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但中醫(yī)四大經典著作在有些中醫(yī)院校卻成了選修課。有人甚至誤認為,怎能拿1700年前的《傷寒論》當教材?殊不知,當今美國西點軍校正在研究《孫子兵法》。
中醫(yī)的傳承到底丟失了什么東西?中醫(yī)的靈魂在什么地方?他的邊界在哪里?到今天他仍然能指導臨床實踐,還是即將被現(xiàn)代醫(yī)學所吞噬……
本期推薦,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馬新童老師的中醫(yī)之傳承憂思……
各位中醫(yī)傳承論壇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有感,想說兩句話。中醫(yī)傳承論壇建立以來,我們沒有風風火火地做大量講課或者其他活動,為什么呢?我覺得傳承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要去醞釀。還需要大家每個人拿出自己的真誠心,相互認識了解,然后坦誠相待能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相互交流和切磋。
既然是真理,就不怕爭論;既然是經過反復驗證的東西,就不怕大家去質疑。如果是親身的經歷,就不怕別人去懷疑咱們。
我們中醫(yī)呀,有些時候把自己看得過于高大,有些時候又有些妄自菲薄。我覺得這兩種觀念都不是正確的觀念。中醫(yī)有他自身的特點,這與人是一樣的,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我們如果能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同時又能夠包涵這些缺點,才能往前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現(xiàn)在中醫(yī)是缺少傳承人嗎?現(xiàn)在學中醫(yī)的人少嗎?舉國上下都說中醫(yī)是祖國的瑰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所在。那我們,包括我們在座的所有人,我們真正懂得中醫(yī)嗎?我們只是可能對中醫(yī)的某些理法方藥有些認識,有些體會,有些運用,取得了一些效驗而已。
我相信咱們入群的各位老師,各位中醫(yī)學的學者和臨床大家們,如果沒有治好幾個病人,對中醫(yī)沒有些體會,可能我也不會請大家入傳承論壇;如果沒有一個真誠心,沒有想學習的心態(tài),我也不會把大家請到論壇中跟高手們學習討教。
我個人從十三歲受舅父影響開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至今我覺得對醫(yī)道的領悟和認知日趨加深,反而越來越覺得自己淺薄無知,對生命的敬畏,對很多人以為是確切的言論產生了懷疑。
中醫(yī)是這樣的嗎?中醫(yī)怎么會是現(xiàn)在這樣呢!
那么中醫(yī)到底丟失了什么東西?中醫(yī)的靈魂在什么地方?中醫(yī)的精神實質在哪里?他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利益?他到底能庇護多少蒼生?不知道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有。他的邊界在哪里?她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到底達到一個什么樣的境地?到今天為止他仍然能指導臨床實踐,還是說他即將被現(xiàn)代醫(yī)學所吞噬,或者說學中醫(yī)沒什么前途呢?
好多朋友勸我寫一部專著出來,說我已經足夠寫好多書了。說實話到今天為止我都沒敢寫!原因在哪里?我覺得我非常得淺薄,非常得淺陋,只是一些零星的體會,對一些事物只是有一些感受而已,談不上已經通透了。正因如此,我想請各位老師來幫助我、完善我;也想請各位同學能激勵我們,督促我們,完善我們。
我們請進群里來的很多老師,可以說是當代中醫(yī)大師級的人物,可以說是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醫(yī)生,乃至全國都很有影響力的老師。在每個人身上我都學到了很多我以前沒想到的東西:或者是人格上的魅力,或者是技術上的特點,或者是他對中醫(yī)濃厚的感情,我都能體會到,都能感知到。
在中醫(yī)皮科界赫赫有名的趙炳南老先生的嫡傳弟子鄧丙戌老師,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使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說“其實在我們群中,或者在全國,真正的高手,甚至頂尖高手,可能連我們古人30%都達不到。何以知之呢?他的學識德才都達不到古人至精至一的狀態(tài)!”
