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教孩子“善良”,常常讓家長很矛盾。有時候覺得善良是美德,即使吃虧也要讓孩子善良,可一旦孩子因為善良吃了虧,父母又會心疼,究竟該如何平衡呢?
我們希望孩子能做一個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有好的人際關系,交到很多朋友。但善良有時也難免被利用,讓我們成為受害者,輕者損失財物,重者危及人身安全。
比如:曾有孩子好心給路人帶路,結果被引到偏僻無人的地方拐走了;也曾有騙子利用孩子對小動物的愛心,故意用受了傷的小狗吸引在路邊玩耍的孩子,以幫助小狗醫(yī)治為名,一次就拐走了兩個孩子……
而生活中更多的,還充斥著“偽善良”。
同事找你幫忙,你自己的工作已經應接不暇,拒絕的理由想了一萬個,最后嘴巴里擠出來的竟然是一個“好”字,還不過大腦地搭上一句“沒問題,放心吧”……
不顧自己的感受,替人辛苦替人忙,不是真正的善良!
你帶孩子去小區(qū)花園里玩兒,鄰居家小朋友喜歡你家的玩具車。孩子一臉不情愿,你想都不想就一把奪過,放到對方手里,全然不顧自家孩子紅紅的眼睛與眼眶里打著轉的淚水……
不顧孩子的感受盲目“大方”,不是真正的善良!
婆婆為了幫忙照顧懷孕的兒媳婦住到了家里,進小兩口的房間不知道敲門,穿著外面的衣服直接坐床,甚至還不經允許拿了兒媳婦的衣服穿,還振振有詞:“一家人嘛!有啥啦? ”
兒媳婦一點點忍讓,盡管心中默默罵了婆婆千百遍,也罵了自己千百遍,可始終無法拒絕婆婆“入侵”自己的邊界,更無法提出請她尊重自己的要求。
邊界感模糊,嘴上不說但心里卻十分介意,不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要懂得分辨,有彈性、有底線、有智慧。真正的善良,要懂得靈巧應對,才不會讓你的善良被利用,才不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對自己、教孩子都是如此。
美國著名心理及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說,“當我們做善良的事情時,就是和自己的生命聯(lián)結,那一刻我們應該是快樂的。”否則的話就不能叫做善良,而該叫軟弱、討好、遷就、忍受。
美國著名心理及家庭治療師薩提亞
這些“偽善良”會讓你陷入無盡的煩惱:
不敢拒絕同事,會讓人覺得你是“老好人”、“軟柿子”,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麻煩你,不僅增加了你的負擔,甚至還會拖累你的本職工作。而對方卻并不會由此珍惜、感激你的幫助,反而會覺得你的好意很“廉價”!
強迫自家孩子分享的你,會讓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由此愈發(fā)逆反,更不愿分享,甚至還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信任與安全感。
再說回你,忍受婆婆在自己的世界里為所欲為,就助長了婆婆自說自話,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而你越忍著、拖著不說,對方就越習以為常,等到有一天你再也忍不下去了再提意見,反而會讓人覺得你突然“找茬兒”——既然有這樣的規(guī)矩和習慣,怎么不一開始就提出來?
不懂得恰當?shù)乇磉_善良會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煩惱甚至是危險,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學著去“善待”他人呢?
對于孩子,樂于助人的善心需要得到肯定,但不能忽視安全意識!你可以先和孩子達成約定,比如:無論如何,有不認識的人叫你一起走,需要先和父母或老師講。樹立安全界限,是一切美德教育的前提。
同事找你幫忙,應該是自己忙得過來的情況下再去幫別人。如果自己分內的事尚未完成,就該明確告知對方,比如:“不好意思,我也很想要幫你,但我現(xiàn)在也有重要的事情在忙。如果來的及的話,能否過1個小時之后再來幫你?”
想要孩子樂于分享,就要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而不是被剝奪的痛苦,尊重孩子對自己玩具的所有權。遇到有別的小朋友想要玩具,先問一問孩子愿不愿意分享,如果不愿意,就請尊重ta,并替孩子向對方致歉:“不好意思,這輛玩具車ta特別喜歡,現(xiàn)在還不愿意讓別人玩兒。下次我們一起玩兒其他玩具,好嗎?”平時也應該跟孩子約定好:允許孩子有不分享的玩具、零食,那就不要拿到外面讓別的小朋友看到。有客人來家里,會提前告訴孩子,讓ta把不愿分享的都藏好。只要是可以被別人看到的,就代表愿意分享,不能反悔。
家人間,最怕有隱而未發(fā)的隔閡。自己有怎樣的感受和需要,需勇敢地表達出來:
“媽,我有自己的衛(wèi)生習慣,您如果習慣坐在床上,是不是可以先換身衣服呢?”
“媽,這件衣服是我的吧?不好意思,可能有些見外,不過我的東西下次如果需要,還請您提前問我一下。還請您理解?!?/p>
誤解并不會因為隱忍而消失,而坦誠而巧妙的溝通卻能夠讓彼此間界限清晰,讓溝通順暢,并不會讓人覺得你不善良。
擁有一顆慈悲之心,確實善莫大焉。但人的能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善念都能夠踐行,有時候勉強為之,于己于人反而都不是好事。善念需要善行,但更需要量力而行。而對于幼小嬌嫩的孩子,我們更要從小讓他們記?。荷屏嫉牡谝徊剑潜Wo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