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之最 | 金銀花
先“銀”后“金”,花老色黃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風(fēng)熱、瘟病初起、瘡瘍疔毒、紅腫熱痛、便膿血”
芳香化濕之最 | 藿香
據(jù)說藿香是藥中的包青天,
因為藿香“正氣”
性味辛、微溫,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芒香化濕、解暑發(fā)表、和中止嘔等功效。性溫而燥熱,既可化在里之濕濁,又可解在表之暑濕,用于暑濕癥及濕溫癥初起,為暑令常用之品
重鎮(zhèn)安神之最 | 朱砂
“誅殺”萬邪,小鬼退散!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朱砂主治身體五臟百病,養(yǎng)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鬼魅、避惡鬼。
利水滲濕之最 | 茯苓
有人傳說它是松樹的精髓,
但它其實只是個“抱松樹大腿”的
《本草綱目》: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芳香開竅之最 | 麝香
強心劑、興奮劑,這可是速效藥
《本草綱目》:“通諸竅,開經(jīng)絡(luò),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fēng)、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癥瘕。”“蓋麝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jīng)絡(luò)之壅遏,若諸風(fēng)、諸氣、諸血、諸痛,驚癇、癥瘕諸病,經(jīng)絡(luò)壅閉,孔竅不利者,安得不用為引導(dǎo)以開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過耳”。
清熱之最 | 石膏
天然石膏晶體,長得和石膏像可不太像
《本草衍義補遺》:“石膏,本陽明經(jīng)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少陽,而可為三經(jīng)之主者。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span>
瀉火之最 | 黃連
也被認(rèn)為是味苦之最……
《本草分經(jīng)》:大苦大寒。入心瀉火,鎮(zhèn)肝涼血,燥濕開郁,能消心竅惡血,亦瀉脾火。酒炒治上焦火,姜汁炒治中焦火,水炒治下焦火。
降氣之最 | 沉香
不知道算不算“最雅”也“最貴”的藥……之一
生津之最 | 石斛
漂亮的蘭花,養(yǎng)著看看也不錯
溫痰之最 | 半夏
半夏……就是半夏,
于農(nóng)歷五月(夏季的一半)采收
平肝之最 | 羚羊角
賽加羚羊已經(jīng)是珍惜保護(hù)動物了
辛涼之最 | 薄荷
有辛辣、有辛涼,
又熱又涼的辛到底是個什么味道?
止痛之最 | 元胡
本名“玄胡索”,宋代避真宗諱,改“延胡索”,明始稱“元胡索”,簡稱元胡
止血之最 | 三七
傳原名“山漆”,
時珍曰:如漆黏物能合金瘡。
補陽之最 | 鹿茸
這是指尚未骨化,“毛還未褪”的角
補陰之最 | 女貞子
“此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
攻下之最 | 大黃
個大色黃故得名,可惜“黃”字遭商人們嫌棄,舊藥商常將其寫作“片吉”
涼血之最 | 犀角
犀角杯長有而犀牛不長有。
現(xiàn)代嘗以水牛角替代
理氣之最 | 枳實
生于淮南淮北都是枳……
舒肝之最 | 郁金
能治“氣郁證”,色如金(姜黃側(cè)根莖),故名。不是郁金香。
活血之最 | 丹參
藥中稱“參”者,多有補益作用。
補氣之最 | 人參
大補元氣,LOGO級中藥
補血之最 | 當(dāng)歸
“服之能使氣血各有所歸”
補脾之最 | 山藥
原名“署預(yù)”,先避唐代宗李豫諱,改名“署藥”;后避宋英宗趙曙諱,改名“山藥”;可憐的孩紙……
消食之最 | 神曲
發(fā)酵而成的曲劑,
聽“小蘋果”是木有效的……
清痰之最 | 貝母
川貝燉雪梨,好吃又潤肺
退黃之最 | 茵陳
茵陳酒,主治清熱燥濕,舒筋活絡(luò)
祛風(fēng)之最 | 獨活
“一莖直上,不為風(fēng)搖。故曰獨活”
安神之最 | 棗仁
酸棗仁。野酸棗,滴溜溜圓……
溫里之最 | 附子
附生在主根(川烏)之側(cè),大熱,有毒
發(fā)汗之最 | 麻黃
味麻,色黃。初采為綠色,后慢慢變黃
驅(qū)蟲之最 | 使君子
傳潘州郭使君療小兒多獨用此物
止咳之最 | 杏仁
藥用的是苦杏仁。苦,溫,有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