我當時聽完以后若有所悟,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痛。
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能代表中醫(yī)嗎?我們是真正的中醫(yī)傳承人嗎?我們傳承了什么?我們能夠給后人帶來什么?我們真正了解老祖先流傳下來的這套活人之術的精益所在嗎?我們誰能這么說呢?
斗膽向群中各位老師說一句話,誰敢說自己的學識已經達到了不需要與別人去商量,完全達到無與眾謀,完全已經對醫(yī)道了然?誰人敢說?
我相信各位在座的老師,自己會明白的。無人敢說如此大話。正因如此,我們創(chuàng)立了傳承群,相互交流,能夠激勵自己,提攜后人,讓他們在我們交流當中能夠學到許多東西。
經常有人問我的體系是什么體系,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我是什么體系。我覺得只要能幫助我們提升自己,通過提升自己來幫助更多患者,這就是我的體系。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傷,無論是傷寒還是雜病,無論是熱病還是其他等等方面,只要能給老百姓解決實際的問題,同時能有重復性、可操作,我們都應該給傳承下來。
只是說傳承的層面可能不一樣,有些在理,有些在法,有些在術,在方或在藥,不論是哪一方面,我們都應該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請教。而不是自以為是,自己把醫(yī)道給閉掉。
“醫(yī)之道,任非小,關性命,誠是寶,醫(yī)之理,很深奧,花氣力,抓主要,多實踐,熟生巧,邊學習,邊創(chuàng)造,通古今,名醫(yī)昭?!蔽医洺0堰@句話掛在嘴邊激勵自己。
首先我們得有真誠心。請問一下在座的各位,我們拿出自己的真誠心了嗎?真正地用真誠心和大家用心去交流了嗎?
我們只有真信,真學,真用,才能真效。這四個真,鄧丙戌老先生講得非常清楚。
這八個字非常讓我感動,這道出了一切學問都得從“信”開始。當然這個“信”是“智信”,不是“迷信”。什么是“迷信”,迷了就相信了;什么是“智信”,有了智慧才相信。
智慧怎么去開啟?需要在多年的臨床當中反復體會,相互切磋,去粗取精,破除我執(zhí),破除法執(zhí),然后達到自己境界的提升。其實什么是醫(yī)術醫(yī)技的提高,我個人的感覺,就是我們心念的改變,就是我們的思路方法對不對頭。
我個人的學習不只是跟書本上學?!氨M信書不如無書”,我也曾經懷疑很多,當我親身在臨床上體會的時候,書中的許多東西變成了鮮活的場面,一下子就明白古人說的是什么。
古人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有道理的。如果說我們沒有見過臨證,那么通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方法,能夠間接掌握知識,也是很好的。好多人說要去治療疑難雜癥,如果你連最基本的原理都沒搞清楚,你怎么去治療疑難雜癥呢?
上次聽了沈謙益沈老師的課以后,其實我想了很多問題。沈老師有傳承,而我們的傳承斷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至少斷了一百年的傳承了。好多東西都秘傳,因為大家都不相信了。真正給有福德資緣的人去聽,只有給真正能聽懂的人去講。否則你講了,如同沒講。
我現(xiàn)在就覺得這很簡單吶,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呢。當我自己開始去教授學生時,有深刻的體會。有些東西你覺得非常簡單,是因為經過十年二十年的歷練了,而學生們會覺得非常難,難以置信。
我們看一些病甚至根本不需要號脈,一眼看去就知道個大概,給病人講你是什么什么情況,病人會把你驚為天人,以為你是神仙。實際上不是,是我們細致地觀察了病人。
很多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中醫(yī)的療效是非常好的,可以說非常優(yōu)越,非常獨特。這是有目共睹的,是可以明白的,是可以被證實的。還有許多疑難雜病,一部分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我們只能去緩解癥狀而不能徹底治愈。原因何在?古人有沒有具體的方案?有沒有具體的辦法?
