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國古代政治學方面的名著,是戰(zhàn)國時代韓國公子韓非憤世嫉俗之作。韓非子身處古代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歷史巨變時期,是戰(zhàn)國末期崛起的法家學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他以其審視的目光、冷峻的思考、理性的分析,為當時的社會及其最高統(tǒng)治者獻上了一份精湛周密而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略,其中的管理思想集中展示了這位先哲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睿智與深刻。
自利的人性論假說
人既是管理的主體,也是管理的客體。對人的本質、行為規(guī)律的判斷無疑會決定著管理的方法和內容。在此,韓非子摒棄了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惡的爭論,而是另辟蹊徑提出了人是自利的這一基本人性論假說。對此,他舉例說:“故王良愛馬,越王勾踐愛人,為戰(zhàn)與馳。醫(y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非骨肉之親也,利所加也。故輿人成輿,則欲人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死也。”(《韓非子·備內》,以后的僅注篇名)也即,王良愛他的馬,勾踐愛他的民眾,并不是因為他們有仁義之心,只是因為“利”而已,馬能供王良驅使,民眾能為勾踐打仗。而醫(yī)生為病人吮傷口膿血,也不是因其高尚或與病人很親,只是因為有利在其中。做轎子的人希望人富貴,做棺的人希望人死,也不是因為他們或仁或賊,只是受各自的利益驅使罷了。由此可見,在韓非子那里,自利是人最普遍、最本質的特征。
應該說韓非子關于人是自利的假說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是基本符合人的本質特征的。正是在此基礎上,韓非子提出了通過“賞罰二柄”使人們趨利避害,實現(xiàn)管理目標的管理思想,主張應通過“法”、“利”而不是“仁”、“義”、“禮”等來管理民眾。與此類似,西方主流文化的人性假說也是以“人是自利的”為主的。由此形成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和權利制衡意識。到近代的亞當·斯密,其“經濟人”假設更是以人是自利性的為核心,并在此基礎上論證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制度和市場機制有效性。由此可見,《韓非子》的人性論假設與西方文化及其管理思想是具有很強共通性的。
一、 “治吏不治民”的管理對象界定
基于為君主進言獻策這一特定政治目的,《韓非子》所論述的管理對象是各級政府官員及君主的親屬、侍者,而不是普通民眾。他論述道:“搖木者一一攝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葉遍搖矣。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若一一攝萬目而后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是以圣人不親細民,明主不躬小事”(《外儲說右下》)也即,搖樹的人如果一一去掀動每一片樹葉,那么即使累的筋疲力盡,也無法使樹葉全部抖動;而如果左右搖動樹干,那么,樹上所有的葉子都會一起晃動。同樣道理,善于張網捕魚的人,只要拉住漁網的綱繩,魚兒就能盡收網中;而如果一個個地撥弄網眼,不僅勞苦不堪,還將一無所獲。在此,官吏就如同民眾的“本”和“綱”。韓非的這一比喻不僅貼切、生動,而且寓意深刻。的確,為數(shù)眾多的民眾恰似“葉”、“目”,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當然難以一一對其進行管理控制。而如果抓住官吏這一管理民眾的“本”、“綱”,就能夠取得“撼木攝葉”、“綱舉目張”的控制成效。為此,韓非得出結論:“故明主治吏不治民。”他強調,只要最高統(tǒng)治者能夠選準、用好各級官吏,就可以借助他們而管理控制好眾多的平民百姓,形成臣下恪盡職守,百姓安分守己的局面。如此,君主便能安坐于朝廷之上,悠閑自得于閑暇之中,即使清凈無為,也能把國家治理好。
韓非子的這一管理對象界定對現(xiàn)代管理而言也是具有重要啟示和參考價值的。20世紀,管理學家們稱之為管理的世紀。世紀之初,經泰羅、法約爾等早期管理學家的努力,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得以萌芽、誕生,并進入到科學管理時代;霍桑實驗之后,行為學派在管理學中大行其道,使傳統(tǒng)的科學管理理論出現(xiàn)了革命性變革;進入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后,隨著各種新的管理學理論不斷提出,管理學進入了叢林時代??v觀20世紀管理學理論的發(fā)展,可謂蓬蓬勃勃、枝繁葉茂。但當人類進入21世紀之后,學者們卻驀然發(fā)現(xiàn),整個20世紀人類在管理學研究對象界定方面出現(xiàn)了重大缺失,即只看到了對工人和普遍民眾的管理,而將越來越多的管理者置于了管理的視野之外。于是不少學者提出,21世紀就是“管理管理者”的世紀。相比之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國戰(zhàn)國時期,韓非子就已在實質上提出了管理管理者的思想,并就此提出了大量管理之術。這些思想、技巧對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管理管理者”的世紀難題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參考價值。
二、 “法、術、勢”的管理控制思想
“法”、“術”、“勢”是韓非子著作中三個最重要的概念,它們有機結合構成了韓非子治國理論和管理思想的核心。
