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程俊英《詩經(jīng)漫話》
程俊英《詩經(jīng)漫話》
程俊英同志的《詩經(jīng)漫話》,介紹了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分析了《詩經(jīng)》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并從史的角度,論述了《詩經(jīng)》在中國文學發(fā)展中的源遠流長的影響,勾畫了二千多年來《詩經(jīng)》研究的發(fā)展概貌。全書縱橫談?wù)?,并能突出重點;既以介紹知識為主,又注意對引用的作品作言簡意賅的分析;廣泛引證古今百家之說,同時不忘提出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是一部著眼于普及也有助于提高的古典文學知識讀物。
第一章、小引
我國文學,遠在虞夏殷商時代就已萌芽,至今還保存的,有神話傳說,有甲骨文字,有《易經(jīng)》中的爻辭,有《書經(jīng)》中的文告。那時文字少,字體不統(tǒng)一,語法簡單,詞匯多半是單音的,讀起來潔屈贅牙。用比較豐富而統(tǒng)一的語言記錄寫作,是從周代開始的。而中國文學光輝燦爛的第一頁,便是《詩經(jīng)》。梁啟超說:"現(xiàn)存先秦古籍,真贗雜揉,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jīng)》其首也。"這一段話,說明作為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詩經(jīng)》是完全真實可信的;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是真金美玉,是古代藝術(shù)寶庫中閃閃發(fā)光的一串串的明珠。《詩經(jīng)》真 實地反映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幾百年的周代社會現(xiàn)實,它展示了勤勞而智慧的廣大人民群眾,以及統(tǒng)治階級中一些被壓抑的人物的一幅幅美麗生動的生活畫卷,真正當?shù)闷鹗钱敃r社會的一面鏡子,祖國文學史上現(xiàn)實主義與比興藝術(shù)手法的起點。從我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歷程看,《詩經(jīng)》中的詩體是古代詩歌的第一種比較成熟的詩體。王國維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我國古典詩歌的樣式有四言、騷體、五七言古近體詩及句式長短不齊的詞、曲,而《詩經(jīng)》中的四言體是最早的一種樣式;它為"人民所創(chuàng)造,嗣后為一些樂師所加工,文人所學習,并有所發(fā)展。從文藝的繼承與發(fā)展的辯證規(guī)律來看,各種詩體是互相繼承、彼此交替的??梢赃@樣說,沒有《詩經(jīng)》,就不可能發(fā)展為后來的騷體、五七言詩、詞、曲等,這是為我國的長期的文學發(fā)展的歷史所證明了的。因此,我們要了解祖國的古典詩歌,必須從《詩經(jīng)》開始。 
第二章、從《詩經(jīng)》的ABC談起
《詩經(jīng)》的時代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千五百多年了,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一些常識,到今天似乎都已經(jīng)是很專門的知識。正如學習英語須從ABC開始讀起一樣,有興趣欣賞或者研究《詩經(jīng)》的同志們,不妨也從了解《詩經(jīng)》的ABC入手,踏著這幾級臺階步入詩的殿堂?!对娊?jīng)》最初并不叫《詩經(jīng)》。在孔子的時代,《詩經(jīng)》有兩個名稱一個是簡稱為《詩》,《論語》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另一個稱為《詩三百》,這是因為《詩經(jīng)》共三百零五篇,稱名時便舉一個整數(shù)?!墩撜Z》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誦《詩三百》,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到了漢代,又有兩個名稱:一個是 《詩三百篇》,司馬遷《報任安書》說:"《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這不過是在《詩三百》下,加一個"篇"字罷了。一個是《詩經(jīng)》,"經(jīng)"本來是線的名稱,許慎《說文》說:"經(jīng),織縱絲也。"這是"經(jīng)"字的本義。古人用刀當筆,用竹片當紙,文字刻在竹片上的叫做"簡",編連幾個竹簡在一起的叫做"冊"。用什么東西去編連它呢?用經(jīng);"經(jīng)"是"冊"的一種材料,因此古人就用"經(jīng)"字代表"書籍"的通名?!肚f子•天運篇》說:"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荀子•勸學篇》說:"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shù)則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莊子所說的"六經(jīng)",就是"六種書"的意思。荀子所說的"誦經(jīng)",就是"讀書"的意思。漢代"經(jīng)"字的含義擴大了,作為"常法"用,班固《白虎通》說:"經(jīng),常也,法也。"這是引申義。漢武帝時,罷黜百家學說,單獨提倡孺術(shù),認為孔子整理過的書,可以為人們常法,尊它為經(jīng);借以宣揚封建教化,加強思想統(tǒng)治,鞏固政權(quán)。并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的專門官職,確定《詩經(jīng)》的名稱。后人就這樣沿用下來了。
《詩經(jīng)》又稱為《毛詩》,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后,漢時保存、研究《詩經(jīng)》的有魯、齊、韓、毛四家。魯人申培公傳《魯詩》,齊人轅固生傳《齊詩》,燕人韓嬰傳《韓詩》,毛亨、毛萇傳《毛詩》。前三家詩都先后失傳,只存《韓詩外傳》。我們現(xiàn)在讀的《詩經(jīng)》,是毛公傳下來的,毛亨作詩注,叫做《毛詩故訓傳》,所以后人又稱《詩經(jīng)》為《毛詩》。(關(guān)于四家詩留待最后一章詳述)古代詩歌原來沒有題目,到寫定整理以后,才加上題名的。題名多半從詩句中摘?。哼x取詩第一句里一個字傲題目的如《氓》、《綿》。選取二字的,如《關(guān)雎》、《生民》。 選取第一章全句的,如《叔于田》、《維天之命》。有的從一章中摘取二字的,如《漢廣》、《褰裳》。有的摘取詩中不相關(guān)聯(lián)的兩個字聯(lián)合為題的,如《韓奕》、《召昊》。至于不從詩句中摘取而另加上篇名的,為數(shù)極少,如《雨無正》、《酌》。因此,《詩經(jīng)》里的篇名有些是相同的,如《揚之水》、《羔羊》有三篇,《柏舟》、《谷風》有兩篇。
《詩經(jīng)》里的作品是按《風》、《雅》、《頌》三部分來編排的,各部分的篇數(shù)是這樣的:《風》有十五國風:《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風》十九篇,《鄘風》十篇,《衛(wèi)風》十篇,《王風》十篇,《鄭風》二十一篇,《齊風》十一篇,《魏風》七篇,《唐風》十二篇,《秦風》十篇,《陳風》十篇,《檜風》四篇,《曹風》四篇,《豳風》七篇。共計一百六十篇?!堆拧?、《頌》兩部分詩,以十篇為一組,用這一組的第一篇詩命名,如《小雅》從《鹿鳴》到《南陔》十篇,稱為《鹿鳴之什》。不夠十篇的就不立什,如《魯頌》、《商頌》。零數(shù)的詩,便包含在最后的什內(nèi),如《蕩之什》就有十一篇。《雅》分為《小雅》、《大雅》,《小雅》八十篇(內(nèi)含有目無辭的"笙詩"六篇,實際上是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抖拧饭灿嬕话偈黄▽嶋H上是一百零五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吨茼灐啡黄遏旐灐匪钠?,《商頌》五篇?!度灐饭灿嬎氖H俊对娊?jīng)》共計三百零五篇。
什么叫做風、雅、頌呢?古人為什么要用這種標準來為《詩經(jīng)》分類呢?這個問題,舊說認為"笙詩"是用笙的樂器來伴奏的詩,原來是有辭的,后來失傳了。朱熹不信此說,認為它們原來有聲無辭,是笙樂的名字,在唱詩的時候,插入吹奏。時代久遠,史缺旁證,至今還沒有定論。
漢以來的學者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風、雅、頌代表詩歌的不同作用,風能起諷刺、教化的作用,用曲折、機巧的方法來進行勸諫;雅是"正"的意思,用正言來述說政治的廢興;頌是"容"的意思,用歌舞來形容周王的"盛德",并告訴神明。也有的認為風、雅、頌代表作者的不同階級和詩篇的不同內(nèi)容。風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內(nèi)容是男女言情之作;雅、頌的作者是上層人物,內(nèi)容是描寫朝廷宴饗和郊廟的祭歌。經(jīng)過一千多年的紛爭、探索和近代一些學者的研究,逐漸證明以上這兩種說法都不符合風、雅、頌的本義和《詩經(jīng)》分類的原意;正確的答案應(yīng)該是:風、雅、頌都是樂調(diào)名,《詩經(jīng)》的分類是以音樂為標準的。宋代的鄭樵在《六經(jīng)奧論》中說:"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風,就是"土調(diào)"的意思?!洞笱?#8226;崧高》說:"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朱熹注:"風,聲。"這三句的大意是:尹吉甫作一首歌,他詩的內(nèi)容意義很偉大,它的土調(diào)兒極好聽?!蹲髠鳌肤敵晒拍?說:"鍾儀操南音",范文子稱贊他:"樂操土風,不忘舊也。"按范文子所說的"土風",即指"南音"而言,稱贊鍾儀彈奏自己鄉(xiāng)土的樂調(diào)?!渡胶=?jīng)》說:"太子長琴,始作樂風。"郭璞注:"風,曲也。"由此可見,古人所謂"風",多是指聲調(diào)說的。鄭風,就是鄭國的調(diào)兒;齊風,就是齊國的調(diào)兒;都是用地方樂調(diào)歌唱的詩歌。好象現(xiàn)在的申曲、昆腔、紹興調(diào)一樣,它們都是帶有地方色采的聲調(diào)。十五國風,就是十五個不同地方的樂調(diào)?!堆拧肥乔氐氐臉氛{(diào)。 周、秦同地,在今陜西。周的都城在陜西省西安西南,古代叫做"鎬"。這地方的樂調(diào),被稱為中原正聲。按"雅"字《說文》作"鴉",鴉和烏古同聲,烏烏是奏調(diào)的特殊聲音,所以稱周首都的樂調(diào)為雅,好象現(xiàn)在人叫北京的樂調(diào)為"京調(diào)",叫用京調(diào)歌唱的戲為"京戲"一樣?!蹲髠鳌肤斦压暾f:"天子之樂曰雅。"風、雅的區(qū)別,好象現(xiàn)在俗調(diào)和京調(diào)的區(qū)別一樣。雅樂又有《大雅》、《小雅》的分別,朱熹說:"小雅,燕饗之樂也;大雅,朝會之樂。"
《詩說》說:"大、小二雅,當以音樂別之,不以政之大小論也,如律有大、小呂。"余冠英同志《詩經(jīng)選》說:"可能原來只有一種雅樂,無所謂大小,后 來有新的雅樂產(chǎn)生,便叫舊的為大雅,新的為小雅。"以上三說都沒有什么確證 ;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關(guān)于大小二雅的區(qū)別還沒有得到圓滿可信的解釋,但它們 屬于音樂性質(zhì)的區(qū)別是沒有疑問的。頌,古代就是"容"字,阮元翻作"樣子" ①,即"表演"的意思。頌不但配合樂器,用皇家的聲調(diào)歌唱,而且?guī)в邪缪荨?舞蹈的藝術(shù)。它和風、雅不同,風雅只清唱,歌辭有韻,聲音短促,迭章復唱。 頌詩多無韻,由于配合舞步,聲音緩慢,多不分章,這就是頌樂的特點。②還有人提出,《周南》、《召南》的"南"和雅、頌都是古代樂器的名字。郭沫若《 甲骨文字研究•釋南》說:"可知卜辭之'八南九南',或'一羊一南',實即 '八鈴九鈴',或'一羊一鈴',《小雅》之①阮元《研經(jīng)室集•釋頌》說:"頌字&即容字也 ,故《說文》:頌,貌也。……容、養(yǎng)、羕一聲之轉(zhuǎn),……所謂商頌》、周頌》 、魯頌者。若曰商之樣子,周之樣子,魯之樣子而已。……《三頌》各章,皆是 舞容,故稱為'頌'。若元以后歡曲,歌者舞者與樂器全動作也。"②從王國維 《觀堂集林說•周頌》說。'以雅以南',《文王世子》之'胥鼓南',實即'以雅以鈴",'胥鼓鈴' 也。"郭先生的意見,認為甲骨文的"南"字,是象形字,象鈴形狀的一種樂器 。這是很有可能的。章太炎《大雅小雅說》說:"鄭司農(nóng)注《笙師》曰:'雅狀 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另外《三才圖會》里也有"雅"的圖樣。雅確實是古代一種樂器的名字,章說也是可信的 。張西堂《詩經(jīng)六論》說;"從文字通假上看,古字'頌'、'鏞'通用?!秲x禮•大射儀》'頌罄東西'注:'西方鐘罄謂之頌,古文頌為庸。' 《周禮• 眡瞭》'擊頌罄笙罄'注:'頌或作庸。'《書》'笙鏞以間',正作'鏞'。 "張先生的意思,頌宇古時候與庸字通用,庸即鏞,是一種奏樂用的大鐘,就是《大雅•靈臺》"賁鼓維鏞"的鏞。這是一種新的見解,介紹給大家作個參考。但是我們要注意,即便南、雅、頌都是古代樂器的名字,到了編輯《詩經(jīng)》的時 候,這些樂器名字已經(jīng)都演變?yōu)闃氛{(diào)名字了。郭沫若說:"《詩》之《周南》、《召南》、《大小雅》,揆其初當以樂器之名,孽乳為曲調(diào)之名,猶今人之言大 鼓、花鼓、魚琴、簡板、梆子、灘簧耳。"這個意見是很精辟的。 
