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老祖宗看透了人情世故
俗語是中華文化一個很有趣的組成部分,其很關(guān)鍵的地方就在于它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活智慧的結(jié)晶。很多俗語都是前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的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包含了許多人情世故的智慧。
從古至今,人際關(guān)系就是一個很難的話題,因此俗語中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命題也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些也恰恰是其中最具道理的一部分。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俗語也是這樣的。
“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這句俗語的意思從表面看來是十分明白的,那就是打工不要去親戚家打工,而買賣貨物則不要去熟人的店里,那么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這兩種關(guān)系和利益牽扯到一起時,一般情況下會帶來超出你想象的不確定性。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哪怕只是在親戚大人的班級里上課,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是“關(guān)系戶”,到了職場上,這種看法只會變本加厲。如果干得好會被認(rèn)為因為被提供了方便,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做好;如果做得不好,那要被說的閑話可就更多了。
較好的一部分會覺得,受人照顧的你沒有做好本分工作,是很對不起幫助你的親戚的。另一部分的話則更加過分,就是覺得你是個混吃等死的,好吃懶做的。
大家要時刻記得一句話,那就是人言可畏。哪怕你和幫助你的親戚一開始都明白你不是那樣,但是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難保證親戚之間的關(guān)系不會受影響。簡單來說,就是很容易“里外不是人”。
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也很好理解。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jīng)歷,那就是在去熟人開的小賣部買東西的時候,大人們都會出于朋友關(guān)系,在小東西上給予優(yōu)惠甚至白送。小時候覺得有這樣的便宜可占是不錯,但是長大以后小編卻發(fā)現(xiàn),去熟人店里買東西是個讓雙方都為難的行為。
如果是零食玩具一類的小東西還好,一旦是比較貴重的商品,給優(yōu)惠會讓自己的利潤降低,而不給優(yōu)惠或者給的不合心意,對方可能又會在背后嚼舌根,說“都是鄰里之間,這點便宜都要占”。俗話說飽漢不知餓漢饑,誰又知道小本生意人的苦呢?
從另一個角度講,正因為去熟人的店里買東西大多帶著捧場性質(zhì)。別人出什么價,你也不好討價還價,顯得自己不給對方面子,就這點蠅頭小利也要計算半天,如果搞不好還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是來砸場子的?但是如果不討價還價,用不合心意的價格買回去的東西自己用著也不舒坦。因此這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行為。
從這句俗語小編想告誡大家一句,不是什么時候熟人和親戚都能行方便的。有時候適當(dāng)保持一定距離,反而讓雙方都過得快樂舒心。朋友之間也是如此,凡事保持點距離,處理分明點,反而讓很多原來不好解決的事情可以迎刃而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