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學(xué)
——108個震撼性的實例讓你終身受益無窮
情緒探索/找出情緒原點/工作情緒管理/戀愛情緒管理/親子情緒管理/情緒管理的秘訣
1情緒便秘
情緒仿佛是生命的河流,蜿蜿蜒蜒地流經(jīng)我們的人生、穿過我們的歲月。能夠和情緒做好朋友的人,情緒的河流是輕輕松的、喜悅的、活潑的。一個人如果無法表達內(nèi)心沖突,生命機能動作將受到影響,“情緒調(diào)整”使我們設(shè)法打開心靈和身體的溝通渠道。
“生氣”可以說是最多見的負向情緒之一。曾經(jīng)有一回,希格爾醫(yī)師正在為患者診病,突然走進來一位怒氣沖沖的精神病患,對著希格爾醫(yī)師做出攻擊之勢。當時,希格爾醫(yī)師正鎮(zhèn)定地站起身,看著對方的眼睛,慈祥而微笑地說:“我愛你!”轉(zhuǎn)瞬間,精神病患仿佛吃了定心丸,不再憤怒,并且轉(zhuǎn)身離去。
這戲劇性的一幕,不只是因為希格爾醫(yī)師的機智和愛心,最重要的,我們也探視到一位氣得無法控制自己的人,其實他的內(nèi)心深處是脆弱的,是渴望被愛的。
在我們從小成長的過程中,多少人是帶著不滿、怒氣長大的。生氣父母的偏心、生氣兄弟姐妹占有了屬于自己的東西、生氣師長的不公、生氣好友的背叛、生氣自己不夠好……在學(xué)習“情緒管理”的路上,不論我們回溯童年的不足,或是渴盼此刻的重新調(diào)整,我們總有方法將“負面情緒”導(dǎo)向“正面情緒”的。
2生氣
每回耐心等候應(yīng)酬晚歸的丈夫,她總是告訴自己——態(tài)度要好一點??墒堑鹊秸煞蛞惶みM家門,她還是忍不住地擺出臉色,開始數(shù)落……
他,則是只要看到兒子不認真做功課,到處走動,就會厲聲怒斥……
另外的一位先生,在公司服務(wù)四年多了,其實他很欣賞主管的學(xué)識和能力,可是主管找他個別談話,他的內(nèi)心就有反感、有抗爭。
她、他、她、他……所有我們看得到的人的行為模式、情緒反應(yīng),其實也都可以映照到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常對令我們不滿意的人生氣。究竟是地真的對方罪無可赦?還是我們的內(nèi)在還在需要彈性調(diào)整的地方?
情緒,就象情感的思緒(絲絮),其實它是有脈絡(luò)可尋的,如果愿意從自我探索的路途去尋找答案,是能找到根源的。
不能忍受丈夫晚歸的太太,可能在小女孩時期??吹侥赣H和晚歸的父親起爭執(zhí)的畫面;不能忍受兒子吊兒郎當?shù)陌职?,可能來自要求完美主義的家庭;無法和主管親近相處的屬下,可能從小和父母有著緊張的關(guān)系。
所以,負向情緒可能是在一個類似的畫面的催化下被引爆了。此時此刻,我們可以暫離現(xiàn)場、深呼吸、找人傾訴等,這是“治標”。如果我們愿意從“原生家庭”去探尋家人關(guān)系圖形,愿意找出那個曾經(jīng)讓我們有受傷害感覺的畫面,然后進行寬恕和整合,這樣,那個負向情緒的引爆點,才有機會漸漸被撫平,才能“治本”。
3情緒探索
嫉妒:“看不到自己的好”,是其形成的內(nèi)在因素。往往在成長的歲月里,如果一個人爭強好勝,同時一定伴隨著自大或自卑。
調(diào)整:用紙和筆,寫下自己可愛的人格特質(zhì);或是對著鏡子,微笑地告訴自己——哪些能力表現(xiàn)不錯;或是在贊美別人的長處時,也愿意承認自己的優(yōu)點。總之,當我們能夠一點一滴地學(xué)習和自己好好相處后,自信心自然衍生,至于嫉妒,則無容身之地了。
擔憂:是否與自己小時候周圍人的擔憂習慣有關(guān),長輩們是否總說:“很難說喲!到時候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耀仔的人生無益亦受母親的很大影響)
調(diào)整:分清擔憂與“人”、“事”或“自己”有關(guān),分別處理。把心中擔憂的事寫下來,做一個簡單的評估,哪件事可以不歸自己操心,或是時候未到,同時做好準備,用具體行動使有備無患,從而把擔憂放下。
沮喪:其原因最常見的有三種:1)尋求慰藉。有些人習慣于看到某些人而顯現(xiàn)沮喪。2)讓對方內(nèi)疚。,戀愛中的情人有時會用這種沮喪模式來折磨雙方,意思是讓你為今天的結(jié)果負責。3)自己覺得沒有希望。腦袋里裝滿負向思考,認定自己怎樣都做不好。