風、雅、頌雖以音樂分,但風既是地方的樂調(diào),其配合的歌詞,多半是里巷歌 謠言情之作,既是民歌,當然會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內(nèi)容與其藝術(shù)特點。風詩亦有貴族作品,它流傳于民間,得到了人民的廣泛傳誦和批準?!缎⊙拧分幸灿忻窀?,如《谷風》、《采薇》,它可能產(chǎn)生于陜西的郊區(qū),用該地的調(diào)子歌唱的,故列入《雅》中?!俄灐穭t全為統(tǒng)治階級歌功頌德之作。所以《詩經(jīng)》雖以音樂分類,但這種分類是和詩歌的思想、藝術(shù)密切相關(guān)的。此外,在這里還要介紹一 些與《詩經(jīng)》有關(guān)的名詞,這些名詞在以往研究《詩經(jīng)》的著作中是隨處可見的 。詩之六義:風、雅、頌都是從音樂上得名的,古代的《詩經(jīng)》整理、編訂者們 即按此標準將詩篇分類,于是這三種樂調(diào)便成為《詩經(jīng)》中三種不同的體裁。
另外,《詩經(jīng)》還有三種杰出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叫賦、比、興,《毛序》將風、雅、 頌、賦、比、興放在一起,統(tǒng)稱為詩之"六義"。四詩:有人主張《周南》、《 召南》是獨立的部分,不能算在《風》里,應(yīng)該和《風》、《雅》、《頌》并列,叫做"四詩"。倡《二南》獨立的,開始于北宋蘇轍的《詩經(jīng)傳》,當時沒有什么人注意,到南宋王質(zhì)和程大昌才正式承認。王質(zhì)在《詩總聞》里將《詩經(jīng)》分為《南》、《風》、《雅》、《頌》四部分, 他說:"南,樂歌名也。見《詩》'以雅以南",見《禮》'胥鼓南',見《春 秋傳》'舞象箾南龠',大要樂歌名也。"程大昌《詩論》從其說,論據(jù)和王質(zhì) 說的差不多。到了清代,顧炎武、崔述起來響應(yīng)。顧炎武《日知錄》說:"《周 南》、《召南》,南也,非風也。"崔述《讀風偶識》說:"南者,詩之一。 "近代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釋四詩名義》和陸侃如、馮沅君《詩史》都 主張《二南》獨立說。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魏源《詩古微》、胡承珙《毛詩 后箋》開始反對《二南》獨立,他們的理由約有三點;一、《周官》說的"六詩 "和《毛詩》說的"六義",都沒有提到南。二、南是地名,不是樂名。三、《 左傳》叫《召南》的詩篇《采蘩》、《采蘋》做"風"。以上兩派的意見,都有根據(jù),各言之成理。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考證得很清楚,認為"南"是古代 國名,見于《世本》等書。他又根據(jù)酈道元《水經(jīng)注》引《韓詩•周南序》說: "其地在南郡、南陽之間,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證明"南"確實 是古代地名。周成王把南國分給周公旦、召公奭做采邑,采邑不是國,不能加上"風"的稱號,所以編詩的人就用采邑地名周南、召南做詩的標目。其實南既然是地名,自然也有它的地 方樂調(diào),列在《風》里,并沒有不妥之處,又何必獨立呢?《毛序》還有一種" 變風變雅"的說法,他說:"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這是從它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立論的。馬瑞辰加以說明,他說:"蓋雅以述其政之美者為正,以刺其政之惡者為變也。"他認為正風正雅是歌頌 統(tǒng)治階級的詩,變風變雅是暴露統(tǒng)治階級的詩;這是從詩的性質(zhì)立論的。鄭玄將《二南》二十五篇列為正風,《邶風》至《豳風》十三國列為變風?!堵锅Q》至 《菁莪》十六篇列為正小雅,《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列為正大雅,《六月》 至《何草不黃》五十八篇列為變小雅,《民勞》至《召昊》十三篇列為變大雅。他們所謂"變",是對"正"而言,認為暴露統(tǒng)治階級的詩是不正的。實際上 《詩經(jīng)》里一些諷刺詩和愛情詩都是好詩,這不是把許多好詩故意貶低了嗎?他 們所謂正風的《二南》中的《羔羊》,不是一首諷刺暖衣飽食的剝削者的詩嗎?《野有死麕》,不是反映愛情和禮教的矛盾的詩嗎,毛、鄭正變之說,從詩的內(nèi)容看來,是矛盾百出的。所以,我們今天對傳統(tǒng)的"風雅正變"說,只能作為參考,切不可被它所束縛魯詩、毛詩、齊詩又有四始之說。魯說見《史記•孔子世家》,他說:"《關(guān)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司馬遷認為每種體裁的第一首詩就是"始"。《毛序》 說:"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 。雅,正也;言王政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大雅焉,有小雅焉。頌者,美 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毛序》所說的 "始",可能就是指"正詩"而言。成伯玙《毛詩指說》解釋《毛序》這段話說 :"詩有四始。始者,正詩也,謂之正始。"他所謂正,就是對變風、變雅說的 。齊說見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之《詩緯》,他說:"《大明》在亥為水 始,《四牡》在寅為木始,《嘉魚》在巳為火始,《鳴雁》在申為金始。"按以 上三說,魯說以《風》、《雅》、《頌》的第一篇詩為始,還有可取之處。毛說 以《風》、《雅》、《頌》正是始,那是個人的脆測。齊說以陰陽五行說明四始,是一種迷信無稽之談,更不足信。我們研究《詩經(jīng)》 者,知道有"詩之四始"這一術(shù)語就夠了。
第四章、采詩說、刪詩說和《詩經(jīng)》的形成
從漫漫幾百年間流傳下來的,在茫茫兒千里中產(chǎn)生出來的,又出自各種各樣的男女老少之口的詩歌,是怎樣搜集、編訂成為一本完整的《詩經(jīng)》的呢?關(guān)于它的來歷,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即"王官采詩說"和"孔子刪詩說"。
一、王官采詩說。
《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詩是民歌,據(jù)古書說,這是周王朝派出專門的官員到各地去采集的。官員的名稱,各書不同,如"行人"、"遒人"、"軒車使者。人使者"等;但他們"采詩"的職務(wù)是相同的。古書對采詩的制度怎么說呢?
(一)《左傳•魯襄公十四年》引《夏書》云:'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 諫。"杜頂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鐸,木舌金鈴。徇于路,求歌謠之言。"按《夏書》指逸書《胤征》篇,可證道人的官積,在左丘明以前就有。
(二)《孟子》:"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說文》".,古之遒人,以木鐸記詩言。讀與'記'同"。宋翔風《孟子趙注補正》:"《孟子》:'王者之跡熄', '跡'當作'.'。言王國無遒人之官,而詩遂亡矣。后人多聞'跡',寡聞'',故改.為跡。"按許填和宋翔鳳解釋孟子所說的"跡熄"二字,是正確的;采詩遒人官職廢止以后,詩歌就沒有了,接著就產(chǎn)生《春秋》這一部書??梢娒献右舱f到遒人的官職。
(三)劉歆《與揚雄書》:"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 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 人"就是"遒人",它和"使者","行人。"同實而異名。
(四)《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樂,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牅戶而知天下。"《漢書•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五)何休《春秋公羊傳注》:"男女有所怨恨,想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二、孔子刪詩說。
孔子刪詩說,在漢代以前的書上沒有記載。到了漢代,有人認為王官到民間采的詩非常多,現(xiàn)存的《詩經(jīng)》,不是太師保存的舊本,是經(jīng)過孔子刪訂過的。這種說法,始于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說:"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鬃咏韵腋柚?,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后來班固繼承了司馬遷之說,在《漢書•藝文志》中說:"孔子純?nèi)≈茉?,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宋歐陽修更發(fā)展了《史記》、《漢書》的說法,歸納出孔子刪詩的刪章、刪句、刪宇的三個原則①,顧炎武則進一步為孔子不刪"淫詩"作辯護②??梢娨话銓W者,是如何崇奉《史記》、《漢書》孔子刪詩之說了。首先懷疑孔子刪詩說的,是漢代的孔安國,他認為古代詩歌決不會有三千多篇,孔子決不會刪去十分之九。③孔穎達、朱熹也不贊成刪詩說,《正義》說:"如《史記》之言,則孔子之前,詩①參見《詩本義》②參見《日知錄•說四詩》③參見呂祖謙《呂氏家塾讀書記》引篇多矣。按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逸者少,則孔子所錄,不容十分去九 ,馬遷言古詩三千余篇,未可信也。"朱矗說:"人言夫子刪詩,看來只采得許 多詩,夫子不曾刪詩,只是刊定而己。""當時史官收詩時,已各有編次,但經(jīng) 孔子時,已經(jīng)散佚,故孔子重新整理一番,未見得刪與不刪。" ①到了清代,學者紛紛起來剖析,證明孔子井沒有刪詩,只有訂正樂調(diào)的功績;可以朱彝尊、 趙翼、崔述為代表他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孔子在《論語》中常說: "詩三百",可見三百篇早就是定數(shù),不是孔子刪后定的。(二)如果古代真有 三千多篇詩,被孔子刪去十分之九,那么在先秦古書中一定會提到許多逸詩,但 實際上逸詩只有二三十分之一,可見孔子不曾刪詩。
(三)《史記》上所說孔子 刪詩只"取可施于禮義"的?,F(xiàn)在《詩經(jīng)》中還保存著的"淫詩",孔子為什么 不刪削?逸詩見于《儀禮》的,如《肆夏》、《新宮》,都被王朝所采用,認為 "可施于禮義"的,孔子為什么要刪削這些合禮的詩?①朱彝尊《經(jīng)義考》引。 
(四)吳季札到魯國參觀周樂,魯叔孫穆子讓樂工為他唱詩,樂工演奏歌舞的 十五國名與風、雅、頌的次序,和今本《詩經(jīng)》相同,那時候孔子才八歲,不可能刪詩。
(五)古代外交家常常在宴會上"賦詩言志",有時讓樂工歌唱詩句,借以表達他們的意圖、態(tài)度,所以他們必定有一個基本相同的本子。如果詩真有三千多篇,當時的士大夫和樂工記不了這么多的詩。
