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在一次煮酒論英雄中,談論了天下英雄。劉備舉例了各州的諸侯太守一類,如公孫瓚袁紹袁術等輩,曹操一一視他們?yōu)椴萁?。劉備提名孫策,曹操的看法是孫策憑借其父孫堅之名,不算英雄。其實在曹操眼里,就他和劉備兩個人是英雄,但事實上孫策不亞于他們倆,他是東吳的奠定者。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士,是孫堅的長子。在三國演義中把孫策比作了小霸王,因為項羽也曾經(jīng)來自江東地區(qū),有著小項羽的稱號。早年孫策因為其父親孫堅被劉表截殺后,不得已投靠了當時在江南地區(qū)實力雄厚的袁術,但不被信任。
公元194年,孫策知道自己在袁術手下肯定是難以成事,在征求袁術同意下,要回了自己父親孫堅的部將程普韓當黃蓋等人,開始了他的開疆擴土的生涯。在隨后的幾年里,孫策陸續(xù)擊敗了揚州刺史劉繇,江夏太守黃祖等強敵。讓老百姓誠服的是孫策軍隊紀律嚴明,對待百姓十分友好,正因為如此在江東聲望非常高,短短幾年就平定了江東地區(qū)。
孫策在統(tǒng)一江東的時候,當時袁術因為率先稱帝被多方勢力攻打,孫策與袁術脫離關系,轉而攻打袁術的地盤,最終袁術勢力很快滅亡了。此時中原大局形勢漸漸明朗了起來,一方面是北方曹操和袁紹之間的爭奪,孫策自己坐鎮(zhèn)江東有著漁翁得利的意思,但孫策同時也沒閑著,他在等待機會。
曹操和袁紹都知道孫策在此時的重要性,紛紛派遣使者來拉攏孫策。曹操為了穩(wěn)住孫策,采取了很多手段,如讓漢獻帝給孫策升官,還通過婚姻嫁娶的方式來鞏固關系,其目的就是曹操自己和袁紹大戰(zhàn)的過程中孫策不要偷襲他,以免讓他陷入兩線作戰(zhàn)的不利局面。
《三國志》中這樣描述曹操對孫策的安撫
是時袁紹方強,而策并江東,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撫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辟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通過上述曹操對孫策的巴結,證明曹操對孫策是十分看重的。眾所周知在袁紹和曹操官渡之戰(zhàn)前,雙方的實力差距有點明顯,袁紹獨占四州,曹操雖然也占據(jù)了兩個多一點的州郡,但由于徐州等地常年打仗尚未恢復元氣,加上徐州百姓對曹操印象很差,所以整體勢力袁紹占據(jù)碾壓優(yōu)勢。
孫策他當然也知道,一面接受了曹操的好處,另外一面打算在袁紹和曹操大戰(zhàn)的時候從后面偷襲曹操。曹操知道后非常害怕,因為孫策不是袁紹握有強大實力而不選擇主動出擊,此時官渡之戰(zhàn)迫在眉睫,許昌已經(jīng)沒有多少軍力,倘若孫策來攻打曹操有覆滅的危險。
孫策野心很大,也想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在偷襲曹操之前就去世了,被仇人的門客所殺。當時孫策外出打獵,其部下都沒有跟隨,吳郡太守許貢被孫策殺害后,其門客一直想為他報仇,早早埋伏的許貢家屬門客看見孫策獨自一人,看準了下手時機,偷襲射箭射死了孫策。
曹操的謀士郭嘉預料到他的結局了,在《三國志》中郭嘉這樣預料孫策結局:
“嘉料之曰:“策新并江東,所誅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于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于匹夫之手?!?/p>
郭嘉猜的一點都沒錯,孫策自恃驍勇沒有防備,遭到了原先仇家的報復招來了殺生之禍。孫策平定江東之路本來就非常血腥,用無數(shù)豪杰的性命換來的江東土地,雖然其手下猛將如云,但同樣被孫策殺死的仇家也非常多。但孫策卻輕視自己的安全,給了他人可乘之機。
如果孫策沒有被暗殺的話,他勢必會偷襲曹操大本營許昌,再加上袁紹正面進攻,曹操很難不敗。因為此時孫策實力不弱,袁紹勢力最強,由袁紹正面拖住曹操的主力部隊,孫策劫下天子后曹操失去了令諸侯的威望,還會在正面戰(zhàn)場上遭遇到覆滅的危險性。
“孫策不死,沒有三國”,這句話說得還挺有道理的,如果孫策和袁紹共同消滅了曹操,此后就沒有了劉表和孫權聯(lián)手,可能會是袁紹和孫策兩方面爭奪天下的局面。按照孫策的能力來看,會大概率戰(zhàn)勝袁紹,繼而統(tǒng)一天下,就是這么恐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