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則
1.0.1 為使民用建筑物內的電氣防火設計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保證在火災中消防設備在給定時間內能維持可靠運行,并防止電氣設備所引起的火災,減少在火災中所造成的危害而導致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本規(guī)程。
1.0.2 本規(guī)程適用于新建、擴建及改建的民用建筑中電氣防火設計。
1.0.3 建筑物內的電氣防火設計,除應遵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本市現(xiàn)行有關標準和規(guī)范的規(guī)定。
術語
2.0.1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centralizing equipment for fire automaticcontrol
接收火災報警控制器或其他觸發(fā)器件發(fā)出的火災報警信號,根據設定的控制邏輯發(fā)出控制信號,控制各類消防設備實現(xiàn)相應功能的控制設備。
2.0.2消防配電(控制)箱: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box for fire protection
通過手動或自動的方式對消防水泵、防排煙設備、電動防火門(窗)、防火卷簾、電動防火閥、消防電梯、應急照明等各類消防設施的進行配電或控制裝置。
2.0.3應急電源:emergency power
在主電源發(fā)生故障時,為各類消防設備供電的電源。
2.0.4空氣采樣煙霧報警系統(tǒng):Air Sampling Smoke Detection System
由空氣采樣管網、煙霧探測報警器及顯示控制單元組成, 通過分布在探測區(qū)域的空氣采樣管網上的采樣孔, 將空氣樣品抽吸到探測報警器內進行煙霧分析, 并顯示出所保護區(qū)域的煙霧濃度、報警和故障狀態(tài)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1 采樣管: Sampling Pipe
安裝于探測區(qū)域內, 用于傳送空氣樣品的管道。
2 采樣點:Sampling Point
在采樣管上的開孔, 用于對探測區(qū)域內的空氣進行采樣, 也稱采樣孔。
3 毛細管采樣點: Capillary SamplingPoint
在采樣孔位置加裝毛細軟管以進行空氣采樣并輸送到探測器的延伸采樣點。
4探測報警器靈敏度:Sensitivity
探測報警器對煙霧濃度變化的有效反應靈敏程度。其測量單位為遮光度/米 (obs/m)。
5回風采樣探測:Return Air Detection
將采樣點布置在回風口氣流集中處的探測方式。
6常規(guī)采樣探測:Ceiling Detection
采樣點的設計和布置相當于常規(guī)點型感煙探測器的探測方式。
2.0.5圖像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Video-based Fire Detection System
采用雙波段探測器、光截面探測器、可視煙霧圖像探測器等圖像采集設備,基于高度集成的圖像處理技術進行火災探測、分析、判斷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圖像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可分為雙波段和光截面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及可視圖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1 雙波段探測器 Double Wave Band FireDetector(簡稱為DWB)
采用紅外CCD和彩色CCD傳感器作為探測器件,獲取監(jiān)控現(xiàn)場的紅外圖像和彩色圖像,通過對序列圖像的亮度、顏色、紋理、運動等特性進行分析而確認火災的感光型火災探測器。
2 光截面探測器Light Beam Image FireDetector(簡稱為LBI)
采用高強度紅外發(fā)光點陣作為發(fā)射器,以高分辨率紅外CCD作為接收器,通過分析發(fā)射器光斑圖像的強度、形狀、紋理等特征的變化來探測火災煙霧的感煙火災探測器。
3 可視煙霧圖像探測器 Video Fire Detector(簡稱為VFD)
采用CCD攝像機作為探測器件,獲取監(jiān)控現(xiàn)場的彩色或者灰度圖像,利用圖像處理單元對獲取圖像序列的顏色、灰度、紋理、邊界、運動特性進行分析,從而實現(xiàn)對火災的早期探測,并按預設邏輯輸出方式和圖形界面方式進行報警。
2.0.6線型光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Line Fiber Detection FireAlarm System
采用分布式感溫光纖或光纖光柵感溫傳感器等可恢復使用的溫度感知設備,根據探測點的環(huán)境溫度變化而進行火災探測、分析、判斷并確認火災位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1分布式感溫光纖火災探測器optical fiber distributedtemperature detector
將感溫光纖封裝在具有一定機械強度和密封性能的熱敏感材料中,作為熱敏元件探測環(huán)境溫度并可多點、并行、網絡化進行報警的感溫探測器。
2 光纖光柵感溫火災探測器 fibergrating temperature sensitive Detector
根據溫度與光纖纖芯折射率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采用光纖光柵作為感溫敏感元件探測環(huán)境溫度并進行報警的感溫探測器。
2.0.7應急照明 Emergency lighting
因正常照明的電源失效而啟用的照明。應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備用照明、安全照明。
1 疏散照明 Escape lighting
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確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認和使用的照明。
2 備用照明 Stand-by lighting
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確保正?;顒永^續(xù)進行的照明。
2.0.8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Evacuationindicator sign
用于指示疏散方向和位置,引導人員疏散的燈光標志??煞譃槭枭⒎较蛑甘緲酥?、安全出口標志、疏散導流標志。
2.0.9阻燃電線電纜 Flame retardant wires and cables
難以著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緩火焰蔓延能力的電線電纜。
2.0.10耐火電線電纜 Fire 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
在規(guī)定溫度和時間的火焰燃燒下仍能保持線路完整性的電線電纜。
2.0.11無鹵低煙阻燃電線電纜Halogen free low smoke flame retardant wires and cables
材料不含鹵素,燃燒時產生的煙塵較少的阻燃電線電纜。
2.0.12無鹵低煙阻燃耐火電線電纜 Halogen free low smoke fire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
可保持線路完整性的無鹵低煙阻燃電線電纜。
2.0.13礦物絕緣電纜 Mineral insulation cables
用礦物(如氧化鎂)作為絕緣材料具有不燃、無煙、無毒和耐火特性的電纜。通常由銅導體、礦物絕緣材料、銅護套構成,不含有機材料。
2.0.14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 Alarm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fire prevention
當被保護線路中的被探測參數(shù)超過報警設定值時,能發(fā)出報警信號、控制信號并能指示報警部位的系統(tǒng),它由電氣火災監(jiān)控設備、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組成。
1 電氣火災監(jiān)控設備Alarm and controlunits for electric fire prevention
能接收來自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發(fā)出聲、光報警信號和控制信號,指示報警部位,記錄并保存報警信息的裝置。
2 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Detectors forelectric fire prevention
探測被保護線路中的剩余電流、溫度等電氣火災危險參數(shù)變化的探測器。
