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病,中醫(yī)典籍中常以“眩暈”、“頭痛”、“中風”等病論述,其中以“眩暈” 論述最多。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p>
《素問·五臟生成篇》:“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p>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上氣不足”則發(fā)眩暈。
《靈樞·海論》篇有“髓海不足”之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 等,認為是因虛致病。
漢代張仲景在對眩暈病因病理的認識及辨證施治上,在《內徑》基礎上進行了發(fā)揮,他認為痰飲是眩暈發(fā)病的原因之一。所載方劑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苓桂術甘湯、真武湯等為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痰濁中阻證、脾虛濕阻證、脾腎陽虛證所常用。為后世“無痰不作?!钡恼撌鎏峁┝死碚撘罁?,開了“因痰致?!奔捌渲委煹南群?。
元代朱丹溪主要倡導痰火致眩學說?!兜は姆āゎ^眩》有“無痰不作?!钡奶岱?。曰:“頭眩,痰挾氣虛并火,治痰為主,挾補氣藥及降火藥。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動,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濕痰者,多宜二陳湯。又或七情郁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眩運也?!背颂祷鹨酝?,丹溪亦闡述了淫欲過度,吐衄崩漏等因虛致眩的機理。
病因病機
高血壓病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病理生理過程,不是單一因素,而是由素體、精神、飲食、七情、勞欲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致。體質的陰陽偏盛或偏衰,稟賦不足,臟腑虧損等為發(fā)病的內因,高度精神緊張、勞倦過度或強烈精神刺激等是發(fā)病的常見因素。恣食肥甘或煙酒過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濕生痰,助陽化火又是不可忽視的促發(fā)因素。
高血壓病的基本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
虛:肝腎陰虛,水不涵木;
心脾兩虛,氣血不充;
腎精不足,髓海失榮。
實:肝陽上亢,陽化風動,氣血上充;
痰濁中阻, 阻塞脈道,上蒙清竅;
瘀血內生,澀滯血脈,遏傷臟腑。
總之,高血壓病病位以肝、腎、心、脾為重點,其中又以肝腎為主。
病變初期,常表現(xiàn)為肝陽上亢,心神不寧 ,以實證為主的癥狀。如:頭暈,頭痛,失眠等,或癥狀缺如,而僅以血壓升高為表現(xiàn)。
病變中期,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常表現(xiàn)為肝腎陰虛或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或痰瘀痹阻。以本虛標實為主。癥狀為眩暈、頭痛、心悸、氣短、項強、肢麻等。
病變晚期,常表現(xiàn)錯綜復雜,陰陽氣血俱虛,風火痰瘀作祟,以本虛或本虛標實為主。癥狀為眩暈、頭痛、健忘、癡呆,甚至昏迷,心悸氣短,胸悶胸痛,下肢浮腫,半身不遂等。
一、七情內傷
因肝“在志為怒”,疏泄氣機,主生發(fā)條達。怒則氣上,而血隨氣逆,上沖于腦,發(fā)為眩暈頭痛。謝觀云:“怒則傷肝,肝氣不順,上沖于腦,令人頭痛?!鄙鮿t“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p>
二、飲食不節(jié)
人體的精神氣血都有五味所資生,五味與五臟,各有其親和性。若嗜食肥甘厚味,過度飲酒,則易傷脾聚濕,生痰蘊熱,釀成痰熱之患。痰蒙清竅或痰熱生風,發(fā)為眩暈或中風。元·朱丹溪指出:“頭風之病,多見于嗜酒之人?!?/p>
三、疲勞過度
疲勞過度包括體力過勞和腦力過勞,而后者又是引起高血壓病的主要因素。因心主血藏神,乃君主之官,統(tǒng)領人的一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若精神緊張,思慮過度,首先會傷耗心之陰血,進一步導致心陰虛心火旺,內擾心神。若房室不節(jié),色欲傷腎,導致腎精損耗太過,精虛則陰虛,陰虛則陽浮,形成本虛標實之候。臨床上高血壓病多發(fā)生于四十歲以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此時本已向衰,若不知保養(yǎng)而房室太過,則必加速陰液虧耗。
四、久坐少動
