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1991;(5):16
摘要:乳癖靈根據(jù)顧氏祖?zhèn)黩灧郊邦櫜A教授臨床經驗而制方。臨床辨證分肝郁氣滯、沖任失調及痰瘀凝結等三型,分別治療。肝郁氣滯型:多見于青年婦女。乳房腫塊疼痛隨月經周期而改變,以行經前疼痛最為明顯。本型病程較短,??砂橐娗榫w郁悶或心煩易怒,疼痛常涉及胸脅肩背。治擬疏肝理氣,處方乳癖靈Ⅰ號(主藥:柴胡,當歸,白芍,香附,青皮,茯苓等)。
沖任失調型:多見于中年婦女。乳房疼痛較輕,以乳房腫塊為主。伴見經期紊亂、月經量少,腰酸乏力、精神倦怠、心煩易怒等癥。治擬補益肝腎,調攝沖任。處方乳癖靈Ⅱ號(主藥:柴胡、白芍、熟地、當歸、仙茅、仙靈脾、鹿角等)。
痰瘀凝結型:多見于未婚青年。乳房出現(xiàn)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按之堅實、推之活動的腫塊,無明顯疼痛。常有月經愆期或痛經史。治擬活血祛瘀,化痰軟堅。處方乳癖靈Ⅲ號(主藥:柴胡、當歸、桃仁、三棱、莪術、海藻、牡蠣等)。本組213例經治療,臨床治愈59例,顯效69例,有效55例,無效30例,總有效率為86%。
體會
1.乳癖靈分Ⅰ號方(肝郁氣滯型)、Ⅱ號方(沖任失調型)、Ⅲ號方(痰瘀凝結型)。三種型號的分型論治,體現(xiàn)了中醫(yī)的辨證分型和辨證論治,即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乳癖的病機為肝郁氣滯,沖任失調,痰瘀凝結。乳癖的發(fā)生與肝、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因此本品的各型方藥是和病機完全吻合。
2.現(xiàn)代醫(yī)學對乳腺病患者內分泌檢測發(fā)病者雌激素相對值升高,孕激素下降。本品方藥中鹿角、仙茅、仙靈脾等均為溫補腎陽,調攝沖任的藥物?,F(xiàn)代藥理研究溫陽藥能提高卵泡期的雌激素分泌,能調節(jié)和糾正雌二醇的孕酮比值的失調,從而對乳腺增生癥的康復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同時本品中含有舒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方藥?,F(xiàn)代實驗研究舒肝理氣、活血化瘀藥物,能改善全身與局部充血水腫,抑制組織內單胺氧化酶的活力,抑制膠原纖維的合成。因此對乳腺增生癥腫塊具有消腫止痛作用。本品中的軟堅化痰藥中含有大量碘,現(xiàn)代藥理研究含碘藥物有助于刺激促黃體生成素的分泌,改善黃體功能,從而調整了雌激素和孕酮的比值而使乳腺增生癥得到減輕,直至治愈。
3.乳腺增生癥在臨床上很易和乳癌相混淆,兩者相互發(fā)生誤診,文獻報道可達41.4%,因此本組在治療前進行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同時在治療中仍密切觀察,特別對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病例更引起重視。本協(xié)作組之一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治療組中有2例中止保守治療手術切除,經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北站醫(yī)院有1例用藥4個月效果不顯著,也采用手術治療,病理證實為乳腺癌。因此對乳腺增生癥的藥物治療中,必須高度警惕,防止乳腺癌的漏診。
4.本組213例發(fā)病年齡統(tǒng)計,其中30~40歲組有136例,占63.8%,因此中年婦女是本病的高發(fā)年齡,必須特別重視。從發(fā)病部位統(tǒng)計,腫塊位于外上象限者達71.5%,外上象限是本病的好發(fā)部位,應著重仔細檢查。
5.本治療組213例的臨床觀察,乳癖靈藥物在使用中未發(fā)現(xiàn)毒、副作用,僅少數(shù)病例在服藥期間出現(xiàn)胃部不適及嗜睡等反應,但停藥后上述反應即消失。
本治療組中也有部分病者停藥后癥狀出現(xiàn)反復,因此遠期療效尚需進一步隨訪觀察。
《實用中醫(yī)乳房病學》
出處: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年6月
《乳病百科》
出處: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3年10月
《外科醫(yī)話趣錄》
出處: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7年4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