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今詩人間的唱和與友情
文|余一
《昔時賢文》上有句:酒逢知己醉,詩向會人吟。喝酒要找知己同飲,則千杯少;而詩歌呢?一定要向懂自己的人吟誦。
首先,來看看“會”字,本義積聚禾谷的意思,引申為聚合、會合。1、會,心會;心領神會,心心相通;2、會,理解;即懂我者,知我者;3、會,擅長者,會人,即能人,這里指能詩擅詩的人。
人這一輩子,都在追尋自己的另一半(希臘神話),愛人、親人,還有朋友、知己。所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濱遜漂流記》,即便是流浪到荒島上生活了許多年,也需要一個叫禮拜五的朋友。人與人的交往:古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季子掛劍、竹林七賢、將相和等,將友誼友情的傳奇,演繹得十分動人。
詩人,是感情豐富的,對于友情自然格外重視,在詩人交往的過程中寫詩互贈也就成了一項雅事,而在今天,人與人認識的機率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知己的概率是2億分之一。古代的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那時的生活是慢狀態(tài),所以機會也差不多。
談談文人間的酬唱及文人軼事,并以此來關(guān)注當今社會中,我們的唱和詩寫作、以及古今詩友間的交往變遷。
一、 酬和詩的特點及用韻(酬唱詩、唱和詩、贈答詩的合稱)
積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墻隔笑言時。----鄭谷《酬右肖補闕張茂樞》
何宋清名動粉闈,不才今日偶陳詩。
考功豈敢聞題品,水部猶須系挈維。
積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墻隔笑言時。
紫垣名士推揚切,為話心孤倍感知。
1、一般為通過答詩的形式,對酬和對象在詩中提到的話題進行相應的關(guān)切,或寄托勸勉、鼓勵之情,或僅是朋友間情趣的表達。贈答詩,舊體詩的一種,又叫獻酬,寫詩回答別人。
它和唱和詩有相似之處,前者是甲贈乙答,后者是甲唱乙和。宋人洪邁說:“古人酬和詩,必答其來意?!?/span>
例如:近試上張籍水部/近試上張水部/閨意獻張水部
作者:朱慶馀(唐)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張籍《酬朱慶馀》中,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于朱的贈詩用喻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馀比做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贊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2、酬唱詩的特色:按照別人的詩中用韻作詩,不用其原字,叫“依韻”。用其原字(韻腳),但不按原次序叫“用韻”。用其原韻原字,先后次序都不變的叫“步韻”(步原韻)或“次韻”。用以上形式作詩,統(tǒng)稱為“和詩”,又叫“和韻”。如果依原韻(可以是別人的,也可以是自作自和)作兩首以上的“步韻”,稱作“疊韻”。
據(jù)《唱和詩研究》:
在中唐以前唱和詩多數(shù)“和意不和韻”?,F(xiàn)存唐以前全部唱和詩約計500余首(其中“和”詩400余首,可知的原唱詩130余首),古詩唱和有“和意”的特點,那就要求詩人必須從原唱詩著眼,從原唱作者那面去探求答案,而不能孤立地在字面上穿鑿引申,更不能拋開詩題中出現(xiàn)的原唱作者及其詩題,一味在“和”詩作者這面作文章。為此,著者由“和”詩追尋原唱及其作者,采取唱和對比、史詩互證的方法,得出了堅實可靠的結(jié)論。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陰鏗:和侯司空登樓望鄉(xiāng)詩
懷土臨霞觀,思歸想石門。
瞻云望鳥道,對柳憶家園。
寒田獲里靜,野日燒中昏。
信美今何益,傷心自有源。
再如:
江陵一柱觀,潯陽千里潮。
風煙望似接,川路恨成遙。
落花輕未下,飛絲斷易飄。
藤長還依格,荷生不避橋。
陽臺可憶處,唯有暮將朝。
3、中唐以后,尤其是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將酬唱詩發(fā)展到和韻,贈答、酬唱詩得到完善。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唐代: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作者:劉禹錫(唐)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huán)境中自己的感情,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guān)系?!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
二、談談和詩與古代詩人的友誼與情感交流
