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戰(zhàn)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內容,大家可以參考。
1、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春秋大義: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齊桓公死后,齊國發(fā)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wèi)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里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3、晉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并召集齊、宋等國在踐土和諸侯會盟。史稱:“踐土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并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正式成為霸主,開創(chuàng)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yè)。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稱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秦穆公達成秦晉聯(lián)盟后,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并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xù)向戎人進攻;周襄王時出兵攻打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后秦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5、楚莊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問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zhàn),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
戰(zhàn)國時代最后三十多年,山東六國已無力與秦國對抗,秦國不斷向東蠶食六國國土,后來至秦王嬴政在位時,一舉滅六國,一統(tǒng)中國。
公元前288年,齊、秦并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
公元前287年,蘇秦、李兌合齊、楚、趙、魏、韓五國,合縱攻秦,罷于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
公元前286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占領齊國長達五年。
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后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fā)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
公元前262-260年,秦、趙在長平邑(今山西晉城高平市)激戰(zhàn),秦大敗趙(長平之戰(zhàn))。
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chuàng)慘重。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lián)盟。
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lián)盟不復存在。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乘勢各個擊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統(tǒng)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春秋戰(zhàn)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zhàn)國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時間上并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里面。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于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戰(zhàn)國時間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前475~前221)。當時,比較強的國家有七個,即秦、楚、齊、趙、燕、魏、韓,稱為“戰(zhàn)國七雄”。七雄并峙,戰(zhàn)火頻繁?!皯?zhàn)國”一詞最早出自漢代劉向的《戰(zhàn)國策》。劉向敘錄曰:“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哞爭權,蓋為戰(zhàn)國?!?/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