2.0.15配電箱耐火溫度 Fire resistant temperature of power distribution box
帶額定負載的配電箱,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斷電時箱體內部的溫度。
2.0.16配電箱耐火時間 Fire resistant time of power distribution box
帶額定負載的配電箱,在標準耐火試驗條件下,從受火的作用時起,斷電時止的這段時間。
建筑物的電氣防火分級
3.0.1建筑物的電氣防火分級應根據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并宜符合表3.0.1的規(guī)定。
建筑物的電氣防火分級 表3.0.1
等級
使 用 場 所
特級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公共建筑、
單棟地上建筑面積超過10萬m2高層公共建筑
一級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住宅
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高層公共建筑
一類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
1. 200床及以上的病房樓,每層建筑面積1000m2及以上的門診樓;
2. 每層建筑面積超過3000m2的百貨樓、展覽樓、高級旅館、財貿金融樓、電信樓、高級辦公樓;
3. 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書庫;
4. 超過3000座位的體育館;
5. 重要的科研樓、資料檔案樓;
6. 市級的郵政樓、廣播電視樓、電力調度樓、防災指揮調度樓;
7. 市級車站旅客候車室、碼頭旅客候船室、民用機場候機樓;
8. 重點文物保護場所;
9. 大型以上的影劇院、會堂、禮堂;
10. 單棟地上建筑面積超過5萬m2公共建筑;
11. 建筑面積在3000 m2及以上的公共娛樂場所和餐飲場所(不含廚房)。
地下公共建筑
1. 地下鐵道及地下鐵道車站;
2. 長度超過1000m的城市交通隧道
3. 地下影劇院、禮堂;
4. 使用面積超過1000m2的商場、醫(yī)院、旅館、展覽廳等商業(yè)或公共活動場所;
5.重要的實驗室、圖書、資料、檔案庫;
二級
19層及以上的住宅
Ⅰ類停車庫
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高層公共建筑
二類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過
24m的公共建筑
1. 每層建筑面積2000 m2及以上,但不超過3000 m2的商業(yè)樓、財貿金融樓、電信樓、展覽樓、旅館等公共建筑或商業(yè)、公共活動場所;
2. 區(qū)縣級的郵政樓、廣播電視樓、電力調度樓、防災指揮調度樓;
3. 中型及以下的影劇院;
4. 圖書館、書庫、檔案樓;
5. 建筑面積1000 m2及以上,但不超過3000 m2的公共娛樂場所和餐飲場所(不含廚房)。
二級
地下公共建筑
1. 長度不超過1000m的城市交通隧道;
2. 使用面積1000 m2及以下的地下商場、醫(yī)院、旅館、展覽廳及其它商業(yè)或公共活動場所;
三級
不屬于特級、一級、二級的其他民用建筑
注:① 一類建筑、二類建筑的劃分,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的規(guī)定。
② Ⅰ類停車庫的劃分,應符合國家標準《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的規(guī)定。
③ 本表未列出的建筑的等級可按同類建筑的類比原則確定。
消防電源
供電電源
4.1.1特級建筑除應按一級負荷供電外,尚應設置自備發(fā)電機組或第三路市電作為消防設備的應急電源。一級建筑應按一級負荷供電,二級建筑應按二級負荷供電。
4.1.2 一級負荷的供電電源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由二個電源供電,當一個電源發(fā)生故障時,另一個電源不應同時受到損壞;
2當無法滿足上述要求或不能獲得第二個電源時,應設自備應急電源。
4.1.3二級負荷的供電電源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宜由二個電源供電。
2當采用二個電源供電有困難時,可由一路10KV及以上專用回路電源供電。當采用電纜線路時,應采用兩根電纜組成的線路供電,其每根電纜應能承受100%的二級負荷。
4.1.4 特級建筑應在變配電所設置消防專用配電母排。
4.1.5 特級建筑內的消防設備應由二個回路供電,其中一個回路應引自消防專用配電母排作為消防設備的應急配電回路。當正常供電回路失電時,系統(tǒng)應能自動切換到應急配電回路上。
4.1.6 一級、二級建筑的消防設備應由二個配電回路供電,三級建筑的消防設備可由單回路供電。
4.1.7下列電源可作為應急電源:
1供電網絡中獨立于正常電源的專用供電回路;
2獨立于正常電源的發(fā)電機組;
3蓄電池組組成應急電源裝置(如UPS、EPS等)。
4.1.8應急電源應根據下列原則來選擇:
1消防水泵、消防電梯、防排煙風機等消防設備,應急電源可采用第二路電源、帶自起動的應急發(fā)電機組或由二者組成的系統(tǒng);
2應急照明燈具的應急電源可采用EPS集中供電或燈具自帶電池的應急電源系統(tǒng)。
4.1.9當建筑內根據使用功能需要設置自備發(fā)電機時,該自備發(fā)電機可兼作建筑物內消防設備的應急電源。當發(fā)生火災時,應能自動切除該自備發(fā)電機所帶的非消防設備的供電。
自備發(fā)電機組
4.2.1 當市政供電不能滿足使用功能需要或消防用電要求時,應設自備發(fā)電機組。
4.2.2 自起動功能的自備發(fā)電機組,其啟動完成到正常供電的時間不應大于30s。
4.2.3 自備發(fā)電機組宜靠近建筑用電負荷中心或變電所。只承擔局部設施用電需要的可就近設置。
4.2.4 自備發(fā)電機組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作為第二路電源時,應設置在建筑物的首層、地下一層;
2作為第三路電源時,可設置在建筑物的首層、建筑屋頂平臺、地下一層或地下二層,不宜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
3當設置在地下室時,應靠近疏散出口,有通風、防潮、機組的排煙、消聲和減震等措施并滿足環(huán)保要求。
4.2.5 自備發(fā)電機組應考慮3-8h的用油量。當用油量超過1m3時,應在建筑物外設置儲油裝置。
應急電源系統(tǒng)
4.3.1. 下列設備可采用EPS作為應急電源。
1應急照明;
2無法取得第二路電源的消防設備。
4.3.2. EPS裝置的額定輸出功率不應小于所連接的消防設備負荷總容量的1.3倍。
4.3.3. EPS裝置在額定輸出功率下放電時間不應小于1h。
4.3.4. 設置EPS裝置的房間應設置通風措施,其樓板結構應滿足EPS裝置的負載。
供配電系統(tǒng)
4.4.1應急電源與正常電源之間必須采取防止并列運行的措施。
4.4.2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其配電設備應設有明顯標志。配電線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區(qū)劃分。
4.4.3當建筑物的供電電源等級為一級負荷或由二個回路供電的二級負荷時,其消防設備的配電系統(tǒng)應滿足如下規(guī)定:
1消防水泵的供電電源應采用雙回路電源末端自切的方式;
2消防控制室的供電電源應采用雙回路電源末端自切的方式;
3消防電梯的供電電源應采用雙回路電源末端自切的方式。當消防電梯機房樓層內有其他消防設備時,其他消防設備的電源可由消防電梯電源的雙電源末端自切箱單回路放射式供電;
4設置在同一防火分區(qū)(或同一樓層)的排煙風機、正壓風機、防火卷簾、消防排水泵等設備,其供電電源可由本防火分區(qū)(或同一樓層)的雙回路電源自切箱單回路放射式供電。
4.4.4 除住宅建筑的應急照明應符合上海市標準《住宅建筑設計標準》DBJ08-20的
規(guī)定外,其它建筑的應急照明供配電系統(tǒng)應符合以下要求:
1疏散照明應采用蓄電池作為應急電源,備用照明可采用蓄電池或另一路電源作為備用電源;
2特級、一級場所應急照明的正常供電電源,應采用雙回路電源供電。其雙回路電源自切箱可采取不超過五層設置一臺;
3二級、三級場所應急照明的正常供電電源可采用單回路市電供電。
配電設備裝置
一般規(guī)定
5.1.1配電設備裝置內的導體、電器及支架的選擇應滿足其在正常運行、短路、過電壓情況下的要求。
5.1.2 配電設備裝置的絕緣等級應與供電系統(tǒng)的額定電壓相匹配。
5.1.3 配電箱、柜和控制箱的金屬構架及金屬外殼,均應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柜、箱內保護導體應有裸露的連接外部保護導體的端子。
5.1.4配電(控制)箱應滿足以下技術要求:
1配電(控制)箱應具有國家規(guī)定認可的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認證書及相關的型式試驗報告;
2應按照配電(控制)箱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確定其防護等級;
