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最有文化內涵的城市名片是《鵲華秋色》。它從誕生七百年余來的時空交錯中,始終與濟南這座城市氣味相投。
《鵲華秋色》是中國美術史重大歷史轉折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其精妙的筆墨質感以及營造出的平淡意境都使其當之無愧的實現了趙孟頫的藝術理想。在漢文化岌岌可危的困境中,趙孟頫通過“復古”承擔起了歷史責任。自此綿延,文人山水畫長興不衰。
一、《鵲華秋色圖》里的美意
《鵲華秋色圖》現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元代文壇領袖趙孟頫于1296年在家鄉(xiāng)吳興創(chuàng)作完成。趙孟頫為好友周密述說濟南風光,并作此圖相贈。(趙孟頫曾守齊州三載,周密原籍山東,長于吳興,從未到過齊州)。
整體上看,畫面近處是一片開闊沼澤地,遠處矗立兩山:右方尖峰突起的是華不注,左方圓平頂的是鵲山。兩山之間及山前錯落著各種樹,遠處一排杉樹,葉子紅中帶黃,顯示是秋天。左段,鵲山前面,樹叢中錯落著兩處茅屋,四五只山羊悠閑的食草,另一座茅屋前放置著張開的漁網,河上有一漁夫。近處水邊停著幾葉小舟,漁叟正在勞作。中段,與近處畫外相接的土坡上一大叢樹木,姿態(tài)各異。右段,重心放在華不注山上,山峰拔地而起,孤峰凌霄。山前只有幾排樹木作為襯托。三段之間景物互相承接,而淡淡細細的蘆葦、斷續(xù)相連的河岸從頭至尾遙相呼應,將整個畫面連接成一幅和諧的樂章。
布局上,由于兩座山各自獨立、平行,與前面土坡形成三點之間的“V”字形構圖,這一點很可能是趙師法董源《瀟湘圖》里的布局范式,前景的土坡叢樹也是取法董源《寒林重汀》的母題。筆法上,整幅畫作所使用的柔韌緩長的線條描繪坡石紋理,描繪華不注山體所用的“荷葉皴”,也是依董源、巨然的“披麻皴”變化而來。
整幅畫無論是布局、用筆還是色彩,都顯得簡單素樸,這是作者有意以“復古”的手法營造一種古雅天真、平淡沖和、寧靜幽渺的意蘊。
趙孟頫在藝術上主張“復古”,曾言:“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嶙鳟嬎坪鹾喡?,然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薄皬凸拧辈皇且謴凸琶?,而是放棄南宋院體畫過于重形的畫風,借鑒唐及魏晉的“天然瀟淡”,以書法入畫,建立起文人寫意畫的“文”。文化史上沒有任何一次“復古”能和“古”重樣,趙孟頫通過“復古”,繞開了已經在南宋達到巔峰的寫實主義,創(chuàng)立了元代 “文人寫意”的新途,直接影響了黃公望、倪瓚、王蒙等一大批當朝畫家,奠定了元繪畫主基調,并形成了文人山水畫的高峰,影響了明清及至近代。
二、 營造出的意境和氣息與濟南這座城市的氣質極度吻合
《鵲華秋色圖》里,名山點翠,秋林旖旎,漁歌唱晚,煙云秀色與天地生生之氣自然湊泊,呈現一派典雅和穆。它的平和親切、秀麗淳樸都與濟南這座城市的氣息非常吻合。濟南從不曾有帝都的廟堂之氣,也沒有發(fā)達城市的時尚,雖常說“賽江南”,但又絕非江南的溫婉細膩。濟南將北方的雄渾與南方的宛麗合為一體,素樸恬淡?!儿o華秋色》的高妙就在于它畫出了濟南的精神氣質。濟南的南北中和之美與趙孟頫藝術的南北相融之絕真是冥冥之中的契合。
畫中的華不注(今稱小華山),意為“花骨朵注于水中”,以形取名。早在春秋《左傳》里就有記載,齊頃公與晉戰(zhàn)于鞍,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因《左傳》是當時讀書人的必讀,華不注已為天下知。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述:“單椒秀澤,不連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發(fā),望同點黛?!?/p>