其實那天沈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地講解:膏丹丸散湯藥,各有其用,湯者蕩也,膏者滋也,丸者緩也,散者散也。我們只用湯藥,是不是能把所有問題都很好地解決呢?恐怕不能。如果說湯藥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就沒有丸散膏丹這一說了。
每個東西針對的邊界是不一樣的,它有重合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全面地去整理繼承這些東西,首先我們要知道邊界。我們現(xiàn)在要么以湯藥為主,要么以所謂的中成藥作為方法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都有所偏頗。
我們只有真正地知道了中醫(yī)的源在哪里,探本朔源,博極醫(yī)源,我們才知道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出在了哪里,我們應該怎么去辦。對這個嘗試,我相信群中的老師都做了許多勞苦功高的事兒。
甚至我們許多老師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半夏、附子、甘遂、大戟、芫花,甚至雄黃、馬錢子,都在做親自的嘗試,有一種神農嘗百草的精神。為什么我們會這么做?為什么我們會義無反顧的做這些事兒?那是因為,我們骨子里就流的是對中醫(yī)的這些情結。
古人看病跟我們現(xiàn)在一樣嗎?是我們現(xiàn)在看病的方式方法嗎?我們現(xiàn)在到底繼承了什么,什么丟失了?我們要好好的反思反思。我們可以在千金、外臺當中,看到許多許多方子講述的癥狀,我們匪夷所思,甚至見都沒見過,他們都有具體方案,方子藥物劑量比例都寫得非常清楚。
古人見過這些疾病沒有?如果沒有見過,古人不可能寫出來的,不可能故弄玄虛,寫得言之鑿鑿。
當然還有些儒人們寫的故弄玄虛的東西,或者自以為是亂編的書籍,我們把這些東西排除。那么這些東西當中的這么多的疾病,到底是相當于現(xiàn)在什么樣的疾病,我們是不是該做一些研究吶?是不是該拿到臨床上去驗證驗證吶,體驗才能理解,闡揚才能光大。
我們許多的老前輩寫了很多醫(yī)案醫(yī)籍,當我們用他醫(yī)籍中記載的東西,去解決類似情況的時候,有些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有些根本就無效,是不能夠重復的。這說明了什么問題?我們看的跟他看的也許是不一樣的,也許那個病根本不是那么一回兒事兒,也許是病自愈的,也許是巧合,也許是癥狀減輕了,病根本沒有好。
偶然獲驗,便覺天下沒有敵手。這樣的事情恐怕我們在座的許多高手們也有類似的體會,覺得這個病就我看好了,別人沒有看好呀。是那回事兒嗎?那么再彎過頭來看看,你看好了他哪個層面?你看好的是癥狀嗎?還是病看好了?還是整個生命狀態(tài)得到了提升?
當你研究醫(yī)道越來越深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很失敗。我們真正看病,到底有幾分把握?到底對醫(yī)道有多深的了解?我們敢做這么多的論述,敢于說出這么多的推測,敢于講出好多倚天悖經的東西,你驗證了嗎?
我們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的臨床一定很好嗎?所謂有效就好。這個效是什么評判標準呢?有些人的癥狀緩解了但病沒有好,有些人的癥狀緩解了病也好了,有些人癥狀加重了病卻退了,有些人癥狀加重了人也死了。那么怎么評判,評判的標準在哪里呢?
我們治療病人,本來都很好,一下子就死了,請問一下我們是對還是錯?以前學識很淺,當然現(xiàn)在學識也很淺,看到別人有不同觀念的時候,我總是去評判評判別人的方子,方子熱了還是涼了。我們看過病人沒有?我們看過當時的狀態(tài)沒有?