3配電(控制)箱內保護裝置的整定值和保護元件的規(guī)格,應與該裝置的額定容量相匹配。不得擅自增大電氣裝置的額定容量、任意改動保護裝置的整定值和保護元件的規(guī)格;
4配電裝置不應超負荷運行或帶故障使用;
5保護電器應裝設在被保護線路與電源線路的連接處,其設置位置應便于操作維護;
5.1.5民用建筑中電氣設備線路的連接應滿足下述條件:
1 電氣設備線路的導線應采用銅壓接端頭連接,其壓接部位的接縫處應焊接(如銀焊等),并進行表面被覆處理(如鍍錫、鍍銀等);
2 配電(控制)箱內接線端子的結構應保證良好的電接觸和預期的載流能力,并應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普通配電(控制)箱
5.2.1普通配電(控制)箱宜按樓層或防火分區(qū)設置。
5.2.2普通配電(控制)箱內各元器件之間的連接導線,應采用阻燃型B級絕緣導線。
5.2.3普通配電(控制)箱內的尼龍扎帶、塑料線槽等其它輔材,均應采用阻燃型材料。
5.2.4普通配電(控制)箱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設置在非機房內的各類室內場所時,宜采用嵌入式安裝方式;
2設置在機房、配電間等設備專用房間內時,可采用掛壁式或立式安裝方式;
3 配電(控制)箱前均應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維護距離,并遠離可燃、易燃物品。
消防配電(控制)箱
5.3.1用于消防設備的配電箱,應按樓層或防火分區(qū)設置。
5.3.2設置于機房、泵房、配電間等場所的末端消防配電(控制)箱,宜采取隔熱保護措施。設置于其它場所的末端消防配電(控制)箱,應采取隔熱保護措施。采取隔熱保護措施的消防配電(控制)箱,應滿足附錄A的試驗標準要求。
5.3.3消防配電(控制)箱內的元件,應滿足如下要求:
1斷路器、接觸器、按鈕、指示燈、儀表等元器件,其外殼宜采用阻燃型材料。
2箱內各元器件之間的連接導線,應采用阻燃B級的絕緣導線。
3采取隔熱保護措施的消防配電(控制)箱,其按鈕、指示燈、儀表等二次線路元件,應設置在已采取隔熱保護措施的內層箱體面板上。
5.3.4消防設備的配電(控制)箱,其箱面應有明顯的標志。
5.3.5消防配電(控制)箱內的斷路器,應只采用短路保護;用于過載保護的熱繼電器等其它元件,其過負載保護應作用于報警信號而不應切斷電路。
5.3.6采用雙電源進線的消防設備切換箱,在其箱內進線處應設置耐火極限不小于2h的耐火隔板等防火阻隔措施。
其它各類電氣設備
5.4.1設置在建筑物內的變壓器應滿足如下要求:
1應采用不燃或難燃絕緣材料的變壓器。
2變壓器與其它配電裝置設置在同一房間內時,應具有不低于IP2X防護外殼。其與門、側墻、后壁及其它設備之間的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行業(yè)標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16中的規(guī)定。
5.4.2斷路器應滿足如下要求:
1高壓斷路器應采用真空或SF6絕緣的斷路器。低壓斷路器的殼體應采用阻燃型材料。
2配電箱、柜內的高壓斷路器、低壓框架式斷路器的金屬外殼或底座,均應可靠接地。
5.4.3電容器應滿足如下要求:
1應采用不燃或難燃介質的電容器。
2并聯(lián)電容器裝置的所有連接導體,應滿足所處環(huán)境下動穩(wěn)定和熱穩(wěn)定的要求。
3安裝電容器組的框架和柜體,應采用不燃或難燃的材料制作。
4電容器組的框架和柜體,應可靠接地。
5.4.4母線槽應滿足如下要求:
1母線槽的金屬外殼、支架等外露可導電部分,應可靠接地。
2母線槽的外殼表面應覆蓋阻燃、無眩目反光的涂層。母線槽內導體支撐件應采用阻燃絕緣材料,同時應具有足夠的機械性能,絕緣材料的表面其溫升值應不超過40K。
3 給消防設備負荷配電的母線槽應采用耐火型母線槽。
5.4.5 自動轉換開關應滿足如下要求:
1 自動轉換開關的使用類別應達到AC-33B。
2 當采用PC級ATSE時,其觸頭額定容量不應小于回路負荷電流的125%。
3 當采用CB級ATSE為消防負荷供電時,應采用僅有短路保護的斷路器組成的ATSE。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一般規(guī)定
6.1.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116的有關規(guī)定。
6.1.2 在建筑物中采用的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圖像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線型光纖溫度探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可作為一個子系統(tǒng)納入整個建筑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中,其報警器可作為區(qū)域報警器,由控制室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對其進行監(jiān)控。當建筑物內未設置其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時,上述探測系統(tǒng)均可獨立使用作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6.1.3 建筑物中設有閉路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時,宜將其監(jiān)控室與消防控制室合并一室布置,并可利用所設置的閉路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報警信號進行確認。
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
6.2.1 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可用于火災發(fā)生初期能產生煙霧、需要早期和極早期火災探測的場所。
6.2.2 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的保護對象應根據其使用性質、重要程度、火災危害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分為A類、B類和C類,并符合表6.2.2 的規(guī)定。
表6.2.2 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保護對象分級
等級
保護對象
A類
電信機房、數(shù)據中心、 信息中心等
B類
重要的計算機房、微波站、博物館、圖書館、資料、檔案館,以及環(huán)境復雜、人員疏散困難的超大空間等
C類
腐蝕性和有毒危險物品庫房、醫(yī)院的手術室、掃描室、核磁共振室、地鐵大廳、體育館、會展中心、高架物品庫等
6.2.3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的靈敏度劃分和適應場所應符合表6.2.3的規(guī)定。
表6.2.3 探測系統(tǒng)靈敏度及其使用場所
系 統(tǒng)
靈敏度
系統(tǒng)靈敏度指標
適用場所
必備條件
高
探測報警器靈敏度X實際孔數(shù)<0.5%obs/m
1、換氣次數(shù)大于等于20次的場所
2、采用回風探測系統(tǒng)的場所
3、A類、B類和C類保護對象
1、使用采用激光技術的探測報警器
2、采用絕對煙霧濃度探測技術
3、每臺探測報警器允許的采樣孔數(shù)量不宜超過100個
較高
0.5%obs/m≤探測報警器靈敏度X實際孔數(shù)<2%obs/m
B類和C類保護對象
每臺探測報警器允許的采樣孔數(shù)量不宜超過40個
普通
2%obs/m≤探測報警器靈敏度X實際孔數(shù)<5%obs/m
C類保護對象
每臺探測報警器允許的采樣孔數(shù)量不得超過24個
6.2.4 報警區(qū)域和探測區(qū)域劃分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
1 每臺探測報警器的保護區(qū)域不應跨越防火分區(qū),一個獨立的報警區(qū)域不宜超過2000m2, 一個獨立的探測區(qū)域不宜超過500m2;
2 每個探測區(qū)域的采樣孔數(shù)量不得少于2個;
3 同一探測報警器所保護的不同探測區(qū)域的環(huán)境條件宜一致。
6.2.5 采樣管道的設計應考慮空氣流動路徑,布置在煙霧最可能經過的路線上。煙霧傳送時間應通過計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非特級場所,煙霧傳送時間不得大于120s;
2 特級場所,煙霧傳送時間不得大于90s。
6.2.6 除采樣管道末端孔外,所有通過采樣孔的空氣流量百分比的合計值應大于70%。
6.2.7 最后一個采樣孔的空氣流量與該管道上采樣孔的平均氣流量之比應大于70%。
6.2.8 建筑物設有室外新風系統(tǒng),當室外空氣可能存在煙霧時,應在室外新風進風處安裝一臺獨立的探測報警器,提供參考探測。
6.2.9 普通靈敏度探測報警器采樣孔安裝高度不應超過12m;較高靈敏度探測報警器的采樣孔安裝高不宜超過16m。高靈敏度探測報警器的采樣孔安裝高不宜超過26m。高靈敏度探測報警器采樣孔安裝高度超過26m時,應作消防性能化的分析評估。
6.2.10 探測報警器安裝于墻上時,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不宜小于1.5m。