調(diào)整:如果有沮喪的習慣,除了增強運動、調(diào)整作息、促進身心平衡外,要檢視一下,到底在“想法”上哪里被卡住了?我們可以把負向思考列下來,例如:“我總是表現(xiàn)不好”,改寫成“我可以進一步改善”,“我有心調(diào)整”等,這時“沮喪”逐漸被“振奮”取代。
自責:習慣于“自責”的人往往帶著“萬能思考”在看待事情,誤以為我們具有超能力,凡事應(yīng)該把它做到好。結(jié)果,不不知不覺承攬了別人的責任,也不知不覺去保護、溺愛、姑息了對方。
調(diào)整:把“應(yīng)該”拿掉吧!從今天起,每當我們開口說話時,不妨把“應(yīng)該”改為“可以”,例如:“你可以做好……”,甚至把“應(yīng)該”兩字完全略去。明白自己并非“萬能者”,萬一犯錯,盡快行動改正即可,這樣不帶自責的人生,做人會更有彈性,做事會更有發(fā)展空間。
寂寞:從小我產(chǎn)就在尋找一些親密的交往,笑容、撫摸、細語、擁抱……尤其和母親之間,需要一種安全、溫馨、無憂無慮的相處。這份親密的感覺跟著我們一天天地長大,卻漸漸失去了依靠。我們依循著童年的依戀,努力在人生各種旅程中,去尋找和我們情趣相投、精神相屬的人。通常,我們就這樣“墜入情網(wǎng)”。愛情給我們一種狂喜的感覺,精神空虛的那部分竟然被填滿了,生命的趣味、豐富、浪漫的感覺通通出籠。有的不甘寂寞的人甚至得了“愛情上癮癥”,不斷地在愛愛戀戀中尋找自己。
調(diào)整:多愛自己一點吧!每天至少有30分鐘“靜心獨處”的時刻,聽聽自己的內(nèi)在聲音,給自己一個溫暖的擁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為成長做記錄等等。當我們學(xué)會和自己相處時,就可以跟“寂寞”說再見了。
害羞:從字面上了解,是因為“羞恥”而“害怕”,其實在外人看來,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可是我們自己卻認定做錯了事而坐立不安。(演講比賽時面對老師點評還流利,真正比賽就是因為要求完美,老是擔心才忘詞的)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場合,總是覺得第一句話似乎不得體,手腳不知往哪里放,某個動作不夠文雅……總是有理由找到自己“不夠好“的部分。
調(diào)整:害羞的人,在靈魂深處擺著一把大尺,這把大尺上的刻痕來自于從小要求完美的家教,來自于表現(xiàn)過于優(yōu)異的家人,也可能來自于缺乏親密相處的家庭。我的建議是“每日一笑話”練習把看來的、聽來的、親身經(jīng)歷的笑話轉(zhuǎn)述,剛開始可能講得不完整,甚至有點別扭,但是只要你開口講、持續(xù)講,很快你會發(fā)現(xiàn)“害羞”被幽默、歡笑、友誼擠到另一旁去了。
沖突:戰(zhàn)爭侵略,唇槍舌劍,家庭關(guān)系失調(diào),到人內(nèi)心的掙扎、矛盾、不舒服的感覺都是沖突。內(nèi)心沖突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意念”里,而我們對每個意念的“解脫”方式,又影響了我們的接受與否。
在家里、在辦公室或公眾場合,我們和某一人的溝通有了阻礙,這時,一個有彈性、自我接受度高的人,在“意念”上不去批判,只是想辦法去“了解”,而“解脫”的部分將是——“我需要和這個人進一步溝通”,或是“這件事我需要重新了解一下”。
然而換作是一位自我要求高,或是以別人有高要求的人,在“意念”上多了批判,自我“解脫”的部分將是——“我總是無法和人好好相處”,或是“我怎么這么倒霉,總是碰到這種人”。在這樣批判“意念”和負面“解脫”之下,不知不覺擴大了心理沖突。
心理有“沖突”是一件好事,表示個人成長又有了新的契機,最重要的是不要讓“沖突”日益囤積擴大。所以,讓我們學(xué)習用日記、找人面談咨詢或是自我對話的方式,去“觀照”自己的內(nèi)在沖突。當我們重新復(fù)述一遍后,就有機會去探照到“沖突”的真實意義,并且找到“個人”和“沖突”之間平衡、和諧的相處方式,這時也就比較容易感覺到心靈的平靜了。
