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書友會第94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作者/崔海鎮(zhèn)
I導讀:“有故無殞,亦無殞也”一語,出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原意是指女人懷孕后患病,只要是針對病因治療,即使用峻(毒)藥治療亦不致墜胎。“故”,原因也,此處指病因;“殞”,一義指殞落,一義指死亡,此處指胎兒殞落。
淺析《傷寒雜病論》中“有故無殞”思想
1.癥胎互見,緩消當先
“有故無殞”的思想集中體現在《金匱要略》》中的《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篇中。如在《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原文第2條:“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p>
由條文可知桂枝茯苓丸原治婦人素有癥塊而致妊娠時胎動不安,漏下不止之證;由桂枝、茯苓、牡丹、芍藥、桃仁五味藥組成,其組方嚴謹,桂枝芍藥相伍可調和營衛(wèi),而桂枝伍茯苓又可以溫陽利水。血不利則為水,血瘀可致氣滯,津液的輸布障礙亦發(fā)生停滯。桃仁是為化瘀消癥之要藥,和桂枝相伍可溫通血脈,更增強其化瘀消癥之功。牡丹皮除了可增強化瘀消癥之功外,更可清久瘀所化之熱。
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方的用法極為嚴格,服法中提到:每日服兔屎大一丸,不知加至三丸。由此可見本方的用量極輕,祛瘀的力量緩和,特別適用于婦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塊者,只可緩消不可猛攻之證。對于胎氣不但無害反而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正如尤在涇《金匱要略心典》中曰:“癥,舊血所積,為宿病也。癥痼害者,宿病之氣,害其胎氣也。于法妊娠六月,其胎當動,今未三月,胎不當動而忽動者,特以癥痼害之之故。是六月動者胎之常,三月動者胎之變也。夫癥病之人,其經月當不利,經不利,則不能受胎。茲前三月經水適利,胞宮凈而胎可結矣。胎結故經斷不復下,乃末三月而衃血乃下,亦以癮痼害之之故。是血留養(yǎng)胎者其常,血下不止者其變也。要之,其癥不去,則血必不守,血不守,則胎終不安,故曰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下癥之力,頗輕且緩,蓋恐峻厲之藥,將并傷其胎氣也。這是仲景“有故無殞”思想最典型的體現。
“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xù)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婦人懷妊腹中絞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方中所用之藥雖多有妊娠禁忌之藥,但張仲景用藥講求方證對應,有是證用是藥,并不拘于后世所謂十八反十九畏之說以及妊娠禁忌之言。除此之外,在方藥的用法上也是非常嚴謹而有法度。所以才能達到“有故無殞”。
2.陽虛寒盛,附子可參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篇中第3條:“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fā)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雖然附子湯未見其方,但既以附子湯命名,方中應有附子且應為主藥,再結合所表現的癥狀:腹痛惡寒,尤其是小腹如扇,脈弦發(fā)熱可推測其惡寒并非表證而是虛寒證,是虛陽外浮的假熱,這是由于腎陽虧虛,陰寒內盛所致。正是由于陽虛陰盛,寒凝氣滯才造成“其胎愈脹,腹痛”,而同樣由于腎陽衰不能溫煦胞宮才會出現”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的癥狀,所以當以附子湯溫陽散寒,暖宮安胎。徐忠可等醫(yī)家認為這里說的附子湯可能是《傷寒論·少陰病》篇的附子湯(炮附子兩枚,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術四兩,芍藥三兩)。附子被后世醫(yī)家列為妊娠忌藥,由于附子辛熱有毒,有耗津液、損傷胎元的可能,而仲景在運用附子湯治療陽虛陰盛腹痛時是講求“有是證,用是藥”,是本《素問》“有故無殞”之意的。但應注意的是:確屬陽虛陰盛的腹痛才可用附子湯,同時要注意扶正安胎。
3.妊娠惡阻,半夏須加
《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篇第6條:“妊娠嘔吐不止,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可見其用量亦輕,用法也很有講究,以方測證,這種嘔吐多是胃虛有寒飲。而后世醫(yī)家則認為半夏礙胎為妊娠禁忌藥而不用,或拘于產前遠熱而不敢用干姜。方中干姜溫中散寒,半夏與生姜汁蠲飲降逆,和胃止嘔。四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化飲降逆之功。對于用半夏治療妊娠惡阻,歷代醫(yī)家頗有爭議,因此半夏也被列為妊娠忌藥。由于半夏的止嘔作用明顯,在臨床治療胃虛寒飲的惡阻重證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故仲景亦是本著“有故無殞”的思想,正如《醫(yī)學心悟》中所云:“有病則病當之,故毒藥無損乎胎氣?!?/p>
4.妊娠水腫,葵子不忌
又如《金匱要略》條文第8條:“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主之?!北緱l論述的是妊娠水氣病的證治,妊娠水氣為后世所謂的“妊娠水腫”,亦稱“子腫”。由于胎氣影響了膀胱的氣化而致使水濕停聚,以身腫、身重為主癥,伴灑淅惡寒,頭眩,小便不利。此病機的關鍵在于氣化受阻而小便不利,所以當務之急是使小便通利,水濕下走,從而使陽氣宣通,氣化復常,則諸證悉除。方中葵子滑利通竅,茯苓淡滲利水,兩藥合用,利水通竅,滲濕通陽,可使陽氣通而小便利。這種治法正如后世名醫(yī)葉天士所謂:“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笨有曰?,有滑胎之嫌,被后世列為妊娠慎用藥。但此處亦是取“有病則病當之”和“有故無殞”之意。不過臨床應注意,一是藥量輕,原方雖然用1斤,但每次只服方寸匙。而且不可久服,所以方后注云:“小便利則愈”,不可久服。
從“有故無殞”的內涵上看,似乎這種學術思想只是適用于婦科妊娠疾病,但我們如果進一步擴展它的外涵,就會發(fā)現其實這種思想理論是適于各科中各種疾病的,仲景在《傷寒論·陽明病》篇、《傷寒論·少陰病》篇等章節(jié)中處處都閃爍著這種智慧的光芒。后世醫(yī)家所謂的“以毒攻毒”的治法就是源于此,和“有故無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以毒攻毒”的第一個“毒”字是指作用劇烈或副作用較大的藥物,也可指較為猛烈或可能產生相反作用的具體的排毒、祛邪的方法。第二個“毒”字是指病情較為兇險、嚴重、發(fā)病急等急癥或重癥。仲景在運用“有故無殞”思想在治病的時候是注重病人體質因素,講求辨證用藥,本著有是證用是藥的原則,用藥精準用法明確各具法度,故而才能做到“有故無殞”。值得我們當代學醫(yī)者深思效法!【中醫(y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編校發(fā)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