1、因仰慕某個人物,寫了大量和詩,在詩文中與古人進行對話、進行精神上的交流【神交古人】,至今也保留了和古人的傳統(tǒng)。這里談一下“和陶詩”:
陶淵明,晉代杰出的田園詩人,也是隱逸詩的代表。歷史上,從蘇東坡和陶詩109首開始,歷代都有詩人對陶的作品進行唱和,甚至影響到東亞的韓國、日本。
韓國的金時習創(chuàng)作“和陶詩”53首,可見陶的知音遍天下?!昂吞赵姟卑磧?nèi)容可分為和陶田園詩、和陶說理詩、和陶飲酒詩、和陶詠懷詩以及和陶交遊詩等五個方面。
東坡: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東坡喜愛陶詩到了,只有心情郁悶、或生病的時候,才讀,且一次只讀一首,可見珍惜程度與癡迷的勁頭)從貶謫黃州開始,一直寫了50年,和陶詩可以說,是東坡以淵明為師,對其人格與精神的膜拜,才有這109首的和陶詩作;將擬古與和韻兩種形式合而為一,追和古人詩之韻,蘇軾從陶詩中求得精神慰藉,并發(fā)展為旺盛勃郁的創(chuàng)作力,根基于現(xiàn)實生活,傾吐自己遭貶南荒時的肺腑之言,唱出去國落寞的憂愁之聲,抒寫個人澄明隨適之心,東坡突圍的是他自己,從惠州到儋州,蘇軾的生活越來越苦,心態(tài)調(diào)節(jié)過程卻越來越快,在這種人生悲喜的反復交替中,其超然曠達的心態(tài)日趨成熟。
2、因贈一首詩,而使一個默默無聞不見經(jīng)傳的人,成為千秋傳唱的名作。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由歷史上的李杜,談詩人間的相互仰慕情懷,以后各代都有李杜并稱的現(xiàn)象;
東漢大李杜:李固、杜喬;小李杜:李膺、杜密【都是忠貞不阿的大臣,友誼也很深厚】
唐代的大小李杜: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李白真正懷思杜甫的詩作只有2首,但杜甫有20來篇寫李白的。
4、元白唱和情誼深,相互慰藉耀星辰[元稹與白居易]
對于唐詩,抒寫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詩篇中,唯有大詩人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詩數(shù)量最多,且多是元稹思念好友白居易的肺腑之作。品讀元稹這些凝結(jié)血淚深情的詩作,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宦海沉浮、世路兇險,友情的高貴和偉大,生命的堅強和圣潔。
元和十二年,白居易貶謫江州,寫了一首詩,臨風懷想,敘夢生情,詩歌有四句: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此作一、二兩句寫晨起的見聞感受,可見詩人平日的相思難熬。三、四兩句憶夢中情景,詩人不直說自己苦思成夢,卻反以元稹為念,問他何事憶我,致使我昨夜夢君,雙面落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元稹處境的無限關(guān)心,也寫盡了兩人心心相印,靈犀相通的深情厚誼。
元稹收到白居易寄來的詩后,當即賦詩一首《酬樂天頻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元稹還有一首詩《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也是重病當中驚聞朋友被貶官降職的即興之作。寫得暗淡凄涼,慘不忍讀: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元稹另有一首詩《得樂天書》從家人的反映、猜想入手,抒寫自己和白居易非同尋常的友誼。詩歌是這樣寫的:
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
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
5、日本晁衡與唐代大詩人的交往與唱和【跨越國界的唱和與友誼】:
王維、李白、包佶等都曾寫詩題贈過一個叫晁衡的日本友人,其中李白與他交誼深厚,“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風塵”,這件裘衣就是晁衡送的,唐天寶十年(751年),晁衡在長安遇見了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就急欲隨藤原回國探親。他的要求得到了玄宗的準許。他寫了《銜命還國作》一詩:
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
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
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
蓬萊鄉(xiāng)路遠,若木故園林。
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
平生一寶劍,留贈結(jié)交人。