(六)孔子自己沒有說過刪詩的話,只說'誦詩三百"。刪詩之說,是司馬遷說的。學者不信孔子自己說的話卻信別人的話。的確,我們研究《詩經(jīng)》的人,應(yīng)該信孔子自已說的話???子說:"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①孔子對《詩經(jīng)》曾作核 定樂譜的工作,他在"正樂"方面是有功績的。據(jù)趙翼《廿二史劄記•<史記>有 后人竄入條》的考證,說明《史記》是有后人竄改的地方。關(guān)于孔子刪詩這一段 記載,可能也是后人竄改過的??傊瑢W者參加懷疑刪詩說的論爭,理由充足,已經(jīng)取得勝利,沒有什么人再會相信它了。①《論語•子罕》  
孔子刪詩說既不足信;那么到底是誰去整理、加工,成為現(xiàn)在這部《詩經(jīng)》集子呢?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簡單地談?wù)勗娊?jīng)》中說:"《詩經(jīng)》雖是搜集既成的作品而成的集子,但它卻不是把既成的作品原樣地保存下來。它無疑是經(jīng)過搜集者們整理潤色的?!讹L》、《雅》、《頌》的年代綿延了五六百年。《國風》所采的國家有十五國,主要雖是黃河流域,但也遠及子長江流域。在這樣長的年代里面,在這樣寬的區(qū)域里面,而表現(xiàn)在詩里的變異性卻很少。形式主要是四言,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音韻差不多一律。音韻的一律就在今天都很難辦到, 南北東西有各地的方言,音韻有時相差甚遠。但在《詩經(jīng)》里面卻呈現(xiàn)著一個統(tǒng)一性。這正說明《詩經(jīng)》是經(jīng)過一道加工的。"郭先生的愈見非常正確。為什么呢?因為古書中記載的逸詩,多半是長短句,如《左傳•昭公十二年》的《祈招》:"祈招之倍倍,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無醉 飽之心。"再看陳第的《毛詩古音考》及江有浩的《詩經(jīng)韻讀》二書,足夠證明 《詩經(jīng)》的用韻完全是統(tǒng)一的,不帶地域性的色彩。
但是加工者是誰?先秦史傳沒有直接確實的記載,無法證實。我們只能從詩歌的保存者和詩歌和樂舞的關(guān)系這兩點去探索,認為對詩歌進行整理和加工的還是以太師和樂工們?yōu)樽钣锌赡?。《國語•魯語下》:"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正考父是春秋朱國的大夫,商之名頌,即《詩經(jīng)》中的《商頌》(現(xiàn)在只存五篇),有人解釋校為"校對",就是正考父覺得保存在宋國的商頌,可能有錯字或殘缺,到太師處去校對一下,或者到太師處校正樂調(diào)。有人解釋校為"效",效是獻的意思。這說明正考父自己作了十二篇《商頌》獻給周太師。不管如何解釋,都夠證明周太師是當時詩歌的保存者 ?!蹲髠?#8226;魯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這是歷史上著名的故事。他為什么統(tǒng)稱風、雅、頌為"周樂"呢?因為每篇詩歌都有樂調(diào),是由周太師配樂、保管的?!抖Y記•王制》的"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漢書•食貨志》記載行人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樂"。可見太師確是掌管當時詩樂的王官?!吨芏Y•春官》有"太師教六詩",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的話,可見樂官不但是詩歌掌管者,而且還要承擔教學詩樂的工作。從上看來,太師和樂工們可能就是詩歌的整理和加工者,其中包括民間歌謠、文人創(chuàng)作以及廟堂樂章。朱自清在《 經(jīng)典常談》中對此作過一番總結(jié)性的解釋,他說:"春秋時,各國都養(yǎng)一班樂工,象后世闊人家的戲班子,老板叫太師。各國使巨來往、宴會時都得奏樂唱歌。太師們不但得搜集本國樂歌,還得搜集別國樂歌。除了這種搜集來的歌謠以外,太師們所保存的還有貴族們?yōu)榱颂胤N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獵等等作的詩,這些可以算是典禮的詩。又有諷諫、頌美等等的獻詩;獻詩是臣下作了獻給君上,準備讓樂工唱給君上聽的,可以說是政治的詩。大師們保存下這 些唱本兒,帶著樂譜、唱詞兒共有三百多篇,當時通稱作"詩三百"。到了戰(zhàn)國時代,貴族漸漸衰落,平民漸漸抬頭,新樂代替了古樂,職業(yè)的樂工紛紛散走。樂譜就此亡失;但是還有三百來篇唱詞兒流傳下來,便是后來的《詩經(jīng)》了。" 他的解釋,雖合《詩經(jīng)》成書的歷史情況,但不夠全面。朱先生只說各國的太師和樂工是搜集和保存詩歌的專員,而忘記提周王朝的太師和樂工,他們是《詩經(jīng) 》和周樂的編訂和保存的主要人物。高亨先生在《詩經(jīng)選注》中說:"周王朝的領(lǐng)主為了充實音樂,為了祭祀鬼神,為了夸耀功業(yè)或別種目的,作成詩歌,交給樂官?!吨茼灐防飸?yīng)該有些詩篇是出于這個來源。
第二,王朝樂官為了給領(lǐng)主服務(wù),盡到他的責任,留心搜集詩歌,《小雅》、《大雅》及《王風》里應(yīng)該有些詩篇是出于這個來源。第三,諸侯各有樂官,掌管他本國的詩歌,諸侯為了尊重王朝,交換 音樂,派人把樂歌獻給王朝?!锻躏L》外的十四國風及《魯頌》、《商頌》里,應(yīng)該有些詩篇出于這個來源。……通過上述的三個來源,詩歌集中在周王朝樂官的手里,并逐漸地增加起來,前后經(jīng)過五百多年樂官們的編選,才算完成了這部 書的編輯工作。"高先生根據(jù)古書關(guān)于樂官的記載,敘述《詩經(jīng)》編訂成書的過程,突出周王朝樂宮的主導作用,是符合當時歷史情祝的。我以為《詩經(jīng)》中的民歌,是王官到民間采來的。貴族文人的創(chuàng)作和祭祀燕饗樂歌,是公卿列士獻的,保存于官府,都是由太師所掌管。到了春秋時代,諸侯間交際頻繁,一般外交家為了鍛煉自己的口才,加強他們外交的辭令,常常引用詩歌的章句,來表達本 國或自己的態(tài)度和希望,使其語言含蓄婉轉(zhuǎn)而又美麗,形成當時上層人物學詩的風氣,所以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周詩可能即在春秋士大夫訓練口才的普遍要求下,樂官不斷地加工配樂,逐漸地結(jié)成了一本教科書?!蹲髠鳌泛汀秶Z》是春秋時代最可靠的史料,據(jù)后人統(tǒng)計,《左傳》中引詩的句子,約有二百五十條,百分之九十五的詩都見于《詩經(jīng)》,可見春秋時已有固定的教本了。
第五章、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
上面說過,《詩經(jīng)》原來的分類,是古代樂師適應(yīng)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按詩歌的聲調(diào)劃分的。我們現(xiàn)在為了便于分析,依據(jù)詩的內(nèi)容,參照解放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者的一般意見,將三百篇分為下列八類:
一、勞動生產(chǎn)的詩歌
《詩經(jīng)》里反映勞動生產(chǎn)的詩歌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勞動人民在耕作漁 獵中直接的歌唱,或表示勞動的偷快,如《芣苢》;或表現(xiàn)被剝削的痛苦,如《七月》。它們傾向鮮明,總是站在當時勞動人民的立場上,傾訴他們真實的思想、感悄、愿望和要求。另一種情況,是統(tǒng)治階級利用、竄改民歌,作為自己的歌唱,如《載芟》、《良耜》等。它們的傾向性也不問 可知,總是反映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把農(nóng)民辛勞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說成統(tǒng)治者祖先的功勞,并希望農(nóng)民更加致力于生產(chǎn),以讓他們剝削到更多的東西。《豳風•七月 》錯綜復雜地敘述了豳地農(nóng)民一年四季無休止的勞動過程和勞動生活的各個方面,描寫了各個季節(jié)的物候變化,是一幅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交織著的周民勞動生活的圖畫。七月流火,七月火星向西方,九月授衣。九月縫衣女工忙。一之日觱發(fā),冬月北風辟拍吹,二之日栗烈,臘月寒氣刺骨涼。無衣無褐,粗細布衣都沒有,何以卒歲。怎樣過冬心悲傷!三之日于耜,正月趕快修農(nóng)具,四之日舉趾。二月大伙下田忙。同我婦子,約我老姿和孩子,馌彼南畝,送飯南盲噴噴香,田畯至喜。田官老爺喜洋洋。
…………農(nóng)民們將自己一年從事勞動的項目,悲慘的生活境遇,磋嘆感傷的情緒,作了分月的、鋪敘的、對比的描繪。種田、蠶桑、漬麻、織染、制衣、打獵、釀酒、修建房屋、藏冰等工作,都由農(nóng)民負擔?!稘h書•食貨志》敘述那時女工生活說:"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織,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這就是說,婦女每日要工作十八小時,男子更可想而知了。他們養(yǎng)活了領(lǐng)主,養(yǎng)活了當時全社會人,但勞者不獲。他們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呢?在凜烈的寒冬里,是"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吃的是一些苦菜葫蘆,住的破爛的茅屋,四面透風,老鼠橫行。婦女們還要被公子們劫虜侮辱;農(nóng)夫們還要為豳公祝壽,被迫高呼"萬 壽無疆"??梢姡镀咴隆吩姷闹黝},是反映當時農(nóng)民的勞動負擔和被剝削壓迫的悄況。它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反映了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對立。這種對抗性的矛盾,是絕對不能調(diào)和的。但是在詩中為什么充滿了悲嘆情緒,而沒有對剝削者直接的斥責、憤怒的爆發(fā)呢?《七月》詩產(chǎn)生于西周初年,由于田制的改革,那時的政權(quán)還相當鞏固,階級矛盾還沒有尖銳到爆發(fā)成為起義的程度。所以這詩末章,敘述到了一年終了,領(lǐng)主還假惺惺地叫一些農(nóng)民到公堂上一起喝酒,舉觴向豳公祝壽,祝他"萬壽無疆",讓他們永遠剝削下去。從這里可以看出,在階級社會里的勞動人民,不但受統(tǒng)治階級物質(zhì)上的剝削,而且還要受到精神上的統(tǒng)治?!吨苣?#8226;芣苢》再現(xiàn)了活潑愉快、健康美麗的古代勞動婦女的形象。她們?nèi)宄扇旱卦谄皆瓡缫吧希d高采烈、載歌載舞地 采取芣苢。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精確地適應(yīng)著采取芣苢勞動的節(jié)奏和韻律的。文藝和勞動的密切關(guān)系,可以從這首詩得到證明。采采芣苢,車前子喲采呀采,薄言采之。決點把它采些來。采采芣苢,車前子喲采呀采,薄言有之。決點把它采得來。采采芣苢,車前子喲采呀采,薄言掇之。快點把它拾起來。采采芣苢,車前子喲采呀采,薄言捋之??禳c把它抹下來。采采芣苢,車前子喲采呀采,薄言袺之??禳c把它揣起來。采采芣苢,車前子喲采呀采,薄言擷之??禳c把它兜回來。