藥不用到那個程度,病是不能好的。只能等他自愈,俟其自愈。很多病是不能自愈的,該怎么去辦?許多藥輕可去實,重可鎮(zhèn)怯。在疑難重癥的時候,超劑量用藥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那么輕劑量的時候,調他神氣也是一條思路吶。至于是不是能解決實際問題,還有實踐來檢驗吶。
我有好幾個朋友都到我這里來觀摩過我看病的過程,我都非常歡迎大家來批評指正,來指導我的臨床,希望能夠為更多患者解決痛苦。
我們的同道來以后,說我怎么內外婦兒皮膚血液各種病都敢看?我說不是敢看,是病人逼得。當所有的辦法使盡,他找到你的時候,你就是最后一站。有條件咱們上,沒條件硬著頭皮也得上。這時候風險和機遇是等同的,一步一步磨練,在失敗教訓中形成經驗,一步一步去總結。
我這里的病人,從簡單的一個小感冒一直到腫瘤,涉及到各個層面的病非常多,有的人從頭到腳一大堆的病。那我們應該怎么去處理。許多人問我這啥病,是什么情況。我真的叫不出病的名字來,但是我可以用中醫(yī)的理法,使他的生命狀態(tài)得到調整。
當你治療的疑難重癥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療效在下降,你的病人一個一個離你而去,這種離你而去是永遠的離你而去。為什么很多病人癥狀得到了緩解,但是病仍然沒祛除,仍走了呢?我們其實只是緩解了他的癥狀,而不是把他的病真正解除掉。
所以說醫(yī)學就是一個遺憾的學科,使人們能重新審視人生宇宙的真諦在哪里。俗話說活著就是修行,我們每個能夠在臨床上看病的醫(yī)生,應該常常告誡自己,我們不是神,我們只是用自己的醫(yī)術來解決病人痛苦的一個普通的人。因為有了古今圣賢用生命和鮮血給我們做了驗證的東西,才顯得我們可能比別人稍微高明了一點。
如果說我們能把我們的東西匯聚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盡管達不到那種境界,至少我們努力了,至少我們曾經這么做過。我們給整個中醫(yī)界做一個榜樣出來,我們是怎么去做的,哪些是應該去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去做的,從我們每個人的臨床當中做起。
我經常在群里面把我臨床的一些方子發(fā)上去,并非是炫耀,并非是自認為自己水平高明。而是說想給大家一個交流的東西,也許被有心人看到了會去揣摩,也許他會去試用,也許通過這個東西他會找到我們的根在哪里。
前段時間應邀講去地方講課,我深深感到一點:他們的中醫(yī)底子跟群里的各位比,可以說是根本沒有,但是他們執(zhí)著的勁兒,想要為當地患者解決痛苦的心,我覺得一點不比各位差。所以我當時當機立斷,就把自己多年積累的效方,在他們問的范圍之內,毫無保留的講給他們。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通過研究古人東西得到驗證繼承下來的東西。有些時候只是有一些稍微的發(fā)揮而已,談不上創(chuàng)新。教給他們以后,他們可以再去體會驗證,可能就是這一個方,一個法,就能使當地的這些病人得到很大的受益,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他們當中很多人給我發(fā)來微信,講完桂枝湯以后立刻敢用桂枝湯,一下樹立了他的信心。我覺得中醫(yī)來說信心非常重要,有了好的療效,他自然而然就會被吸引進來,會投入大量的時間思考這些東西,應用這些東西。到后面成為他的看家本事,成為屢用屢驗的效方。
其實中醫(yī)的各門各家,他所擅長的就是他所謂的優(yōu)勢病種、優(yōu)勢人群和優(yōu)勢的方法,每種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我們如果能把這些東西全面細統(tǒng)地整理研究,我們比較哪些方法是最佳的方案,我們從哪里入手是最佳的,那我們自然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探索和研究。
中醫(yī)的各個學派之間,因為他們的傳承是不太一樣的,有些東西是不能相互通約的,那我們能不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把它重新去解讀一下,去融會貫通。這就需要我們大家不要有成見,不要有先前的想法。而是事先把自己騰空,以一個空杯心態(tài)去學習。
當達到一定時間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融會貫通了。當融會貫通以后再看的時候,就會明白原來它說的是哪個層面的事兒,另一個學派講的是哪個層面的事兒,哪個是捷徑,臨床當中去驗證,去實踐,去檢驗。
十二年前當我得到桂林古本傷寒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這個是偽書,當時網上都在爭論,都在說這個事兒。我當時想,它到底是怎么樣個偽書,我就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拿來看一看??赐暌院笪掖蟪砸惑@,許多疑惑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解了。
很多人說這是后人假借仲景之名去寫的。但這個書偽的相當高明,一點都不低,甚至他解決了很多張仲景未解決的問題。如果說是偽書的話,偽著者他的目的何在呢?他是為了混淆視聽,還是要借張仲景之名傳播自己的學術呢?還是想貽誤后學,做奇人高論?