覺察:有一位太太,心情常覺得苦悶,有話不敢直說,也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成天就像一個悶鍋,外表平靜,內(nèi)里掙扎。
覺察來自更敏銳的靜心體會,從聽覺、觸覺、視覺、嗅覺進入到自己體內(nèi),深深去“心覺”,可能是某一塊肌肉的反應(yīng),可能是某一觸覺的聯(lián)想,也可能是某一個回憶的閃現(xiàn)。這樣的覺察可以喚醒我們對“情緒反應(yīng)”的明了。我們應(yīng)該知覺到,有時問題不在于眼前的這個人,而可能是眼前這個人所代表的自己過去的某一個經(jīng)驗或感受。這些經(jīng)驗或感受塵封已久,不易被發(fā)覺。
例如前面說的太太,她透過“覺察”找到童年時,母親常將她關(guān)在房間,并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了。”這種害怕被遺棄的感覺,讓她長大后,害怕得罪別人。
透過“覺察”,我們才有機會將潛意識里的感受、經(jīng)驗真實呈現(xiàn),并學(xué)習去面對和處理,讓心靈也成長起來。
依賴:當我們愛上一個人時,朝思暮想,見不到人時著急,聽到聲音即興奮,這時我們以為自己真心愛上了一個人,殊不知這只是一個假象。因為假如把我們的情緒和感覺寄托在別人身上,這是“依賴”,并不是“真愛”?!罢鎼邸眮碜杂谝环N“自由”的關(guān)系,它讓我們和相愛的人兩心相屬卻互不牽絆。
當父母對我們噓寒問暖的程度,甚至代為安排一切,已經(jīng)超過我們的需要時,這其中也是有著“依賴”。父母讓子女依賴他們,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其實父母也是在依賴和子女的關(guān)系。
“依賴”是一種根深蒂固的關(guān)系,依賴型的父母創(chuàng)造依賴型的子女,依賴情結(jié)就此生生不息,從“依賴”所衍生的問題也源源不斷。
事實上,人們是喜歡“親密”但不“依賴”,喜歡“自由”而非“控制”,所以,在密不透風的依賴關(guān)系里往往醞釀了脫離、對抗、分手的可能性。
改善“依賴”關(guān)系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學(xué)習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為自己的需要負責。不把個人的情緒寄托在別人身上,不把喜怒哀樂的主權(quán)交給別人。
從“依賴”到“獨立自主”,這中間的過程往往需要經(jīng)過一些掙扎、矛盾、取舍等情緒歷練,唯有讓自己學(xué)到不害怕做決定,學(xué)到接受——人難免會做錯事,學(xué)到看重自己的見解等,獨立自主的路途就可以逐漸展開。
“獨立自主”讓我們留在一個舒服的空間里,缺乏挑戰(zhàn)和自覺,往往經(jīng)不起大風大浪。一個有危機意識的人,善待自己的方法之一是——正在人格獨立、情感獨立和經(jīng)濟獨立的路上努力成長。
忽略:當我們是小嬰兒的時候,尿布濕了,肚子餓了,我們哇哇大哭,如果這時,大人并沒有及時給予關(guān)注,我們等候、等候,直到聲嘶力竭。等候的時間越長,被忽略的挫折感就越重。
成年之后,盡管我們可以處理許多事情,然而在轉(zhuǎn)身“面向自己”的時候,我們難免有過無助、孤單、寂寞的感覺。我們渴望被重視、被關(guān)心、被呵護。
處理被忽略的感覺,不妨找對時間和地點,把感覺勇敢地告訴對方,說的時候絕不用抱怨或暗示的方法,如:“你都不關(guān)心我?!被颉澳憧偸遣恢牢以谙胧裁??!弊詈酶挠茫骸拔矣幸环N感覺,當你剛進門時,我希望你能看我一眼,講幾句關(guān)心的話?!被颉拔蚁M懔私馕掖丝痰母杏X?!?/span>
被忽略的感覺沒有處理,長久之后,積怨已深,負向情緒一被激發(fā),則難以收拾。如果能即刻處理,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雙方的關(guān)系正有機會來調(diào)整了。
恐懼:當別人誤會我們的好意時,當努力的結(jié)果泡湯時,當有人來向我們挑釁時,類似這種受到刺激的狀況下,我們的怒氣很快就冒出來了。事實上,憤怒的真實名字叫做“恐懼”。
