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互動環(huán)節(jié)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張難度系數(shù)較低的甲骨文圖片(2個字):
攀古
長樂
難度加大(3個字):
富潤屋 難度系數(shù)5顆星(4個字):
美意延年 剛剛我們看到的這些文字都非常華麗,變化莫測,很多個筆畫故意設計的蜿蜒盤曲,尤其是剛剛看到的這個“長樂”,上面有魚、鳥、蛇的圖案, 那么,這些文字來自哪里,他們是什么文字呢? 原來這些華麗的文字就是楚國文字,名曰“鳥蟲篆”。
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它上面的文字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鳥蟲篆”,鳥蟲篆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種美術字。
我們課前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就到此結束了,接下來將進入我們今天所要講的內(nèi)容了。
主要是從:1、文字由難趨易的時代社會影響因素;2、戰(zhàn)國時代的字體特征和書寫風格;3、統(tǒng)一之前的秦國草體實物遺存的主要四個部分。這3個方面來展開本次課程的。
一文字由難趨易的時代社會影響因素
我們先看一個詞:殺青
帥帥的何炅手里拿著的牌子,上面寫著“梔子花開,殺青大吉”,那什么是“殺青”呢?
“殺青”一詞現(xiàn)在多用于影視作品的制作上,經(jīng)常會看到'某某片于今日殺青'的說法,這實際上是一部影視作品完成了前期的拍攝工作,開始步入到后期制作階段的說法。
我們再看一句古詩: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在這里是指“史書”的意思。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說文天祥想要永留史冊。
“汗”字沒什么其他講解,只是出汗的意思;
“青”也沒有太多的含義,一般表示藍、黑或者綠等這些顏色,比如青天就是藍天,青山就是綠山。 為什么史冊和出汗、青色發(fā)生了關系了呢?那么“殺青”就更奇怪了,“殺青”和“汗青”這兩個詞怎么就和“電影”和“史書”聯(lián)系起來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其實“殺青”這個詞和古代制竹簡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是非常有關聯(lián)的。這個詞起源于先秦時代,人們把字寫在竹竿上,因為竹竿的表面有一層竹青,它含有油水成分,不容易刻字,而且容易被蟲蛀,所以說古人充滿智慧,他們把竹簡放到火上炙烤,經(jīng)過火烤處理過的竹簡刻字方便并且防蟲蛀。人們就把這個工序呢叫做“殺青”?!昂骨唷?,我們剛剛說是指歷史典籍,古代在紙被發(fā)明之前,要記錄軍國大事,也是將內(nèi)容刻在竹簡上,和殺青的工序一樣,先把竹簡中的水分蒸發(fā)出來。
那么,古代又沒有保險箱,這些竹簡是存放在哪里才能留存至今呢?答案是:井里。
當時戰(zhàn)亂頻仍,簡牘上記錄的內(nèi)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公文,為了防止被敵人偷走,都是放在井里填埋,也可能是為了方便統(tǒng)一銷毀。后來,這些簡牘就和外界的空氣絕癢了,才能保存至今。
簡是古代一種十分重要的文字載體,也孕育出了非常優(yōu)秀的“簡牘書法”。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聊聊“竹簡上的書法”。
從古人書寫材料的演變和發(fā)展當中我們能夠得出結論,就是文字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在奴隸制社會時期,文化其實是掌控在少數(shù)的統(tǒng)治者手中,文字的使用范圍僅僅是在甲骨占卜或者是祭祀禮器上面使用。
例如這片甲骨就記載了一個叫土方的國家入侵商都郊區(qū)搶糧食的事件。
這些內(nèi)容主要用于記錄宮廷的祭祀情況和歌頌先祖先王的業(yè)績等等,可以說都是一些當時的帝王希望其能夠流傳下去的作品,所以,當時的人們是不惜工本,把每一個字都嚴謹規(guī)范起來,像是打造一件奢侈品那樣。后來殷商和西周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偶爾會出現(xiàn)一些快寫,其實這僅僅只是對文字象形部分的省略,但是每一筆每一畫還是相當認真的,所以說這一時期幾乎沒有草體,如果非要說有那也只是簡化字。
嚴謹?shù)奈淖?,大盂鼎銘?/p>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文字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范,歷史的車輪繼續(xù)向前推進,到了戰(zhàn)國時期,國家機器發(fā)達,各種的律令檔案成倍的增加,這樣一來,文字的使用空前繁榮,為了提高書寫效率,我們不得不采取一些方法,除了簡省筆畫之外字體的工整度也顧不上了,在這個基礎上草體字便應運而生并迅速發(fā)展起來。
其實這個過程就像孩子們在家寫作業(yè),由于作業(yè)量大,還要練鋼琴讀英語練舞蹈,所以不得不加快書寫速度,這樣一來字體就變得草率雜亂了,所以學習書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那么這個草體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東東呢?首先就是書寫材料的改進,甲骨文的契刻和金文澆鑄的這種方法太麻煩。人們便開始想辦法用手直接書寫,那樣應該就很快了,所以“竹簡”在戰(zhàn)國時期便應運而生了。
