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打還是不打?
正方觀點(diǎn):“棍棒”鍛造不出棟梁,“打罵”代替不了教育。“教育的真諦在于愛,而愛是通過溝通和交流來表達(dá)的?!碧热粲龅绞虑?,一味訴諸暴力,只能阻塞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通道,不僅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還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創(chuàng)傷。暴力會產(chǎn)生仇恨,即使孩子現(xiàn)在不顯現(xiàn),但心中永遠(yuǎn)有陰影,將來有可能會在某種情境下暴發(fā)。家長動則打罵孩子,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孩子如果人格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自己也很難尊重自己的人格,遇到困難時,會想到草率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
反方觀點(diǎn):古人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打”,男孩子更是不打不成器。“打應(yīng)該是最不錯的一種方式,不打可能也能教育好,但花的精力和成本太大,打雖然有副作用,孩子可能因此管得太嚴(yán)沒有活力,但是至少也是中規(guī)中矩,不會有太大風(fēng)險。”
犯錯≠懲罰
孩子犯錯要給與懲罰嗎?這個要視情況而定。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是孩子主觀意識上犯的錯誤,如果是他在不了解原因或是在無意之中犯下的錯誤,家長需要跟孩子好好談一談,告訴孩子這是不對的,下次不能這樣做。如果孩子是在主觀意識上故意為之,那么這樣子的錯誤就是有預(yù)謀有動機(jī)的錯誤,需要適量懲罰。父母的目的不是懲罰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改善錯誤,并為之記住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
懲罰要視情況而定
并非每一個細(xì)微的小錯誤,孩子都要接受大懲罰。父母是為了孩子好,才懲罰孩子,而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有這樣思想的父母一定沒有搞清教育的真實(shí)意義和目的。如果孩子只是打壞了一個花瓶,并且是不小心打壞的,父母就懲罰他站一個小時,那孩子心里應(yīng)該有多大的怨氣??!父親不分原因的懲罰是錯誤的,大人比孩子犯的錯更大。如果孩子有意把家門前的井蓋推開,結(jié)果導(dǎo)致鄰居家的小朋友摔傷了,像這樣的錯誤,孩子有意識故意而為之,父母就要好好懲罰一下。
懲罰不能中途而止
孩子犯了錯誤之后,父母嚴(yán)厲地懲罰他說:“今晚你必須把廚房的衛(wèi)生搞干凈了才可以回房間睡覺!”可是當(dāng)時鐘指到9:00時,母親就心痛地說:“太晚了你去睡吧!”這樣的懲罰就沒有什么效果,孩子會察言觀色,知道即便是犯了錯,懲罰也并不會真的執(zhí)行或是執(zhí)行到底。孩子犯錯,對他提出了懲罰就要一罰到底,不能中途退出,要讓他明白,犯錯就要接受懲罰,下次他就會記住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罰了又賞并不合適
先打孩子一頓,又給一顆糖。很多父母都做這樣的糊涂事。孩子錯了,接受懲罰,但懲罰并不是體罰,體罰完后又獎賞孩子就更不對了。孩子雖小,但也有思維有想法,他們會打心眼叛逆,覺得父母把他們當(dāng)成玩具,不尊重他們。孩子犯錯了,懲罰是正?,F(xiàn)象,目的在于告訴孩子那樣做錯了,知錯能改,犯錯懲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家長要馬上教育和處理,不要等到事情過去了再罰孩子。最重要的一點(diǎn)是重視平時的教育,而不是等到孩子犯錯之后再去懲罰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