如果我們能冷靜思考一下,我們將會了解:憤怒的人是因為內(nèi)里有恐懼。而“恐懼”的來由是因為個人內(nèi)在有一種不安全感,也就是信心不足、定力不夠。以致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不論是故意或非故意,很快就引起我們的自我防衛(wèi)。
在這個時候,我們恐懼不被對方接納,我們恐懼永遠失去機會,我們恐懼自己真的不夠好,我們越恐懼,憤怒立刻代為出擊了。有的人用被動式表達,壓在內(nèi)心;有的人用主動式表達,發(fā)脾氣或動手攻擊。
憤怒造成更多的負面情緒,憤怒讓我們更加快樂。為了讓恐懼表面化,不讓它在憤怒的底層下作崇,我們必須去透視個人內(nèi)在究竟在恐懼什么?……
如果我們明了自己的恐懼在哪里,我們才有方向去調(diào)整,我們將學(xué)習和恐懼在一起,接納這份感覺,并且思考如何化解這份恐懼。
當我們學(xué)會處理恐懼,憤怒就不會左右我們的情緒表現(xiàn)了。
失望:失望的感覺是一種子選手不能改變事實的遺憾,對自己的能力、表現(xiàn)或運氣不佳而感到泄氣。當“失望”不襲時,整個人好像掉到無底深淵,有種欲振乏力的感覺。好在“失望”不是“絕望”。
調(diào)整:首先,讓我們接納自己失望的情緒,問自己、寫下來或告訴知心朋友:“我為什么失望?”一邊表達,一邊整理出失望情緒的起源。接下來是要學(xué)習接受真相,“失望”的情緒往往來自于“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以致于讓自己一時難以接受。經(jīng)過一次失望經(jīng)驗,反而讓我們有機會看清事實,也明白如何去調(diào)整“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
憎恨:“憎恨”的情緒比生氣、憤怒更深沉,它的起源是心靈內(nèi)部受到了傷害。在我們的生命核心里有個隱密的部分,無論我們是如何堅強,我們?nèi)允强释粣?、被需要。然而,如果這部分被剝奪,甚至人格被踐踏,那種咬牙切齒的恨意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想要將這個破碎的心靈修補重整,真是路途遙遠,但也絕非不可能。
“憎恨”的情緒調(diào)整可能是所有情緒調(diào)整中最富挑戰(zhàn)性的一個。透過宗教,或心靈境界的提升,以“寬恕”——無條件的愛來轉(zhuǎn)化,是最徹底的方法。當然這過程需要時間,需要調(diào)整。
心理治療師露易絲·海從小歷經(jīng)父母離婚、她被鄰居老醉漢強暴、16歲未婚生子、獨闖芝加哥、嫁給高尚紳士,有一天丈夫卻要求離婚,因為他另有女人。離婚后的露易絲·海曾經(jīng)罹患癌癥……這樣的人生夠坎坷了吧!這時,露易絲·海重返大學(xué)研修心理學(xué),從“助”到“助人”,從“自信”走向“寬恕”。
在美國有一對夫婦的女兒被強暴危害了,在他們痛不欲生之際,透過宗教信仰的調(diào)整,他們決定到牢里探視兇手湯姆。當三個人擁抱悲泣時,所有的憤恨都被洗滌了。
愛恨一線之間,踩在原地,絕無寬容,自困一輩子;跨向?qū)捤?,則海闊天空。事實上,透過“寬恕”解除恨意,也是為自己好。從露易絲·海的實例,我們懂得了“重建信心”可以幫助我們踏上“寬恕”之路。
4找出情緒的原點
原來每個人都有“情緒原點”,而這個“情緒原點”是屬于正面,還是負面,多多少少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際遇。
對于一個盛怒中的人,你是否嘗試看到他內(nèi)心脆弱、無助或害怕的一面,而不至于一起陷入“互相指責”、“互相傷害”的情緒陷阱中,并且找到雙方冷靜下來的調(diào)整方式?//容易動怒的人,能否在出口出手前,學(xué)習“暫離現(xiàn)場”,并且問自己:“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P85
掙扎、沖突、矛盾……所有處于兩難、對立、不知如何取舍的狀況,有時看來像是外在的因素,是別人的問題。其實,如果從內(nèi)省的角度來探索,多少代表著個人的內(nèi)在力量有了分裂的現(xiàn)象。P135
自己是否有“討愛”的傾向?是“對抗型”,“逃避型”,還是“討好型”?