他如果想做奇人高論,顯示自己的水平,那他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為什么要寫張仲景的名?大家想過這層關系沒有?他圖什么?難道他想圖財害命!
這本書也許是張仲景第十二稿,也許確實就不是。無論是不是,這對于我們來說不是關鍵問題,關鍵問題是他講的對不對,臨床上能不能被驗證,他講的理法方能不能去臨床上應用。實踐證明,經過我臨床上十二年個人的驗證,證明他里面的方、法不但能應用,而且效果非常好,非常神奇,一點不比仲景原文中的方子差。
那么仲景的方子到底是怎么構成的,誰構成的,它憑啥就能這么樣做呢?這個方子是張仲景創(chuàng)立的嗎?這個方子不是他創(chuàng)立的,他只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是“采”來的,可能很多方子他也不知道原意是什么,但他會用,傳承下來他就這么用了,就這么記載下來了。
當我得到《輔行訣》的時候,我看了里面的許多方子,有6首方子,和仲景這一脈可以相互通約,好多方子就是師兄弟的關系,方子相互之間是傳承的關系,有些方子完全一樣,有些方子主治范圍發(fā)生了變化,這些其實是可以通約的。
當我認識恒偉老師后,看了深師的東西以后,我一開始看也跟大家感覺一樣,非常怪誕,藥物那么多。倒過頭來想想:《千金方》和《外臺秘要》當中的許多方子也是如此。用藥的繁復程度包括很多手法都非常細膩,許多地方其實可能遠在傷寒之上的。
我說這話可能會得罪很多學習傷寒的老師,其實他也是傷寒一脈的,也是傳承的。孫思邈《千金要方》有好多傳承,他只是把好多東西穿插在里面,你看不出來,他也沒有給挑明,是不同學派的東西穿插在里面了,但他確實是古中醫(yī)留下來的東西。
再比如說王叔和的《脈經》,自古以來就有氣運脈法和全息脈法之爭,它用的法完全不一樣,還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學派對脈的應用,每種釋法對脈的要求是不太一樣的,關注的側重點是不太一樣的,是不能夠相互通約的。
當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后,我們請教沈老師,沈老師給我們做了回答。脈應該怎么看,看哪些地方,他略略地給我們指點了一下。我聽完以后忽然就開朗了,原來這些東西看起來亂,其實他講的是不同層面的東西。
真正中醫(yī)傳承的人,他會告訴你具體的口訣,應該看哪些部分,這些是顯傳的部分。學有經學和緯學之分的,經學是傳下來的,緯學是不傳的,是口傳心授的。只有當經和緯碰到一起的時候,那個點才會確定起來。
既然如此,我們請許多的傳承人,介于師門中的東西是不能完全明白地講出來,但是在我們的一再請求下,他們已經破例把許多東西已經在拋向我們。
因為有些地方跟看病沒有關系,跟修行有關系。我們尊重群中的各位老師,他們有傳承的規(guī)矩,給我們大家略略做一些釋法,那么有緣人想要進一步提升的,就會跟上去。
作為塵世間的凡夫俗子,我們只想把醫(yī)搞清楚搞明白,那我們集中在一畝三分地,很容易跑偏,自以為是。要么是妄自尊大,要么是妄自菲薄,這都是不太正確的。我們怎么辦呢?我們能不能擴展一下眼界,借鑒一下現(xiàn)代醫(yī)學的東西,然后看看古人的東西,融古匯今。
張仲景給我們留下的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我們能不能融古匯今呢?能不能為我們的后來者提供更好的研究方向,或者傳承的一些東西呢?