6.2.11 保護區(qū)域內有腐蝕性/毒性氣體時,應將采樣氣體通過排氣管引回到探測區(qū)域。
6.2.12 常規(guī)采樣探測系統(tǒng)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可將每個采樣孔作為一個點式感煙探測器來考慮,采樣孔的間距不應大于相同條件下的點式感煙探測器之間的距離;
2 當房間高度大于12m時,采樣孔的間距不應大于房間高度在12m的條件下采樣孔的間距;
3 每個采樣孔的最大保護面積應隨著空氣換氣次數(shù)的增加相應減少,具體數(shù)值應符合表6.2.12的要求:
表6.2.12 換氣次數(shù)與采樣點保護面積的對照表
換氣次數(shù)
(次/小時)
一個采樣孔的最大保護面積(m2)
采樣孔最大水平間距(m)
60<n≤80
9
3
30<n≤60
12
3.5
20<n≤30
23
4.8
15<n≤20
35
5.9
12<n≤15
46
6.8
10<n≤12
58
7.6
8.6<n≤10
70
8.4
n≤8.6
81
9
4 采樣管的間距不宜小于采樣孔的間距;
5 直接設置在保護機柜內的采樣點,宜使用毛細管采樣點;
6 應用于灰塵特別多的環(huán)境時,系統(tǒng)應采用可清洗的過濾器。
6.2.3當建筑設有24h連續(xù)運行的通風循環(huán)系統(tǒng)時,應設置回風采樣探測系統(tǒng)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采樣孔應布置在通風系統(tǒng)的回風格柵處,或在從探測區(qū)域回來的氣流集中處;
2 采樣管應安裝在風機過濾網的前端;
3 每個采樣孔的最大保護回風口面積不應大于0.36 m2 ;
4 單臺探測報警器最大保護回風口面積不應大于45 m2 ;
5 安裝于潔凈空間內時,探測報警器必須能夠監(jiān)視到10μm的煙霧顆粒。
6.2.14當建筑設有非連續(xù)運行的通風循環(huán)系統(tǒng)時,除設置回風采樣探測系統(tǒng)外,還應設計常規(guī)探測系統(tǒng)。
6.2.15采樣管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采樣管最遠距墻的距離不應大于采樣管間距的一半;
2 采樣管布置在地板下方且氣流方向是由上而下時,應根據地板的高度、氣流的方向和地板孔的位置調整采樣管;
3 當管道布置形式為垂直采樣時,采樣孔間距不應大于3m;
4當管道布置為毛細管采樣方式時,毛細管長度最長不宜超過4m;
5 當倉庫內有貨架時,應在貨架的內部每隔12m必須增加一層采樣管網;
6每臺探測報警器所連接的采樣管道(不計分支管時)總長度不能超過200m,單管管道最長不應超過100m。
6.2.16采樣孔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采樣孔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
2 采樣孔周圍0.5m內不應有遮擋物;
3 采樣孔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m;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m;
4 在走道的頂棚上設置采樣孔時,宜居中布置采樣孔。采樣孔距端頭墻的距離,不應大于采樣孔安裝間距的一半;
5 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每個梁間區(qū)域至少應設置一個采樣孔;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小于600mm時,可不計梁影響;
6 對于吊頂下安裝的采樣管,當?shù)蹴斨恋匕甯叨刃∮?m時,宜貼著吊頂安裝采樣管。吊頂至地板高度在4m至20m之間時,采樣孔與頂?shù)木嚯x不應大于600mm。若該建筑有明顯的熱屏障現(xiàn)象時,亦可依屋頂結構適當調整該距離,或進行不同高度的采樣;
7 每個采樣孔應有明顯的標識。
6.2.17 空氣采樣煙霧探測報警系統(tǒng)當多臺探測報警器聯(lián)網運行時,至少應有一臺探測報警器能夠對所有其它探測報警器進行編程、復位和靜音。
圖像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6.3.1 圖像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適用于不易安裝點式探測器或高度大于12m的下列場所:
1 候車(船)廳、航站樓、展覽廳;
2 體育館、影劇院、會堂等的觀眾廳、會議廳、共享舞臺等公眾聚集場所;
3 中庭、大堂、等候廳等高大的廳堂場所;
4 歷史性建筑內高度高于12m的部位。
6.3.2 雙波段、光截面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光截面探測器選擇和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根據探測區(qū)域的大小選擇光截面探測器;
2 每只探測器可對應多只發(fā)射器,但最多不應超過8只;
3 光截面發(fā)射器應設置在光截面發(fā)射器的視場范圍內且光路不應被遮擋;
4 光截面探測器安裝位置至頂棚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0.5m;
5 當探測區(qū)域高度大于12m時,光截面探測器宜分層布置,且每兩層之間高度不應大于12m;
6 光截面探測器距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m,且不大于5m;
7 相鄰兩只光截面發(fā)射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10m。
6.3.3雙波段、光截面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雙波段探測器選擇和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根據實際探測距離選擇雙波段探測器;
2 根據雙波段探測器的保護角度,確定雙波段探測器的布置方法和安裝高度;
3 探測距離較遠的雙波段探測器的正下方如存在探測盲區(qū),應利用其它探測器消除探測盲區(qū);
4 雙波段探測器安裝位置至頂棚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0.5m;
5 雙波段探測器距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3m。
6.3.4雙波段和光截面探測器宜采用壁裝。
6.3.5雙波段和光截面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應避開強紅外光區(qū)域,避免強光直射探測器。
6.3.6 可視圖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可視煙霧圖像探測器(攝像機)選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解析度不應低于480線;
2 應具有自動白平衡、自動增益控制、自動背光補償、自動電子快門;
3 應具有強光抑制功能;
4 探測器最低照度應根據現(xiàn)場情況選取,并且不應大于0.1Lx;
5 應選用自動光圈鏡頭,焦距應根據工作距離和保護范圍選??;
6 電源應為DC12V。
6.3.7 可視圖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可視煙霧圖像探測器(攝像機)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每臺探測器的最大監(jiān)控范圍約為40m×30m;
2 探測器距地面高度應在現(xiàn)場所有設備、人員、運動物體及其它障礙物的高度之上,且方便安裝調整。近距離處不應有物體遮擋,同時保證能夠監(jiān)視最容易發(fā)生火災或存在特殊危險場所;
3 探測器的安裝位置應保證整個保護區(qū)域都在監(jiān)視范圍內,無監(jiān)控盲區(qū),宜成對安裝;
4 探測器不應直接對準過亮(如燈光、明亮的窗口等)物體,同時也不能將探測器對準黑暗的角落;
5 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照度應高于探測器的最低工作照度,當?shù)陀谧畹驼斩葧r應設置補光設備。
6.3.8圖像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設備、部件、材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的規(guī)定:
1 系統(tǒng)的視頻設備的制式應與通用的電視制式一致;
2 系統(tǒng)的各種配套設備的性能與技術要求應協(xié)調一致;
3系統(tǒng)視頻設備和部件的視頻輸入和輸出阻抗以及電纜的特性阻抗均應為75Ω;
6.3.7雙波段、光截面探測器和可視煙霧圖像探測器(攝像機)輸出的視頻基帶信號宜采用下列方式傳輸:
1 傳輸距離小于900m時,宜采用同軸電纜傳輸視頻基帶信號的視頻傳輸方式,同軸電纜的性能應滿足相應傳輸距離的要求;
2 傳輸距離大于等于900m時,宜采用同軸電纜傳輸射頻調制信號的射頻傳輸方式或光纜傳輸方式;
3 當有強電磁場干擾時,宜采用傳輸光調制信號的光纜傳輸方式。當有防雷要求時,應采用無金屬光纜。