生命在于運動,人體每天需要適當的活動,氣血才能流暢,脾胃得健,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才能延年益壽。若久坐少動,過度安逸,易使人體氣血不暢,脾胃功能減弱,久之則神疲力竭,氣血運行不暢,易罹患疾病。同時久坐少動,又嗜食肥甘,體內多余熱量不能充分利用,則易化痰生濕,壅阻氣機,表現(xiàn)為體質肥胖,動則氣短,頭昏腦脹?!端貑枴ば魑鍤庹摗分赋觯骸熬门P傷氣”。
五、年齡
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時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不可變因素。年過半百或步入老年時期,“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 ,“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比绮蛔⒁夂侠碚{養(yǎng),“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極易使肝腎虧虛,精血衰少,陰虛而陽亢,水少而火熾,變生痰、火、瘀、虛的復雜癥候,易患眩暈頭痛、胸痹心痛、中風偏癱等心腦血管疾病。
對于高血壓病因痰所致,應注意
①辨部位:明確痰濁停聚的部位,是阻于中焦,滯于經絡,還是蒙蔽清竅。
②明虛實:知痰之所發(fā),緣于虛損,失于運化,抑或濕邪直中,停聚成痰。
③分寒熱:痰之所病,依其素體盛衰,陰陽從化,或濕痰為患,治以溫藥和之,佐以健脾和胃;或痰熱作祟,治以化痰清熱,佐以熄風瀉火。
對于高血壓病因瘀所致,應注意:
①辨瘀滯病位:知其或在頭,或在心,或在經,或在絡,以利審證求因。
②辨病性寒熱:知其血瘀成因或因寒或因熱,以利辨證施治。
③辨虛實偏盛:知其或因正虛致瘀,或因邪實阻滯,以利補瀉適中。
通過調暢血行,活血通絡,祛除瘀滯,使血行氣暢,改善重要靶器官血液供應失衡,最終達到血壓下降、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辨證分型方法
在辨證分型上,一般采用八綱辨證分型、臟腑辨證分型以及綜合分型。
臨床常用的辨證論治
在臨床治療時,如果只管降壓不管其他,反而會加劇血壓升高而不降,貴在從病人整體出發(fā),注重臟腑間生克制化規(guī)律,通過調整全身的機能活動,促進心、腦、腎等臟器病理改變的恢復,機體氣機升降、陰陽調節(jié)趨于平衡,血壓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下面介紹幾種臨床常用的辨證論治。
一、肝陽上亢
癥狀:面部潮紅,烘熱,頭暈,頭痛,項強,心煩易怒,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此法能夠平熄肝陽,潛降肝火,緩解高血壓病的交感神經興奮癥候。
方藥:天麻鉤藤飲或龍膽瀉肝湯。常用藥物:天麻,白蒺藜,菊花,鉤藤,石決明,白芍,羚羊角,代赭石。
二、肝腎陰虛
癥狀: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遺精,咽干,五心煩熱,面紅目赤,口渴欲飲,失眠多夢,舌紅降,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六味地黃丸或一貫煎。常用藥物:生地,知母,山萸肉,杜仲,枸杞子,丹皮,北沙參,川楝子。
三、痰濕阻絡
癥狀:胸悶,惡心,肢體沉重,肌膚麻木不仁,頭暈,目?;蝾^重如裹,倦怠多夢,納呆,舌淡胖,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
治法:平肝化痰,祛濕通絡。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或茯苓杏仁甘草湯。常用藥物:白蒺藜,天麻,鉤藤,半夏,白術,澤瀉,瓜萎皮,車前子,丹參。煩熱嘔惡,胸悶,苔黃,脈弦滑加天竺黃,黃連;身重麻木加膽南星,僵蠶;納呆加焦三仙或雞內金等。
四、氣虛血瘀
癥狀:頭暈頭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胸悶氣短,面色暗,舌質淡暗或紫暗,邊有齒痕或有瘀斑,苔白,脈弦細。
治法:益氣活血,佐以平肝疏絡。此型病人的治療應在活血化瘀的同時更應注意治氣。因為治瘀之基礎應再調氣,化瘀之根本應在益氣,其氣虛又以心、脾氣虛為主。因此補氣常重用黃芪。
方藥:補陽還五湯或血府逐瘀湯。常用藥物:生黃芪,太子參,黨參,川芎,丹參,益母草,澤蘭,雞血藤。
五、心腎不交
癥狀:眩暈頭痛,心煩不寐,耳鳴健忘,腰酸夢遺,口干,舌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寧心安神。
方藥:黃連阿膠湯或交泰九。常用藥物:北沙參,麥冬,龜板,白芍,山萸肉,白蒺藜,珍珠母,靈磁石,生龍牡,石決明。陰虛明顯加天冬,玉竹,鱉甲等。
六、陰陽兩虛
癥狀:頭暈目眩,心悸少寐,胃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面浮肢腫,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治法:滋養(yǎng)肝腎,溫補腎陽。
方藥:大補元煎或濟生腎氣丸或金匱腎氣丸。常用藥物:生地,山藥,枸杞子,杜仲,山萸肉,制附片,鹿角膠。
