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1.詳解不同體質適不適合吃水果
2.這樣搭配,吃水果也不傷脾胃
(本篇文字稿由直播講座整理)
網上對水果的態(tài)度,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搞得人精神分裂:
一種是讓人多吃水果。
美容帖上經常講,吃水果好處多多,水果有豐富的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某些水果還可以減肥、美容、通便。
這類文章基本傾向是鼓勵大家多吃水果。
一種是讓人別吃水果。
一些中醫(yī)養(yǎng)生貼則提倡,水果是寒涼的,不能吃、不該吃。人應該吃五谷雜糧。
同一樣東西,視角、立場不同,結論相反。我們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吃不吃水果?
律師說…醫(yī)師說…
首先,以中醫(yī)的眼光,從食物、藥物的寒涼溫熱四氣來看待水果,的確多半是偏寒涼的。
寒涼就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傷得最直接的就是脾陽。有的人肺系統(tǒng)也敏感。
所以就會有人說不能吃,也有一些中醫(yī)師折中一點,站出來說水果不可以多吃。
你看,不可以多吃,比最好別吃,表達相對來講客觀一點。但這是正確的表達嗎?
首先我覺得成熟的中醫(yī)應該考慮什么:
第一,水果有沒有營養(yǎng),這個很肯定,有。
第二,水果是否大部分是寒涼的,確實是。
好了,這里就牽涉到律師思維和醫(yī)師思維的不同。
什么叫律師思維?
我們知道律師打官司的時候,他是有代表方的。比如我代表甲方,我就站在甲方的立場說話。
所以律師思維不妨表達為立場思維,什么意思?
我代理甲方的,那么我搜羅的所有觀點、證據一定是對甲方有利。而所有對乙方有利的證據我自動清除,或者我想方設法怎么抨擊、反對。
而醫(yī)師思維是怎么回事?不預設立場,我根據我手頭掌握的資料,來給你做出一個診斷。
假如診斷不明朗,我再進一步地檢查,讓它清晰化。
你看中醫(yī)是怎么診斷的:望聞問切四診。
為什么要有四診?
無非是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來補充資料,有時還參考一下檢查指標,讓我最后的判斷更加客觀、精確。
所以中醫(yī)是先看素材,再做定論。
我們知道,古中醫(yī)《黃帝內經》有「五谷為養(yǎng),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的指導,但注意五果為助的關鍵詞是「助」——有幫助。
水果對你有沒有幫助、吃多吃少,全在兩個字:看人。
準確說,是看人的體質。
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吃水果?
1.怕熱 √
我們舉個例子,熱性體質的人,比較怕熱,平時穿衣服就比一般人少,飲食也能夠耐受寒涼(吃涼的沒不舒服),對于溫熱的反而不能耐受,吃了容易上火。
而水果除了荔枝、榴蓮等極少數熱性的,大多都是寒涼的,對熱性體質剛好起到一個糾偏作用。
這樣,維生素營養(yǎng)物質跟美容、通便功效,對于熱性體質的人來講就變成了現(xiàn)實。所以常吃水果為好。
2.平和 ?
第二類,體質平和的人,雖然說水果多半偏寒涼,但我假如吃得適量、有節(jié)制,按道理來講仍然是利多弊少。
3.怕涼 ?
第三類人,寒性體質的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冰箱、空調的應用,還有不曬太陽,所以寒性體質的人跟古代比,甚至跟上一代人比起來,比例高了很多。
這類人有個什么特征?
通常比較怕冷,到了冬天穿的衣服比一般人多,睡覺蓋得也比較厚,飲食方面能夠耐受溫熱,不能耐受寒涼,這是寒體的人。
那么對于這類人,真的建議少吃具有生冷性質的水果,更別說是冰凍的水果、水果奶茶。
針對現(xiàn)代人體質多寒涼、怕吃生冷這一特點,「少吃水果」的教條不失為一種友好的提醒。
前面說了,生冷性水果容易傷人的陽氣,特別容易傷脾陽。
所以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大便爛,甚至寒性咳嗽(晚上咳得多)。
即便水果含有維生素、營養(yǎng)素物質,由于消化吸收功能被損傷,能吸收的營養(yǎng)也有限,得不償失。
4.痰濕 ?
假如再細一點,體質除了寒體、熱底、平和體質,還有痰濕體質。
比如廣東人經常說我很濕,或者是一些比較肥胖的人,或者西醫(yī)講的血栓脂、膽固醇過高、有脂肪肝的人,這種放到中醫(yī)的歸類,大概隸屬于痰濕。
痰濕怎么來的?除了不運動,最根本的原因是脾胃不行,不能運化水液。
剛才講了,生冷水果容易傷脾陽,所以痰濕體質的人,對于寒性的水果還是少吃。
5.濕熱 乄(看水果)
跟痰濕體質相關性比較大,還有一種叫濕熱體質。這個體質有點怪了,它兩樣東西,熱跟濕。
那么吃不吃水果?