這首詩從勞動的發(fā)展過程,表現(xiàn)了心理的發(fā)展過程。不斷的采取,伴隨著不斷的歌唱,越采越多,越采越有勁,越唱越高興。語言的反復,篇章的重疊,表現(xiàn)了這些勞動婦女們對勞動的熱愛。勞動過程的次序是這樣的:最初是發(fā)動同伴們?nèi)ゲ?,到了目的地,是先拾取地上的,再抒取枝上的,先用手拿著衣襟去兜,后來越采越多,就把衣襟結(jié)在衣帶間了。心理過程與勞動過程的統(tǒng)一,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是這首詩歌的特點。但詩句比較簡單,每章只換兩個字,還保存著原始勞動詩歌的形態(tài)。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婦女,登山采茶,結(jié)伴謳歌,猶有此遺風焉。"他對這首詩的評語,是比較確切的。狩獵是周代人民勞動的一個項目,《詩經(jīng)》里反映當時人民狩獵生活的,有《周南》的《騶虞》和《齊風》的《還》(古與"旋"通)?!厄|虞》是寫人民在野地里打豬打野獸的詩?!哆€》是寫兩位獵手在打完狼后相遇于峱山,彼此稱贊射擊手藝輕巧的詩?!肚仫L》的《駟驖》,《鄭風》的《大叔于田》兩首詩,都是贊美貴族善獵者。秦公打獵有車馬和隨從者的排場,打完獵之后,又到北園去休息游玩?!洞笫逵谔铩肥敲枥L大叔射箭、駕車、搏虎、逐獸的壯勇,獵后態(tài)度的從容。他們都是以狩獵為游戲之一,和人民歌唱自己勞動生活的詩篇,在本質(zhì)上是不相同的?!对娊?jīng)》民歌里全面反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的詩歌很少,這是為什么呢?有人說:"當時的農(nóng)奴一年到頭忙著耕種服役……哪里還有心腸來對他們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作正面的全面的描寫與歌詠。"這種說法是不妥當?shù)摹?饑者歌其食 ,勞者歌其事",詩歌的素材是由勞動派生的;難道因為忙于耕種就不歌唱了嗎?絕對不是的。我以為《詩經(jīng)》民歌無疑曾被貴族文人整 理刪改過,而反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的詩歌之被刪掉,可能是因為統(tǒng)治階級曾竄改民 歌作為自己的歌唱,如《周頌》中的《良耜》、《載芟》等。如果保留這一方面 內(nèi)容的民歌,則將與《雅》、《頌》中農(nóng)事詩雷同?!读捡辍肥且皇浊锸蘸髨蟠鹜辽?、谷神的祭歌,前七句寫農(nóng)夫下田播種,婦子送飯。后五句寫耕耘施肥。中七句寫收割藏庫。末四句寫祭祀社稷。讀后我們好象看見許多農(nóng)民戴著斗笠,手握農(nóng)具,在辛勤地播種、除草、施肥、收割、藏庫,有些婦子,手持大筐小筐在送飯,真是一幅豐富多采、生動活潑的集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圖畫。詩的語言質(zhì)樸、生 動,與《周頌》其他各篇的風格迥異。詩中提到"百室盈止",據(jù)鄭玄解釋"百 室,一族也",是原始時代聚族耕種的形態(tài),生產(chǎn)者即占有者。詩中反映的集體勞動情調(diào)是明快的,沒有農(nóng)奴對待勞動的怨憤心情。因此,這首詩和《周頌》中另一首祭歌《載芟》,很可能是周初作頌者將原始時代的勞動詩歌,改頭換面而成為祭祀社稷的樂歌。宋朝王質(zhì)《詩總聞》已道破其中秘密,他說:曰兩詩(《 載芟》、《良耜》)皆稱'實函斯活',此非習知田野、深探物情,不能道此語也。"到清朝,黃仲松《詩疑辨證》又提出疑問說:"此詩既歌于耕籍時,又歌以祭社授。是周公制作之際,才華已蝎,為此通套樂章,開后人圓機活法之徑耶?"王、黃二人對這兩首詩的看法是有意義的,值得重視?!缎⊙拧防镆灿幸恍┰娛菍戅r(nóng)事的。如《甫 田》篇:曾孫之稼,周王莊稼高高堆,如茨如梁:就象屋頂和橋梁;曾孫之庾,周王糧囤只只滿,如坻如京。就象小丘和山崗。乃求千斯倉,造起倉庫成千座,乃求萬斯箱。找來車箱上萬輛??梢姰敃r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已經(jīng)達到相當大的規(guī)模了。另一篇《大田》更進一步寫到把蝗蟲丟到火里去,可見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已經(jīng)認識到蝗蟲的害處和它赴火的特性,知道用火燒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據(jù)說唐代人民繼承了這種捕蝗法,只汴州一地,捉蝗十四萬擔。  
《小雅》里還有一首牧歌《無羊》,細致地刻劃了牛羊的眾多、動態(tài)壯健和馴良,并贊美牧人畜牧的技術(shù)高明。詩的第二章:或降于阿,有的牛羊下山坡,或飲于池,有的喝水池邊過,或?qū)嫽蛴?。有的蹦跳有的臥。爾牧來思,你的牧童兒來啦,何蓑何笠,戴著笠帽披著蓑,或負其餱。有的還帶干懊模。三十維物,牲口毛色幾十種,爾牲則具。供您采用真夠多。描寫牧場上人畜的動態(tài),栩栩如生,十分生動。同樣是描寫牲口的詩,《魯頌•駉》鋪陳魯國僖公牧馬之盛,就顯得文字呆板,遠不及《無羊》來得有神彩。但是《雅》、《頌》中的農(nóng)歌和牧歌,經(jīng)過統(tǒng)治階級的竄改,所以主題思想同民歌本身就大不相同。如《 載芟》末節(jié)說:匪且有且,耕作不從今日始,匪今斯今,豐收并非破天荒,振古如茲。從古到今就這樣?!稛o羊》的末章說大人占之:請人占卜說許細 :"眾維魚矣,"煌蟲變成魚,實維豐年;豐年兆頭真可喜;旐維旟矣,龜蛇旗子變鶴旗,室家溱溱。" "添兒添女更言利。"將年成豐收,歸功于神明的保佑,而不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民;說牧人為領(lǐng)主服務(wù),是豐年和人口旺盛的好兆頭。從這類詩中,已能夠看出當時的階級斗爭在文學領(lǐng)域里的反映。
二、反剝削反壓迫的詩歌
周代初年產(chǎn)生的民歌《七月》、《鴟鴞》等詩,或者嗟嘆無休止的強迫勞動和剝削,或者借比興的手法來懇求領(lǐng)主的憐憫。詩中有悲傷,有哀怨,但是沒有憤怒,沒有反抗。這是因為周初的階級矛盾畢竟還不是很尖銳,人民還存著逆來順受的心理。到了東周、春秋時代,諸侯兼并,戰(zhàn)火連年,再加上領(lǐng)主們對農(nóng)民敲骨吸髓的剝削,弄得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只有起來反抗這條路了。他們不象《七月》那樣無可奈何地磋嘆,也不象《鴟鴞》那樣委婉曲折地訴苦;而是用匕首投槍般的語言,向統(tǒng)治者作英勇的斗爭?!对娊?jīng)》 民歌中的《伐檀》、《碩鼠》、《葛屨》、《行露》等,就是它的代表作。《伐檀》第一章說:坎坎伐檀兮,晦呵晦呵砍植樹,寘之河之干兮,放在河邊兩岸 上河水清且漣漪。河水清清起波浪。不稼不穡,你不種田不收割胡取禾三百廛兮?為啥聚各三百房?不狩不獵,你不出狩不打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為啥豬孩掛你院?彼君子兮,那些大人老爺們,不素餐兮!不是白白吃閉飯!一群在河邊砍伐檀木替領(lǐng)主造車的農(nóng)民,在揮汗如雨的當兒,猛抬頭看見堆滿了五谷的大倉庫和掛滿了野獸的大庭院,想起自己用血汗換來的勞動果實,就這么白白進了袖手坐吃的領(lǐng)主家里,不禁唱出了憤恨的歌聲。"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么尖銳!與其說這是提問,但不如說這是揭露;尖利地反問嘲 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強烈地表現(xiàn)出這些伐檀者實際上也是稼槍者、狩獵者的憤怒的情緒。他們的性格是倔強的,在慷慨的歌聲中,沒有訴苦,沒有乞憐,有的是對寄生蟲的蔑視,對吸血鬼的激憤,對剝削者的仇恨,對統(tǒng)冶者的反抗 ?!睹娦颉氛f:"伐檀,刺貪也。在位貪鄙,無功而受祿。…"黃仲松說:"魏俗嗇儉,而此與《碩鼠》皆刺貪。魏風至此,民何以堪乎!"他們在一定程度 上都說出了這首詩的內(nèi)容實質(zhì)。《碩鼠》詩說:碩鼠碩鼠,大老鼠啊大老鼠,無食我黍!不要吃我種的黍!三歲貫女,多年辛苦養(yǎng)活你,莫我肯顧。我的生活你不顧。逝將去女,發(fā)誓從此離開你,適彼樂土。到那理想新樂王。樂土樂土,新樂土啊新樂土爰得我所。才是安居好處所?!遏斣姟氛f:"履畝稅而《碩鼠》作 。"什么叫"履畝稅"呢?《左傳•魯宣公十五》提到"初稅畝",何休《公羊注》:"除去公田之外,又稅私田之十一。"可見履畝稅是除去勞役地租稅外,再加上私田的實物地租稅。春秋時,魯國首先實行這種雙重稅,后來《碩鼠》的產(chǎn)生地魏國也實行了。履畝稅承認土地私有,雖在歷史上有進步意義,但對人民來說,不過是增加稅收,以新的剝削代替舊的剝削罷了。詩人將領(lǐng)主比作貪婪的大老鼠,不堪忍受了,想到那個沒有耗子的"樂土。"去??墒翘斓孛C#挠羞@樣的樂土呢?這只能是一種迷人的幻想而已。郭沫若先生解釋得很好:"哼!哪里知道竟出乎意料之外,耗子是隨處都有的,樂土縱找遏天下都尋找不出。" 所以詩人在最后只能嘆息說:樂郊樂郊,樂郊啊樂郊,誰之水號!有誰去過只長號!《詩序》說"《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貪而畏人",確實說出了剝削階級儒弱而又貪婪的本質(zhì)。《碩鼠》是當時勞動人民反剝削思想的集中表現(xiàn),我們祖國在二千五百年前,人們就有消滅剝削制度的愿望和實現(xiàn)平等社會的現(xiàn)想,它含有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因素。《魏風•葛屨》說:糾糾葛屨,破舊涼鞋纏又纏,可以履霜?怎能踐路那寒霜?摻摻女手,縫衣女手細又細,可以縫裳?怎能替人縫衣裳?要之襋之,提著衣帶和衣領(lǐng),好人服之。請那美人試新裝好人提提,美人不睬偏裝腔,宛然左辟,扭轉(zhuǎn)身子閃一旁,佩其象揥。拿起發(fā)又忙梳妝。維是蝙心,這個女子狹心腸,是以為刺。 作詩刺她理應(yīng)當。一位在霜重露寒 的季節(jié)還穿著夏布涼鞋的窮姑娘,用她細弱的雙手,辛辛苦苦地縫好一件新衣,給裝飾華麗的驕貴的"好人"穿,不料那個"好人"裝腔作勢地還表示不滿意。 貧女和富婦的對立,不就是階級對立的一個縮影么?唐人詩云:"可憐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葛屨》的續(xù)唱?!墩倌?#8226;行露》說:誰謂雀無角,誰說麻雀沒有嘴,何以穿我屋?憑啥啄穿我的堂?誰謂女無家,誰說你家 沒婆娘,何以這我獄?憑啥逼我坐牢房?雖速我獄,即使真的坐牢房,室家不足。 退婚理由大荒唐!誰謂鼠無牙,誰說老鼠沒有牙,何以穿我鏞?憑啥咬 穿我的墻?誰謂女無家,誰說你家沒婆娘,何以速我訟?憑啥逼我坐牢房?雖速我訟,即使真的坐牢房,亦不女從。也不嫁你強暴郎。這是一位女子反抗逼婚者的自白。她何嘗不想早些結(jié)婚呢?只是不愿意屈從于一個強暴者的高壓。那個強暴者,甚至告狀到官府,企圖逼使姑娘就范,但是她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即使坐牢房,也不向你低頭嫁給你!這是何等倔強!《韓詩》和《魯詩》都歪曲地說《行露》詩中的女子,是因為未婚夫辦結(jié)婚禮物不夠完備而拒絕結(jié)婚,"言夫家之禮不備足也。"現(xiàn)在有人仍從舊說,認為 "這個善良而保守的女子,因為未婚夫家婚禮手續(xù)辦得不夠完備,拒絕成婚,以致吃官司。她還是守禮持正,反抗壓迫,必死不往,做了這首詩表明自己的意志"。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崔述說得好:"所謂禮未備者,儀乎財乎?儀耶?男子何惜此區(qū)區(qū)之賄而甘入獄?婚娶而論財又何足取焉。揆之情理,皆不宜有。細詳詩意,但以為勢迫之不從,而因致造謗興訟耳。"他確能攻破《韓詩》和《魯 詩》對此詩的曲解,并說出《行露》的真正主題思想所在。
  
三、反映戰(zhàn)爭搖役的詩歌
《詩經(jīng)》中抒寫戰(zhàn)爭的詩篇是很多的。周統(tǒng)治者進行的戰(zhàn)爭,有抵抗玁狁、蠻族、徐方、淮夷等少數(shù)民族侵擾的正義戰(zhàn)爭,這是為人民所支持擁護的。春秋時代,諸侯間大魚吃小魚的兼并戰(zhàn)爭,這是為人民所深惡痛絕的。因此在《詩經(jīng)》反映戰(zhàn)爭搖役的詩歌中,我們可以聽到戰(zhàn)士們同仇敵愾的高歌,也可以聽到士兵對窮兵黷武的怨恨《豳風•東山》是《詩經(jīng)》中有名的詩篇,它是一位跟隨周公東征三年幸獲生還的兵士,在歸途中的歌唱。周武王即位,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勾結(jié)殷人的后代武庚在東方叛亂,周公帶兵去征討,三年之后才班師回朝,那是公元前一〇六一年的事。這次戰(zhàn)爭雖為歷史學家所肯定,但它帶給戰(zhàn)士們的,卻依然是妻離子散和田園荒蕪的悲哀。我徂東山,從我遠征到東山,慆慆不歸。久久不歸歲月長。 