晁衡臨行時,長安的友人紛紛為他送行。玄宗、王維、包佶等人還作詩贈別。王維寫了《送秘書晁監(jiān)還日本國》的詩相贈,詩曰: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xiāng)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詩人包佶的一首送別詩《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東歸》:
上才生下國,東海是西鄰。
九譯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仁。
錦帆乘風轉(zhuǎn),金裝照地新。
孤城開蜃閣,曉日上朱輪。
早識來朝歲,涂山玉帛均。
阿倍仲麻呂(晁衡)的《望月望鄉(xiāng)》詩曰:
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李白寫了一首《哭晁衡》的詩,詩云: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悟。
6、伴侶間(含兄弟間)的唱和:
?元代吳仁叔給妻子韓氏寫信,疏忽中只寄了一張白紙。聰明多情的韓氏別具慧心,給丈夫回寄以下的詩:
碧紗窗下拆簡封,一紙從頭徹尾空。
料想仙郎無別意,憶人常在不言中。
不說丈夫粗心,反贊夫君無言之情深,構(gòu)思何等巧妙。深受感動的吳仁叔,對妻子韓氏大加贊美:
一幅空箋聊達意,佳人端得能巧言。
賢妻若也投科試,應作人間女狀元。
?清代四川詩人張問陶夫婦,恩愛情深:《七夕憶內(nèi)》
人間風露遙相憶,天上星河共此情。
他家兒女無離恨,隔院微聞笑語聲。
張問陶妻林佩環(huán)《贈外》:
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
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
【余一點評】才子遇佳人,人世難得。人海里,其機率是幾百億分之一,佩環(huán)眼里的夫君是個筆底生煙霞的文士,若兩人去酒店,愿以金釵為夫君付酒錢,同甘共苦、其情溢于言表;神仙眷侶、才子婦是要付出犧牲的,但精神相許,愿為夫君“消得人憔悴”,清寒清貧得像梅花一樣,更見其婦的高潔與高貴。
?蘇軾與蘇轍間的唱和:詩詞均有,東坡與子由可以說是世間最好的兄弟,也是精神上相通的親人。手足情深,唱和時間貫穿他們的一生,從寫景詠物、風俗民情、和陶題詩、思念抒懷,都有兄弟間的唱和,詩作共達748首之多。比如:次韻子瞻好頭赤宋·蘇轍
沿邊壯士生食肉,小來騎馬不騎竹。
翩然赤手挑青絲,捷下巔崖試深谷。
牽入故關(guān)榆葉赤,未慣中原暖風日。
黃金絡頭依圉人,俯聽北風懷所歷。
東坡原詩:
山西戰(zhàn)馬饑無肉,夜嚼長稭如嚼竹。
蹄間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豈如廄馬好頭赤,立仗歸來臥斜日。
莫教優(yōu)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銅歷。
【有注者評說,這首次韻據(jù)說弟弟勝過乃兄】
?周作人五十壽辰作“自壽詩”二首,眾大師和詩助興,卻引發(fā)大論戰(zhàn),成了時間跨度很大、參與人數(shù)眾多,還有路線與政治立場的迥異:其《自壽》詩二首曰:
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架裝。
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
老去無端玩骨董,閑來隨分種胡麻。
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吃苦茶。
其二:
半是儒家半釋家,光頭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美低頭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談狐說鬼尋常事,只欠工夫吃講茶。
這兩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在1934年,正是“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最嚴酷的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周作人迎來了他的五十壽辰,我們一讀他作的這兩首自壽詩便可看出兩詩所詠“出家”與“在家”,寫的是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境。當時許多名人、雅士參與唱和,成為一個十分熱鬧的文壇一景,周作人“五十自壽詩”的唱和風波前后綿延長達十幾年,它并非只是文壇上詩之唱和的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當時文壇上左翼文人和右翼文人的立場之爭、生存之斗、思想之爭、路線之斗。
三、當代人酬唱詩的特色
1、當代人由于信息傳遞快,如今的友情表達來的直接、坦然,不像古人的贈別詩寫的凄凄慘慘戚戚,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灞陵傷別的愁情已經(jīng)沒有了,但在現(xiàn)代微信、QQ、抖音等交流工具下,大范圍、遠距離的酬唱、贈答、唱和,更為方便;
利用微信群組織出題:同題、同體(經(jīng)常是命題一個詞牌、或一種格律,律絕)、同韻寫詩;
