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旖旎的自然風光是大自然給予人們最慷慨的饋贈,同樣人們也對于這些美景充滿了向往,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古詩詞之中便有著諸多對的自然美景的描寫,像是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便是將廬山瀑布的壯觀之景完美的表現(xiàn)了出來;還有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則是把風光旖旎的西湖比作了一位美麗的女子;以及白居易《憶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更是將江南美景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在諸多詩人之中說到寫景,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詩人——王維。
王維是唐代山水詩派中極具代表性的詩人,為山水詩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將前人的對山水詩所包含的題材進行了擴大,也使得山水詩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其實王維真正開始寫山水詩是從中后期開始的,基本上與其隱居輞川別墅的時間大致相同。在輞川別墅隱居期間王維創(chuàng)作了諸多的山水詩來表現(xiàn)自己的隱逸生活,而王維的諸多好友之一的裴迪,則也是隱居在終南山腳下,所以往來甚多,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就是王維送給裴迪的一首作品。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雖然詩題表明了這是一首贈友詩,但是全詩主要的還是描寫的輞川別墅周圍的風景,而通過對風景的描寫來表現(xiàn)出一種閑適悠然生活狀態(tài)的特點,正是王維的特征之一。
首聯(lián)“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是對整個輞川山景的描寫,黃昏之時,遠處的大山慢慢的開始變得更加青翠,而山間的小溪流則是在慢慢地流淌。這是剛剛黃昏時的場景,而一個“轉(zhuǎn)”字便將真?zhèn)€山體顏色的變化表現(xiàn)的活靈活現(xiàn),而“日潺湲”則是給人一種悠然自得感覺,看著緩緩流淌的溪流,仿佛心中的情緒也跟著緩和起來。
緊接著頜聯(lián)“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則是由視覺上的描寫轉(zhuǎn)到了聽覺之上。詩人拄著拐杖悠閑的靠在自己家的柴門之上,迎著秋天的微風閉著眼睛細細聽著暮蟬的鳴叫。這便是延續(xù)了首聯(lián)之中那種悠然自得的氛圍,將詩人自身悠然恬淡的隱居生活狀態(tài)做了明確的交代。如不是頗有閑趣之人又如何能夠細聽鳴蟬呢?
頸聯(lián)“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則是詩人將目光再次展開,而此次卻是望向了不遠處的渡口與村落。說日暮之時的渡口不像白天那樣熱鬧,只剩一片寂靜,唯有那即將落下的夕陽映照在水面之上,而村子里在外務(wù)農(nóng)的人們此時也回到了家中準備晚飯,所以此時村中開始升起裊裊的炊煙,展現(xiàn)出一幅完美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景象,同時也是畫面更加具有生氣和感染力。
尾聯(lián)“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則是連著運用了兩個典故,“接輿”是春秋時代“鳳歌笑孔丘”的楚國狂士,“五柳”則是指晉代的田園詩人陶淵明,這里詩人將朋友裴迪比作是接輿,將自己比作是陶淵明。說喝醉的裴迪借著酒意在我面前放聲高歌,可見裴迪與接輿比起來也是不逞多讓,而詩人將自己比作陶淵明,其意閉不言而喻,正是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超然物外的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雖然王維與裴迪二人性格不同,一位狂放,一位內(nèi)斂,但是這并不妨礙二人成為好友,因為二人都有著同樣的志趣,皆是喜歡這種超然物外的生活。
圖文/阿然
聯(lián)系客服