我來自東,今天我從東方來,零雨其濛。細雨透波倍凄涼。我東曰歸,我剛聽說要回鄉(xiāng),我心西悲。想起西方心悲傷。制彼裳衣,縫好衣褲平時裝,勿士行枚。不再含枚上攏場。這位詩人在濛濛細雨中跋涉歸來,想起再也不用過那枕戈待旦、含枚疾行的軍中生活了,心中不禁漾起陣陣喜悅。平時是多么盼望回家,但當真的要動身回家了,卻又想起家鄉(xiāng)不知怎么樣了,反而產(chǎn)生了隱隱的憂思。這種又喜又憂可懷可畏的矛盾心情在歸來的途中就變得更復雜了。果臝之實,瓜簍結(jié)子沒人管,亦施于宇。蔓延掛在房檐上。伊威在室,屋里潮蟲滿地跑,蠨蛸在戶,門前喜蛛結(jié)成網(wǎng)。町疃鹿場,田地變成養(yǎng)鹿場,熠耀宵行。夜螢發(fā)著閃閃光。不可畏也,家園荒涼怕不怕,伊可懷也,越是荒涼越難忘。沿途的農(nóng)村十室九空,一片荒蕪,想起自己的家園,也許也變得傷心慘目了吧?但是,家鄉(xiāng)畢竟是家鄉(xiāng)呵,再荒涼也抹不淡征人的思戀。何況家里還有新婚而又久別的妻子呢。他想象著妻子在家里等著夫君早早歸來,想起了三年漫長而痛苦的相思,回憶起當初新婚燕爾的情形,那時候小兩口是多么美滿,而今三年過去了,妻子怎么樣了呢?有沒有因災荒饑寒而死去?還是逃亡到他鄉(xiāng)去了?有沒有被貴族強搶了去?還是另外嫁人了呢?"其新孔嘉,其歸如之何?"越是走近家門,越是胡想得多,正是唐人所謂"近鄉(xiāng)情更膽怯,不敢問來人"的心情。全詩的氣氛是悲涼的,農(nóng)村的景色是凄慘的,通過戰(zhàn)士亦喜亦悲、可畏可懷、思往度今的典型情緒,反映了社會的典型現(xiàn)象,那就是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和痛苦。《詩序》說這首詩是大夫贊美周公,是兵士樂其室家,是人民忘死從征。這種粉飾現(xiàn)實、歪曲現(xiàn)實的解釋,同詩的實際內(nèi)容實在是差得太遠了。《邶風•擊鼓》是被衛(wèi)國統(tǒng)治者州叮派到宋 國的戌邊兵士所作。《左傳•魯隱公四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可見州吁是個好戰(zhàn)者。他為了聯(lián)合宋、陳、蔡三國的軍隊共同伐鄭,所以先派軍隊為有舊怨的宋、陳二國做和事佬。詩中的孫子仲,是當時州吁派往宋國的帶隊將軍,而這位《擊鼓》的作者,就是不幸被拖入這場兵役的一位戰(zhàn)士。從孫子仲,跟隨將軍孫子仲,平陳與宋。調(diào)停糾紛陳和宋。不我以歸,回家沒有我的份,優(yōu)心有忡。留守南方真苦痛。他斥責孫子仲不讓大家回國,害得他整天心緒不寧,竟然忘了自己的住處,丟了從征的戰(zhàn)馬,后來總算在樹林里 找到了。在這當兒,他忽然想起臨別時對妻子的誓言:死生契闊,死生永遠不分離,與子成說。 對你誓言記心里。執(zhí)子之手,我曾緊緊握你手,與子偕老。和你偕老永不離??墒乾F(xiàn)在這一切都成了空話,他怨恨地對統(tǒng)治者說:于嗟闊兮,唉呀相隔大遠啊,不我活兮!不讓我們聚會??!于嗟洵兮,唉呀別離大久啊,不我信兮!不讓我們守約??!他的凄婉呼聲透露了人們對不義之戰(zhàn)的反抗。從軍不但給士兵帶來了不幸,而且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他的家人。除了戰(zhàn)爭,沉重的謠役負擔也使人民不堪其苦。《唐風•鴇羽》中一位長久在外服役的農(nóng)民,想起不能在家耕種來侍養(yǎng)父母,不禁滿懷怨憤地唱著:王事靡盬,國王差事沒有完,不能藝稷黍,不能在家種黍梁,父母何怙?爹娘生活靠誰養(yǎng)?悠悠蒼天,悠遠悠遠老天何,曷其有所!啥時才能回家鄉(xiāng)?而在家中的父母兄弟,同樣也牽腸掛肚地想念著服役的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喚著,如《魏風•陟岵》:嗟于子,孩子呵,行役夙夜無已!服役早晚不停忙!上慎.. 哉!回來吧,多保重,猶來無止!不要滯留在異鄉(xiāng)!反映搖役制度之苦的代表作,還有《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遠方,不日不月,沒日沒月別離長,曷其有恬?幾時團圓聚一堂?雞棲于桀,小雞回家上木樁,日之夕矣,傍晚西邊落太陽,羊牛下括。牛羊下坡進欄忙。君子于役,丈夫服役在遠方,茍無饑渴?不會受渴餓肚腸?黃昏是妻子最想念丈夫的時候。她看見小雞進了窩,牛羊歸了欄,卻盼不到 久役的丈夫回家來,不由得產(chǎn)生了人不如禽畜的思想。作品反映了無休止的服役 制度的殘酷性。詩從思婦"茍無饑渴"的惆悵的企祝,襯托出她憂慮關(guān)切的深情 和征人饑渴交加的困苦。以景寫情,以思婦寫征人,從她口中纏綿搖曳地唱出了人們由于播役而妻離子散的辛酸。以上幾首詩,都是以分離思念的形式,反襯戰(zhàn) 爭與搖役的罪惡,但并沒有意識到如何來消滅非正義戰(zhàn)爭。至于反映人民拓護正義戰(zhàn)爭的詩歌,可以《秦風•無衣》、《小雅•采薇》為代表《無衣》是秦襄公 時人民為王伐戎的軍中戰(zhàn)歌。西周末年,周幽王奢侈淫佚,他的岳父申侯勾結(jié)犬 戎打進了周都,幽王死,周地大半淪陷。這就激起人民與秦襄公的憤怒,他們有 力地打退了犬戎。王先謙說:"秦自襄公以來,受平王之命以伐戎。"又說:" 西戎弒幽王,于是周室諸侯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敵王所愾,故曰同仇也"他指 出《無衣》為秦民所作,是很對的。豈曰無衣?誰說沒衣穿?與子同袍。你我合披一件袍王于興師,國王要起兵,修我戈矛,趕快修理戈和矛與子同仇。咱們仇人沒法逃!詩人以豪爽的口吻,表示出一切困難都可克服的樂觀精神和彼此互助的熱情,接著又道出了慷慨從 軍、共同御侮的決心。對敵人的仇恨,對戰(zhàn)友的熱愛,是從當時的保家衛(wèi)國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而發(fā)出的歌唱??梢娬x的戰(zhàn)爭,是人民所擁護的?!恫赊薄肥俏髦苣┲苘餐鯐r代的一首民歌?!稘h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日:'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玁狁即后來的匈奴)經(jīng)常畏擾中原,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為了抵御侵略,兵士毅然隨著將軍拿起武器,離家遠戍。詩人說:憂心烈烈,游腔憂愁似火澆,載饑載渴。又饑又渴真苦煞.我戍未定,我的防地還沒定,靡使歸聘。家信托誰捎回家??!王事靡盬,國王差事無休止,不遑啟處。想要休息沒閑暇。憂心孔疚,滿懷憂愁太痛苦,我行不來。生怕從此難回家!居無定所的生活,音訊隔絕的思念,饑渴勞頓的折磨,使戰(zhàn)士心里很痛苦,但是他又想到:豈敢定居?怎敢安心住下來?一月三捷。一月爭取幾回勝。豈不日戒?每日戒備怎能免?玁狁孔棘。玁狁節(jié)節(jié)進攻咱。他把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算在玁狁頭上,用奪取勝利的豪氣沖淡了思家的悲傷。在錯綜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中,他終于擺脫了個人的痛苦,熬過了饑渴之勞,同"君子,一起抵抗玁狁的侵略。這正是人民認識到了正義戰(zhàn)爭的性質(zhì)、認識到了抵御外侮的重要的結(jié)果。《采薇》的作者就是這樣深明大義。但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他們得到的是什么呢?《采薇》的最后一章寫道:昔我往矣,想起從前出征時,楊柳依依;楊柳依依隨風吹;今我來恩, 如今回來路途中,雨雪霏霏。大雪紛紛滿天飛。行道遲遲,路途遙遠漫漫長,載渴載饑。又渴又饑真勞累。我心傷悲,想起往事大傷悲,莫知 我哀。我心哀痛誰體會!士兵們?nèi)允侨甜嚢ゐI,仍是悲哀無告,人民付出的太多,所得到的實在太少了。朱熹《詩集傳》對《詩經(jīng)》時代的戰(zhàn)爭有一段評論,他說:"兵者,毒民于死者也,孤人之子,寡人之妻,傷天地之和,召水旱之興。"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辟疆拓土,掠奪他國的財貨,是用人民的血和淚以及父母、 夫婦、子女的離散換來的。唐詩里"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詩句,正說明在戰(zhàn)爭上,即使是歷史上所肯定的周公東征、懿王伐玁狁,也會給人民帶來痛苦;但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利益仍有其對立的一面。所以抒寫因戰(zhàn)爭而父母、子女、夫婦遭受痛苦的詩歌,當然是暴露統(tǒng)治者發(fā)動戰(zhàn)爭的罪惡。另一種反映人民御侮的詩篇,它是歌頌保家衛(wèi)國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這時社會主要矛盾是部族矛盾,階級矛盾已轉(zhuǎn)變?yōu)榇我芰?。但是,不論如何,仍舊存在著階級矛盾,因為戰(zhàn)爭而使夫妻家人別離、田園荒蕪;這些痛苦,主要仍由廣大士兵擔負起來。象《采薇》、《東山》這些詩,表規(guī)了社會現(xiàn)實的復雜情況,并不是一些公式化、簡單化的詩歌所能比擬的。
四、揭露統(tǒng)治階級丑惡與殘暴的詩歌
統(tǒng)治階級殘酷剝削勞動人民的人力物力,過著寄生的生活。他們荒淫無恥的行為,殘暴的本質(zhì),為人民所鄙視痛恨?!对娊?jīng)》里有一種民歌,用嬉笑怒罵的口吻,擺事實、講道理的手法,尖銳地潞發(fā)和暴露統(tǒng)治階級的丑惡和殘暴,詩的斗爭性和感染力是較強的。  
《邶風•新臺》是衛(wèi)國人民揭露衛(wèi)宣公劫奪兒媳丑惡行為的詩。《詩序》:" 新臺,刺衛(wèi)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鄭箋》:"伋,宣公之世子。"按衛(wèi)宣公劫奪兒媳事亦見于《左傳•魯桓公十六年》:"衛(wèi)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即伋),為之娶于齊而美,公取之?!蹲髠鳌匪洠c《詩序》正合,可見他們所說是不錯的衛(wèi)宣公是春秋時代一個有名的荒淫無恥的昏君,他不但劫奪兒媳,而且這個兒子伋,是他和庶母夷姜生的。當時統(tǒng)治階級最喜歡宣揚人倫而宣公卻是一個典型的亂倫的人物?!缎屡_》詩說:新臺有泚,新臺新燦爛,河水彌彌。河水大茫茫。燕婉之求本想嫁 給如意郎,蘧篨不鮮。碰上個丑漢蛤蟆樣。新合有灑,新臺真高敞,河水浼浼。河水平蕩蕩。燕婉之求,本想嫁給如意郎,蘧篨不殄。碰上個蛤蟆沒好相。魚網(wǎng)之設(shè),張網(wǎng)把魚盼,鴻則離之。蛤蟆進了網(wǎng)。燕婉之求,本想嫁給如意郎,得此戚施。碰上個蛤蟆四不象。全詩都用 "借喻"的手法,以蘧篨、戚施(即我們現(xiàn)在說的癩蛤蟆)喻衛(wèi)宣公的丑惡,以燕婉喻公子伋的美好。新娘描心里盼著嫁個美貌郎君,卻不料半路上被這么一個丑老頭劫奪了去。詩人沒有點出衛(wèi)宣公的名字,但了解了詩的背景,就可以明白地看出人民對衛(wèi)宣公的僧恨和蔑視。統(tǒng)治階級中這種亂倫的丑行又何止一人呢!衛(wèi)公子頑同庶母齊姜私通,老百姓很透了他,覺得這種丑言穢行講出來都會污嘴的?!多{風•墻有茨》中他們唱道:墻有茨,墻上有蒺藜,不可掃也。不要掃 掉呀中冓之言,宮廷夜里話,不可道也,不可亂說呀!所可道也?還可亂說嗎?言之丑也,說來真丑呀!這種無言的沉默,表現(xiàn)了詩人對滿口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娟韻丑惡行徑的鄙棄態(tài)度?!蛾愶L•株林》是陳國人民諷刺陳靈公淫于夏姬的詩。夏姬是陳國大夫夏御叔的妻子,生了個兒子叫夏南。陳靈公同夏姬私通,日日夜夜朝著夏家跑。詩中說:胡為乎株林,他為啥呀去株林?從夏南兮?追求夏南嗎?匪適株林, 原來不是去株林,從夏南兮。 追求夏南呀!人民故意以設(shè)問的口吻,問陳靈公為什么到株林去找夏南呢?下面回答說:"原來不是到株林找夏南呀!"言外之意,是找夏南的媽媽去啰!這事激起夏南的羞怒,他在陳靈公飲酒時,把這個丑惡的國王殺掉了。《鄘風•鶉之奔奔》說鵲之疆疆, 喜鵲尚且對對配, 
鶉之奔奔。鵪鶉也知雙雙飛。人之無良,這人鳥鵲都不如,我以為君。反而占著國君位。詩人斥責統(tǒng)治者連禽鳥都不如,這樣富有戰(zhàn)斗性的詩句,在《詩經(jīng) 》中并不是很多的。詩人諷刺統(tǒng)治者的淫亂,用比興的手法,犀利的語言斥責他們不配當君主領(lǐng)袖。其他如《齊風》的《南山》、《敝笱》,都是諷利齊襄公與他的同胞妹妹通奸的丑行,但是都說得比較隱晦,不象《鶉之奔奔》那樣大膽?!对娊?jīng)》里還有揭露統(tǒng)治階級殘暴的詩,例如《秦風•黃鳥》,它是秦國人民反抗殘酷的用人,殉葬制度的歌唱?!对娦颉罚?《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 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按《左傳》和《史記》都記載這件事?!蹲髠?#8226;魯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史記•秦本紀》"繆公卒,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說與《詩序》相合?!饵S鳥》一詩,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的關(guān)系以及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性,國人對死難者的同情,對統(tǒng)治者的僧恨。臨其穴,走到墓穴要活埋,惴惴其栗。渾身哆嗦魂魄喪。彼蒼者天,啊呀老天啊殲我良人!好人喪生太凄涼!如可贖兮,如果可以把命贖,人百其身!愿死百次作補償!通過殉葬前凄慘場面的描繪,呼天求救的控訴,百身贖死的要求,渲染了全詩悲殘無告的氣氛,表達了人民的強烈抗議。郭沫若先生在《中國 古代杜會研究》中說:"殉葬的習俗除秦以外,各國都是有的,不過到秦穆公的時候,殉葬才成為問題。殉葬成為問題的原因,就是人的獨立性的發(fā)現(xiàn)。"這話是正確的。