6.3.8 可視圖像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可兼作該報警區(qū)域的安保系統(tǒng)。
線型光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6.4.1 線型光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適用于下列場所:
1 建筑物內的電纜井道、電纜橋架、電纜夾層以及建筑物之間的共同溝(隧道);
2 變配電所、發(fā)電機房等強電磁場場所;
3燃油/燃氣鍋爐房、燃氣冷凍機房、燃氣調壓站、燃氣表計房、以及其它易燃易爆場所;
4地下長廊、地下長通道、地下停車庫、隧道;
5 其它不適用點型火災探測器的場所。
6.4.2 光纖光柵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不應設置在下列場所:
1 靠近正常火源、熱源的場所;
2 具有振動、沖擊的場所。
6.4.3 分布式感溫光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報警區(qū)域、探測區(qū)域的劃分和報警閾值的設置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
1 系統(tǒng)的報警區(qū)域長度不宜超過4000m;
2 感溫光纖的探測區(qū)域長度不應大于8m;
3應按不同探測地址的工作溫度及保護對象的重要程度設置預警溫度值、報警溫度值。
6.4.4 分布式感溫光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感溫光纖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感溫光纖的保護半徑不應大于6m;
2 感溫光纖的安裝間距不應大于12m;
3 報警定位偏差不應大于2m;
4 感溫光纖距離頂壁50~100mm;
5 感溫光纖距離側壁不應大于6m,且不應小于50~100mm;
6 感溫光纖的安裝凈高不應大于8m;
7 感溫光纖在電纜隧道內設置時,除采用接觸電纜布置外,還應在隧道的頂部中央設置;
8 感溫光纖在可燃液體和氣體儲罐上設置時,應螺旋設置在儲罐的側壁上,或設置在儲罐頂部的側壁上。螺旋設置時光纜之間的距離應小于3m;
6.4.5 光纖光柵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設計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
1 設置場所的環(huán)境溫度為-40℃~+95℃;
2 在電纜井道、電纜橋架、電纜夾層內設置時,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沿電纜走向布置。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間距不應大于10m,報警分區(qū)按150m劃分;
3 在電纜接頭和其他易發(fā)熱的地方布置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發(fā)熱區(qū)小于1m時布置一個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大于1m時布置兩個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
4 電纜井道中,每個隔離層至少布置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
5在民用建筑中的強電磁場場所和易燃易爆場所使用時,光纖光柵探測器(光柵片)的設置要求,等同于現(xiàn)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116中對感溫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的設置要求。
6.4.6 線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感溫光纖或光纖光柵光纜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公路、鐵路、地鐵隧道內設置時,應采用安裝在隧道頂部的專用吊夾,每隔1m設置一個專用吊夾;
2 在電纜夾層、橋架、豎井內設置時,宜采用接觸電纜布置。當感溫光纖不能安裝在電纜的表面時,應安裝在被測電纜的側上方橋架上或豎井的側壁上;
3 在供熱管道上設置時,應設置在保護層與保溫層之間的填充層中;
4 在皮帶輸送裝置上設置時,應安裝在皮帶輸送裝置左右兩側的下方,每隔1~3m設置一個光纜支架。
6.4.7 分布式感溫光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感溫光纖輸出信號的傳輸可采用下列線路形式:
1 當采用總線方式與火災報警控制器連接時,短距離傳輸線路應采用具有抗干擾的通信電纜,長距離傳輸線路或需避免強電磁場干擾時,應采用光纜。
2 當采用輸入模塊方式與火災報警控制器連接時,傳輸線路應采用阻燃型電線電纜。
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
7.0.1 下列場所應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
1 本規(guī)程規(guī)定的特級、一級建筑;
2 電影院、劇場、公共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娛樂場所。
7.0.2 除7.0.1條規(guī)定的場所外,其余二級建筑宜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
7.0.3電氣火災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選擇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 當建筑內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可設置具有聲光報警功能的獨立式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
2 當建筑內設有消防控制室時,在消防控制室設置電氣火災監(jiān)控設備,接收來自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發(fā)出聲、光報警信號和控制信號,指示報警部位,記錄并保存報警信息;
3 當建筑內設有電能管理系統(tǒng)時,可將電能管理系統(tǒng)檢測的剩余電流信號,傳輸至消防控制室的電氣火災監(jiān)控設備。
7.0.4電氣火災探測器應設置在下述位置:
1 高層建筑中的各樓層照明、電力和空調總配電箱。如有多個防火分區(qū),則宜在每個防火分區(qū)的照明、電力和空調總配電箱。
2 多層建筑中的低壓進線總開關配電箱。
3 對于放射式供電回路,應設置在上級配電箱內。
7.0.5一個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的監(jiān)控區(qū)域不宜超過一個防火分區(qū)。
7.0.6設置在特級建筑的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除剩余電流探測外,還應具有溫度探測的功能。
7.0.7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的剩余電流報警整定值應能躲開正常的泄漏電流,系統(tǒng)宜能根據正常的泄漏電流自動設定報警整定值,整定值最高不宜超過500mA。
7.0.8電氣火災監(jiān)控探測器的溫度報警值不應超過140℃。
、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
一般規(guī)定
8.1.1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建筑物,應將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裝置組成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
1火災報警控制器;
2自動滅火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
3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
4防煙、排煙系統(tǒng)及空調通風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
5常開防火門、防火卷簾的控制裝置;
6電梯回降的控制裝置;
7火災應急廣播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
8火災警報裝置的控制裝置;
9火災應急照明的控制裝置;
10消防安全疏散標志系統(tǒng)的控制裝置。
8.1.2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方式應根據建筑的形式、工程規(guī)模、管理體制及功能要求綜合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單體建筑宜集中控制;
2大型建筑群宜采用區(qū)域控制、集中反饋相結合的方式。
