié)、干支紀年、星象變化等研究很深,記載翔實、準確,令美國的現(xiàn)代天文學家折服、敬佩。既然他們創(chuàng)造出春、秋、冬的文字記載季節(jié),則“夏”字應當有,只是記綠卜辭“夏”的甲骨片沒有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罷了。按張展君所言甚是,唯其曰:記綠卜辭“夏”的甲骨片沒有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罷了。按甲骨文至今發(fā)現(xiàn)月15萬片之多,其文字約5000余,既然春、秋、冬三字頻繁出現(xiàn),卜辭占卜的時間于占卜的事件不可能只限于在春、秋、冬三個季節(jié),那么我們肯定甲骨文中“夏”字必定有,在這約5000字的甲骨文中,我們至今認識尙不到甲骨文字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那么在剩余的三分之二多的文字中必定有夏字。那么甲骨文的夏字究竟是什么形狀的呢?與金文及《說文》夏字的篆書是一個系統(tǒng)的嗎?
帶著這兩個問號,余仔細的閱覽了郭沫若先生主編的《甲骨文合集》40000片甲骨拓片,在這些拓片中,余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文字,其與甲骨文春、秋、冬三字的出現(xiàn)頻率相媲,且為紀時之字,經(jīng)過再從卜辭內(nèi)容的對證,余確定其即為甲骨文的“夏”字,其字形如下:
① ② ③ ④
這四個字形,在甲骨文叢書中,諸家多說為一字繁簡之異,按其之說甚是,今加以確信。因為這四個字形,在卜辭中用法一直,從字形上亦可確定。
余將其定為“夏”字的考釋文章通過信函發(fā)給國內(nèi)20余名甲骨文字學者定論,遺憾的是只有北京師范大學的賈書晟教授給予回函。雖然賈書晟教授予以否定,但余認為可能是本人信函中尚未說清,以至于如此。其后余投入1年半的時間來考證這個字,增加釋為“夏”字的可信度。今終能十分的確信。
我們先分析一下字形②,其像草木之葉延伸茂盛之形,已不容置疑,字形①則為其之簡寫(即省去樹木主干及根之形),字形④在字形②的基礎(chǔ)上增口,其口必為坎坑,即植樹的樹坑。字形③則為字形①增口。這個字從字面明顯的是表示樹木枝葉茂盛之形。
我們再從甲骨文春、秋、冬三字的造字根源看,甲骨文“春”以幼草初生之形,以為表示春季;“秋”字則為蝗蟲之形,秋天正為蝗蟲患發(fā)的季節(jié),故表示秋季;“冬”字增像居室屋檐垂掛冰凌之形,以為表示冬季。從甲骨文春、秋、冬三字我們可以得出,其皆以季節(jié)變更,生物變化來造字,的那么甲骨文“夏”字必定與季節(jié)的變更,生物變化有關(guān)。
綜上所言,大家自然想到,本字像樹木枝葉茂盛之形,樹木茂盛之形正為夏季所屬。故本字按甲骨文四季的造字理論可以說通,其即為甲骨文的“夏”字。
我們再從文字訓詁方面來看:
《釋名》【夏,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font>其可以證明夏字的本義;
《爾雅》【夏,大也。】;《詩·秦風·權(quán)輿》【于我乎夏屋渠渠。《傳》:夏,大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夏,此字本誼訓大也。萬物寬假之時也?!?/font>其皆訓“夏”字為:大也之義,可信,蓋樹木至夏季枝葉茂盛則為大也。
《方言》【自關(guān)而西, 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按其所說正與甲骨文“夏”字形體吻合。
又《說文》“廈”字篆書從“夏”,《集韻》【廈,大屋】其正取夏本大之本義。《玉篇》【廈,今之門廡也?!?/font>按《說文》訓“廡”為【堂下周屋。從廣無聲。,籒文從舞。】可知“廈”字取“夏”字之樹木之下四周也?!墩f文》以此字為廡之籀文,又及甲骨文無、舞本一字,像人手持飾物舞蹈之形,故其手持之飾物正若夏季樹木枝葉茂盛之意,亦可證“廈”字從“夏”之緣由也。:“夏”與“廈”自古亦可通。