五、戀愛、婚姻與家庭生活的詩歌
自由戀愛結(jié)婚,是人們生活要求之一,所以風詩里情詩特別多。這一類詩,被后代學者說成了淫詩。在我們今天看來,它是真實地反映了《詩經(jīng)》時代的男女關(guān)系"寫 出了他們在戀愛結(jié)婚過程中各種不同的感受,戀愛、結(jié)婚與禮法制度的矛盾和婦女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豆茏?#8226;入國篇》說:"凡國都皆有掌媒,丈夫無妻日鰥,婦人無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謂之合獨。"《周禮•媒氏》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統(tǒng)治者為了蕃育人口,規(guī)定每年春天二月作為開放月,讓青年男女自由選擇對象,自由同居?!对娊?jīng)》中一部分戀歌,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人民戀愛、婚姻是比較自由的?!多嶏L•野有蔓草》可 能就是一位男子寫他在仲春之月遇見一位合意的女子的詩。《鄭箋》:"蔓草而 有露,謂仲春之月,草始生,霜為露也?!吨芏Y》:'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之無夫家者。'"他這一段話,說出了這首詩的產(chǎn)生時間與背景?!对娦颉氛f:"民窮于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詩序》說出了詩的社會很源。一大批超嶺未婚的男青年,在開放月里,偶然在路上遇見素不相識的女子,只要她外貌美,也就感到適合心愿,談不上她的內(nèi)心美不美了。詩的第一章說:野有蔓草,青草蔓延野地上,零露漙兮。露珠落上一團團。有美一人,那里 有位美女郎,清揚婉兮。周清目秀真好看。邂逅相遇,我們路上巧相遇,適我 愿兮!心滿意足一日歡!這不是很清楚地表達這種情緒嗎?第二章末二句說: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朱熹解釋:"與子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可見在 偶然相遇的機會而獲得配偶,是當時男女的共同要求?!墩倌?#8226;摽有梅》說:摽有梅,梅子完全落了地,頃筐塈之。拿著小筐拾取它。求我庶士,追求我的 意中人迨其謂之!趁著仲春相會吧。她在田野間看見梅子已熟,紛紛落地,已經(jīng)可以用淺筐來拾??;因聯(lián)想自已青春已逝,只好趁那"會男女"的時刻選擇對象。這些青年男女除二月外,還參加民間的節(jié)日的集會,自由地談情說愛,象鄭國的修楔節(jié),陳國的巫風舞,衛(wèi)國的桑林祭,都是他們集合的最好機會?!多嶏L•溱洧》寫鄭國青年 男女在三月上巳節(jié)到璨惰修楔的詩:溱與洧,溱水洧水桃花香,方渙渙兮。 三月冰散流湯湯。士與女,男男女女來游春,方秉簡兮。手拿蕳草驅(qū)不祥。女日:"觀乎!" 女說:"咱們?nèi)タ纯矗?士曰:"既且。" 男說:"我已去一趟。""且住觀乎?"陪我再去一趟吧,洧之外,上已佳節(jié)洧水旁,洵訏且樂。" 確實好玩又寬敞。"維士與女,男男女女相依傍,伊其相謔,哈哈調(diào)笑心 花放,贈之以勺藥。送支勺藥表情長?!短接[》引《韓詩章句》:"溱與洧,說(悅)人也。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兩水之上,招魂續(xù)魄,拂除不祥,故詩人愿與所悅者俱往觀也",按上巳是指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這個修楔的佳節(jié),在中國古代是大家所喜愛的。三國以后,用三月三日作為修楔的節(jié)日,不再用已日。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就是寫他在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修楔于山陰蘭亭的事??梢娻崌扌ㄖ滓褌鞯胶蟠?。《溱洧》是寫在季春三月流水渙渙 的溱和洧的河畔,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廣場上,青年男女成群結(jié)隊地手握蕳草,在橙清的水上,洗掉污穢,拂除邪惡。這是一個人民的大集會,男女雜杳,談笑 風生,在這樣一個自由戀愛環(huán)境里,大家趁這機會,找自己的對象,大膽地和情人對話、調(diào)笑、贈花、定約(勺藥又名江蘺,和"將離"同音,勺和"約"同音。送勺藥,表示將要離別的時候再定后約),盡情地過著一天快樂的游春生活。在游會舞蹈的自由環(huán)境中,青年男女常常借歌聲來訴說自已的愛慕?!多嶏L•蘀兮》是一群女子要求男子帶頭歌唱的詩。詩人以風、蘀起興,以風比男,以蘀比女。她希望男子象風一樣,能吹到女子身上。她看見風把葉吹起來了不禁感奮地說'你帶頭唱吧,我來和你!"詩通過起興、呼告的形式,表達自己內(nèi)心潛在的要求。
簡短的二章八句,好象看見一群男女歡樂歌舞的場面,節(jié)奏嘹亮的歌聲中有一對對的男女"對歌"。這是當時民間歌唱的一種流行的形式?!多{風•桑中》是勞動人民抒寫他們幽期密約的詩:爰采唐矣?在哪采集女蘿呀?沫之鄉(xiāng)矣!在衛(wèi)國朝歌鄉(xiāng)呀!云誰之思?猜猜我心在想誰?美孟姜兮!漂亮大姊阿姜呀,期我乎桑中,約我等待在桑中,要我乎上宮,留我相聚在上官,送我乎淇之上矣! 送我淇水口上呀!詩人在采植物的當兒,想起過去曾和一位美女相會 的往事,唱出了這首歌聲燎亮、節(jié)拍悠揚的詩篇。據(jù)后人考證,桑中亦名桑林、桑間;衛(wèi)地原是殷商的首都,桑林之社原來是商湯禱雨的地方,后來成為人民祭祀聚會的場所?!赌?#8226;明鬼》篇說:"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夢也。此男女之所屬而觀也。"宋為殷后,宋人繼承了他們祖先的習俗,將桑林作為男女聚會之地,其地在今河南滑縣東北?!稘h書•地 理志》說:"衛(wèi)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wèi)之音 。"所謂鄭衛(wèi)之音早已失傳了,可是我們現(xiàn)在朗誦這首詩,猶有余音繞梁之感。在戀愛過程中,他們在離別的日子里,伴隨著的就是相思之苦。《鄭風•子衿》 是一位女子想念情人的詩。它刻劃一位少女悠悠不斷地思念情人,站在城樓上等待,許久不見他來,急得來回地走著說:挑兮達兮, 獨自來回走不停,在城闕兮。城門樓上等情人。一日不見, 只有一天沒見面,如三月兮!好象隔了三月整?!锻躏L•采葛》是一位男子想念情人的詩。他的情人是一位勞動婦女,她采集植物去了,詩人焦急地唱:"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人用簡短、精練的幾句話,就充分地表達了自己"長相思"的深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成語,于是就流傳到今天。 
在戀愛過程中,有時雙方感情不夠融洽或暫時不來往了,在詩篇中表現(xiàn)出婦女的各種不同情緒和性格?!多嶏L•豐》是一位女子后悔沒有答應(yīng)男子要求而患得患失的詩。男子走了,她悵惘地說:"子之豐兮,候我乎巷兮?;谧硬凰唾?!" 如果情人再來的話,她一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他一道走或嫁給他。《鄭風•狡 童》是寫一位女子被男子疏遠的詩。她為了狡童不和她講話和吃飯,氣得唱道"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褰裳》詩人也遇到這種 情況,但她不是一人在苦惱,而以一種爽快的口吻對情人說子惠思我, 你若愛 我想念我,褰裳涉溱。 提超衣裳淌漆河。子不我思, 你若變心不想我,豈無他人? 難道沒有別人么?狂童之狂也且!呆子里的呆子呵!她的性格與《豐》、《狡童》詩人很不相同,是比較爽直潑辣的家庭的和睦是建立在夫妻之間感情真摯的基礎(chǔ)上的?!多嶏L•出其東門》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鄭國的習俗在戀愛婚姻問題上是比較紛亂的,男男女女常聚集在東門這個游玩的地方談情說愛,在這樣的客觀環(huán)境中,《出其東門》的詩人獨獨不為那如花如云的女子所引誘,他唱了這樣一首詩表明心跡:出其東門,走出東城門,有女如云。女子象云多,雖則如云,雖然女子象云多,匪我思存。不能占據(jù)我心窩。縞衣綦巾,白衣綠巾儉樸妻,聊樂我員。快樂家庭愛老婆。他忠貞不二地愛著自己儉樸的妻子,不是那種喜新厭舊、停妻再娶的人。朱熹說:"鄭俗淫亂,此人能不染污俗,安其室家之貧陋。"聞一多說"縞衣綦巾,女服之貧陋者,此人自目其家室也。"他 們都正確地指出了詩的主題在階級社會里,統(tǒng)治者利用各種手段,對廣大人民施行壓迫束縛。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同樣也受到各種限制和破壞。"禮"是當時統(tǒng)冶者統(tǒng)治人民的工具,史稱周公制禮作樂,《禮記》說"安上治民,莫善于禮",可以證明他們?nèi)绾沃匾暥Y了?!吨芏Y•媒氏》就是講管理全國人民配偶問題的。人們結(jié)合,必須通過媒約之言,父母之命始能正式結(jié)婚。如果人們自由地談情說愛,就會被家庭、輿論認為違禮犯法。而且,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之間,界限也極分明?!洞髺|》詩說:"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詩中以君子和小人對舉,階級的差別是極其明顯的。修好的又平又直的"周道",君子在上面走著,小人只能看看。君子和小人之間,有了一道鴻溝,不相逾越,更談不上什么彼此戀愛結(jié)婚了?!多嶏L•將仲子》是一位女子拒絕情人的詩:將仲子兮,請求阿二聽我講,無逾我里,別翻我家里弄墻,無折我樹杞! 別攀我家祀樹上。豈敢愛之,難道我敢愛惜它?畏我父母。怕我親生爹和娘。仲可懷也,阿二真真惹我想,父母之言,只恨爹娘要責備,亦可畏也!話兒可怕攪人腸!她在家庭、親戚、輿論的干涉指責下,不得不沉痛地犧性自己的愛情,請求仲子不要再來找她。詩通過"呼告"的形式,刻劃女主人公對不合理的禮教束縛與戀愛自由的可畏可懷的心理矛盾。《鄘風•柏舟》詩人說:泛彼柏舟,飄飄蕩蕩拍木船,在彼中河。飄到河中央。髧彼兩髦,額前垂發(fā)那青年,實堆我儀。是我追求好對象。之死矢靡他!誓死不會變心腸娘呀!天呀!不諒人只!不體諒我的心呀!這位少女是堅決的,她對禮教的代理人母親干涉阻撓婚姻自由的行為表示強烈的反抗,誓言、呼告,表明了她在禮教的壓迫下是寧折不彎的?!锻躏L•大車》是一位女子寄給情人的詩,她愛上了一個穿毳衣坐大車的大夫,可是她為什么害怕?為什么不敢私奔?《關(guān)雎》的"君子",愛上了采荇菜的"淑女",可是他為什么求之不得?《漢廣》詩人愛上了漢水邊的姑娘,可是他為什么"不可求思"?與這些可能都是當時青年男女戀愛結(jié)婚受到階級限制的緣故,在階級的鴻溝前面,他(她)們的愛情夭折了,只能在傷感的歌聲中唱出心里的苦悶,贏得千古的同情在當時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女子即使結(jié)婚,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男子有"出妻"的權(quán)利。《大戴禮•本命》:"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這樣看起來,男子如果想停妻再娶,可以任意加給妻子一個罪名,趕她出去,那是合法的事?!对娊?jīng)》中如《谷風》《氓》《中谷有蓷》《遵大路》等,正反映當時出妻的情況和棄婦的悲憤?!囤L•谷風》是一位棄婦訴苦的詩。