8.1.3下列消防設備宜采用一點報警聯(lián)動的方式啟動:
1排煙風機、正壓送風機、補風風機、排煙口、電動排煙閥、電動送風閥、電動排煙窗;
2消防電梯;
3電動防火門、防火卷簾;
4消防安全疏散系統(tǒng)、火災應急廣播系統(tǒng)。
8.1.4 滅火系統(tǒng)的消防設備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應符合本市和國家現(xiàn)行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J 50084、《氣體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370、《民用建筑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程》DGJ08-94等規(guī)范的規(guī)定。
8.1.5 在確認火災后,應能切斷相關部位的非消防電源,并接通警報裝置、疏散照明和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系統(tǒng)功能
8.2.1設置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應具有控制功能、故障報警功能、自檢功能、信息顯示和查詢功能、電源功能等功能。
8.2.2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控制消防設備的啟動,并顯示其工作狀態(tài);
2 除自動控制外,應能手動直接控制消防泵、防煙排煙風機的啟動,控制狀態(tài)不應受復位操作的影響;在自動控制方式下,手動插入控制應優(yōu)先;
3 在收到火災報警信號后,應在3s內發(fā)出啟動信號;在受控設備動作10s內應收到反饋信號;
4 除消防水泵外的其它消防設備可采用總線方式聯(lián)動
5 火災報警控制器發(fā)出的火災報警信號和其他信號傳輸給建筑消防設施遠程監(jiān)控中心時應有光指示。
8.2.3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故障報警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任一故障均不得影響非故障部分的正常工作。
2 故障信號排除后可以自動或手動復位;但故障未排除時手動復位后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仍應在100s內重新顯示存在的故障;
3 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在有故障發(fā)生時應在100s內發(fā)出與火災報警信號有明顯區(qū)別的聲、光信號,其故障指示燈應點亮;
8.2.4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自檢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應能自動檢查本機的功能,在執(zhí)行自檢功能期間,其受控設備均不應動作。
2 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的自檢功能不應影響非自檢部位的正常工作。
8.2.5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信息顯示和查詢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按時間順序顯示信息;
2啟動(反饋)信息和報警信息顯示應優(yōu)先于故障、屏蔽信息顯示。
8.2.6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電源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的電源分為主電源和備用電源兩部分,其間應有轉換裝置;
2消防聯(lián)動控制器至少一個回路應按設計容量連接真實負載,其他回路連接應等效負載。
消防設備聯(lián)動
8.3.1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tǒng)的消防泵啟停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消火栓按鈕、報警閥的壓力開關應能直接啟動消防泵;
2 通過就地控制柜應手動控制消防泵的啟停;
3 建筑內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應通過消防控制中心自動或手動控制消防泵。
8.3.2 穩(wěn)高壓消防給水系統(tǒng)應按管網壓力的升降啟停穩(wěn)壓泵和啟動消防泵,但不得自動關停消防泵;消防泵的啟停應滿足下列要求:
1 當管網壓力下降至“設計壓力”時,應啟動穩(wěn)壓泵;
2 當管網壓力上升至“設計壓力+調節(jié)壓力”時,應停止穩(wěn)壓泵?!罢{節(jié)壓力”值不應小于0.05MPa;。
3 當管網壓力下降至“設計壓力-調節(jié)壓力”時,應啟動消防泵,同時停止穩(wěn)壓泵;
4 通過消防控制中心的應能手動控制消防泵;
5 就地控制柜應能手動控制消防泵、穩(wěn)壓泵的啟停。
8.3.3 設局部穩(wěn)壓設施應按管網壓力的升降啟停和啟動穩(wěn)壓泵,穩(wěn)壓泵的啟停應滿足下列要求,整個消防給水系統(tǒng)還應符合8.3.1條的相關要求:
1 當管網壓力下降至“設計壓力”時,應啟動穩(wěn)壓泵;
2當管網壓力上升至“設計壓力+調節(jié)壓力”時,應停止穩(wěn)壓泵?!罢{節(jié)壓力”值不應小于0.05MPa;
3 通過就地控制柜應能手動控制穩(wěn)壓泵的啟停。
8.3.4防排煙設備的聯(lián)動應符合下列要求:
1防煙分區(qū)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報警后,應打開該防煙分區(qū)的排煙口、電動排煙窗、補風口,同時啟動排煙口、補風口所對應的排煙風機、排煙閥門及送風機。
2 走道的火災探測器探測火災報警后或無走道的大空間場所的火災探測器探測火災報警后,應打開該防火分區(qū)內所有著火層的防煙前室的正壓送風口,同時啟動送風口所對應的正壓送風機,啟動相應疏散樓梯間的正壓風機。
3 防煙分區(qū)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報警后,應降下防煙分區(qū)的擋煙垂壁。
8.3.5電梯的聯(lián)動應符合下列要求:
1走道的火災探測器探測火災報警后或無走道的大空間場所的火災探測器探測火災報警后,該防火分區(qū)內所有電梯應迫降至首層。
2 消防電梯首層應設有就地控制消防電梯迫降的裝置。
8.3.6 防火門、防火卷簾的聯(lián)動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常開防火門任一側5m范圍內的火災探測器報警后應自動關閉;
2在防火卷簾任一側5m范圍內的火災探測器報警后該卷簾應動作,在防火分區(qū)內有二點火災探測器報警后該防火分區(qū)的所有防火卷簾應動作;
3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簾,火災探測器報警后,卷簾下降到底,閉合時間不應大于2min;
4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簾,當感煙探測器報警后,卷簾應下降至距地(樓)面1.8m;當感溫探測器報警后,卷簾應在2min內下降到底;
5 防火卷簾的兩側應設置手動控制按鈕;
6 防火門、防火卷簾的關閉、電動開關的釋放信號應送至消防控制室。
8.3.7應平時管理需要需常閉的但人員緊急疏散時需作為安全出口的電動安全門,其聯(lián)動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防火分區(qū)的火災探測器探測報警后,應釋放防火分區(qū)內的電動安全門;
2 電動安全門的釋放信號應送至消防控制室。
8.3.8設置集中報警系統(tǒng)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tǒng)的建筑應設置消防應急廣播。在防火分區(qū)內有一點火災探測器報警后,應聯(lián)動該防火分區(qū)內的消防應急廣播。在防火分區(qū)內有二點火災探測器報警后,應按下列要求聯(lián)動消防應急廣播系統(tǒng):
1 二層及以上的樓房發(fā)生火災,應先接通著火層及其相鄰的上、下層;
2 首層發(fā)生火災,應先接通本層、二層及地下各層;
3 地下室發(fā)生火災,應先接通地下各層及首層;
4 有多個防火分區(qū)的單層建筑或一層內有多個防火分區(qū)的二層及以上的建筑,應先接通著火的防火分區(qū)及其相鄰的防火分區(qū)。
8.3.9設置區(qū)域報警系統(tǒng)的建筑應設置火災警報裝置;設置集中報警系統(tǒng)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tǒng)的建筑,宜設置火災警報裝置?;馂木瘓笱b置的聯(lián)動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設置區(qū)域報警系統(tǒng)的建筑,應設置火災警報裝置;設置集中報警系統(tǒng)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tǒng)的建筑,宜設置火災警報裝置。