假如我們很粗糙地說水果偏寒涼,這個人是濕熱,他至少有個熱墊在里面,按道理他是可以吃的。
但是問題他還有個濕在里面,這里又得細分了。水果之中,偏濕的比如榴蓮、芒果之類的,他就應該少吃。
你說水果我怎么知道它濕不濕?
很簡單,你只要感覺水果扒開來,看起來是粘粘的,像榴蓮、芒果這一類比較粘的,基本上是屬于濕重的。
6.瘀血 乄(看類型)
下來就是瘀血體質能不能吃。我們講細一點,什么叫瘀血體質?
比如女同胞臉上容易長斑,來月經的時候經色紫暗夾血塊、痛經。
這種瘀血體質能不能吃?得看怎么來的。因為從中醫(yī)的角度,引起血瘀的可以有很多原因。
比如我們講概率最高的,是寒凝,寒凝血瘀。比如女同胞講的宮寒,這肯定不能多吃,所以最好別吃,就算吃也要有保護地吃。
但還有一種,是氣滯導致的,氣不行則血不行,導致血瘀。
什么是氣滯體質?就是很容易出現(xiàn)胸脅、胃脘脹悶,同時情緒容易出現(xiàn)憂郁或者焦慮狀態(tài)。
而氣滯有個特征,容易化熱,所以這種人吃偏寒涼的水果,我不能說他應該吃,但至少禁忌性沒有剛才寒凝血瘀那么大。
7.氣虛 ?
下一個,氣虛體質。氣虛就是容易體力、精神都不足,同時抗病能力也不行,那么這種應該是少吃。
這種體質跟剛才的寒體有點接近的,同時氣虛也代表功能弱,比如肺功能、脾功能,那么就更加應該少吃。
8.血虛 √
下來,血虛體質,假如他是純粹的血虛,沒有伴什么氣虛之類的,其實這種可以適量吃。因為水果之中確實含有不少成分是有助于補血的。
但我指的是純血虛可以適量吃,因為血虛假如不伴隨寒熱的話,可能考量不用那么小心。
9.過敏 乄
還有一種是特敏體質,就是容易過敏的體質。
過敏就有個問題了,能引起你過敏的那部分水果不要吃。而且,過敏體質其實不是中醫(yī)的稱呼,什么樣的體質容易過敏?
大概幾種:陽虛,氣虛,濕熱,還有一個叫血燥,血燥跟血虛有一點點接近。
這種過敏體質的人,中醫(yī)應該是調他的基礎體質,假如基礎體質是陽虛、氣虛,那么水果不應該多吃。
但假如是陰血虛,就是剛才講的血燥,也可以適量吃(參考上文)。
水果、牛奶好不好?
除了看質,還要看量
因此,吃水果、喝牛奶這類問題,至少有道理因素、感情因素、利益因素3個因素,每個角度、立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這就好比《易經》的卦象,在主卦之外還有錯卦、綜卦,錯綜復雜就是這樣來的。
在哪個階段,跟各方面的關系如何做一個調整,最后綜合判斷,這才是中醫(yī)思維。
但我們至少有一個結論是,水果雖然好吃、有營養(yǎng),但吃水果是考驗體質的,還特別考驗脾胃的實力。
寒性體質、脾虛的人,盡量少吃或不吃。
除了質,度、量的問題也很重要。
比如牛奶是含有乳糖的,于是發(fā)現(xiàn)有部分人乳糖不耐受,喝牛奶會鬧肚子。
有數據說日本乳糖不耐受的人接近90%,但是相當比例的人假如喝200毫升以內,他沒有明顯的不舒服。超出200毫升他才不耐受。
這個結論就說明,量的問題也很重要。
怎么吃水果不傷脾陽?
學會搭配
有人說我特別愛吃水果,不為別的,就是口感好,饞它。但我又是寒性體質,又脾虛。
能不能吃?也可以。
對中醫(yī)感興趣的人都知道,我們的中藥方、中成藥是怎么處方的?一般都有個君臣佐使。
什么是君臣佐使?
對這個病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叫君藥。輔助君藥對付主證或次要癥狀的叫臣藥。
輔佐或減輕君藥副作用的叫佐藥,把藥物引領到指定部位的叫使藥。
比如中醫(yī)有個方很出名的,叫做麻杏石甘湯。治療什么?肺熱咳喘。
其中的麻黃宣肺平喘,但它是溫的。肺熱咳喘是熱證,麻黃是溫的怎么辦?用石膏壓住麻黃。
石膏壓住了麻黃的溫熱,但是保留麻黃的宣肺平喘作用。這給我們什么啟發(fā)?