當時華不注周圍全為湖水,唐詩人李白更形容道:“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拔,綠翠如芙蓉。”
華不注經《左傳》、酈道元、李白的歌詠,聲名鵲起,是當時濟南名副其實的第一名山。隨著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的廣泛流傳,華不注更成為天下奇勝,奇秀冠古今。
三、元朝異族統(tǒng)治,中原漢文化“命懸一線”
趙孟頫的堅守就是那根承前啟后的“線”
《鵲華秋色圖》是中國美術史重大歷史轉折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鵲華秋色圖》精妙的筆墨質感以及營造出的平淡意境都使其當之無愧的實現了趙孟頫的藝術理想?!皸壞纤卧寒嬛w巧,復唐五代北宋之古樸”,在這里得到最好的證明,因而成為其典型風格的代表作品。其題款印章之多開啟了“元人筆墨”的先河,給后人留下了更為豐富的品讀空間。自此綿延,文人山水畫長興不衰。
元朝是歷史上所有異族統(tǒng)治中漢化程度最差的一個朝代。趙孟頫是宋室后裔,其文章、書、畫在吳興一帶極具文名,及元忽必烈在南方納賢,趙被舉薦入仕。對于他仕元,當朝及后世一些衛(wèi)道士頗有微詞,他當然也知道這些議論。他曾作《洪范圖》,表示仕元是擇良而仕。他說,當世的人可能都不理解我,但后世的人一定會理解我。這個理解就是,當是時,出仕是讀書人實現理想抱負的唯一途徑,他在藝術上的“復古”實踐,在元朝一片文化荒漠中使?jié)h文化血脈得以延續(xù)。
時隔700多年后,已經很少有人去探究他究竟在政治上經濟上做出過什么,但在美術史的研究上,他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正是這些經歷成就了他,甚至于非議、苦悶都成了要素。
趙孟頫在藝術上的成就之高,涉獵之廣泛,風格之豐富使今天對他的研究依然有很多待解的謎團。他的很多作品充滿了探索者的實驗意味,很難用一兩個詞來準確概括。我斗膽以禪宗的一句話來形容:“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他的書法有意舍棄了唐人筆畫中的矯飾成分,主學二王,崇尚魏晉的樸真自然,相合而獨創(chuàng)一體。他的繪畫十項全能,人物、花鳥、竹石、鞍馬、山水,無所不能且都精絕。
有人覺得他的書和畫“媚俗”,當然對藝術各有喜好。在“平和”和“媚俗”之間看你怎么揣度?!吨杏埂氛f:“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道家講天人合一。渾然天成,自然無為,所在皆適。趙孟頫參研佛法,更理解禪宗以平和為至境,“一種平懷,泯然自盡”,《鵲華秋色圖》里就是一片澄明的世界,寧靜的世界,物物自在興現的世界。
對于中國美術史,研究專家大多傾向于將清前史劃分為兩段,秦漢到南宋末,為“描摹自然”階段,元明清為“表現自我”階段。元代成為了承前啟后的重要轉折時期。元朝廢除了五代兩宋的畫院制度,山水畫的演變自然走向了另一個方向,擯棄院體的以技巧為重,轉而以文人氣息為重,書法入畫,且詩文題跋眾多。
“書法入畫”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以書法的筆法作畫,有筆意;二是書法作品成為構圖的有機部分,詩書畫印相得益彰。“宋人丘壑”一躍而到了“元人筆墨”上,“筆墨”成為元明清的正統(tǒng),影響至今。