其次,就是詩友間通過盛會、記游,參觀某個特定的場所,然后,大家集中以此為題,唱和一番。
2、超越地域與時空的同題詩、同和一首詩的現(xiàn)象增多,也只有在今天的時代方能實現(xiàn);
今年疫情期間,我們《上海灘詩葉》,300來人同和黃漢江社長的一首七律,有同韻的、也有依韻的、或者同一題材,都寫2020新冠疫情的,這也有幾百人同和一首詩的“世界之最的感覺”。
3、自媒體唱和。還記得幾年前,用一句韋應物的“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引起舉國上下、各色人等萬人進行唱和,然后許多微刊進行編輯,也有進行調(diào)侃、自娛,成為微信自媒體當年最熱門的唱和。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韋應物原作】
和詩選四首:【點贊數(shù)排名第一】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
以江海為經(jīng)絡,將一個人的倉惶和苦悶傳遞到全天下,引起了最廣泛的共鳴,同時也將這種撫慰擴大到一代人。胸懷之大,為萬人續(xù)作開啟了一個遼闊的想象空間。
【第二】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醉里經(jīng)年少,乍醒華發(fā)生。
滄浪星野闊,月涌浮騷聲。我恨鴻翼輕,難渡天下人。
【第三】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腳踏星漢履,漫步上昆侖。
望眼不見仙,低眉嘆伊人。卻見春枝里,斜倚桃花君。
【第四】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行觴邀故人,數(shù)斟半已酣。
日暮惹人怨,仰脖消一半。醉里憂已去,笑中愁復來。但覺不足飲,撲地歡伯殘。
4、詩可以群,就是說,詩有交際的功能?,F(xiàn)代人寫詩,有個接受度與詩以類聚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各類群,三觀同則合流,詩詞唱和與新詩唱和,也是如此;詩派林立、各自玩出花樣,高手在民間,我們不同的“詩歌群落”現(xiàn)象(圈子里的詩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成為當今詩藝潮流的最大特色?!竟朋w、曲牌、詞牌、新詩、微詩、歌詞、什么手槍體、回文詩、奇趣詩、垃圾派、野獸派、梨花體、下半身體……】,我想,只要大家用心唱作、同題同體、題圖作詩、友情唱和、旅游唱和、會務唱游、活動喜賦,均是當代人自媒體玩得轉(zhuǎn)的高雅活動。
5、時事為詩、時令為詩、佳節(jié)同唱的現(xiàn)象很明顯。
也就是說,當我們國家、世界各地發(fā)生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成為詩人大舉進行同題材唱和的主題,比如,汶川地震、九一一事件、中國嫦娥一號發(fā)射、面對小泉的抗日詩選;佳節(jié)、節(jié)氣、國慶、慶典之類;關(guān)注民生、關(guān)注社會、大部分詩人謳歌的多、正義的發(fā)聲,這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詩人熱衷的,當然,不為君王唱贊歌、不為偉光正而歡呼的詩人也有,從正義出發(fā)、挖掘靈魂、寫出社會的陰暗面,做一個有良知、有擔當?shù)脑娙恕?/span>
6、小眾的風花雪月、情侶間的唱和,個別獨特詩體的運用,也是當前詩歌酬唱的一種存在方式,有人寫詩,不是為了讓世人知道,也不為了發(fā)表,寫得很有個人情調(diào),純?yōu)榱擞浭鲎约旱男撵`軌跡。
四、小結(jié):
唱和詩、酬唱詩、唱答詩,都是古今詩人間一個喜聞樂見、有傳統(tǒng)與傳承的詩體方式。從三國時期發(fā)端,到陶淵明與戴主簿、劉程之、慧遠等唱和,到中唐的元白、韓柳兩大唱和主體團隊,晚唐的李商隱杜牧、皮日休陸龜蒙等,宋代的蘇門學士隊伍唱和,西昆體楊億為首的17人編輯《酬唱集》至民國時期,共有169種唱和詩集,已經(jīng)蔚為壯觀。從古代到今天的微信群詩友唱和,可以說,我們發(fā)揚了“詩詞興群”的功能,對比古代慢生活下與封建時代政治氛圍的影響,只有在相似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下,士大夫、文人墨客、詩人間,留下了值得回味、補充研究他們?nèi)粘I钆c宦海沉浮的資料,友誼深沉、交往密切、真摯感人,可以與其他題材的詩篇相媲美、相佐證;相應的,由于現(xiàn)代快節(jié)奏、信息方便、快捷及時,也產(chǎn)生了許多新鮮事物,新形式的詩歌,但傳承流緒的情愫是不變的,現(xiàn)在的閨蜜、華人圈各地的詩友,形形色色的微信詩群、詩體、詩觀,將我們的詩歌天地裝扮的更加豐富,詩友間的唱和、出詩集、編發(fā)微刊、上各自的詩詞網(wǎng)絡平臺,將中華民族的詩歌文化推向另一個高潮。
時代在逐浪前行,詩詞也在傳統(tǒng)與嬗變中得到全新的發(fā)展,祝我們的詩友用手中的筆,勾勒一個全新燦爛的詩歌世界。
==============================================
作者·簡介:
余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