朱熹說:"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這兩句話頗切題旨。作者可能是一位漁婦,她的丈夫原來是一個貧窮的農(nóng)民。由于兩口子的努力勞動,"既生既育",生活慢慢好起來。物質(zhì)生活的變化,使這個男子心也變了,于是便"燕爾新婚"(停妻再娶)、"比予于毒"(你比我象毒物似的)了。作者用農(nóng)村的景物,家庭的瑣事,對比、說理的手法,敘述了他們夫婦倆愛情的變化過程,從而襯托出一位被壓迫被奴役的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形象,也襯托出一個陰險粗暴、得新忘舊的負心漢。這是舊社會活生生的兩個典型形象。象這樣出妻的事,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所決定的?!缎l(wèi)風•氓》也是一首棄婦之詞,詩人悔恨地敘述她和"氓"戀愛、結(jié)婚和婚后被虐被棄的過程。但地并不徘徊留戀,抱著"也就算了吧"的決絕態(tài)度,性格比較堅強,不象《谷風》詩人臨走時還"行道遲遲"地依依不舍。她追敘未嫁時說:匪我愆期,不是我愿失前約,子無良媒。等你好媒合禮儀。爾卜爾筮,你快回去求占卜,體無咎言。卦沒壞話求神幫。她意識到當時結(jié)婚不通過媒人和卜筮的合法手續(xù)是不行的。當她帶著自已的財產(chǎn)嫁到氓家以后遭遇是怎么樣呢?三歲為婦,和你結(jié)婚多年來,靡室勞突。我把家事一手挑,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勤勞動,靡有朝矣。累死累活非一期。言既遂矣,婚后生活既安定,至于暴矣。打我罵我真疾暴。兄弟不知,兄弟不知我處境,咥其笑矣。見我回家哈哈笑。經(jīng)濟好轉(zhuǎn),年老色衰,她就要被虐被棄了。她孤苦無告,甚至連自己的兄弟都不了解她。在這種不合理的待遇面前,她憤怒地訴說女也不爽,我是婦女沒過錯,士貳其行。 男人行為大差勁。士也罔極,男人胡搞沒定準,二三其德。前后不一壞德行。她悲痛地告誡少女們說:于嗟女兮!唉呀年輕姑娘們,無與士耽。見了男人別胡纏。士之耽兮,男人 胡纏女人呵,狄可說也;說甩就甩他有權(quán);女之耽兮,女人胡纏男人呵,不可說也。撒手擺脫難上難。這些,都牽涉到舊社會的本質(zhì)問題,她的眼光確實很尖銳,真可說是當時頭腦清醒的一位女子。其他如《中谷有蓷》的作者,因為被男人拋棄,毫無辦法,只好眼淚汪汪地悲泣。《遵大路》的作者,在路上拉著丈夫衣袖,懇求丈夫回家,不要嫌她丑,要念舊情。但是有什么用呢,這兩首詩, 同樣反映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被迫害與無自主權(quán)的現(xiàn)象。正因為如此這些詩也往往遭到封建文人的歪曲,如對于《氓》,朱熹說:"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他罵《氓》詩人為"淫婦",但是并不能消除人們對這位婦女的同情,反而暴露出自己封建衛(wèi)道士的面目來。
六 反映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后的詩歌
西周在文、武、成、康時代,史稱盛世。實際上是由于武王滅商后,讓人民有私田有農(nóng)具,變奴隸為農(nóng)奴,促進了生產(chǎn)的發(fā)展 ,階級矛盾暫時緩和罷了。其后從昭、穆至夷王,在政治上雖沒有新的措施,但尚能維持舊的局面。傳至厲王,暴虐無道,任用巫教僧侶去控制人民的言論,任用貪污的榮夷公,殘酷地搜刮民財,因此上下離心,使社會矛盾尖銳化,引起了 國人的反叛,即史所謂"彘之亂",厲王逃亡而死。階級矛盾的尖銳化,也激起 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的進一步發(fā)展。這時產(chǎn)生了一些政治諷刺詩。厲王的兒子宣王 即位,內(nèi)修政治,外定邊患,史稱中興,產(chǎn)生了一些平定四夷的史詩。幽王繼立,增賦稅,寵褒似,任小人,也是一個大昏君。這時政治黑暗到極點,終于身為犬戎所殺,而西周的統(tǒng)一局面,從此結(jié)束。接著就是諸侯互相兼并,周天子名存實亡的東周時代了。幽王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政治諷劉詩。這些反映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的詩多編在《二雅》里。它們的作者,多半是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受壓抑的人物。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為了田產(chǎn)而發(fā)生爭訟是常有的事,《小雅 •節(jié)南山》是幽王時大夫家父諷刺太師尹氏執(zhí)政不平,任用小人的詩。但《齊詩》說:"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緩于誼而急于利,亡(無)推讓之風,而有爭田之訟。故詩人疾而刺之曰:'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可 見《節(jié)南山》寫作的真正動機是為了"爭田之訟"。《小雅•何人斯》是卿大夫 的絕交詩,作者蘇公大罵暴公用心險惡,反復無常。是什么事引起蘇公發(fā)這么大 的脾氣呢?根據(jù)古書記載,二人結(jié)怨的根源還是在爭田?!洞笱?#8226;瞻卬》作者諷 刺幽王說:人有土田,人家的土地,女反有之。你反占有它。人有民人,人家的人民,女復奪之。你反強奪他。這就反映了貴族間爭田奪人民的事實?!妒轮弧返淖髡?,更是咒罵皇父毀壞他的房屋,損傷他的田產(chǎn),怨恨爭田的情緒滋于言表。 
除了土地外,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還常為爭奪政權(quán)而發(fā)生激烈的爭斗。前面說過,房王是一個暴虐而又貪財?shù)娜?,與民爭利,被國人毀謗,后來又被趕掉,這是人民與國人聯(lián)合推翻統(tǒng)治者的革命.這次革命的情況,《史記•周本紀》記載道:"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國人其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于彘 。厲王太子清匿召公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在這次大暴動中出現(xiàn)了兩個政府:一個是以周公、召公為首的共和政府,《史記•周本紀》:"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一個是以共伯和為首的 共和政府,《竹書紀年》:"厲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即于王位。"《莊子•讓王篇》:"故許由娛于穎陽,而共伯得乎共首。"郭象注:"共伯者,周王之孫也。懷道抱德,食封于共。厲王之難,諸侯立之。宣王立,乃廢。立之不喜,廢之不怒。"兩派相爭的結(jié)果,周、召派最后成功,宣王繼位?!洞笱?#8226;桑柔 》即反映這時社會情況,以及兩派政權(quán)的彼此對立。朱熹說得好:"此詩之作,不知的在何時。其言'滅我立王',則疑在共和之后也。"朱熹依據(jù)詩的內(nèi)容,打破"厲王時芮良夫諫不聽,作《桑柔》"的舊說,斷定它是共和后的作品,是比較正確的。據(jù)《呂氏春伙》知道共伯和是當時人民所愛戴的國君?!渡魅似氛f:"共伯和修其行,好賢仁。… …周厲王之難,天子曠紀,而天下皆來請矣。"這種情況,《桑柔》詩中亦有反映:維此惠君,這位順理的君主,民人所瞻。他為人民所瞻仰。秉心宣猶, 心地光明懂道理,考慎其相。慎重考慮用事相。維彼不順,那位凈理的君主,自獨俾臧。 吃好穿好享受忙。自有肺腸, 別有一副怪心腸,俾民卒狂。使民 迷惑象發(fā)狂。………詩中贊美共伯和為"惠君"、"圣人"、"良人",斥責周 、召政府為"不順"、"愚人"'忍心",可見當時兩個共和政府斗爭的劇烈了。據(jù)魏源《詩古微》考證,知道共伯和就是"凡伯",共國古在衛(wèi)國的地方,內(nèi) 有共山和凡城,故共伯又稱凡伯。退位后,仍歸老于凡。他在即位前,曾作《板 》詩勸告同僚,攻擊厲王爭權(quán)奪利的結(jié)果,必然造成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貧富懸殊和勞逸 不均的現(xiàn)象?!缎⊙?#8226;北山》說:或燕燕居息, 有的坐家中安樂享受,或盡瘁事國。有的忙國事皮包骨頭。或息偃在床, 有的吃飽飯高枕無憂,或不已于行。有的在路上日夜奔走?;虿恢刑枺械膹牟恢耖g疾苦,或慘慘劬勞。有的憂國事朝朝暮暮?;驐t偃仰,有的賞風景悠閑自得,或王事鞅掌。有的為王事忙忙碌碌。或湛樂飲酒, 有的尋歡作樂飲美酒,或慘慘畏咎。 有的整天 擔心出紙漏?;虺鋈腼L議,有的夸夸其談憑張嘴,或靡事不為。有的大小享情 要動手。六個對比,反復歌唱,表現(xiàn)了作者憤憤不平的情緒。詩的作者是一個" 士",他諷刺的對象是"大夫"?!蹲髠鳌氛f:"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的地位低于大夫, 所以他不得不辛辛苦苦地做事。但是當他看到比他等級高的人卻在舒舒服服地享樂而不干活時,他不服氣了,唱出了這首抗議式的詩篇。這種抗議正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各階層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有時也達到很尖銳的程度。如《巷伯》詩人說:取彼譖人,抓住那個小丑,投畀豺虎!捆起來丟給虎猿。豺虎不食,虎狠嫌他太航勝,投界有北!把他摔到北大荒。有北不受,北大荒嫌他 卑鄙,投畀有昊!送他上老天的公堂對于那些造遙誹謗的當權(quán)者,真可說是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了。這些譴責,雖然出于切身利益的受損害,但受壓抑的人物,還是比較正直的。
七 周族史詩
《大雅》里有五篇祭歌,反映周族起源,發(fā)展以至建國的情況,屬于史詩性質(zhì)。它們的篇名是:《生民》《公劉》《綿》《 皇矣》《大明》。《生民》歌頌的是周族的始祖后稷,他是氏族社會酋長姜嫄的兒子。詩中帶有很濃厚的神話色彩,首先記敘后稷出生的靈異。母系社會是一個 野合雜交時代,人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妒酚洝氛f契母吞燕卵而生契,《孝經(jīng) •鉤命決》、《路史》都說伏羲、帝臀的母親都是履大人跡而生子,這和后梭出生的傳說同是一個起源。后稷的母親姜嫄,可能是有邰氏部落的一位首長,是周族最早的祖先,可見在原始時代母系氏族社會里已有周族。詩中又稱頌后稷小時就有播種百谷的天才,他教導百性怎樣種莊稼,領(lǐng)導大家在邰這個地方成家立室。誕實匍匐,后稷剛會地上爬,克岐克嶷,就有知識聰明相,以就口食,會找吃的充饑腸。蓺之荏菽,他會播種黃豆籽,荏菽旆旆。豆葉串串真興旺,禾 役穟穟,禾穗重重多漂亮。麻麥幪幪,麻麥蒙蒙密成行,瓜瓞唪唪。大瓜小瓜結(jié)了秧。誕后稷之穡,后稷種地種得妙,相之道。他有生產(chǎn)好法寶茀厥豐草,拔掉沒膝的野草,種之黃茂。 播種良種長勢好。實方實苞,開始吐芽漸含苞,實種實褎,短苗冒出漸漸高,實發(fā)實秀,發(fā)莖生穗結(jié)香稻,實堅實好,谷粒堅飽形味好,實穎實栗,禾穗下垂收獲多,即有邰家室。 定居邰地樂陶陶。這樣在由母系制向父系制的轉(zhuǎn)化中,后稷便成為父系時 代周族的第一個祖先。由于他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創(chuàng)始人,所以被后世尊為谷神,并用他的名字"稷",代表五谷的名稱古書中有一些關(guān)于后稷的記載:《左傳•昭公 二十九年》:"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國語•魯語》;"夏之衰也, 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論語•憲問》:"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孟子•滕文公》:"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最早談后稷的莫過于《尚書•益稷》了??梢姾箴⒋_有其人,確實是我們中國發(fā)明播種五谷的創(chuàng)始人。不過,《生民》把他神化了。《公劉》是歌頌公劉率領(lǐng)周族人民由邰遷豳的英雄事跡。據(jù)說公劉是后稷的曾孫,夏代末期周族的酋長。當他居住在邰地的時候,受其他部落的侵擾,不能安居,故決定遷徙。《史記•周本紀》:"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yè),務(wù)耕種,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蓄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可見公劉所以能得到人民的擁護,主要在于帶領(lǐng)人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百姓能安居樂業(yè)?!豆珓ⅰ吩娭幸泊_是這樣描寫的:度其隰原,測量平原扎營房,徹田為糧。開墾田地種稻粱。度其夕陽,勘察西山搞農(nóng)桑,豳居允荒。豳地居住真寬敞。涉渭為亂,橫流渡過渭河去,取厲取鍛。準備磨石制工具。止基乃理,確定基地治田畝,爰眾爰有。 人口眾多又富庶。