中國山水畫始于隋唐,經五代北宋達到黃金時代,荊關董巨,李郭范米創(chuàng)造了卓越成就,這一時期的山水巨嶂巍峨雄渾、莊嚴偉大,寒林平野瀟疏蒼涼,至南宋殘山剩水,具象之美已達頂峰。山水畫是中國人哲學觀、宇宙觀的審美體現,巨嶂山水就是人們對自然的崇仰,表達的是人類共同的對大自然的情感,而較少關注個體。及至到了元代,從《鵲華秋色圖》中就可以感覺出,作者轉向比較個人的、細膩的情感表達,一座孤山,幾棵小樹,幾個漁人就是生命的淺唱低吟,承載了他希望歸隱田園的山林之想。
四、眾多題款及印章可證為作者真跡,表明流傳持續(xù)、有序,證據之多,在存世畫作中并不多見。詩書畫印共一爐冶,成為文人意境的標配。
《鵲華秋色圖》上題款、印章之多前所未有,與元最為臨近的南宋,很多著名畫作上皆不留作者名字,北宋最為震撼的《溪山行旅》,也是近代研究學者才從畫作中的一塊山石上發(fā)現了“范寬”的名字,至于用書法寫一堆文字置于畫面之中成為構圖的有機部分,到趙孟頫才運用的得心應手。
研究中國元代繪畫的權威學者李鑄晉,同時也是當今美國研究中國現代繪畫首屈一指的大家,他在代表作《鵲華秋色圖研究》中對其上的題跋、印章、畫作流傳做了詳細的研究分析。簡單概括如下:
《鵲華秋色圖》上的題跋主要有幾方面內容,一是作者本人題款。二是他人贊詠,認為是趙氏的“得意之作”。三是分析繪畫風格源流。四是乾隆的故事。
畫作上最有價值的一段印跡是作者本人的題款和印章,見于畫面上半中部的空白地方。題日:“公謹父,齊人也。余通守齊州,罷官來歸,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于《左氏》。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云。元貞元年十有二月吳興趙孟頫制。”
我們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成畫時間、畫面內容及作畫動機?!俺暧选?、“思鄉(xiāng)”是多么充滿暖意的一個話題。題字風格和印章兩點證據足以確定趙孟頫是《鵲華秋色》的作者。
也是從元以后,文人在畫作上題字蓋印成了雅好?!儿o華秋色》印章、題款之豐富,很少中國畫跡像它一樣有完整的記錄可考;且這幅畫不但與元代有名學者如虞集、楊載、張雨和歐陽玄等有關,亦與后來著名的收藏家如錢溥、文徵明、項元汴、董其昌、梁清標及納蘭性德等有牽連。
這些題跋也為我們研究這幅畫的風格提供了很多資料。
這幅畫以“青綠”設色,畫中分為數節(jié)的結構,忽大忽小的景物等,在風格上,都似以唐代山水為楷模。題跋中數則共同認為《鵲華秋色圖》的風格源于唐代詩人、畫家王維。
趙孟頫的摯友楊載贊嘆到:“茲觀鵲華秋色一圖,……誠羲之之蘭亭,摩詰之輞川也”。
明代董其昌在畫上題跋共有五則,其中1605年的跋最為重要?!皡桥d此圖,兼右丞北苑二家畫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p>
而乾隆帝的題款則為這幅作品增加了故事性。乾隆竟在上題跋九則,印章眾多。從題跋中我們得知:
乾隆1748年巡狩山東,目觀鵲華二山,一時想起趙孟頫這幅畫跡。即命侍從飛騎從北京取來;遂能以畫跡和眼前風景互加印證。他對實景和趙的畫藝皆非常嘆賞。在比較中,他還修正了趙的一點錯誤。趙氏謂鵲山在華不注山以東,但兩相對證之下,乾隆卻發(fā)現鵲山在華不注山以西。
這段小插曲以后,《鵲華秋色圖》在圈子里更成為一段傳奇。 (完)
本文由墨友【海青】供稿
作者簡介:女,1977年生,在山東商報社工作,愛好文學、美術史,自學工筆花鳥畫,彈習古琴。
作者臨摹宋畫作品三幅見下圖:
請您關注:
來這里,和數萬書畫家及書畫愛好者同聊書畫。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