常用降壓中成藥的臨床應用
一、安宮牛黃丸:
組成:牛黃、水牛角、天麻、郁金、冰片等。
功效:清心涼肝,熄風潛陽,平肝降壓,安宮定驚。用于心腦郁熱,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心悸不寧,咽干夜渴,肝陽上亢,頭痛項強,身熱面赤,眩暈欲嘔。主要用于高血壓、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
二、復方杜仲片:
組成:杜仲、夏枯草、鉤藤、益母草等。
功效:清肝降壓。主治肝陽上亢見有熱象的高血壓病,頭暈、頭痛、心煩、耳鳴等。
三、復方鉤蜜片(復方鉤蜜降壓片)
組成:鉤藤堿、蜜環(huán)菌、夏枯草、菊花、山楂、桑寄生、首烏、女貞子、石決明、向日葵盤、牛膝、黃精、酸棗仁、葛根。
功效:滋補腎陰,平肝潛陽,息風定驚。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頭目眩暈等癥。
四、降壓沖劑:
組成:臭梧桐根、羅布麻、鉤藤、野菊花、吳茱萸、槐米。
功效:平肝潛陽,降血壓。
五、降壓袋泡茶:
組成:夏枯草、茺蔚子、決明子、黃芩、鉤藤、茶葉。
功效:清肝涼血,降壓。主治肝熱,肝火上炎所致的高血壓病。
六、局方牛黃清心丸:
組成:當歸、川芎、甘草、山藥、杏仁、大棗、白術、柴胡、阿膠、干姜、白芍、人參、神曲、肉桂、麥冬、蒲黃、黃芩、大豆黃卷、牛黃、麝香、冰片、羚羊角、朱砂、雄黃、桔梗、茯苓、防風等。
功效:清心化痰,鎮(zhèn)驚祛風。用于痰、熱、風所致之高血壓。
七、龍膽瀉肝丸:
組成: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
功效:清肝熱,利濕熱。用于肝膽濕熱之高血壓。
八、脈君安:
組成:葛根、鉤藤等。
功效:平肝熄風,解痙止痛,降血壓。用于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之高血壓。
九、腦得生:
組成:三七、川芎、山楂、葛根、紅花。
功效:醒腦開竅,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用于痰瘀互阻之高血壓。
十、腦立清丸:
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炒)、牛膝、薄荷腦、冰片、豬膽汁(或豬膽膏、豬膽粉)。
功效:平肝潛陽,醒腦安神。用于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口苦,心煩難寐及高血壓見上述證候者。
十一、牛黃降壓丸:
組成:牛黃、羚羊角、珍珠、冰片、郁金、黃芪、白芍、水牛角粉、雄黃、黨參、草決明等。
功效:清心化痰,鎮(zhèn)靜降壓。用于肝火亢盛,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痰火壅盛之高血壓。
十二、清腦降壓丸:
組成:夏枯草、黃芩、生地、決明子、磁石、鉤藤、地龍、珍珠母、丹參、槐米、當歸、牛膝、水蛭。
功效:清肝瀉熱,熄風潛陽,化瘀生新。用于肝陰不足,肝陽偏亢,風邪內生,血壓偏高所致的病證。
十三、全天麻膠囊:
組成:天麻。
功效:平肝熄風止痙。用于肝風內動之高血壓。
十四、松齡血脈康膠囊:
組成:葛根、珍珠層粉等。
功效: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活血化瘀。用于肝陽上亢或陰虛陽亢,氣滯血瘀等證所致的頭痛、眩暈、心悸失眠、頸項強痛、口苦口干、耳鳴健忘、中風等證。
十五、天麻定眩片:
組成:天麻、野菊花、杜仲、杜仲葉、川芎。
功效:平肝熄風,補腎通絡。
十六、天麻鉤藤沖劑:
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效: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用于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之高血壓。
十七、心可舒片:
組成:山楂、丹參、葛根、三七、木香。
功效:活血散瘀,舒心降壓,擴張血管,降低膽固醇。用于冠脈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引起的高血壓、冠心病。
十八、愈風寧心片:
組成:葛根。
功效:解痙止痛,活血通脈。用于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等癥。
本文作者: 劉宗蓮
本公眾號所分享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可尋原始作者均注明,如未注明均不可查詢。發(fā)布內容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可隨時和我們聯(lián)系。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yè)人士請勿試藥!投稿、交流添加微信:guoyi20207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