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問:做了那么多咨詢案例,您覺得有多少人群比率是由于童年期“不適當養(yǎng)育”造成的后天問題?
武志紅:只說咨詢案例的話,到現(xiàn)在為止,我應該是沒發(fā)現(xiàn)一個來訪者目前的痛苦,是與童年時的創(chuàng)傷無關的。所以這個比例,在我咨詢中,是百分百,至少是接近百分百。
有些個案,譬如是成年后遭遇創(chuàng)傷的,例如性侵犯,貌似和童年沒什么關系,但仔細談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個案,她們常常是因為嚴重被父母忽視,而根本沒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咨詢能發(fā)揮作用的關鍵一環(huán),是心理醫(yī)生發(fā)現(xiàn),來訪者當下的問題,和童年時與父母關系的問題,與來訪者如何與心理醫(yī)生相處的模式,三者有一致之處。
問:父母身上的哪幾類心理問題,在養(yǎng)育孩子過程中影響最大?
武志紅:最容易看到的,是父母將意志強加于孩子身上,譬如中國式教養(yǎng)中的聽話哲學,簡直是滲透到中國家庭的每一角落,甚至你都五六十歲了,還得聽七八十歲的父母的話,這多么荒唐。
但最可怕的問題,是父母的冷漠。冷漠,可以說是一切美好情感的敵人。但冷漠,我覺得在中國家庭中實在是太普遍了,而我們對這一點還不自知,我們甚至覺得,還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孩子和家庭嗎?其實真相是,我們對孩子的冷漠,是超級嚴重的。聽話哲學也藏著冷漠,父母要做到對孩子情感的忽略,才能偏執(zhí)地追求聽話。特別是,中國成年人因缺乏感受力,導致我們對不會說話的一歲前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對待,這是一個普遍傷,我認為中招的人不會低于九成。也因此,造成一個心理事實:國內精神分析界專業(yè)人士認為,中國人的集體心理不會超過一歲。
問:母親和父親,誰更容易產(chǎn)生影響?
武志紅: 母親的影響,重于父親。父親特別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愛妻子;第二,將孩子帶入更廣闊的世界。但三歲前,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決定了一個孩子的人格基礎。
在中國,母親的影響更為嚴重。在我看來,中國的孝道,其實主要是圍繞著母親與兒子的關系而設計的。最容易出問題的婆媳關系,也是婆婆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
前面提到,中國人的心理集體滯留在一歲前,這個階段,都是在追求母子共生的關系,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我不分。我認為,這是中國大家庭、集體主義的心理根源。
問:如果自省有心理問題,修復的途徑是什么?讀心理方面的書還是?
武志紅:心理方面的書,肯定是對修復自我最有幫助的吧。建議讀那些自己能看得懂的,不要追求什么專業(yè)書,除非是,又專業(yè)又能把問題寫得非常清楚,那是第一流的心理學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