如何在“愛”的成長路上學(xué)習“內(nèi)求”,而不是“外求”,也就是每天可以用什么確實的行動,多愛自己一點,來建立信心,同時更尊重自己的情緒表達?P81
第二部分
一位總放不下的母親:
“三叉神經(jīng)痛??!不痛還好,一痛就非常難過?!闭f這句話的母親經(jīng)常為兒女操心,越說,她的右手越是頻繁地在臉頰揉揉捏捏。另一位坐在火車上皮膚黝黑的常操持農(nóng)務(wù)的母親用臺南話說:“生活放‘輕松’一點,我們最好‘放得傻傻,吃得肥肥’!”
這句話其實是情緒管理的妙招,如果這個放不下手,那個也要管,壓力越積越多,負面情緒得不到紓解,一時之間,身體的病痛就要跟著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比上一代人幸運,至少還比較明了在照顧家人或認真工作之前,沒忘記先照顧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每回在演講現(xiàn)場,我總要邀請兩位聽眾出場,然后讓他們分別站開,再以激烈的語詞、姿態(tài),故意去激惱他們,這時候,往往可以看出,同一個動作和聲調(diào),對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反應(yīng)。有的是屹立不搖,不受影響;有的是臉色脹紅、寒羞退縮;也有的是動了怒氣,向我逼進。
現(xiàn)場觀眾馬上領(lǐng)悟到——原來每個人都有“情緒原點”,而這個“情緒原點”是屬于正面,還是負面,多多少少都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呢!
作業(yè):平日出現(xiàn)最多的是哪一種負面情緒?是憤怒、不安、失望、嫉妒、焦急、退縮、擔心、恐懼、憂郁……?
這一項負面情緒的最早起源是來自于過去的哪一段遭遇?你能找出自己的“情緒原點”嗎?
為什么想吵架:
一位上班族男士問我:“我明明相當?shù)男蕾p我的主管(男士),可是如果他要叫我到他辦公室去,我就開始煩躁不安,準備和他吵架。為什么我會這樣?”當時,我問他一句關(guān)鍵的話:“從小你和父親相處的關(guān)系如何?”
一位音樂家來咨詢時說,他正猶豫要不要接受女友的愛?!爸灰笥岩粍忧?,我就渾身不自在。”追索原因時,才發(fā)現(xiàn)音樂家有位患憂郁癥的母親,母親長年在醫(yī)院,使他從小得不到情感的慰藉。當心理醫(yī)醫(yī)生拿起聽診器模擬加速呼吸“唬噓唬噓……”的聲音時,一時之間,音樂家竟然臉色蒼白,開始冒汗。這種母親懷孕時“心神不寧”的聲音終于讓音樂家“回想”起,也才明白為何過去女友擁抱他,彼此呼吸急促時,竟然會讓他有“恐懼”情緒。
這是我閱讀《怎樣擁有好情緒》(業(yè)強出版社)時所看到的一則實例。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有些“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情緒”,竟然和“過去”的經(jīng)歷是相關(guān)的?
作業(yè):以輕松、說笑的方式問問家里人,尤其是母親:當年我們被懷孕時,家中的氣氛、經(jīng)濟狀況,還有父親和母親的相處狀況、母親的情緒等。
在了解自己的生命起源時,以心存感激來對待賜給我們生命的父母,并且問問自己:“如果我的成長過程有比較多的負面情緒,我可以有什么更好的自我調(diào)整方式呢?”
為什么容易緊張
這么多年來,她一直搞不懂自己:明明她有能力做好的工作,可是主管一交代下來,她就開始心跳加快,晚上睡不著覺,甚至說話結(jié)結(jié)巴巴……
如今,年過半百的她,在一路探索自己的情緒脈絡(luò)過程中,有著無限感慨。她告訴我:“現(xiàn)在我才逐漸弄清楚自己怎么變成今天這樣一個人。現(xiàn)在我仍持續(xù)不斷地聽演講,上成長課程,總是希望在找到癥結(jié)后,盡快作調(diào)整,并且從工作上、家人關(guān)系上來放松關(guān)系?!?/span>
多數(shù)人都有過緊張的經(jīng)驗,通常緊張都出現(xiàn)在“事前”,如果這些緊張的情緒在短時間內(nèi)就調(diào)整好,沒有什么大礙,有時候甚至是促成積極表現(xiàn)的動力。然而,如果造成日常生活作息的失常,或是被負面情緒長期干擾,則不妨像前述這位女士自我探索,找出緊張的“情緒原點”。
作業(yè):你是一個緊張的人嗎?在什么情況下,自己最容易有緊張的反應(yīng)?