詩中通過具體事實,刻劃公劉的英雄形象,表現(xiàn)周族如何興起的史實。呂祖謙《呂氏家塾讀書記》說:"躋攀跋涉,殘者之事,非貴者所能堪也。公劉涉巘降原,其勞如此;視其何所佩服乎?則'維玉及瑤,鞞琫容刀',也。以如是之佩服,親如是之勞苦 ,斯其所以為厚于民也歟!"他這一段話,指出了公劉為什么被周族人民尊為忠厚酋長的原因?!毒d》是歌頌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領(lǐng)周族由豳遷岐的事跡。由于周族不斷受戎狄的侵略,才選擇岐山之下肥沃的高原,作為根據(jù)地。初遷岐時 ,沒有房子住,躲在土洞和土窟里生活。人民在太王的領(lǐng)導下才"乃疆乃理,乃宣乃畝"地開辟田地,"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地建筑房屋,"柞棫拔矣,行道兌矣"地砍樹開路。楊公驥先生在《中國文學》中說:"詩中不僅有形有色地描寫了建筑房子的過程,而且表現(xiàn)了周人對新生活方式的歡欣。"這段評語是很對的?!妒酚?#8226;周本紀》說古公亶父"乃與私屬遂去豳渡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于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 而營筑城郭宮室,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樂之,頌其德。"這一段記載,可與《綿》詩內(nèi)容互相對照,可見他遷岐后有三大進步,一是貶戎狄之俗而建筑城郭宮室,二是設(shè)置五官有司的宮職,三是作滅商的準備,從而看出周人開國奠基的歷史。《皇矣》是敘述太王、王季的德行,描寫文王伐密、伐崇的戰(zhàn)績?!洞竺鳌肥敲钄⑽渫醴ゼq的戰(zhàn)績。它們贊揚文、武的武功,以為周的建國是"有命自天"、"上帝耆之"。這是歪曲現(xiàn)實的詩歌。《生民》、《公劉》、《綿)則.. 雜著民間神話傳說,比較具體而生動。《生民》寫后稷的樹藝五谷,《公劉》寫公劉的相土、建都、筑室?!毒d》寫古公亶父遷岐、劃田、建筑,都有人民的勞動創(chuàng)造在內(nèi)?!洞竺鳌纺┒蚊鑼懳渫醴ゼq陳兵牧野對兵士誓師,主將呂望的戰(zhàn)績,也很生動。馮沅君《詩史》稱這五篇詩為后稷傳、公劉傳、古公亶父傳、文王傳、武王傳。她將《六月》、《江漢》等五篇種族戰(zhàn)爭詩和上五篇詩,合稱為"周的史詩"。她說:"這十篇所記大都周室大事,東遷以前的史跡大都備具了。我們要想在這十篇以外另找一篇記載周代大事的詩,再也找不著了。"她的分析,大致不錯。和周族中原地帶的邊境接鄰的少數(shù)民族,在周統(tǒng)治政權(quán)逐漸衰落的時候,四夷紛紛入侵,他們殺掠人畜,破壞田地,對人民是一種災難。到周宣王時,周族便組織力量,對四方入侵者進行討伐?!对娊?jīng)》中有些詩篇記載了這時種族戰(zhàn)爭的情況。《資治通鑒》:"(周)宣王元年…以尹吉甫為將,北伐玁狁,至于太原。"《小雅•六月》就是描寫這次戰(zhàn)役的:玁狁匪茹,玁狁并不是膿包,整居焦獲。駐兵焦獲戰(zhàn)線長。授鎬及方,侵略寧夏和朔方,至于涇陽。打到甘肅那平?jīng)???椢镍B章,我兵掛徽帥建旗,白斾央央,雪白旗尾多輝煌。無戎十乘,十輛戰(zhàn)車打頭陣,以先啟行。沖開敵壘勇難擋。類似內(nèi)容在《詩經(jīng)》中還有幾篇。如《小雅》 中的《采芑》,大雅中的《江漢》、《常武》等等。這些詩篇,歌頌種族戰(zhàn)爭的勝利,并把勝利歸功于天子,歸功于將帥,夸大個人的作用,抹殺士兵的力量。但它們又不同于《頌》詩,一味地贊頌統(tǒng)治階級以欺騙人民,這類詩還反映了保衛(wèi)國土,抵抗外侮的主題。如《六月》說:玁狁孔熾,可恨玁狁大猖狂,我是用急。我軍急行守邊防。王于出征, 周王命令我出征,以匡王國。保衛(wèi)國上保我王。朱熹解釋說:"《司馬法》:冬夏不興師,今乃六月而出師者,以玁狁甚熾,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以正王國也。"可見這是抵抗外族侵略的戰(zhàn)爭,是為了求得社會的安定,它和人民的利益是有一致之處的,是一種正義的戰(zhàn)爭,為人民所擁護的?!督瓭h》詩也寫到了戰(zhàn)士們認識到抵御外侮的重要,所以肯不辭辛勞地出車建旗,英勇作戰(zhàn)。這一類詩歌不但反映宣王時代撫戰(zhàn)的史實,也從側(cè)面反映了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
八 貴族的廟堂樂章及其他
《詩經(jīng)》中還有不少廟堂樂章,是周王或諸侯祭祀、宴會時演奏歌舞的詩。這些樂章,以《三頌》為代表,它好象漢代樂府中的郊廟樂歌一樣,是統(tǒng)治階級用來宣揚德威、粉飾太平,借以更好地統(tǒng)治人民的。這是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建筑的一部分,為當時的經(jīng)濟基礎(chǔ)服務(wù)的,是歪曲的形態(tài)。在這些樂歌里,他們強調(diào)"天命",以為自己能統(tǒng)治天下,是上天的意志,而周王就是上天的兒子?!吨茼?#8226;維天之命》說:維天之命,想那天道在運行,於穆不已。壯美無比未不停。於乎不顯,?。《嗝刺购斩喙饷?,文王之德之純。 文王德政真神圣?!蛾惶煊谐擅氛f:昊天有成命,明白的命令降自上蒼,二后受之。 受天命的是文王武王。統(tǒng)治者除了用"天命"、"天子"來欺騙臣民外,還夸糟他們的武功戰(zhàn)績。《周頌•武》說:於皇武王,?。ゴ蟮奈渫?,無競維烈。不爭權(quán)勢功輝煌。允文文王, 誠信有德的文王,克開厥后, 子孫基業(yè)手開創(chuàng)嗣武受之,武王即位繼事業(yè),勝殷遇劉,制止殺戮勝殷商,耆定爾功。鞏固政權(quán)功煊煌。這種作品所以具有很大虛偽性,是因為他們表現(xiàn)了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心主義觀點。歷史上統(tǒng)治者發(fā)動戰(zhàn)爭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主要是依靠士兵的力量。而在詩篇里所夸祖、贊美的,只是統(tǒng)治者個人。這些人還認為自已是人民的好領(lǐng)袖,并祝禱自己長命,可以世世代代地統(tǒng)治人民?!遁d見》說:"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這和《大雅•洞酌》所說的"豈弟君子,民之父母",《大雅•既醉》所說的"君子萬年,介以景福"意思差不多。那些明明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農(nóng)業(yè)財富,統(tǒng)治者也竊為己有,用來歌頌自己,說成豐收是天的降福。如《豐年》說:豐年多黍多稔,豐年小米大米多,亦有高廩,高高糧倉堆積起,萬億及秭。數(shù)目成萬又成億。為酒為醴,釀成醇酒和甜醴。烝畀祖妣。 獻給先祖與先妣,以洽百禮,牲玉幣帛一齊祭,降??捉浴T傅劢蹈Ec天齊。這些都是"歪曲的形態(tài)",而且這些詩歌缺乏描寫的生動性,藝術(shù)價值也很低。不過,也不應(yīng)該把它一棍子全部打死。如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載芟》、《良耜》,反映畜牧、漁業(yè)生產(chǎn)的《駉》、《潛》,寫古代各種樂器的《有瞽》,都含有人民創(chuàng)造的因素在內(nèi)?!渡添灐分械摹堕L發(fā)》、《玄鳥》,保存了關(guān)于殷商的神話、史實,是研究中國歷史和神話傳說的好資料。所以我們分析《頌》的內(nèi)容,應(yīng)該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在剔除糟粕后,將其精華繼承下來。
除了廟堂樂章之外,《詩經(jīng)》中還有一部分反映貴族生活的詩,有些是直接打發(fā)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沒落情緒的如《邶風•北門》、《王風•黍離》、《唐風•蟋蟀》、《曹風•蜉蝣》等;也有一些是寫兄弟之情、朋友之誼、游宴之樂和別離之哀的。《小雅》中的《伐木》:伐木丁丁, 砍樹錚鈴響鳥鳴嚶嚶。 小鳥嚶嚶唱。出自幽谷, 鳥從深谷出,遷于喬木。 搬到大樹上。嚶其鳴矣, 鳥兒嚶嚶啼不住,求其友聲。 追求朋友聲歡暢。相彼鳥矣, 看那小鳥是飛禽,猶求友聲, 尚且求友不斷唱,矧伊人矣, 何況我們是個人,不求友生? 道朋友不來往?神之聽之, 聽說人們能友愛,終和且平。 神明會把和平降。這是一首宴飲朋友故舊的詩。作者雖然是一位貴族,但詩人以鳥求友起興作比,語言生動活潑,是《雅》中的好詩?!缎⊙?#8226;常棣》以兄弟關(guān)系同朋友關(guān)系、妻兒關(guān)系作比較,有真情實感,也是值得肯定的名作?!囤L•燕燕》是一首貴族的別詩,作者雖然是一位衛(wèi)國君主,但他送胞妹出嫁時依戀不舍的心情,溢于言表。這種惜別的情緒帶有共性,故能在民間傳播歌唱。關(guān)于描寫統(tǒng)洽者宴飲享樂的詩,有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單純的贊美,一種是多少含有批判之意。《小雅》的《魚麗》和《賓之初筵》便是這兩種傾向的代表作?!遏~麗》詩說:魚麗于罶,簍里魚兒歷錄跳,鲿鯊。 鯊魚黃頬下鍋燒。君子有酒, 老爺藏的酒,旨且多。 滿壇滿缸清香飄?!顿e之初筵》說:賓之初筵,來賓剛?cè)胂?,溫溫其恭。態(tài)度溫雅又恭敬其未醉止,當他沒喝醉,威儀反反。容儀自重又謹懊。曰既醉止,他已喝醉啦。威儀幡幡。容儀飄飄亂忘形舍其坐遷,離坐到處竄,屢舞仙仙。手舞足蹈真差勁?!遏~麗》中寫宴飲,有酒有菜,不但要多,而且要可口;不但要可口,而且要時鮮。作者對此是毫無批判的,只能反映當時貴族寄生生活的豪華而已。《賓之初筵》則暴露那些君子未醉時象煞有介事地彬彬有禮,等到一醉,原形出現(xiàn),則手舞足蹈、丑態(tài)百出了。據(jù)《韓詩》說,這是衛(wèi)國武公飲酒悔過的詩?!对娊?jīng)》中還有一些禮俗詩,如祝新婚的《桃夭》、《樛木》、《鵲巢》,賀多子的《螽斯》等,這些,除《桃夭》外,它的內(nèi)容,多反映當時貴族間的習俗。最后還必須提一下《衛(wèi)風•載馳》,作者是許穆夫人,她是衛(wèi)宣公兒子公子頑同庶母宜姜私通所生的女兒。有兩個哥哥,戴公和文公;有兩個姐姐,齊子和宋桓夫人。她約生于公元前六九〇年左右,幼年即聞名于諸侯,齊祖公和許穆公都向她求婚。劉向《列女傳•仁智篇》說:"初,許求之,齊亦求之。懿公將與許,女因其傅母而言日:"……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衛(wèi)候不聽,而嫁之于許。"可見她從小就有愛國思想。她嫁許后十年,衛(wèi)國亡于狄,懿公戰(zhàn)死,國人分散。她的姐夫宋桓公迎接衛(wèi)國的遺民渡河,遷于漕邑,立戴公。戴公立一月而死,文公即位。她聽到衛(wèi)亡的消息,立刻奔到漕邑吊唁,提出聯(lián)齊抗狄的主張,得到齊桓公的出兵而復國于楚丘?!蹲髠?#8226;魯閔公 二年》:"狄入衛(wèi),……許穆夫人賦《載馳》。"她的作品《載馳》即產(chǎn)生于此 時。許穆夫人是當時一位不平凡的女子。古代禮法,凡是國君夫人父母已經(jīng)死了只有奔喪可以回娘家,否則是違禮犯法的事。許穆夫人勇敢果斷地沖破禮教的束 縛,抗拒許大夫的阻攔,回到漕邑。在詩中提出"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向強 大的國家求救,依靠他們出兵救亡)的主張,終于得到齊桓公的出兵幫助,恢復 了國家。《左傳》又說:"齊侯使公子無虧帥師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公 子無虧是許穆夫人姐齊子所生,是她的外甥)。"可見《載馳》一詩在當時的政治意義與效果了。《韓詩外傳》記載了孟子對許穆夫人的評論:"夫道二:常謂 之經(jīng),變謂之權(quán)。懷其常道而挾其變權(quán),乃得謂賢。夫衛(wèi)女行中孝,慮中圣,權(quán)如之何。"孟子說她違背禮教的常道,采取權(quán)宜的回衛(wèi)辦法,都是從愛國思想出發(fā)。孟子對她的評價是很高的。許穆夫人是一位有見識、有斗爭性的愛國詩人,也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一位女詩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經(jīng)》名句賞析
古今名家對《詩經(jīng)》的評價
yesuo簡讀經(jīng)典||詩經(jīng)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
作文是真情實感的表達
漢末文人五言詩的特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