二戰(zhàn)國時代的字體特征和書寫風格
方便快寫的竹簡
說到戰(zhàn)國,就不得不提戰(zhàn)國七雄,分別是秦 、齊、楚、燕、趙、韓、魏這幾個國家,這幾個國家又可以分為西方的秦國和東方六國咱們先來看一看圖片。
其中秦國當時的手書竹簡被稱之為“秦簡”,而剩下的六個國家也就齊、楚、燕、趙、韓、魏六大國,這幾個國家使用的文字是什么呢?我們先來看一張圖片。
再看看局部:
這兩個字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它們幾乎每個筆畫都是腦袋粗尾巴細,長的都很像蝌蚪,所以呢想象力豐富紛擾古人就給他們起個名字叫“蝌蚪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楚國的簡牘,楚國的簡牘中又以《曾侯乙墓》當中的竹簡為最早。
曾侯乙墓竹簡
曾侯乙墓竹簡
信陽楚簡
我們來看竹簡上的字體,都是重頓落筆,輕揚收筆,腦袋粗尾巴細像蝌蚪似的,呈現(xiàn)出一派天真簡率的風格。
《信陽長關楚簡》于1957年出土,我們邊看圖邊分析它的字形特征。信陽楚簡整體屬于平正一類,仔細看線條圓勁渾厚,橫畫往往貫穿于竹簡的左右,收筆處略微向下彎曲,偶爾有弧度斜出的筆畫線條,方圓兼?zhèn)湟钥v勢為主。
再來看下《長沙仰天湖楚簡》。
簡率自然,里面的長筆畫特別有意思,向篆書一樣圓圓的,感覺書寫的很自由,古意盎然,同時字的大小疏密,體勢的縱橫變化都很感性。就像我們欣賞舞蹈一樣,舞者婀娜多姿,妖嬈嫵媚。
看看郭店楚墓竹簡,它屬于典型的楚國文字,前一段特別火的電視劇《羋月傳》應該好多朋友都看了。
里面的文字就是楚系文字,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和現(xiàn)在看到的竹簡文字有些相像呢。
莒姬在白綾上寫下了一句話:“妾去問先王,欲見羋月羋戎否?”隨后,我們看到了一封莒姬留給羋月的一封信,盡管寫信的紙張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代,大有穿越之嫌,不過,信上的文字還是頗有楚簡的味道。
郭店楚簡 郭店楚墓竹簡仍然保留了大篆的筆意,線條圓轉(zhuǎn),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間隔開闊,氣勢開張。西方秦國是最忠實的繼承了西周王朝所使用文字傳統(tǒng)的國家。進入戰(zhàn)國以后,秦國由于原來比較落后,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都比東方各國要晚一步,秦國的文字在戰(zhàn)國中期草體才發(fā)展起來,秦國的草體比較側重用方折的平直筆法改造正體,更接近正統(tǒng)的西周和春秋金文。
戰(zhàn)國時代的草體雖然有東方六國和西方秦國的區(qū)別,但他們的共性就是結體簡化,點畫草率,這種簡化和草率都屬于很幼稚的起步階段,就像嬰兒剛剛學會站立一樣。
三統(tǒng)一之前秦國草體實物遺存的主要四個部分
我們按照文物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進行分析:
此牘是1980年四川青川縣郝家坪秦墓中出土的兩件木牘,縱有行、橫無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橫勢。用筆的動勢和筆跡清晰地表現(xiàn)出起止時回鋒和出鋒的變化,向右方向的末筆已顯露波挑之勢?!肚啻緺窌w為秦代早期隸書,篆法隸勢明顯,筆畫平穩(wěn)工整。這些都是早期隸書明顯的特征。
其次是1975年湖北云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50枚簡和兩件木牘書寫于戰(zhàn)國末期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的前217年。
最古的《為吏之道》筆畫中間略粗,收筆較細,線條短直,簡潔明了,偏旁大部分都簡化成不同于盤桓曲折的篆書體勢。
三是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秦墓出土的460枚竹簡,《墓主記》和《日書》乙種的風格相同,與睡虎地秦簡的《為吏之道》比較接近,橫平豎直,結體開闊?!度諘芳追N寫法潦草接近睡虎地秦簡中的木牘和青川木牘,主要表現(xiàn)為橫畫縮短,橫豎相交的折筆都變成一條弧線,線條的粗細變化明顯。
最后是2002年出土于湖南龍山縣里耶廢棄的秦代古井中36000余枚簡,字體與《睡虎地秦簡》相似,都是秦隸。里耶簡是木簡而且較寬,一條簡上通常寫很多行字,他的書法體勢同樣呈縱勢,睡虎地秦簡屬于筆致圓潤氣息醇厚,而里耶秦簡則屬于瘦硬通神章法茂密。如果按時間順序?qū)?zhàn)國時代的竹木簡書法進行排列,可以明顯的看出字體從篆書向隸書的演化過程。
最后呢我們再一起看看其他出土的簡牘帛書。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三號墓出土的簡牘帛書屬于西漢早期,是首先值得我們關注的墨跡資料?!段迨》健肥乾F(xiàn)知中國最古的漢醫(yī)方書,這件作品的造型特征與小篆比較接近,線條橫平豎直,橫畫比較舒展,排列的整整齊齊,結體呢上緊下松,既有秦代草體影響又有小篆的趣味。漢武帝之后,草體在書寫過程中點畫和結體的隸書意味越來越濃,尤其是在宣帝時期,已出現(xiàn)各種隸書的點畫和結體形式。這就是文字在演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xiàn)象———“隸變”。以后如果有機會跟大家聊一聊“隸變”是如何“變”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