沈老師昨天講的時候,我就非常有感受。中醫(yī)現(xiàn)在講始終理會,其實只講了四分之一。古中醫(yī)是通過象數理氣來講清楚相關問題的,拋開象數是完整的醫(yī)學嗎?不是。那么誰能把象數理氣一以貫之地說清楚呢?說實話,至今我碰到的高人當中,真正能把象數理氣完全講清楚,了然無疑的一以貫之的老師,至今還沒有碰到。
可能是我們的福德資緣還太低沒有碰到。偶有所得、偶有所悟、高出眾人一點的老師,我們碰到很多。碰到的這些老師,因為我們的真誠,這些老師有些時候給我們簡單地做一些釋法,指點一二,每次看到這些高人在我們面前做,匪夷所思。你覺得你高明,比你高明的人多呢,太多了,可以達到匪夷所思的境地。
那么他們比我們多了什么呢?就是因為他有傳承,有些方法可以傳承下來,而我們沒有,我們沒有機緣去學習它。
仲景在他的序當中說“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我相信了。因此我到處去“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從佛經,道經,儒家經典,古典經典醫(yī)學當中去尋找對中醫(yī)有益的東西。我發(fā)現(xiàn)好多東西以前不明白,等你真地明白一點的時候,倒過頭來看的時候你會發(fā)覺,古人說的全是真話,只是他說的東西我們沒有理解而已。
不是真信,就不會真學,也不會真用,也不會真效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皩W而不思”——只是不停地學習,不去動腦子思考古人為什么這么說,不去精思之意,就會迷惘,古人留下這么多東西,我怎么能學完呢?!八级粚W則殆”——每天苦思冥想,就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不去學習,光胡思亂想,自以為是,結果就會“思而不學則殆”,亡了。
我常常給學生們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非常熱愛尊重我們的老師,我更熱愛真理。為什么要熱愛老師呢?是因為老師就是真理的化身,當老師不是真理的化身,我怎么能夠去熱愛他呢?我怎么能提起對老師的熱愛呢?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我們老師不能給學生去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枉為人師了。那么我們的醫(yī)學該如何去辦,我們的中醫(yī)該如何走向世界,如何更能夠庇佑蒼生呢?
記得大學剛畢業(yè),我就開始沒有用家里的錢,直到現(xiàn)在為止自食其力。當我用心給病人看病的時候,許多病人說“馬大夫您這么用心地給大家服務,我們感謝您。我們怎么感謝您呢?”,我說“啥都不需要”。
他們說“我看你這么愛看書,我們家中有古中醫(yī)書你看不看呢”,我說“好呀,太好了!”。后面患者們就把家里沒人看的書拿給我看,有《傷寒論前著》、《傷寒論篇》,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在火盆里面燒了一半,從火盆里面拿出來的。
還記得曾經有一位甘肅籍的老人,他是祖?zhèn)髦嗅t(yī),他來到新疆的時候就拿著本《內經》,是《靈樞》和《素問》合訂的一卷。他一直帶著他的愛人找我看病,觀察了我半年以后,告訴我“馬大夫,我看你愛讀書,我有本書,想讓你看看”。我問“什么書”,他說“是黃帝內經?!蔽艺f“好呀”,老先生說“我只借給你哦”,我說“好呀,我看完以后會還給您的”。
其實老先生觀察了我半年,他給我這本書就壓根沒打算要回去。他說“你三個月就要還給我呀”,他說這個話其實是怕我不好好讀這個書,怕我就把書放在那里了。后來過了半年,老先生來了,我說“老先生,那本書我讀完了”,他哈哈一笑說“那本書呀其實我就送給你了”。