又“嗄”字從夏,《玉篇》【嗄,聲破?!俊都崱贰距模曌円??!俊稄V韻》【嗄,聲敗】即聲音嘶啞的意思,按其所訓可信,蓋夏季樹木枝葉茂盛,鳳吹之則沙沙作響,若人之聲嘶啞也。此說非為無稽之談,《集韻》【嗄,或作?!靠勺C,蓋字所從之欠,欠像人張口氣啎之形。
綜上所述,甲骨文“夏”字像樹木枝葉茂盛之形,與字義之訓詁亦可吻合。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甲骨文“夏”字的得聲之源:
形本,像草木枝葉之形,甲骨文“屮”象草木之枝干形,故甲骨文“屮”與“木”旁在形聲字中每可通用無別。按《說文》【屮,丑列切?!?;【夏,胡雅切?!靠芍跋摹弊謴摹板钡嚷曇病?/font>
我們再將“夏”字置于卜辭中,看看是否通順:
在胡厚宣《甲骨續(xù)存》2.154甲骨拓片上有:乙卯卜,貞:今夏泉來水?辭例。白話:乙卯這一天占卜,貞問:今年夏天泉來水會泛濫嗎?我們可知夏季正為水災泛濫之季節(jié)。這不言而喻將本字釋為“夏”于卜辭時間對應。註:卜辭中春、秋、冬每以今春、今秋、今冬稱之,與本字在卜辭中亦以“今”字作引相同,可知本字即為四季之一“夏季”也。
又《甲骨文合集》6412甲骨拓片(附圖):辛巳卜,爰貞:今夏王共人乎(呼)婦好伐土方,受有之。五月。白話:辛巳這一日占卜,今夏天商王與大臣召喚婦好討伐土方這個部落,能受到神祗的保佑嗎?五月。我們從卜辭中的記載占卜時間的“五月”二字可以得出,其正為夏季。
又《甲骨文合集》6413甲骨拓片(附圖):辛巳卜,完貞:今夏王從乘伐土方,受有之?完貞:今夏共正土方?十一月。白話:辛巳這一天占卜今夏天商王隨從軍隊討伐土方這個部落。今天夏天聯(lián)合其他部落一起討伐土方這個部落,禾黍能豐獲嗎?十一月。
其占卜時間為“十一月”,說明了在冬季占卜,其占卜是的明年夏天的事情,按照冬季為一年最后的季節(jié),稱呼來年為今無可厚非。
又《甲骨文合集》6461甲骨拓片:庚寅卜,完貞:今夏王勿步伐人;庚寅卜,完貞:王其步伐人?……等等,記載時間亦為“五月”。
等等,皆可證明本字釋為“夏”字的正確性。
本字:孫仲頌釋為和、禾,疑并叚為秋。其所釋不可據(jù),諸家已否定。蓋甲骨文已經(jīng)秋字,且其與甲骨文禾、和自信相去甚遠。
葉玉森謂:方春之木,枝條抽發(fā),阿儺無力之狀。下從口,即從日,為紀時標識。紬繹其義,當為春字。按其所說亦不可據(jù),蓋甲骨文已經(jīng)有春字,且本字下從口與日子不可混談。
另外作它釋者尚有,不一一舉例,皆無所據(jù),或不確。
綜上,本字釋為“夏”字于形、義、聲、訓詁、等等方面證據(jù)確鑿。
那么甲骨文“夏”字與金文“夏”(附圖)及《說文》之“夏”字有相承的關(guān)系沒有。
金文:秦公簋 《說文》篆書
從金文秦公簋的“夏”字與《說文》篆書可以得出,金文與《說文》篆書屬一脈相承,然其與甲骨文之“夏”字當非一脈相承之字。
《說文》【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兩手;夊,兩足也。】許君所說后人不知其義,今暫作一說。
其從“頁”,“頁”乃像人之側(cè)視之形;其從“”,“”像人兩手下垂持之形;其從“夊”,“夊”本象人腳趾之形,其為下行之義。故我們不難想象,此形正與古人兩手持衣襟欲跪之形(附圖),此乃華夏民族古人之坐下息止之形,蠻夷則不論也。
婦好墓出土的玉人像
綜此,可知金文與《說文》篆書之“夏”字,實乃像人兩手提衣襟欲跪坐之形,以此華夏之俗表示華夏之人也,故方有《說文》【夏,中國人也?!恐f,其已不再具備“夏”字訓為“大也”之本義。故甲骨文之“夏”字與金文及《說文》篆書之“夏”造字非一源也。
夏禹——真實的人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