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盆景,作為盆景藝術中的瑰寶,以其四季常綠、堅韌挺拔、不畏嚴寒、精神永駐的品格,以及其長壽和古老的寓意,贏得了盆景愛好者的廣泛贊譽。
在眾多的松樹種類中,紅松、油松、雪松、羅漢松、樟子松、高山松、白皮松、馬尾松、華山松、五針松、金錢松等,都是我國傳統(tǒng)盆景藝術中的珍品。過去,我們曾探討過羅漢松、黑松等品種的鑒賞與養(yǎng)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山松,又稱馬尾松。
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別名山松、青松、樅松,屬于松科,松屬的喬木,最高可達45米,直徑可達1.5米;樹皮紅褐色,枝條水平展開或斜展,樹冠呈寬塔形或傘形,每年生長一輪(廣東為兩輪);
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針葉兩針一束,極少有三針一束,長12-30厘米,寬約1毫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葉鞘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聚生于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種子長卵圓形,4-5月開花,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山松,作為我國常見的樹種,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區(qū)域,尤其是長江中下游以及西南省份。山松樹體高大雄健,姿態(tài)古樸,枝條虬曲蒼勁,四季青翠,非常適合用于園林造景,是我國著名的景觀樹種。
然而,由于山松生長緩慢,造型困難,制作養(yǎng)護難度大,且針葉較長,因此在盆景制作中相對較少使用。但是,只要了解其生態(tài)習性,善于制作養(yǎng)護,因材造型,山松盆景的觀賞價值仍然非常高。
近年來,許多盆景愛好者采用山松制作盆景,佳作頻出,屢獲獎項,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關于山松盆景的制作養(yǎng)護經驗。
一、山松盆景素材的來源 山松盆景的素材主要來源于山采和幼苗培育,兩者各有利弊。由于我國山松分布廣泛,尤其是南方地區(qū),資源豐富,因此可以選擇的素材較多,容易挑選出適合制作盆景的山松素材,很多人因此選擇山采方式。
然而,山采方式成活率較低,耗時較長,如果對山松的習性不了解,很多優(yōu)質素材都被浪費,既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又可惜了好的材料,因此筆者建議,山采方式應謹慎使用。
另一種方式是從幼苗開始培育,這種方式在日本盆景界被廣泛采用,他們經常一代一代地培育,使盆景作品造型優(yōu)美,獨具匠心。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二、山松下山樁的采掘
山采季節(jié) 山松的采掘最佳季節(jié)一般在冬春兩季。此時,松樹處于休眠狀態(tài),樹液流動緩慢,采掘樁材對山松的損傷最小。而且,冬春季節(jié),挖樁栽培后,隨著春季溫度的升高,有利于生根發(fā)芽,成活率較高。
避免在深秋或者春末采掘。春末采樁,一是雨水較多,病害易泛濫,剛長出的芽眼容易受到高溫夏天的影響,容易縮芽,成活率較低;深秋采挖,遇到冬天低溫,不易發(fā)芽,漫長的冬季容易失水,很難越冬。
選擇山松樁材 在野外采挖山松時,應避免選擇古老的山松。原因是古老的山松生長緩慢,造型困難,移栽后成活率低。建議選擇樹齡較年輕,造型優(yōu)美,比如莖干直徑不超過10公分的山松,活性強,生命力旺盛,成活率高,制作盆景時間適中,過渡自然,觀賞價值也高。
采掘和選樁 山松下山樁的采掘和選樁,應保持原土球完整,避免松動,以提高成活率。采挖時,先斷主根,然后保留根球,用控根器圍擋,進行回填,等到半年或一年后再第二次挖掘,這時根系生長完善,直接上盆,成活率非常高。
對于外地盆景愛好者,在購買下山樁時,要注意選擇帶原土球的山松,護心土未松動。如果沒有護心土和原土球,即使價格再低也不建議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