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是浙江孝豐(今安吉縣) 人,在清末民初時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是謂清末海上四大家。其人更以書、印、畫領(lǐng)袖上海文藝界,被視為近現(xiàn)代書畫藝術(shù)承續(xù)創(chuàng)造之重要代表人物、一代宗師。
這位出身書香之家的書畫印章篆 刻大師本名俊,或名俊卿,以字行,又有缶廬、苦鐵、倉石、大聾等諸多別號,少承家學,習詩書,攻印章;后于太平軍時避兵禍,流落鄉(xiāng)野五年始得返鄉(xiāng),耕讀不輟,兼修書?。荒甓?/span>十九,行走蘇、杭、滬之間,篆刻為業(yè),同時訪名師、結(jié)摯友,得與任伯年、張子祥、趙之謙、胡功壽等輩游,在書法、篆刻上的技藝大增,漸成大家。繪畫方面,其自謂“五十學畫”,實有自謙之處,亦有自知之明。他的畫遠效徐渭、朱耷、揚州八怪。近法任頤(伯年),亦受趙之謙影響.但能開創(chuàng)新意,自成一家。后果如任頤所期,大器晚成,成就出“吳昌碩流派”。
吳昌碩的篆刻初習浙派,漸融浙皖兩派風格。書法篆臨石鼓,隸摹漢碑,楷書初法顏魯公(真卿),又兼鐘元常(繇)之妙,行書有黃魯直(庭堅)、王覺之(鐸)之風,但在這些基礎(chǔ)上,他能夠凝練沉郁,博采眾家,形成自己雄渾道勁、縱橫恣肆的風格。而他的篆刻也因此樸拙厚重,蒼勁與秀美兼而有之。他的這些藝術(shù)特色對他的畫作影響很大——他自己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于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先習篆刻書法,后攻繪畫,因而繪畫藝術(shù)自然呈現(xiàn)出篆草筆意,亦有印章書法的布局章法、對比留白,別具匠心,自然揮灑。
吳昌碩擅花卉,尤擅梅蘭。他畫的梅,孤絕冷傲卻又不失清雅艷麗;他畫的蘭,筆墨濃淡中抒寫出脫塵出世的高潔品質(zhì),筆法收放間流露出篆之古拙嚴正和草之縱橫飄逸。雖曰畫,然則無異是以書作畫,以章構(gòu)圖,正是以篆草氣韻寫梅蘭風骨。脫此之外,常繪松竹、雅愛霜菊,每以“三友”、“四君子”展現(xiàn)出不同凡俗的意趣,但吳氏又并非一味清雅,瓜果、菜蔬均以入畫,顯出別一番生活情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