比如我寒濕體質,又特別想吃水果,怎么辦?
來點藿香正氣丸/水,墊個底。假如寒濕相對嚴重,可以吃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墊個底。
再適量吃水果,就可以了。
上面都是藥店能買到的常用中成藥,這就是君臣佐使的玩法。
不吃藥的話,艾灸也可以,比如吃完水果艾灸中脘、神闕。
更簡單的,廚房里的調味品大部分就是熱的,比如生姜、八角、胡椒、辣椒、肉桂這一類。
假如炒菜時我放多一點這種東西,我一樣能部分對抗脾胃的寒涼。
其實能不能吃水果這個問題,可以外延到蔬菜。
發(fā)現(xiàn)沒有,大家對水果那么禁忌,但你吃菜嗎?蔬菜也是大部分寒涼的,雖然不一定有水果那么明顯。
我們素食民族調味品為什么大部分是溫熱的?溫熱剛好對沖了蔬菜的寒涼。
水果選哪些吃比較好?
至于該吃哪一類水果,一句話——應季的水果。
首先是應季的水果,比如春夏季的菠蘿、楊桃、桑葚、枇杷、檸檬、櫻桃、番茄、荔枝、番石榴這一類。
然后才在里面選適合自己的。比如里面的菠蘿,是水果中偏濕的,痰濕、氣虛體質就不要選。
綜上,吃不吃、吃哪種水果的問題,完整地說要分兩步看:
第一個,增加自我認識度,包括增加對家人的認識度,對自我體質、能吃多少心中有數。
第二個,是了解藥物或食物的性質,比如它是寒涼的還是溫熱的,是助濕的還是能利濕的。
最好還能了解藥店能買到、家庭最常用的一些中成藥,日常糾正體質偏差,遇到問題時也有準備。
人的身心狀態(tài)與藥物、食物是相互影響的。道理、方法上能夠融通,養(yǎng)生就變得靈活、有趣了。
水果怎么吃,對你來說就不再是問題。
家庭常備、拿來就用的
80個中成藥
長按試看視頻內容
科普中成藥, 掃除養(yǎng)生者的吃藥誤區(qū) 緣起于科普常見/常用中成藥、減少服藥誤區(qū)的意愿,我與答摩制作了這門《潘毅·用中成藥應對家庭常見病》網絡課。 什么是中成藥呢? 中成藥是歷代醫(yī)書里的有效方、經典方、經常用到的方,經過醫(yī)家的驗證,成為今天藥廠在生產、藥店在售賣的中藥方成品。 因此,中成藥可以說是2千年中醫(yī)藥的部分精華。它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使用方便。因為是成品,所以購買、服用都很方便,拿來就用,免去煎煮的麻煩。 第二,效果可靠。經得住時間和市場大數據的檢驗。 第三,家庭常用。不僅用來調理常見病癥,也用來改善體質偏差和亞健康,家人用得上。 中成藥種類繁多,我根據40年的臨床、教學經驗,精選其中較為核心、家庭常用的80種,構成《潘毅·用中成藥應對家庭常見病》這門課。 掌握它們,就能對中成藥有一個實質性把握。并且,因為中醫(yī)對于疾病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80種中成藥能應對的常見病癥遠遠不止80個。 這門課的教學,主要的目標有這樣幾個: 1.對自己和家人的體質、易得病癥心中有數,知道誰最常用哪個中成藥,學會備藥、買藥; 2.對藥店琳瑯滿目的中成藥能看明白,真正讀懂藥品說明書、醫(yī)生建議書,免受誤導; 3.邊學中成藥,邊打通中醫(yī)基礎理論、辨病辨證(四診)、中藥方劑,增長中醫(yī)功力。 也就是說,它既是一個常見病癥用藥的查詢手冊,也是一個濃縮版的中醫(yī)速成課。 本課還配有專屬訓練營,進行助教陪伴式學習、老師定期直播答疑,發(fā)放預習提示、腦圖總結等學習資料,并有多次考試測驗,遇到問題隨時提問,保證大家的學習效果。 《本草崇原》上說: 「萬物各有自然之性,凡病自有當然之理。即物以窮其性,即病以求其理,豁然貫通,則天地所生之萬物,人生所患之百病,皆曰一致矣。」 可以說,這就是中藥可以作用于人體、治愈身心疾病的原理。衷心希望這門課能幫助大家健康少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