2在火災報警區(qū)域內,每個防火分區(qū)至少應安裝一個火災警報裝置,其安裝位置,宜在各樓層走道靠近樓梯出口處。
3火災警報裝置在火災確認后,應由消防控制室按疏散順序統(tǒng)一向相關防火分區(qū)域發(fā)出警報。
4 同時設置應急廣播和火災警報裝置時,兩套裝置交替切入,先鳴警報8~16s,間隔2~3s后播放應急廣播20~40s,再間隔2~3s依次循環(huán)??稍谑枭⑵陂g根據需要手動停止。
應急照明與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1 應急照明
9.1.1 應急照明應包括:
1 當建筑物內受到火災,能使人員從室內安全撤離至室外而設置的疏散照明;
2 當建筑物內正常照明失效時,為繼續(xù)工作而設的備用照明;
3 當建筑物內正常照明突然中斷時,為確保人員安全而設置的安全照明。
9.1.2 特、一、二級建筑物內下列場所應設疏散照明,其地面水平最低照度不低10lx:
1 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樓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難層;
2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和商業(yè)營業(yè)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3公共建筑內的疏散走道和超過20m的內走道;
4四星級及以上的賓館的客房。
9.1.3下列部位或場所宜設置疏散照明:
1無自然采光或夜間使用的公共場所及公共場所內流動人員數(shù)不少于5人的房間;
2寄宿制幼兒園和小學的寢室、老年公寓的房間、醫(yī)院的病房和監(jiān)護室等需要救援人員協(xié)助疏散的場所。
9.1.4 特、一、二級建筑物內下列場所應設備用照明,其地面水平最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值的50%:
1消防控制室、自備電源室(包括發(fā)電機房、UPS室)、變配電間、消防水泵房、防排煙機房、電話總機房。
2通信機房、計算機房、BAS控制中心、安防控制室。
3避難層、屋頂直升飛機停機坪。
4自動扶梯上方或側上方附近。
5在正常照明失效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場所。
9.1.5當應急照明的正常供電電源中斷時,其與應急電源的轉換時間應滿足以下要求:
1帶有臺階、坡道和自動扶梯等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照明不應大于0.25s,其他場所的疏散照明不應大于1.5s;
2在金融、商業(yè)交易場所的備用照明不應大于1.5s,在其它場所備用照明不應大于15s。
3 有特除要求的場所應根據其允許的斷電時間來調整轉換時間。
9.1.6在火災時,疏散照明的持續(xù)供電時間不少于30min,備用照明的持續(xù)供電時間不少于120min。
9.1.7應急照明控制應符合如下要求:
1 疏散照明在災害發(fā)生時均應長明;
2 備用照明在平時可采用就地或時間(程序)控制;
3 住宅的疏散照明可采用聲控等節(jié)能技術;
4 應急照明燈具供電的回路中嚴禁設置可關斷燈具充電及關斷燈具應急狀態(tài)的燈開關裝置及其它負載;
5 在正常電源工作狀態(tài)下,允許設置開關控制應急照明燈具的工作,但該開關不應影響應急照明燈具從正常工作狀態(tài)轉入應急工作狀態(tài)。
.2 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9.2.1特、一、二級建筑物內應設消防安全疏散標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安全疏散標志應設在醒目位置,不應設置在門、窗或其它可移動的物體上,不應設置在經常被遮擋的位置;
2 消防安全疏散標志的正面或其鄰近不得有妨礙公眾視讀的障礙物;
3 盲人集中的場所宜設置聲音疏散指示系統(tǒng)。
9.2.2下列部位應設置安全出口標志:
1 公共出口、消防樓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
2 建筑面積大于300 m2的或室內最遠點至房間門距離超過15m的會議室、多功能廳等公共活動用房的房間門口;
3 地下建筑中各房間總面積超過200m2且經常有人停留的活動場所的出口處。
9.2.3下列部位應設疏散方向指示標志:
1 疏散走道拐彎處;
2 超過20m的直行走道、超過10m的袋型走道;
3 地下室疏散樓梯間以及疏散方向向上的樓梯間;
4 室內最遠點至安全出口距離超過15m的通道;
5 避難間、避難層及其他安全場所;
9.2.4下列場所宜設置具有保持視覺連續(xù)的疏散導流標志,對于建筑環(huán)境復雜的樓層,可使用能根據現(xiàn)場情況動態(tài)調整疏散指引方向的疏散導流標志。設有疏散導流標志的場所可不設置疏散方向指示標志。
1候機樓、長途汽車客運站、公共交通樞紐、火車站、地鐵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
2觀眾廳、展覽廳和營業(yè)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3商場、禮堂、體育館、影劇院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場所的通道。
9.2.5 安全出口標志、疏散方向指示標志、疏散導流標志均應符合國家標準《消防應急燈具》GB17945的規(guī)定, 標志表面的平均亮度宜為17~34cd/m2,但任何小區(qū)域內的亮度不應大于300cd/m2且不應小于15cd/m2。
9.2.6安全出口標志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設置在門框的上部時,標志的下邊緣距門框不應大于0.15m;
2設置在門框側邊緣時,標志的下邊緣距室內陸坪不應大于2.0m。
9.2.7疏散走(通)道上設置疏散方向指示標志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宜設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高度不應大于1.0m;
2 當設置在墻面上時,直行走道其間距不應大于20m、袋型走道其間距不應大于10m;
3 當設置在地面上時,其間距不應大于5.0m。
9.2.8營業(yè)廳、展覽廳等大空間場所內設置懸掛的疏散方向指示標志應滿足下列要求:
1 疏散通道方向指示標志的間距不應大于20m;
2 當商場凈空高度大于4.0m時,標志下邊緣距室內陸坪不應大于3.0m,標志的長邊不應小于0.8m,短邊不應小于0.25m;
3 當商場凈空高度小于4m時,標志下邊緣距室內陸坪不應大于2.5m,標志的長邊不應小于0.6m,短邊不應小于0.2m;
9.2.9疏散走(通)道上設置疏散導流標志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設置在地面時,宜沿疏散走道或主要疏散路線的中心線布置。
2 設置在墻面時,其中心線距地面高度不應大于1.0m;
3 矩形疏散導流標志的寬度不宜小于0.08m,長度不宜小于0.3m;園型疏散導流標志的直徑不宜小于0.12m;
4 疏散導流標志安裝間距不宜大于2.5m;
5當疏散導流標志遇到的門不是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時,宜在該處的地面連續(xù)指示。
9.2.10 樓梯間內指示樓層的標志應安裝在正對樓梯的本層平面墻上;樓梯間內直接通往地下層時,應在首層或地面層設置明顯指示出口的安全出口標志。
9.2.11疏散方向指示標志、疏散導流標志的燈具安裝在地面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燈具的所有金屬構件應做防腐處理;
2 防護等級應符合IP65要求;
3 燈具最高點突出地面不應大于3mm,燈具邊緣突出地面不應大于1mm;
9.2.12疏散方向指示標志、疏散導流標志的燈具安裝在墻面上時,燈具突出墻面不宜超過20mm;
9.2.13蓄光型疏散標志應設置在正常照度不低于25lx的熒光燈光源環(huán)境或正常照度不低于40lx的白熾燈光源環(huán)境內,除在三級建筑物內設置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可采用蓄光型疏散標志外,其他建筑內的蓄光型疏散標志可設置在2個疏散方向指示標志之間,作為輔助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
電線電纜的選擇和敷設
一般規(guī)定
10.1.1直埋敷設和穿管暗敷的電纜可采用普通電纜。
10.1.2用于普通設備線路的電線在穿管暗敷時可采用普通電線。
10.1.3當電線電纜成束敷設時,應采用阻燃電線電纜。
10.1.4在外部火勢作用一定時間內需保持線路完整性、維持通電的場所,其線路應采用耐火電線電纜或礦物絕緣電纜。
10.1.5電線電纜選用時應按使用場所和敷設條件選擇阻燃級別,但同一建筑物內選用的阻燃和阻燃耐火電線電纜,其阻燃級別宜相同。
10.1.6除直埋敷設的電纜和穿管暗敷的電線電纜外,用于特級、一級場所以及公共娛樂場所的電線電纜應采用無鹵低煙型,用于其他二級場所的電線電纜宜采用無鹵低煙型。