我說“那怎么行呢,這是你家祖?zhèn)鞯臇|西吶”,他說“我看了一下,這本書也就只有你能來讀,別人啊,我怕去了就是個沒有用的東西了”,我非常感動。后來老先生去世了,他家人跟我說他在去世的時候還說“你們有機會要向馬大夫多學習學習”。
還有一位我們當地的名醫(yī),當時我們沒有錢去買很多書,他的一套《景岳全書》、《濟陰綱目》、《名醫(yī)類案》、《針灸甲乙經》,他的這些卷子全是古本的。我給他家里人看病,先給他愛人、兒子看病,后來他得了中風以后我給他去他家給他看病,他們說要感謝我。
我說“老人家,你給這么多患者帶來了福音,我看病給您免費看,不收您一分錢,就當是后輩對前輩的一種尊敬”。老人朝我笑了一下,說“我知道你想要啥”,他囑咐他愛人把柜子打開。他走到哪里柜子就會背到哪里,最窮的時候都是柜子不離身。里面一看,全是醫(yī)書。
這就是我們老一代中醫(yī)的風采,嗜書如命,把醫(yī)書當作自己的生命。它不光是本書,傳載的是中醫(yī)的一種精神,是骨子里面的東西,而不是簡單的一個術層面的東西。這里面的一部分書,我們群中的幾位老師到我家去的時候都看到了,還拿照相機拍了拍這些古書。
我覺得人呀,其實只要有真誠的心,我們可以感動天地鬼神,可以感動群中的各位老師,把自己的真東西能夠適時地拿出來,供我們后學者和我們同道相互借鑒學習。如果大家都能夠這樣,我就非常非常開心了,我覺得我們的傳承群沒有白白地立。
群中的各位,我都是在各個地方,通過平時的表現(xiàn)和我個人的感覺,把大家聚集到一起。因此希望大家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醫(yī)道的水平,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同時能夠有能力的人著書立說,傳于后賢,“為子條記,傳于后賢”,這也是張仲景書中常常出現(xiàn)的文字。
我今天的講話不是做什么演講,也不是做什么報告,只是把自己有感而發(fā)的東西多說兩句話,占用大家這么長時間,希望大家能夠理解我的苦心,希望我們大家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來傳承中醫(yī),有正向的觀念傳承中醫(yī),把我們中醫(yī)的精氣神傳承下來。
我們現(xiàn)在中醫(yī)不是缺乏傳承人的問題,而是缺乏學術的問題。我們真正是不是把中醫(yī)的學術能夠傳承下來。中醫(yī)的基礎是臨床,臨床的核心是療效,而療效取決于什么呢?就是我們的學術。因此我們傳承論壇,提倡的是學術精神,而不是說以何人為主,不是造神,而是拉下神壇,拋開面紗,直指人心,共創(chuàng)輝煌。
嚴格來說,講《桂林古本傷寒論》,我是沒有資格講的。我只是一個私淑者,一個研究者,沒有真正地傳承。但是我相信,我們思之思之,思之不通,鬼神通之。張仲景老先生看我們這么誠心實意去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在天之靈也許會幫助我們。
還有這么多的老師,對傷寒有這么深刻的理解,有這么深刻的體會,我相信大家都會拿出自己對它的理解。
其實我心中一直有這個想法,假設張仲景有第十三稿《傷寒雜病論》,它會是怎么樣的,當今世界還存有嗎?如果我們傳承群中的各位老師知道有這本書,或者知道相關的線索,可以提供給我們。我很想一讀第十三稿雜病論是怎么樣的,張仲景作第十三稿《傷寒雜病論》的時候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心情,我非常想了解。
同時如果有《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真正的傳承人,想請大家務必通知我,我們一定要把他請到傳承群里來,想聽聽原汁原味得有傳承的《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是怎么回事兒。