有哪些減少緊張壓力的方法?如何透過自我成長的學(xué)習,來降低緊張的影響力?
為什么急躁
“為什么我每天總覺得很疲憊,而且事情多得總是做不完?”一“身心靈整合”課程時,一個學(xué)員提出這個問題。
“請你起立走路,讓我看看!”……只見她走路“腦袋”幾乎比“身體”快半拍,走動中她聽到了同伴的笑聲,自己也笑了起來,然后若有所悟地說:“我的個性太急躁了?!?/span>
是的,一個如果被“大腦”支配著過日子,那不是壓力很大嗎?我所說的“大腦”,指的是只用腦筋來思考,做決定,而忽略了身體還有其他的知覺感受,例如:聽覺、觸覺、視覺、味覺、嗅覺,其實也需要靈敏地參與一個人的生命活動。
“我從小就是個性很急的人……”當她一開口,仿佛打開了水龍頭,滔滔不絕地說,加上嗓門滿大。我舉手,示意她暫停,然后再請她用輕柔的語調(diào)慢慢地說。
我問她:“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動作快,講話速度快,聲調(diào)又高,可能正在干擾自己的情緒?”
“對呀!我發(fā)現(xiàn)每次我一開口,好像別人都聽不下去,搞得自己心里不舒服。原來我自己是‘起因’?!痹诮酉聛淼膱F隊分組討論中,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癥結(jié):她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都是完美主義者的家庭,父母喜歡把子女作比較,而且不斷的催促。她身為家中老二,為了得到重視,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完善,擔心不能如期完成任務(wù),不知不覺中使她的情緒容易焦躁不安。
“你有沒有渴望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自在快樂?”
作業(yè):自己是不是情緒容易焦躁的人?形成的可能因素是什么?
如何做事才能講求效率,卻不干擾到自己的生命能量?
為什么保持距離
他不知怎么搞的,總是對母親大呼小叫;他四十多歲,已經(jīng)是兩個初中生孩子的爸爸了;他一直告誡自己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卻控制不了,只要母親靠到身體附近,他就莫名其妙地煩躁,然后帶著怒氣,離開現(xiàn)場。
在身心靈整合時,一位模擬的母親站在他二十步遠,“母親”不動,他逐漸往前移動。
“媽,我不想和您靠得太近,因為從小我就覺得您好像不喜歡我。您總是這么忙。”
“媽,靠近你,我會有壓力。我想接近你,可是又怕被您責罵?!?/span>
“您知道嗎?有時候我多么氣自己,因為我沒有能力讓您過更富足的生活。我和您保持距離,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
“媽,其實我很害怕失去您,我多么希望您每天都能健康快樂的活著?!薄?/span>
在探索“情緒原點”時,他發(fā)現(xiàn)可能是“害怕失去”,使他一直和母親“保持距離”。因為在他的想法中,如果“沒有擁有”,也無所謂“失去不失去”了。然而童年這個單純的想法,卻讓他和母親的相處中,產(chǎn)生了對立和矛盾。其實,他的內(nèi)心多么渴望與母親接近和得到母親的關(guān)愛。
作業(yè):當我們和父親、母親私下相處時,雙方的“空間距離”有多大?“心靈距離”有多大?我們愿意去縮短距離嗎?
我們也有過“害怕失去”的擔心嗎?這份執(zhí)著可能造成哪些負面的情緒?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如何讓自己不“害怕失去”而心靈自由呢?
為什么易怒
有一個妻子對她的丈夫憤怒異常,原因是丈夫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腿疾,兩個人吵到了“兩敗俱傷”的階段,好在妻子開始愿意去自我探索容易“生氣”的“情緒原點”,癥結(jié)在于她12歲時,爸爸死于日漸惡化的疾病,所以她目前對丈夫生氣的背后原因,主要是害怕失去丈夫。這份“害怕”結(jié)果卻轉(zhuǎn)化成為“生氣”,而危及了婚姻相處的品質(zhì)。
后來,也很勇敢地面對丈夫,改變了說話的模式,以“傾訴”代替“批判”,把心中的害怕感受說出來。這個丈夫果然依她的建議,愿意接受治療。
作業(yè):在什么情況下,自己最容易被激怒?和哪一個人相處,最容易發(fā)脾氣?原因何在?