10.1.7阻燃或耐火電線電纜應有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認證證書和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guī)定由國家認可的檢測部門出示的試驗報告。
普通設備線路的選用
10.2.1電纜的阻燃級別應根據同一電纜通道內電纜的非金屬含量來確定,并應不低于表10.2.1的規(guī)定:
表10.2.1 電纜的阻燃級別選擇
適用場所
阻燃級別
特級
A級
一級
B級
二級、三級
C級
10.2.2阻燃電纜敷設在有防火封堵的通道時,阻燃級別可按表10.2.2選擇:
表10.2.2 電纜敷設在有防火封堵的通道時,其阻燃級別選擇
阻燃級別
電纜的非金屬含量
A級
7L/m~14L/m
B級
3.5~7L/m(含7L/m)
C級
1.5~3.5L/m(含3.5L/m)
10.2.3當采用阻燃電線時,其阻燃級別應不低于表10.2.3的規(guī)定:
表10.2.3 電線的阻燃級別選擇
適用場所
電線截面
阻燃級別
特級
50mm2及以上
B級
35mm2及以下
C級
一級
50mm2及以上
C級
35mm2及以下
D級
二級、三級
所有截面
D級
消防設備線路的選用
10.3.1 用于消防設備的控制線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信號傳輸線路、消防廣播線路和消防電話線路等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
1.電線穿金屬管或阻燃型硬質塑料管暗敷時,可采用阻燃電線;
2.電線穿金屬管明敷時,應采用耐火電線;
3.電線在金屬線槽內敷設時,應采用阻燃耐火電線;
4.電線在耐火金屬線槽內敷設時,可采用阻燃電線。
10.3.2由變配電所(或總配電室)引至消防設備的電源主干線應采用阻燃耐火電纜或礦物絕緣電纜,但在特級、一級場所宜采用礦物絕緣電纜。
10.3.3雙電源自切箱引至消防設備控制箱及由消防設備控制箱引至消防設備等分支線路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
1.電線穿管敷設時,應采用耐火電線,但明敷時應采用金屬管;
2.電線在金屬線槽內敷設時,應采用阻燃耐火電線;
3.電纜在電纜橋架內或支架敷設時,應采用阻燃耐火電纜或礦物絕緣電纜;
電線電纜的敷設
10.4.1在電線電纜敷設時,應對電纜橋架和電纜井道采取有效的防火封堵或分隔措施。
10.4.2電線電纜敷設在有防火封堵或分隔措施的通道中,應考慮防火封堵或分隔措施對電纜載流量的影響。
10.4.3電力電線電纜在電纜橋架敷設時,應考慮散熱,不宜在耐火金屬線槽內敷設。
10.4.4電力電線電纜與非電力電線電纜宜分開敷設,如確需在同一電纜橋架內敷設時,宜采取隔離措施。
10.4.5阻燃電線電纜和阻燃耐火電線電纜可在同一電纜橋架內敷設。
10.4.6引至消防設備的二路電源線路可在同一電纜橋架內敷設。
10.4.7敷設在同一電纜橋架內的電纜,當其非金屬材料容量大于14L/m時,宜采用隔離措施。
10.4.8電纜在垂直井道內敷設時,宜采用電纜梯架敷設。
10.4.9電線電纜在吊頂或地板內敷設時,宜采用金屬管、金屬線槽或金屬托盤敷設。
10.4.10電線明敷時,在特級、一級場所應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敷設,在二級場所宜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敷設。
10.4.11電線暗敷時,宜采用金屬管或阻燃型硬質塑料管敷設,并應敷設在不燃體結構內。消防設備線路暗敷時尚應滿足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0mm。
10.4.12礦物絕緣電纜可采用支架或沿墻明敷。
10.4.13電纜在下列情況下的敷設時應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1.電纜在穿越不同的防火分區(qū);
2.電纜沿豎井垂直敷設穿越樓板處;
3.電纜隧道、電纜溝、電纜間的隔墻處;
4.穿越耐火極限不小于1h的隔墻處;
5.穿越建筑物的外墻處;
6.至建筑物入口處,或至配電間、控制室的溝道入口處;
7.電纜引至電氣柜、盤或控制屏、臺的開孔部位。
10.4.14電纜防火封堵根據各不同情況可采用防火膠泥、耐火隔板、填料阻火包、防火帽等方式和方法。
10.4.15電纜防火封堵的構成方式和方法,應滿足按等效工程條件下標準試驗的耐火極限。
消防配電箱耐火試驗方法
A.0.1消防配電箱耐火時間不應少于45min。
A.0.2燃燒室應滿足配電箱尺寸、升溫條件以及便于配電箱安裝與檢測、觀察的要求。整個實驗空間尺寸為4m(長)×3m(寬)×3m(高)。在燃燒室的一側壁面應設置觀察門。門的高度在1.4m左右。
A.0.3燃燒室內的溫度應保持在200℃-400℃之間。
A.0.4燃燒室的火源功率選擇1MW或燃燒室內的最高穩(wěn)定溫度應達到300℃。
A.0.5耐火性能試驗應采用明火加熱?;鹪磻哂休^好的穩(wěn)定性、重復性、可控性、潔凈性,宜采用甲醇(工業(yè)酒精)作為燃料。燃料燃燒時間應至少保持60min。
A.0.6盛放燃料的燃燒盤可采用鐵質材料,單盤的尺寸為0.841m×0.595m,面積為0.5m2。此時甲醇單位面積的火源功率約為0.7MW/m2,每次試驗采用3個燃燒盤。每個燃料盤應放在較大的水浴盤中冷卻,保持底部溫度的恒定。
A.0.7配電箱應靠近門對面的側墻壁中間放置其高度應能保證高于門的高度配電箱與火源的距離不應小于1m。
A.0.8燃燒室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絲徑應為0.75-1.00mm的K型熱電偶,其熱端伸出套管的長度不應少于25mm。
2熱電偶應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累計使用20h后,應對熱電偶進行校驗,符合其精度要求的方可繼續(xù)使用。
3試驗過程中,熱電偶在燃燒室內應分別水平和豎直布置兩組。水平布置熱電偶主要測量距離頂棚5cm處的頂部煙氣溫度,熱電偶總數(shù)不少于10個,熱電偶間距在10cm-20cm之間;設置在燃燒一側墻壁的中間位置,最上部的熱電偶距離頂棚5cm,往下每隔0.2m設置一個熱電偶,熱電偶總數(shù)不少于10個。
A.0.9配電箱外殼向火面和側面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絲徑應為0.5 mm的K型熱電偶,其熱端應與直徑為12 mm、厚度為0.2 mm的圓形銅片的圓心焊接。銅片應用長、寬均為30 mm、厚度為2.0土0.5 mm的石棉襯墊或類似材料覆蓋。石棉襯墊或類似材料可用耐熱膠粘貼在配電箱表面上,但銅片與配電箱表面之間不應有任何殘留膠漿。
2在正對火源的配電箱外表面上應該根據箱體尺寸均勻布設熱電偶,不能少于2個,且最上部的熱電偶不宜在最上部的開關器件之下。熱電偶間隔尺寸不宜大于20cm。在側對火源的其中一個面上可設置至少1個熱電偶,位置宜與正面上的頂部熱電偶相齊。
A.0.10配電箱內表面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與被測溫度范圍相適應的熱電偶。應把熱電偶安裝在配電箱內部選定的部位,但不能因此影響配電箱電氣性能。熱電偶的熱端應保證有50mm以上的一段處于等溫區(qū)內。
2 配電箱內外表面的熱電偶布置示意圖如圖1。
圖1 配電箱內外表面熱電偶測量布置示意圖
A.0.11電器元件表面溫度測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絲徑為0.5 mm的熱電偶,其熱端應與直徑為12 mm、厚度為0.2 mm的圓形銅片的圓心焊接。用耐熱膠粘貼在需要測量溫升的電器元件表面上。
2 電器元件中的主開關、配送開關、導線表面、中間接頭等部位都應分別至少設置1個熱電偶。設置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配電箱內部電器元件熱電偶測量布置示意圖
A.0.12熱電偶產生的電信號可經溫度變送器或直接送到記錄儀或計算機,試驗過程中,各點的溫度實時測量曲線應能隨時顯示。
A.0.13對于按實際使用情況確定的配電箱的試驗載荷,應按有關設計單位正式提供的技術依據來確定并在試驗報告中予以說明。
A.0.14在負載的線路上應安裝電流和電壓檢測儀器,可以隨時檢測電流、電壓的變化,且該電信號也能進入到計算機內實時顯示并記錄。
A.0.15試驗過程中但出現(xiàn)下列情況時,則表明配電箱達到耐火極限:
1配電箱內部平均溫升超過170℃
2在試驗過程中電流、電壓值發(fā)生明顯脈動,或開關跳閘
B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B.0.1 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規(guī)程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 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用詞:
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
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用詞,采用“可”。
B.0.2 本規(guī)程中指明應按其它有關標準、規(guī)范執(zhí)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guī)定”或“應按……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