所謂法,就是以法治國,不以君主的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以法為本”,做到“矯上之失”、“一民之軌”、“法不阿貴”、“令行禁止”,它與“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儒家思想相比,無疑是歷史的重大進步。韓非子在其《心度》一篇中指出“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從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與之刑,非所以惡民,愛之本也。刑勝而民靜,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也。……。故法者,王之首也;刑者,愛之首也。”在此,韓非子特別指出,制定、實施刑、法,不是因為憎恨老百姓,而是愛老百姓表現(xiàn)。因為唯如此,才可以使民靜,并防奸于未然。
在《有度》一篇中,韓非子更是對法的地位、作用、原則進行了全面闡釋。首先,韓非子對法的地位進行了論述。如:“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有度》)又如:“故當今之時,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則民安而國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則兵強而敵弱。故審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則主不可欺以詐偽;審得失有權衡之稱者,以聽遠事,則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輕重。”(《有度》)在韓非子看來,奉法強幾乎成了國強的充要條件。
所謂術,是指君主馭臣之術。在韓非子看來,術和法一樣重要,二者缺一不可。“‘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zhí)也。法者,憲令著于官俯,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君無術則弊于上,臣無法則亂于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定法》)在該篇中,韓非子還分析了申不害佐韓和公孫鞅治秦不能獲得完全成功的原因,申不害是“雖用術于上,法不勤飾于官之患也。”公孫鞅則是“法雖勤飾于官,主無術于上之患也。”(《定法》)可見,君主治國,術和法是不可分離的。關于術的特點,韓非子概括了其最大特點就是隱蔽性,即所謂“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
從管理的層面看,術也就是管理的技巧。因此,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和管理環(huán)境,所需要的管理技巧(術)也是不一樣的。
關于如何保住權勢、如何利用權勢來治理國家,韓非子認為最根本的就是兩條:賞和罰。韓非子論述道:“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人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則未嘗有也。”(《二柄》)可見,在韓非子看來,賞、罰是體現(xiàn)權勢的兩個最重要工具,君主無論如何不能讓這兩個工具旁落他人,否則,君主的勢位難保,甚至性命堪憂。在運用權勢方面,韓非子一貫強調要賞厚罰重。“故明主之治國也,眾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六反》)“圣人權其輕重,求其大利,故用法之相忍,而棄仁人之相憐也。學者之言皆曰‘輕刑’,此亂亡之術也。凡賞罰之必者,勸禁也。賞厚則所欲之得也疾,罰重則所惡之禁也急……。不僅如此,在韓非子著作中,“法”、“術”、“勢”是三個密不可分的概念,只有將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xiàn)君主的霸業(yè)。借用現(xiàn)代管理學語言,韓非子實質上提出了管理中應將制度、權威、技巧三者有機結合的重大命題,在人類管理思想的發(fā)展演變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 “循名責實”的目標管理思想
在韓非子著作中,與管理密切相關的還有他對目標的重視、強調。“循名責實”、“審合刑名”、“名存實亡”等都體現(xiàn)了韓非子的目標管理思想。
對設立目標的重要性,韓非子在其《外儲說左上》一篇中給予了生動說明:“夫新砥礪殺矢,彀弩而射,雖冥而妄發(fā),其端未嘗不中秋毫也,然而莫能復其處,不可謂善射,無常儀的也。
結合實際的國家治理,韓非子也同樣強調預先設立目標對以后進行管理控制的極端重要性。他論述道:“人主將欲禁奸,則審合刑名;刑名者,言與事也,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則罰,非罰小功也,罰功不當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變罰,非不說于大功也,以為不當名之害,甚于有大功,故罰。”(《二柄》)可見,在韓非子看來,在布置工作任務時,君主為每一個參與者設定行為目標,就可以在以后很方便地對屬下行為進行管理控制了。這一管理思想與現(xiàn)代的目標管理理論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其中所論及的諸多技術對現(xiàn)代管理不無借鑒價值。
當然,韓非子作為距今已二千多年的歷史人物,其管理思想不可避免會打上時代的烙印和受到歷史的束縛。如對君權本身的合法性未作任何置疑,對人的主動性、善良性嚴重忽視,只承認人的物質利益,忽視了人的精神需求,狹隘的“為君主進言”的功利主義,等等。但無論如何,韓非子的管理思想即使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仍可謂“博大精深”,它不僅對中國以后管理思想的形成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對當前的管理理論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而且對整個人類解決新世紀管理難題也具有重要的智慧啟迪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