同時我們也想請比如說《輔行訣》的傳承人,比如說有孫真人真正傳承的老師們,比如說陳士鐸這一門傳承的老師們,金元四大家的傳承人等等,能不能出來給大家做一些原汁原味的東西。
據群中的好友告訴我,還真有《桂林古本傷寒論》的傳人,因為種種因素不愿意出來論述。我們的真誠心能不能感動他們,把他們所知道的東西能夠原汁原味地傳承給我們,使我們也能一睹真正的桂本的傳人是怎么回事兒。
單就《傷寒雜病論》我這里就有十個版本,我在其他群中也講過。這十個版本我都看過,不敢說研究,這么多年來,特別是對桂本里面的許多方子,我用的略略有一點體會而已。
其實這十個版本,并行而不背,甚至和《千金要方》里面很多東西是完全可以重合的。在這幾個版本里面沒有講清楚的東西在外臺和千金里面有些記載。
還有些方子,竟然各門各家都有傳抄。比如說深師門里面?zhèn)鞒淖冴枩?,我在陳士鐸的醫(yī)書中,就發(fā)覺了他們傳抄當中就相差一味藥,別的完全相同。說明自古以來的傳承是沒有斷過,只是我們近一百年當中中間出現(xiàn)許多的問題。我們讀清以前的書時候,還能找到它的原文。
各位中醫(yī)傳承論壇的老師,我今天向各位老師發(fā)出最誠摯的邀請,最真誠的邀請,希望大家能不吝賜教,希望大家能私信聯(lián)系我,將您的獨得的中醫(yī)之妙分享給大家,使我們中醫(yī)薪火流傳。我今天以所有學生的名義,向各位老師發(fā)出請求,請各位老師把您的東西能傳承下來,能夠造福后人!
謝謝大家!
翻譯:王春穎、蔡果宏
校對:蔡果宏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于馬新童老師2015年6月17日在中醫(yī)傳承論壇的講課,由“中醫(yī)家”委托中醫(yī)志愿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yī)在線論壇聯(lián)盟提供支持。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中醫(yī)家,為中醫(yī)創(chuàng)造聯(lián)結,她是一款專為中醫(yī)人量身打造的優(yōu)秀社區(qū)手機APP,由社區(qū)、工作室兩大板塊組成,已經影響了幾十萬中醫(yī)人的優(yōu)秀中醫(yī)互聯(lián)網軟件?!局嗅t(yī)家社區(qū)】旨在打造最大的中醫(yī)人自己的專業(yè)的交流學習平臺,初入中醫(yī)之門的您,在中醫(yī)家漫步會偶遇當今中醫(yī)明師哦,好學而優(yōu)秀的中醫(yī)人就在中醫(yī)家等您?!局嗅t(yī)家工作室】由名片、問診單、處方助手、醫(yī)案、我的患者、手記六大部分組成,致力于幫助中醫(yī)從業(yè)者隨時隨地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yī)患互動,擴展行業(yè)人脈,體現(xiàn)自身價值,優(yōu)秀觀點還有可能收到同行的贊賞。在這里,全國中醫(y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全國臨床高手隨時切磋交流,全國的醫(yī)案隨時學習,還有數百本中醫(yī)經典書籍,數千味中藥和8萬多中醫(yī)處方。目前【中醫(yī)家】優(yōu)秀的欄目有:《真?zhèn)饕豢獭贰睹恐芤豢|書香》《中醫(yī)人物志》《拍案驚奇》《中醫(yī)十萬個為什么》等,近期將推出更多優(yōu)秀欄目,真誠邀請您來投稿,稿酬豐厚到賬及時哦。如果您是中醫(yī)或者是鐵桿中醫(yī)粉,那么快來下載體驗吧,“中醫(yī)家”APP將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中醫(yī)人生!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