會不會剛開始相處時,我們總是討好、妥協(xié)、讓步,以致累積了往后不可收拾的暴怒?有沒有改善相處模式的好方法?
為什么熱心過度
像她這樣在團體中熱心服務(wù)的人,為什么卻有著深深的無力感?像她這樣在家里盡心盡力地照顧大家,為什么卻得不到好的回應(yīng)?
她的故事是不是讓你覺得很熟悉?她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也可能就是我們自己?;蛟S我們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階段——我們成天幫助別人,卻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在外面我們不停地為朋友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回到自己家,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樣有問題。
這種日子過久了,不知不覺中,人會變得無奈又無助。這種人以“拯救者”的角色和四周的人相處,把別人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更重要;她惟有為別人服務(wù)的時候才感到自己的生命意義。而每當單獨一人時,又會恐慌是否不被需要了。
作業(yè):我們是否只注意和自己有類似苦楚的人,然后馬不停蹄地為他們服務(wù)?結(jié)果在助人之后,似有著深沉的無力感?
如何在“助人”和“自助”間取得平衡?接納自己有熱忱助人的特質(zhì),同時問自己,有時候敢不敢適時地說“不”?
為什么身體不好
從小,她總覺得自己身體不好,母親也常提醒她:“你的身體不好,不要(這樣、那樣)……”
當她上心靈成長課程后,聽到母親的這句話,突然有了警覺,除了立即去做心臟檢查(事實證明她很健康)外,她開始想探索母親和她之間的關(guān)系。
“請問,從小你的‘擔憂’訊息是從哪里來的?”
她思索了一下,慢慢地說:“母親?!?/span>
“母親的擔憂又從哪里來的呢?”
“當年母親流產(chǎn)兩次,第三次終于保住我?!?/span>
母親從小向她灌輸:“你身體不好,你不可能……”這類的負面訊息,也造成她對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沒有信心。
“我知道你的母親是愛你的,可是你要讓自己繼續(xù)活在母親的擔憂里嗎?”
她立刻搖搖頭,她終于明白,要尋回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和母親黏連已久的臍帶關(guān)系就必須切斷了。甚至必要的時刻,要勇敢地告訴母親:“媽媽,謝謝您的關(guān)心,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會好好照顧自己。”
作業(yè):我們平日里所想、所言的內(nèi)容,是負面訊息居多?還是正面訊息居多?這些訊息會不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健康?
如果說堅定的信念可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那么情緒管理的路上,我們將如何進行?
為什么是工作狂
“我總是不停地工作,究竟我是在逃避,還是想彌補什么?”他坐在我面前,我見到的是一個身心俱疲、婚姻亮起紅燈的中年男士。
“如果逃避,可能是逃避太太和孩子,他們真的都很好,好到我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么幸福的生活?!?/span>
“如果彌補,可能是想多賺錢,我希望多照顧家鄉(xiāng)的母親和大哥?!?/span>
請問,這里面的情緒是不是和一種內(nèi)疚感有關(guān)?
“我十歲時,父親因勞力而病倒,母親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大哥為了我輟學(xué)……”
“你覺得對母親和大哥有份內(nèi)疚感?”
“嗯!”他若有所悟。
“有沒有想要放下這個擔子?”
成長的路上就是這樣,每多探索多一步,就有機會找到下一步調(diào)整的方向。
作業(yè):“內(nèi)疚感”的這份情緒原點是否曾經(jīng)造成我們一直想彌補什么?
如何釋放內(nèi)疚感,接受“自己已經(jīng)盡力了”的事實,同時讓身心放輕松?
為什么親子對立
她心里很愛女兒,可母女關(guān)系緊張,母親說東,女兒偏要向西,還天天嚷著要搬出去。
探索情緒原點:
發(fā)現(xiàn)母親自己總是在女兒剛開口說話時就大聲地制止→為什么?→不喜歡女兒說話的口氣和神情→看到女兒的樣子就想起婆婆→因為和婆婆關(guān)系一直不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女兒又是由婆婆一手帶大,女兒走路、說話的神情越來越像婆婆→女兒成了出氣筒,母親總是先發(fā)制人地“壓住”女兒。女兒小時候不明究理,跟著亂發(fā)脾氣。上了初中,女兒學(xué)會“以暴制暴”,母女總是唇槍舌劍。
領(lǐng)悟:這種憤怒的轉(zhuǎn)移對女兒來說是不公平的。潛意識里,母親總是以對抗婆婆的心態(tài)來和女兒相處,這只能造成彼此關(guān)系更惡化的結(jié)果?!爱吘古畠翰皇瞧牌叛剑 ?/span>
作業(yè):碰到意見相左的長輩,能否學(xué)習以“就事論事”的方式表達意見,以免情緒受到壓抑?如果與長輩、子女實在難以溝通,是否另外有成長伙伴支持、關(guān)心我們?
覺察自己是否有遷怒現(xiàn)象?如何轉(zhuǎn)化中間的緊張關(guān)系?
為什么不安
“我看到會搖晃的東西,心里就很害怕,比如說,擺動中的雨刷,搖晃的秋千。
尋找、思索:我一歲多時,還不會表達,當時我躺在床上,感覺到處是風吹著紗窗門,紗窗門被風吹動而發(fā)出的聲音和搖動的影像,讓當時的我覺得害怕,所以拼命地哭?!?/span>
方法:我舉起手,在她面前開始左右搖晃,然后邀請她跟著我念:“我很勇敢、我很勇敢……”果然,從原來細弱不肯定的聲音,逐漸越來越堅定、越來越大聲,她說:“現(xiàn)在的感覺真好!好像那種不舒服的感覺減少了好多?!?/span>
我告訴她:“對,人生雖然不能倒帶,但是有些感覺是可以倒帶,重新調(diào)整的。今后只要看到類似晃動中的物體,你將會立刻跳出‘我很勇敢’這四個字,來克服這種恐懼的心理?!?/span>
作業(yè):是不曾對某種情境感到害怕?你決定如何勇敢地去面對它、克服它?(如果記憶中找不到害怕的情緒原點,請不要勉強去追索,最重要的是如何活在此刻里,有更自在、更舒服的調(diào)整)
當我們周圍有人(尤其是孩子)正在擔憂、害怕的情緒中,我們能不立刻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或是一個支持的握手,或是一句關(guān)懷的話語?
為什么討好別人
“吳老師,為什么我的心頭常常悶悶的?”
——“是誰讓你覺得心頭悶悶的呢?”“男性朋友?!?/span>
“當他說我笨的時候。其實這是他的口頭禪。他也沒有惡意,只是……”
“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覺,不過,我沒有告訴他。其實,過去了就算了,他不不是……”
——“等一下!”這時候,我希望她注意到自己“情緒管理”上的一個模式——為了“討好”別人而壓抑了自己。我繼續(xù)問她:“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習慣性地去為他辯解,為他找理由?然而,這樣怕得罪對方的表現(xiàn),會不會反而得罪了自己?因為我們也是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希望在人際相處上得到合理的尊敬。如今,我們?yōu)榱丝释蛯Ψ皆谝黄穑瑓s掩蓋了某些真心的感覺,雙方也失去了共同成長的機會。你希望學(xué)習勇敢地向?qū)Ψ奖磉_感受嗎?”、
她很快地點了頭。接著我們就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了開放溝通地表達情緒,既不批判對方,也不壓抑自己。
我同時提醒她:“如果你這樣表達式,對方能誠懇接受,表示他是一個可長久相處的友伴;如果你說了,他發(fā)更大的脾氣,繼續(xù)用語言侮辱你,那么,這該是重新評估這段感情的時候了?!?/span>
談到“討好”這種情緒表達,它更深一層癥結(jié)地“討愛”現(xiàn)象。也就是說,我們大都從小渴望父母豐富的愛和看重,可是父母若忙碌,或還有其他兄弟姐妹需要照顧,我們就會若有所失,于是有了“討愛”的舉動。
“對抗型”的人會以憤怒、發(fā)脾氣的方式來討愛;“逃避型”的人則以漠視的方式假裝自己不需要;“討好型”的人以處處遷就別人,壓抑自己的聲音和需要來討愛。
作業(yè):自己是否有“討愛”的傾家蕩產(chǎn)向?是“對抗型”、“逃避型”還是“討好型”?
如何在“愛”的成長路上學(xué)習“內(nèi)求”,而不是“外求”,也就是每天可以用什么確定的行動,多愛自己一點,來建立信心,同時更尊重自己的情緒表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